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智能配送机器人
疫情隔离病房智能配送机器人集成现阶段全国最强的无人驾驶技术,有非常强悍的记忆力,可以自主识别读取地图,自主识别读取工作环境,建立信息库,自主规划路径,去到任何它想去的地方,完成物资的点对点配送。比如从药房将药品送到护士站,只需将药品放入机器人的“肚子”,告诉它去哪里即可。在输送过程中,无需人员操作,极大地减少了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的频次,起到较好的隔离保护作用。 机器人的应用在成本节省以及预防交叉感染方面也卓有成效。由于该款机器人内部有自动消毒净化功能,外壳材质也是用抗腐蚀的医疗材料制成,只需用酒精喷洒或消毒巾擦拭十几秒即可完成消毒,让医护人员工作更安全、更高效。部署好的智能机器人通过控制中心智能调度即可实现自主开关门、自主搭乘电梯、自主避障、自主充电等功能。该款智能配送机器人负责物资点对点配送工作,帮助一线医护人员减轻负担,同时降低临床工作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0
智能系统与社会计算
基于分布式人工智能和优化方法,对大规模社会网络群体的行为模式与潜在机理进行建模分析,最终实现群体交互、协作等问题的系统性优化,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手机用户群体的群集行为模式与群智感知,手机用户群体的信息传播与多重社会网络分析等
东南大学 2021-04-11
智能步行辅助机器人
项目简介: 据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可知,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1.78 亿人,占总人口的 13.26%,且呈上升趋势。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 社会。如何照料老年人,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 难题。 步行是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运动,老年人自主步行不但可以 减缓身体各器官的衰老,而且可以消除孤独、厌世等悲观情绪。老年 人在步行过程当中,容易发生跌倒,跌倒造成的骨折、外伤会引起肢 体及关节活动受限,进而引发肌肉萎缩等问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老年人身体机能的老化、认知能力的衰退是造成跌倒的两个 主要原因。 本项目团队研发步行辅助机器人,使机器人能够根据老年人的意 图及步行特点提供辅助,有助于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解决老龄化社 会助老助残方面的需求。 本项目课题组研发的技术:“稳定识别人意图的新一代人机交互 式系统”获得了 2011 年中国科技部举办的首届中国天津技术创业大 赛初创组一等奖(省部级奖项)。 项目特色: 使用脑电、肌电方式识别人的意图,实现主动助力; 使用普通轮胎实现全方位移动,零转弯半径(可以应用在工业上); 使用力导纳技术,根据人的意图助力(可以应用在工业上)。 
南开大学 2021-04-11
低功耗智能车位锁
项目简介: 目前我国大城市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是 1:0.8,中小城市约 为 1:0.5,而发达国家标准为 1:1.3。如果按照 2015 年 1.72 亿的小汽 车保有量计算,则全国实际车位供应量缺口高达 8600 万个。一方面,民众停车的缺口巨大;另一方面,专业功能的停车位(如 充电桩停车位)因为资源的稀缺,也很容易被占据。 因此,我们研发了一种低功耗智能车位锁,可以完成多种智能功 能。一方面,在不产生增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提高现有车位的使用 效率来解决目前民众停车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对专业功能的车 位(如充电桩车位)进行有效的智能控制。 项目特色: 低功耗智能车位锁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硬件方面,自主研发感应式互动车位锁,以创新的功能设计、独 家硬件及算法设计,支持用户完全免操作控制车位锁,同时支持用户 通过主流移动设备(如手机等)控制车位锁。硬件设备在功能体验、 实用性、工业设计及性价比方面均具备明显优势。 软件方面,一是研发面向用户的 APP,支持用户管理自己的车位 闲置时段,支持车主查找并租用附近可用的闲置车位,提高车位的使 用效率,解决停车难问题;二是基于 485 总线研发了面向充电桩车位 的控制软件,用于充电桩车位的智能控制。 锁研发的低功耗智能车位锁具有四大核心技术及五大工艺流程。 四大核心技术: 1. 纯感应式控制界面,无需多余动作。 2. 超低功耗设计。选取了常见的 1 号电池作为电源,一次更换可 连续使用 18 个月。 3. 闲时车位的实时共享。 4. 充电桩车位的充停一体化控制。 五大工艺流程: 1. 车位锁搭建的离合结构使得车位锁的支架摆臂可前后 180°防撞防压,实现有效的自我保护。 2. IP67 级防尘防水。 3. 可有效抵抗 7 吨汽车碾压 300 次不变形。 4. 优秀的工业设计和可视性设计。 5. 非同一般的稳定性。经过了 25000 小时的连续稳定运行验证。 
南开大学 2021-04-11
智能缆控无人潜航器
无人潜航器,英文名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是指没有人驾驶,靠遥控或自动控制在水下航行的器具,主要指那些代替潜水员或载人小型潜艇进行深海探测、救生、排除水雷等高危险性水下作业的智能化系统。因此,无人潜航器也被称为“潜水机器人”或“水下机器人”。 此潜航器的主要特点: 1.推力强劲:采用六个大功率无刷电机为动力源,推力强大,适用于多种水下环境; 2.自主供电:内置大容量锂电池自主供电,电池更换方便,摆脱了实际作业环境中外接电源的限制; 3.智能控制:具备定深巡游、定向巡游等多种运动模式,配备人造侧线系统,水下运动更加智能; 4.载荷扩展:可搭载声呐、深度计及定位系统等设备,满足水下通信、水下定位和水下探测等需求。 Robo-Rov具有大深度、长航时的优势,适合用于长时间的水下搜寻、目标打捞等任务。可完成海洋勘探,包括海洋科考、水质监测、地貌测绘等任务;水下作业,包括水下打捞、大坝巡检等任务。RoboRov智能缆控无人潜航器根据应用场景和使用需求,除高精度GPS、深度计、九轴姿态传感器以及通信控制等标准模块外,还可以搭载声呐设备、水声通讯设备,满足水下复杂任务需求。
北京大学 2021-02-01
肿瘤医学图像智能诊断算法
简介: 1、胰腺肿瘤CT图像诊断算法。针对胰腺肿瘤分类问题,从医学CT图像出发,搭建深度学习模型。对于肿瘤分类,我们将问题建模成两部:胰腺定位查找和胰腺肿瘤分类。我们建立级联分割网络,从病人腹部的CT图像中将胰腺器官分割出来。级联分割网络比之前的层级分割网络结果提升10各点。之后建立多模态分类网络,针对CT图像的特性,将多切片多造影剂时期多区域的数据进行融合,在胰腺肿物分类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层级分割模型示意图  分类模型可视化热图   2、现有的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的医疗诊断措施为病理活检,是一种过度医疗。基于乳腺钼靶图像的术前无创的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预测手段能够有效避免过度医疗。我们构造了基于乳腺钼靶图像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来处理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问题。我们对乳腺钼靶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和数据集的整理、划分。我们构造了三个不同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患病侧单体位网络、患病侧双体位网络和双侧双体位四视图网络。其中,患病侧单体位网络分为 CC 位网络和 MLO 位网络。在乳腺钼靶数据的测试集上,患病侧 CC 位网络、患病侧 MLO 位网络、患病侧双体位网络、双侧双体位四视图网络的结果依次递增。这表明了同时使用同一患者的四张钼靶图像的双侧双体位四视图网络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更适合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预测任务。对于双侧双体位四视图网络,我们不仅使用了双侧测试集 1,还使用了额外的双侧测试集 2 进行测试。 钼靶乳腺图像预处理   双侧双体位深度学习网络   优势:从客观的医学图像数据出发,结果可重复,而且高效快捷,提高识别准确率的同时,便于临床推广。  
中国人民大学 2021-05-15
肿瘤医学图像智能诊断算法
1、胰腺肿瘤CT图像诊断算法。针对胰腺肿瘤分类问题,从医学CT图像出发,搭建深度学习模型。对于肿瘤分类,我们将问题建模成两部:胰腺定位查找和胰腺肿瘤分类。我们建立级联分割网络,从病人腹部的CT图像中将胰腺器官分割出来。级联分割网络比之前的层级分割网络结果提升10各点。之后建立多模态分类网络,针对CT图像的特性,将多切片多造影剂时期多区域的数据进行融合,在胰腺肿物分类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层级分割模型示意图 分类模型可视化热图 2、现有的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的医疗诊断措施为病理活检,是一种过度医疗。基于乳腺钼靶图像的术前无创的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预测手段能够有效避免过度医疗。我们构造了基于乳腺钼靶图像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来处理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问题。我们对乳腺钼靶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和数据集的整理、划分。我们构造了三个不同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患病侧单体位网络、患病侧双体位网络和双侧双体位四视图网络。其中,患病侧单体位网络分为 CC 位网络和 MLO 位网络。在乳腺钼靶数据的测试集上,患病侧 CC 位网络、患病侧 MLO 位网络、患病侧双体位网络、双侧双体位四视图网络的结果依次递增。这表明了同时使用同一患者的四张钼靶图像的双侧双体位四视图网络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更适合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预测任务。对于双侧双体位四视图网络,我们不仅使用了双侧测试集 1,还使用了额外的双侧测试集 2 进行测试。钼靶乳腺图像预处理 双侧双体位深度学习网络 优势:从客观的医学图像数据出发,结果可重复,而且高效快捷,提高识别准确率的同时,便于临床推广。
中国人民大学 2021-04-10
智能消毒机器人
该款智能消毒机器人由苏州大学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研发的高科技产品,目前共有10台。原设计用于农业植物保护的消杀工作,研究院团队对设备进行了改造,调整喷雾系统,使其更适合消毒药液的喷洒。智能消毒机器人可通过远程无线遥控,它可以用于城市街道、社区、园区、车站、工地、学校等场所的除菌杀虫、消毒、卫生防疫 消毒机器人的智能化在于,工作时可以通过远距离遥控来实现,保障了遥控人员的安全。一旦启动,在院区的人行道上可以无障碍行驶,自带喷雾装置向目标喷洒消毒喷雾,喷雾系统采用压流和风力的二次雾化,采用特殊风道设计,水平喷幅可达30米,雾滴附着率高,药液利用率高。消毒机器人每小时行走7公里,一次能开30公里,1小时可以消杀4万平方米以上。仅用时40分钟,消毒机器人就将占地56亩的研究院室外空间做了一次消毒“大清洗”。 该研发团队的2台机器人已用于相城区和姑苏区集中隔离点的消杀工作,同时计划将更多的设备投入到各领域的消杀工作中,并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未来,消毒机器人还将投入到苏大的各大校区、街道等区域,进行消杀工作,确保社会民众的安全。
苏州大学 2021-04-10
“小护士”智能机器人
电子科技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彭倍教授和骆德渊教授,带领机器人与无人系统团队根据疫情需要,迭代研发了“小护士”智能机器人,已经捐赠了2台给武汉汉阳方舱医院。 “小护士”智能机器人可以根据设定的程序,自主导航,进行喷洒消毒,派发药品,还可以对病人进行生命体征测试,包括体温、血压、心率、血氧检测分析。 “小护士”智能机器人通过人脸或指纹对病人进行身份确认,搭配热成像人体测温系统,测量精度高,还可以实现24小时智能监测预警,无人值守,远程遥控,能极大降低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和暴露风险。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无创智能吸痰机
"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泡通气和换气功能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最常用的护理措施之一。然而现有的吸痰管吸痰技术不仅效率低、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大,而且容易导致呼吸道粘膜损伤、低血氧症、肺不张、感染、心律失常、气管痉挛等并发症。 本项目将医生的临床经验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发明了吸痰时刻在线辨识技术、模拟人类自然咳嗽的吸痰系统智能控制技术,最终形成一套使用简单、安全高效的按需自动吸痰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7 58 59
  • ...
  • 835 83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