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炭黑与聚合物复合制备新型太阳膜
制备对可见光透过良好,而对紫外线和红外线有优良的阻隔作用,并且价格低廉,易于加工的建筑用或车用太阳膜是非常有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的。现今市场上的太阳膜,一般是采用沉积或溅射的方法在聚合物薄膜或直接在玻璃上沉积制备的一层或多层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主要利用金属膜或金属氧化物膜对红外线进行吸收和反射。但由于这种方法所需设备复杂昂贵,而且填充的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的成本也不低廉,所以制备低成本且性能优良的太阳膜成为一种需求。本项目采用价廉易得的炭黑作为填充物,与聚合物复合制备太阳膜。炭黑作为一种典型的吸光物质,对紫外线和红外线有很强的吸收特性,但炭黑易团聚,在聚合物基体中不易分散,造成薄膜不同区域可见光和紫外线及红外线的透过率差异很大,另外炭黑粒子的分布不均,也会造成成膜性能差,薄膜韧性不能达到应用要求。本项目首先通过对炭黑进行改性,改善其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并使改性炭黑粒子的尺寸远小于可见光的波长,粒子和基体的折射率尽量匹配,从而减小粒子填充的体积份数。炭黑经过改性后,其填充的聚合物复合薄膜将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保持对紫外线和红外线的强吸收特性,使这种复合薄膜作为太阳膜使用成为一种可能。本项目详细研究了改性炭黑在基体中的分散状况,并对复合薄膜的光学特性进行了重点研究, 解决可见光透过率与红外线阻隔这一对矛盾,从而制备符合太阳膜性能要求的新型复合薄膜。另外,制备复合薄膜的方法简单,操作时无需复杂昂贵的设备,因此应用前景广阔。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复杂工况机器人水下焊接制造与在役修复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焊接装备团队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成功开发出面向复杂水下空间环境的机器人水下焊接制造系统,在水下机器人移动平台、水下机器人焊接电源、潜水送丝装置、微型排水装置、水下视觉检测、工艺过程计算模拟、质量评价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突破。研制的机器人水下焊接系统已在中广核等进行示范应用,可应用于强核辐射环境水下焊接与在役修复,水下焊接制造过程稳定,焊缝成形美观,焊接接头质量优良。通过产学研用合作,部分核心技术已在国内焊接设备上市公司等进行技术转化。 相关研究成果已申请国际PCT 5项、国家专利81件(发明42件),软件著作权登记21件。研究工作被科技日报作为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第28项)进行了重点报道,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都做了相关报道。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机器人水下焊接制造技术不仅可以满足海洋资源开发装备现场制造、在役修复的需要,还可以提升特种舰船以及海洋维权装备在恶劣环境下的自动化维保能力,也能够应用于核电站强核辐射环境应急事故紧急修复处理。水下机器人焊接制造技术是科技日报重点报道的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总体技术方案电站现场机器人水下焊接实验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华南理工大学 2021-04-10
复杂工况机器人水下焊接制造与在役修复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焊接装备团队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成功开发出面向复杂水下空间环境的机器人水下焊接制造系统,在水下机器人移动平台、水下机器人焊接电源、潜水送丝装置、微型排水装置、水下视觉检测、工艺过程计算模拟、质量评价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突破。研制的机器人水下焊接系统已在中广核等进行示范应用,可应用于强核辐射环境水下焊接与在役修复,水下焊接制造过程稳定,焊缝成形美观,焊接接头质量优良。通过产学研用合作,部分核心技术已在国内焊接设备上市公司等进行技术转化。 相关研究成果已申请国际PCT 5项、国家专利81件(发明42件),软件著作权登记21件。研究工作被科技日报作为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第28项)进行了重点报道,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都做了相关报道。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机器人水下焊接制造技术不仅可以满足海洋资源开发装备现场制造、在役修复的需要,还可以提升特种舰船以及海洋维权装备在恶劣环境下的自动化维保能力,也能够应用于核电站强核辐射环境应急事故紧急修复处理。水下机器人焊接制造技术是科技日报重点报道的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 总体技术方案 电站现场机器人水下焊接实验
华南理工大学 2021-05-11
新型磁功能材料特性与应用研究
一、 项目简介新型磁功能材料目前主要有超磁致伸缩材料、磁性液体材料、硅钢材料、电磁流变液、压电和铁电材料等,这些材料都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电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磁功能材料性能测试方面,测试了硅钢单片及叠片直流偏磁下的磁化特性和磁致伸缩特性,测试了磁性液体的磁化特性、磁粘特性和表面张力等。在磁功能材料数学建模和求解方面,从材料的应用特性着手,以超磁致伸缩材料、磁性液体、硅钢材料和电磁流变液为例,考虑机械效应、温度效应、电场效应、磁场效应等因素,利用能量变分原理建立电-磁-机械耦合模型,编制材料应用特性模型与分析软件。在磁功能材料应用方面,研究了超磁致伸缩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研究了磁性液体加速度传感器、倾斜角传感器、微压差传感器等,研究了磁性液体在物体比重测试技术和减振技术中的应用。二、 技术指标(包括鉴定、知识产权专利、获奖等情况)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70余篇。参加相关科研项目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11项,技术开发项目1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三、 高清成果图片3-4张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与装备
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必将促进科学与经济的进步。研究碳纳米管规模化生产制备技术与工艺创新,开发节能高效“环路”循环流化床碳纳米管规模化生产装备与生产工艺;研究碳纳米管改性技术,开发出工质相变的新型碳纳米管气相分散设备与工艺;研究碳纳米管与基体复合技术,发展气相分散碳纳米管增强碳纤维复材界面技术,创制纳米增强碳纤维的智能一体化装备研究。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研究团队获批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及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4-22
金属材料、设备的腐蚀与防护研究
腐蚀环境调查研究:腐蚀的水、大气、土壤等环境的成分、含量分析,腐蚀性评价等。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研究:金属材料的腐蚀调查、评估、解决,金属腐蚀问题机理研究,金属防腐蚀方案研究(阴极保护,缓蚀剂等)。例如:储罐的腐蚀防护、管道的腐蚀防护、道路的腐蚀性问题等。金属装置、设备的安全运行评估:金属装置、设备安全运行的评价方法、评价体系的建立,设备的安全性评价,设备的使用寿命评估等。主要的服务对象:石油:江苏油田、胜利油田、新疆油田石化:扬子石化、仪征化纤、梅山化工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新型石油及石油产品吸附材料与装置
ü 新型吸附材料与装置用于收集陆地和水面的石油或石油产品,同样也可应用于水处理设备中去除乳化石油产品、工业、生活油脂等。这种新型材料具有高油容性:35-40公斤/公斤;可吸附物质系列广泛;吸附速度高:3-4公斤/分钟/公斤;可以挤压释放吸附油品500次以上;工作的温度范围:水:+4℃-+50℃;空气:-20℃-+50℃;对于各种石油产品的油容稳定,当挤压时可释放70%的吸附石油产品。ü 自行设计的分离器适用于分离稳定与超稳定水包油乳液型水流的高效工业装置。该分离器用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聚乳酸的增韧与阻燃改性材料
本成果针对目前聚乳酸(PLA)存在的易燃和脆性等问题,采用合成反应型阻燃扩链剂的方法制备具有永久阻燃性能的聚乳酸。通过引入少量的反应型无卤阻燃剂及复合纳米技术,得到阻燃效果优异的阻燃聚乳酸。本成果开发的阻燃聚乳酸,相比于市面上普通的添加型阻燃剂,表现出对基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小,阻燃效率高等特点。并通过复合增韧技术,使阻燃型聚乳酸具有良好的韧性。阻燃性能指标可达到LOI大于30,UL-94 V-0级。本成果采用的新技术使得聚乳酸附加值高,性能优异,可适于电子电器类产品等领域。因此,这种来源于生物质具有可完全降解的阻燃型聚乳酸是新一代生物基环境友好型功能塑料。 主要技术、指标: LOI > 30, UL-94 V-0;  HRR < 250 kW/m2 拉伸强度>50MPa;断裂伸长率> 100%; 建设投产条件(投入资金情况、需要的厂房、使用配套设施状况等): 10000吨/年规模投资1800万,厂房面积2000平方米。
四川大学 2023-05-15
高端生长设备与新型微纳电子材料
新型微纳电子材料的不断涌现,尤其是最近几年二维材料(石墨烯、二硫化钼、拓扑绝缘体等)的出现,对生长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科研生产领域,以分子束外延系统为代表的高端生长设备,长期被欧美进口设备所垄断。目前,国内的真空设备厂家的技术加工的硬件水平已经达标,所欠缺的就是一个整体系统设计。徐永兵课题组的青年千人何亮教授在超高真空薄膜生长领域,具有超过十五年的研究工作经验。熟悉物理
南京大学 2021-04-14
无机离子聚合与新型聚合材料的创制
首次构建出无机离子寡聚体并可以通过“无机离子聚合”全新途径可塑地构建出无机材料,实现“像制造塑料一样制造无机物”(Nature 2019)并可以进一步实现无机材料的相互融合(Science 2021)。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二、成果简介 首次构建出无机离子寡聚体并可以通过“无机离子聚合”全新途径可塑地构建出无机材料,实现“像制造塑料一样制造无机物”(Nature 2019)并可以进一步实现无机材料的相互融合(Science 2021)。这些成果突破了无机块体材料依赖高温烧结定形的传统途径,可以在常温条件下实现构建,为功能材料的制备提供革命性的科学新基础,特别适合在生物体内开展仿生合成。目前已经颠覆性地实现以下突破: 1)结合生物矿化实现人体牙釉质的再生(Sci Adv 2019),再生层与天然牙釉结构完全一致,拥有相同的生物力学特性。该工作打破了传统口腔医学中牙釉质不能再生的认知,引领新一代口腔材料从“填充型”转变为“再生型”。目前已进入转化研究阶段,样品能够高效地修复牙齿表面的微小缺损。 2)结合传统有机聚合发展出有机-无机共聚新技术,可以制备出有机-无机共聚物(Angew Chem Int Ed 2020)。与传统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不同,共聚型新材料能够在分子尺度上实现有机和无机相之间的相互融合,从而构建出结构完全均一、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轻质高强材料。特别是在传统高分子材料中引入无机离子键可以显著增强材料原有的力学性能,例如通过无机离子寡聚体可以大幅度改善传统塑料材料。 “无机离子聚合”可以构建出柔性无机离子材料,开发出矿物基塑料替代新材料,被称为“石头变塑料” (Adv Mater 2022)。矿物基塑料材料与传统塑料相比在保持制备可塑性和结构韧性的同时,具有高强、高硬和高热稳定性等新特征,而其矿物的本质特征还可以使材料能够融入到自然的矿物循环中,为解决塑料污染问题提供新策略,是一种环保型的新材料。
浙江大学 2022-07-2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3 74 75
  • ...
  • 771 77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