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HW18-2红外线智能恒温磁力搅拌器
        HW18-2红外智能磁力搅拌器是取代电热套、油浴锅等老式加热方式。控温采用Pid自动控温,加热采用红外线辐射,有微晶玻璃隔联,使用更加安全,控温更精确,温冲小,使用寿命更长,搅拌转速能恒速,低速50r/min也很恒定,以10r/min一级递增,转速显示很正确。定时时间长达9999分钟,具有温度、转速双显示。
上海司乐仪器有限公司 2021-12-21
微流控数字液滴中央处理器芯片及平台系统的研制
程鑫课题组主攻微纳加工技术,包括超高精度(亚5纳米)表面图形化技术、适用于产业化的大面积低成本纳米加工技术、微纳3D打印技术等。课题组同时开发微纳加工在半导体器件、纳米光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领域中的应用。近年来,课题组在微流控芯片领域开展了大量创新性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DNA/RNA测序前文库构建和蛋白质的结构大规模质谱检测等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关键技术都涉及到稀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AO一体化净化微污染源水的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AO一体化净化微污染源水的反应器,包括絮凝区、A区和O区;絮凝区的顶端作为反应器的进水端,其设在反应器的中间位置;A区设在絮凝区的下方,且A区的中心位置与絮凝区连通,A区内设有搅拌装置;O区的顶端作为反应器的出水端,其设在絮凝区的圆周外围,且O区的下端与A区的上端非中心位置连通,O区内设有曝气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反应器结构紧凑,集生物反应(悬浮微生物和附着微生物)、絮凝、吸附、沉淀于一体;使用该反应器处理污染水源,可以将水源中有机物、氨氮、锰、铁、亚硝酸盐氮等还原性指标均高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岩层变形光纤传感检测方法
本成果采用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进行岩层变形多点测试,在国内首次将光纤光栅技术应用于岩层应变变形实时监测,填补了国内、外将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应用于该领域的空白。以光纤光栅单点和多点传感原理为基础,建立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岩石变形检测理论和方法,通过试件、相似模型实验和现场工程实践,建立光纤光栅传感器与岩体相互作用的光学—力学模型。设计了用于室内和现场岩层变形检测的光纤光栅传感器。研究适合于埋入岩体内部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结构、测量方法及相应的光纤多介质应变传递理论。 本项目获得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曾获“陕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光纤激光与光纤传感技术
光纤激光器和放大器是当前国际上激光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光纤激光器和放大器是现代光通信的产物,是随着光纤及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崛起的一门崭新技术。由于光纤激光器件与传统的固体激光器件相比,具有低阈值、高效率,稳定性和耐热性能好,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容易实现、性能价格比高,易于小型化、易于维护等明显优势,它已广泛应用于光通信、工业加工、军事和国防、激光医疗、光纤传感、微波产生等诸多领域。 密集波分复用(DWDM)、光纤入户中有线电视(CATV)网络以
南开大学 2021-04-14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与应用
南开大学在“863”计划项目、市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光纤光栅传感技术与应用课题组取得诸多创新性研究成果。如成功构建了可编程、微位移光纤光栅写入设备,并成功研制出高性能国产化光纤光栅;以光纤光栅作为传感基本元件,利用其波长编码与温敏力敏等优良特性,采用独特的材料和工艺进行封装,创新性地设计并开发出多种光纤光栅传感技术以及系列器件;研制和开发具有多参数、多功能、分布式的全光纤光子传感网络系统;同时,构建多光纤光栅线阵、面阵及体阵等多种拓扑结构,将光纤光栅传感器网络布设于高层建筑用于对
南开大学 2021-04-14
光电式电流传感装置
光电式电流传感器是以磁光法拉第效应为基础,直接或间接对电流进行测试 的装置。与传统电磁式电流传感器相比,具有绝缘性能好,无漏油爆炸危险,不 会产生磁饱和及铁磁共振,频带宽,动态范围大,结构紧凑重量轻,适合继电保 护和谐波检测等优点。但现有的传感装置有很多不足,例如光学元件数量多,导 致系统光路调整复杂,增大了引入误差的几率,且使用石榴石前偏振片增大了整 个器件的体积及成本,不利于系统的高度集成。因此我们研究了一种新型石榴石 电流传感器装置及制备方法,在提高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扩大测量范围,解决零 点漂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南京大学基于电纺自组织金字塔微结构的高性能、高舒适性贴肤传感器件
近日,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潘力佳、施毅教授团队在电子皮肤器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南京大学 2022-10-12
基于视听融合的智能导盲机器项圈系统
1.成果原理:通过图像增强算法优化恶劣天气下导盲犬视野,结合Transformer模型实现环境多模态语音描述,并通过手机平台实现远程监控与交互。 2.创新点:恶劣天气适应性(突破传统导盲设备在雾霾、雨雪等极端场景的视觉限制);多模态交互(支持语音合成、家人音色定制及实时场景描述,兼顾安全性与情感需求);轻量化设计(项圈重量适配犬只行动,避免传统穿戴设备的负担)。 3.应用场景:视障人士日常出行、导盲犬训练基地、公共复杂环境。 4.应用案例:与吉林外国语大学、科大讯飞联合开展技术验证,完成实验室原型测试。 5.成果获奖: 2023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吉林省铜奖 2024年“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 6.成果评价:丰富了国内导盲生物辅助设备研究内容,获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点支持,技术专利布局中,市场潜力预估超800万视障人群需求,助力东北地区智能装备产业升级与民生福祉提升。
吉林外国语大学 2025-05-07
胃癌极早期中西医智能防治体系
李梢教授团队针对我国胃癌早诊率低于10%,胃癌前病变患者的癌变率仅有0.6%/年,胃炎癌转化中西医特征不清、防治措施不明的重大难题,创建以“智能早筛-极早诊断-精准早治”为特色的胃癌极早期中西医智能防治体系,显著提升我国胃炎癌转化中医药防治水平。
清华大学 2025-05-16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7 68 69
  • ...
  • 538 53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