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DH3系列智能微差压数显变送控制器
产品详细介绍产品名称:  DH3系列智能微差压数显变送控制器产品型号:  DH3Digihelic的功能,和Photohelic表一样的尺寸产品介绍:DH3系列Digihelic®差压控制器是一个三合一仪器,拥有数显表,控制继电器开关,和变送器输出,这些全都安装在通用型Potohelic®表盒中。结合这三个特点,避免了在一个产品中安装多重仪表,节约库存、安装时间和成本。Digihelic®控制器是一款理想的用于测量压力,速度和流量的工具,量程为0.25"w.c到2.5"w.c的 精度是1%,量程大于等于5"w.c的是0.5%。也可提供双向量程.开方根输出可用于流量计算.DH3系列Digihelic®差压控制器在测量压力,速度或容积流量运行中,能够互换几个常用的工程单位。2个单刀双掷继电器开关可调节死区,并具有可升级的4-20mA过程输出。使用菜单键是很容易编程的,进入5种简化菜单,可选择:安全级别;选择压力、速度或流量运行方式;选择工程单位;流量传感器时的K系数选择;在流量应用中选择的矩形或圆形管;设定点控制或设定点和报警操作;报警操作有高,低或高/低报警,自动或手动报警复位;报警延迟;看最高和最低的进程读数;不稳定过程数字阻尼;可升级4-20mA定标输出来满足不同应用的量程范围。 主要应用:集尘袋过滤器、输送管的流量测量、过滤器状态、输送管或建筑物的静压、风扇控制等。 技术参数:介质:空气和不可燃,兼容的气体材质:请向厂家咨询外壳材料:硬铸铝精度:<5”w.c(除了±2.5”w.c型之外):±1%;其它所有型号在77℉(25℃)为±0.5%包括滞后性和重复性(1小时热身后)稳定性:每年<±1%压力范围:量程≤2.5”w.c;25psi;±2.5”,5”w.c:5 psi;10”w.c:5 psi;25”w.c:5 psi;50”w.c:5 psi;100”w.c:9 psi温度范围:32至140℉(0至60℃)补偿温度范围:32至140℉(0至60℃)热效应:0.020%/℉(0.036/℃)从77℉(25℃)电源:12-24VAC/VDC电力消耗:最大3VA输出信号:4-20mA DC最大900欧姆零点和范围调整:通过菜单调整响应时间:250ms显示:4位液晶显示0.4”高LCD指示设定点和报警状态电气连接:15针连接;18”(46cm)电缆带10连接件:1/8英寸FNPT阴螺纹,侧面或背部连接安装定位:在垂直平面安装尺寸:5”(127mm)O.D.×3-1/8”(79.38mm)重量:1.75磅(0.794KG)认证:CE 开关规格:开关类型:2个SPDT电气指标:1A@30VAC/VDC设定点调节:可通过表面按键调节 
深圳市德威达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船舶动力设备振动主动控制技术
        技术成熟度:技术突破         针对船舶机械设备减振降噪需求,提出了结构振动信息作为性能指标的主动减振控制策略。解决了船舶复杂应用环境下,主动减振技术“减振不一定降噪”的难题。攻克超低频、高出力密度主动减振系统执行机构的分析方法和设计关键技术,研发了系列化的电磁式作动器和主被动复合减振器,应用于船舶主机、辅机和管路系统振动抑制。突破了现有主动执行机构低频作动能力的瓶颈,发明了准零刚度作动器,有效覆盖国外探测技术的频率下限,解决了新一代船舶对超低频线谱振动和水下辐射噪声控制的迫切需求。提出了稳定性高、收敛速度快、扩展性强的主动减振核心控制算法并形成工程应用软件。突破了参考输入线谱增强、多频振动均衡控制、控制输出饱和抑制等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解决了主动减振技术实船应用的稳、快、准的难题。研发了首套兼具工作过程自监测、运行故障自诊断、控制效果自评估功能的集成化、模块化主动控制系统,实现了主动减振系统100%国产化。解决了船舶机械设备主动减振系统关键部件自主可控难题。         意向开展成果转化的前提条件:船舶机械设备减振降噪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5-05-19
一种适用于机器人无线充电系统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机器人无线充电系统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该无线充电系统包括高频逆变电源、能量发射装置、能量接收装置及能量变换电路;控制装置包括充电控制器、光电开关传感器,光电开关传感器安装在能量发射装置的四个角;光电开关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充电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充电控制器用于控制高频逆变电源是否工作;能量发射装置、充电控制器、高频逆变电源均安装在地面充电站。本发明将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智能技术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巡检机器人能够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长期工作;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自动充电还是手动充电;投入成本较低,控制方法灵活方便、可靠性较强,有很强的实用性。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无刷双馈轴带发电系统短时过载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刷双馈轴带发电系统短时过载控制装置及 控制方法,该装置包括三相变压器、三相可控整流器和电流传感器; 三相变压器的原边用于连接无刷双馈轴带发电系统轴带发电机的功率 绕组;三相可控整流器的交流输入端连接三相变压器的副边,电流传 感器的电流输入端连接三相变压器直流输出端;电流传感器的电流输 出端用于连接无刷双馈轴带发电系统轴带发电机的控制绕组;在无刷 双馈轴带发电系统里,该装置并联在无刷双馈轴带发电系统本身的控 制系统两端;当出现短时过载,则由该装置代替无刷双馈轴带发电系 统本身的控制系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光伏充电系统及用于光伏充电系统的充电控制方法
1. 痛点问题 随着能源危机和节能减排的驱使,大力发展电动汽车成为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汽车燃油是石油消耗的主体。汽车尾气占全世界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0%至15%。电动汽车可以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改善大气环境。以光伏电池作为新能源输入的电动汽车充放电站也将具有更大的优势。推动光伏供电的电动汽车充放电站的建设,不仅发展了电动汽车行业,也推动了光伏产业及新能源的发展,同时对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具有双重推动作用。 现有的光伏电动汽车充电站仍以交流母线或直流母线进行光伏电池、电动汽车蓄电池和电网之间的能量变换。现有的能量变换需要通过多级电力电子变换器实现,即需要多级直流-直流变换器,直流交流变换器等,这使得能量变换的效率很低。多级电力电子变换的现有方案效率低,成本高,无法对产业瓶颈形成有效突破。 2. 解决方案 本项目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新型光伏充电系统,和用于此系统的充电控制方法。 新型光伏充电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高频逆变器,与一个或多个光伏电池组件一一对应连接,以及多端口变换器。高频交流逆变器之间通过高频交流母线连接。多端口变换器包括分别与高频交流母线和直流母线连接的两个端口以及与蓄电池连接的一个端口。多端口变换器用于实现高频交流母线、直流母线与蓄电池之间的能量变换。 用于光伏充电系统的充电控制方法包括:对于一个或多个光伏电池组件中的每一个,采集该光伏电池组件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对该光伏电池组件进行最大功率跟踪,并输出电压给定值。将电压给定值与该光伏电池组件的输出电压进行比较,并输出光伏电池比较结果;根据比较结果控制与该光伏电池组件相对应的高频逆变器中的开关管的驱动信号相对于多端口变换器中开关管的驱动信号的移相角;将多端口变换器输入蓄电池的输入电流与蓄电池的充电电流曲线进行比较,并输出蓄电池的比较结果,根据此结果利用脉宽调制方式控制多端口变换器中的开关管驱动信号。 合作需求 与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整车厂、房地产企业,充电运营商等企业合作,开展知识成果落地和工程化的工作。
清华大学 2022-02-23
多电机驱动系统新型离散滑模跟踪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电机驱动系统新型离散滑模跟踪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属于多电机驱动系统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依据特征建模理论,建立针对位置跟踪控制的多电机驱动系统特征模型,该模型比常规动力学模型阶次更低且参数更少;采用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对特征模型参数进行在线辨识,并投影到参数范围集合;设计一种多幂次二阶滑模面,以加快跟踪误差在不同误差带内的收敛速度;设计多电机驱动系统新型离散滑模跟踪控制方法,实现高精度跟踪控制,同时减小滑模抖振。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1-12
新冠肺炎患者的智能穿戴监护系统
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联合天津松辉医仪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上海贝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结合新冠肺炎的诊断标准,攻关研发出一套可穿戴组合式智能监护系统,能远程监控患者的血氧含量、呼吸频率、心跳速度等核心生理指标,以及体位、呼吸阻力等特定生理指标,并通过多模信息融合与自动判别,实现病情模式的智能分析与及时预警。该项目有望缓解新冠肺炎轻症患者人数众多对医务人员数量的需求,减轻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医患交叉感染的概率,将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该项目也可用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普通患者到危重患者的发生概率。该项目采用PSoC集成系统,集成血氧、脉率、口鼻气流、阻抗呼吸等多种监测传感器,除了能准确采集人体血氧饱和度、脉率、呼吸等生理信号之外,又同时融合了特定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实时提取病人的体位变化,以及咳嗽带来的气流阻力变化,为新冠肺炎患者的病征监护提供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该智能监护系统基于组合式模块,便于患者个人自行穿戴,也可以根据需求配戴单个组件进行单项功能监测。用户只要不进行剧烈运动,穿戴后完全可以正常的活动并不影响监测过程,监测数据可通过蓝牙技术传输至手机App,并通过手机4G功能传输至云端,医生在办公室就可以看到患者数据,无论患者身处在医院、家里或留观点。系统可在云端对患者生理信号进行分析,集合临床诊断原则,提取与以新冠肺炎为代表的呼吸疾病相关数据,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状态与变化趋势。该项目已经完成了系统硬件研发工作,核心硬件模块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认证,将根据临床使用的结果进一步优化系统的软件分析功能。目前研发团队正在与天津大学附属医院合作,启动开展项目临床测试并推广应用。
天津大学 2021-04-10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优化算法
针对大规模的复杂网络系统,在理论上研究网络节点之间协同规则,研究网络结构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构建实现网络性能指标最优化的分布式算法。其应用主要包括大规模移动通信网络中信道资源的最优分配问题、通信基站的最优覆盖问题等。
东南大学 2021-04-11
基于 ISFET 传感器的智能传感系统
项目简介: 随着生物、医疗、药物以及环境等领域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各种 生化传感器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求传感器能够完成准确的快速检测,而且希望传感器具有低功耗、便携等特点,能够随时随地的 完成检测功能。 ISFET(Insulator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是一种类 似于 MOSFET 结构的转换器,可通过 MOS 工艺来制作完成。基于 ISFET 转换器及不同的敏感膜可研制成低功耗的生化传感器,用于测 量多种生物化学量(如 pH,氧气,臭氧,二氧化碳,葡萄糖,Con A 蛋白等)。之后将传感器与测量电路、通讯电路集成,可构成低功耗 的手持智能设备,与手机直接通讯,也可与低功耗传感网络结合进行 组网检测。 项目特色: 如下图所示,基于 ISFET 传感器的智能系统包括 ISFET 转换器、 敏感膜、ISFET 测量电路、通讯电路等内容。 基于 ISFET 传感器的智能系统,具有尺寸小、速度快、功耗低、 集成度高(可与后端电路集成在一起,也可多个传感器集成在一起来 测量多个参数)等优势。 
南开大学 2021-04-11
智能变电站全场景试验系统
全场景试验将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作为检验对象,试验时保持二次系统接线的完整性,采用分散注入的方法在合并器的输入端注入数字化模拟量信号,检验范围包括了合并器、交换机以及试验范围内的线路保护、母线保护、变压器保护、各种安控装置、测控装置、智能控制柜、计量装置、监控系统等相关设备和系统。 本项目研制的全场景试验系统支持对继电保护装置、测控装置、安控装置、故障录波装置等二次设备的单装置试验、复杂保护的配合试验、智能站网络性能测试、保护装置的整组试验、智能站与调度系统的联合试验以及智能变电站间的联合试验。该项试验技术可以有效克服现有试验方法的缺陷,有助于提高试验质量和试验效率。 《智能变电站全场景试验系统》也可用于实验室,完成对大规模二次系统的联合试验。 智能变电站全场景实验系统是基于电网仿真、无线同步与传输和分散注入的一种智能变电站整体性能试验技术,试验系统包括笔记本电脑、变电站仿真平台、无线控制主机、采集器模拟器和开关模拟器。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0 61 62
  • ...
  • 738 73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