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大型船舶综合电力系统协同优化与智能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成果/简介:201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复杂多变海况与恶劣运行环境中,大型综合电力系统各类型扰动和故障频繁,严重影响了大功率变频装置与高精密仪器的可靠运行,系统安全稳定问题远比陆地电网严峻,亟需突破解决。提高装备性能和系统调控水平,是保障我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围绕综合电力系统优化与智能运行技术难题,历经十余年的产学研攻关,取得了多项独创性技术成果:1、发明基于多电平功率模块的大功率变频系统及自适应虚拟同步电机控制技术,研制国产5MW大功率多重优化控制变频装置。2、首创多频带混合电力滤波器及参数动态优化技术,开发变压器可控预充磁装置,研制船舶电能质量诊断与协同优化控制系统。3、提出大型船舶电站-电网自适应广域协调保护方法,研制协调保护装置与模糊多目标故障智能自愈系统。4、发明船舶负载功率波动模糊分频与协同优化分配技术,提出综合电力系统分级协同稳定控制机制与方法,开发船舶能量动态智能优化管理系统。项目获16项专利,成果整体达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与封锁,解决了我国民用船舶电力系统关键装备“卡脖子”的问题,有效支撑了综合电力系统的优质运行。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海洋981”半潜式钻井平台、“雪龙2”等综合科考船、大型箱船,其中“东方红3”科考船电网运行参数部分世界领先,获CCTV、新浪网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项目核心装备与系统打通了高技术船舶上下游产业链,推动了上海船舶工业高端化转型与发展,近三年新增产值10.39亿、利润1.48亿、利税0.5亿,衍生技术已拓展应用至多个配电网示范工程。图 2 自主优化控制大功率变频装置图 3 混合滤波器实物图 图 4 电能质量主动优化控制系统图 5  智能保护与自愈系统现场应用及测试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 、 软件著作权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与企业合作获得政府支持情况:国家级计划/专项类别:科技部重大专项、上海市重大项目等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移动床生物膜集约型纯膜技术集成与智能化控制
项目背景:1.传统污水厂占地指标较高,对于土地资源浪费 严重,建立基于高排放标准的集约型污水处理厂刻不容缓;解决 传统水厂工艺流程长、占地大、工艺段复杂、运行管理难题。2. 通过开发基于移动床生物膜纯膜生化技术,实现技术集成和智能 化集成,形成短流程、少占地、高效率为目标的污水处理全套工 艺。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建立基于 MBBR 的纯膜 MBBR 中试, 验证纯膜工艺处理污染物的可行性,给定基于不同出水标准要求 的纯膜 MBBR 工艺的有机物、硝化、反硝化负荷;针对脱落生物 膜的膜水分离问题,优化磁加载沉淀技术,要求耐受冲击、分离 脱落生物膜效果好、运行稳定,给定基于脱落生物膜磁混凝的水 力负荷,优化磁加载沉淀设备满足脱落生物膜粘度高特性;研发 针对全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并加载人工智能领域算法,实现 水处理全过程自动化控制及智慧化控制。主要技术指标:1)常 规污水水质,达到准 IV 类出水水质时,吨水占地<0.3m2/(m3·d) 或吨水占地为常规工艺的 40%以下;2)常规污水水质,吨水电 耗、药耗、产泥量分别小于 0.6kwh/t、0.2 元/t、0.25kg/t,或 低于同类水质替代工艺消耗的 80%;3)实现全程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系统全过程实现云端控制,实现设备控制智能化连锁调 整,运行人工降低 50%;4)建立示范工程,规模不小于 20000 吨/天,出水达到准 V 或更高排放标准,稳定运行不少于 180 天。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从事 MBBR 相关研究,且研究成果处于 国内领先水平。 
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 2021-09-02
生物提取技术与产品
葛根茶: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取野葛中的活性成分黄酮,水溶性好,生物利用度高,对人体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包括: 1.降血脂,降血糖,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冠脉循环和脑循环; 2.解醉酒,防止酒精对肝脏的损伤; 3.作为植物雌激素可双向平衡调节内分泌,延缓女性衰老; 4.有丰胸,美容,防止黄褐斑,日晒斑等色素的沉积; 5.同时辅以苹果提取物(苹果多酚),营养更健康。 叶黄素含片:选用菊科植物万寿菊花的花瓣经现代生物技术提取精制而成,属天然类胡萝卜素,是眼睛视觉必不缺少的,而人体又无法合成的营养素。适用于: 1.长时间使用电脑,驾驶,阅读,看电视等用眼过度人群; 2.老年性视网膜黄斑退化,色素变性,青光眼,白内障等人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技术与设计教学挂图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用于给智能ic卡热水表供电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温差发电智能ic卡热水表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安全节能温差发电智能IC卡热水表装置(申请 号:201520230881.6 ),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长期使用的安全 节能的智能IC热水表供电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热水管与冷水管固定在墙壁上,所述温差发电组块固定在热水管与冷水管之间,所述热水阀安装于热水管支 管上,所述冷水阀安装于冷水管支管上,所述混水阀安装于出水口处,所述智能 IC卡热水表安装在热水阀与混水阀之间,与蓄电池的正负极相接。其中温差发电 组块包括温差发电片、蓄电池、导线,所述温差发电片通过导热硅脂与热水管和 冷水管紧密接触,固定于热水管和冷水管之间,所述蓄电池的正极与温差发电片 热源接线柱相接,负极与温差发电片冷源接线柱相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 用安全可靠,广泛用于给智能IC卡热水表供电。投资条件10万和预期经济收益 500万、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技术合作开发等发明人
西南大学 2021-04-13
清华与哈佛研究团队合作揭示空气质量提升对光伏发电与碳中和目标的协同效益
在碳中和目标驱动下,光伏发电装机水平预计将成倍增长。空气污染将会降低光伏发电水平,有损光伏发电的“减污降碳”效益,然而,我国空气污染及其改善对光伏发电的影响仍缺乏系统研究。
清华大学 2022-05-09
智能手术室/基于创新性器官实质内血流控制理论的精准肝切除系统
本项目基于CT影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构建肝脏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从浅到深、由大血管向小血管进行分支绘制器官的血管分布图像,利用手术床和CT检查床一一对应的关系实现手术导航配准,利用热源追踪和陀螺仪辅助实现手术视野内精准血管定位。该系统可实现目标血管的“直捣黄龙”式阻断,最大限度减少实质离断过程的出血量,同时避免残肝缺血和损伤肝静脉导致的血液回流受阻、术中挤压导致肿瘤细胞经静脉系统转移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中南大学 2021-05-09
智能手术室/基于创新性器官实质内血流控制理论的精准肝切除系统
项目成果/简介:本项目基于CT影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构建肝脏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从浅到深、由大血管向小血管进行分支绘制器官的血管分布图像,利用手术床和CT检查床一一对应的关系实现手术导航配准,利用热源追踪和陀螺仪辅助实现手术视野内精准血管定位。该系统可实现目标血管的“直捣黄龙”式阻断,最大限度减少实质离断过程的出血量,同时避免残肝缺血和损伤肝静脉导致的血液回流受阻、术中挤压导致肿瘤细胞经静脉系统转移等一系列不良后果。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 、 软件著作权知识产权编号:CN201810146314.0,CN201810147131.0,ZL201610851997.0,ZL201820253145.6,P5839ZA00,2017SR607543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果获得方式:与企业合作获得政府支持情况:省级(副省级城市)获得经费:30.00万元
中南大学 2021-04-10
一种基于压电发电的路面减速带压电发电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电发电的路面减速带压电发电装置,包括有垂直于行车方向的弹性减速带、以及位于预留凹槽内的传动装置、变速装置、压电发电装置;传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弹性减速带底面上的竖向驱动轴、设置于路面基座凹槽内的减速带基座,竖向驱动轴两侧分别设有齿条;所述的减速带基座上设有减速带凹槽,弹性减速带位于减速带凹槽上方,弹性减速带宽度小于减速带凹槽的宽度,弹性减速带与减速带凹槽底面之间垫置有减速带复位弹簧;弹性减速带受压后可嵌入减速带凹槽内;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弹性减速带下压的下冲程和回弹的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强子结构理论的研究进展
研究强子(比如质子、中子)的内部结构,对理解强相互作用规律以及我们现实世界的物质构成至关重要。但是对强子结构的理论研究极其困难,在强相互作用基本理论量子色动力学(QCD)提出约40年后的今天,人们依然未能利用QCD计算得到夸克和胶子在质子内部的动量分布函数(PDFs)。近些年,PDFs的第一原理计算方法上有了巨大的突破。 在2013年,季向东教授提出了时间无依赖可用格点QCD计算的 quasi-PDFs,并发现,当动量非常大的时候quasi-PDFs可以近似为PDFs。近期,马滟青研究员与合作者把季向东教授的方法进行推广,提出了最一般的方法“格点散射截面”。在该方法中,保留了时间无依赖这一要求,但是与PDFs之间的联系是通过证明因子化定理来保证。马滟青研究员与合作者构造出了一系列便于格点QCD计算的“格点散射截面”,并量子场论框架下严格证明了它们与PDFs之间联系的因子化定理,从而能够利用格点QCD计算得到PDFs。结果已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Rev.Lett. 120 (2018) 022003】,马滟青研究员是第一作者。 此外,在量子场论框架下,quasi-PDFs要想能够用于计算PDFs,它们必须满足紫外发散的可重整性质。马滟青研究员与合作者严格证明了这一性质,这为quasi-PDFs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结果已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Phys.Rev.Lett. 122 (2019) 062002】,物理学院理论所的李正阳博士生是第一作者、马滟青研究员是通讯作者。 相关文章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2.062002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0.022003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2 23 24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