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水产食品增值加工过程品质调控关键技术
针对不同国内外需求,依托 7 个纵向课题资助和产学研横向联合研发,开发 了两大类 20 多个高品质水产加工创新产品,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水产食品加工方法中普遍存在的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劣快、不稳定等难题。申报了 15 项中国发明专利,其中 3 项已授权;申报和授权了 1 项新型实用专利;申报和授权了16 项外观设计专利;在国内外相关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 47 篇,其中 SCI 收录 9 篇;出版了 2 本相关专著;4 个子课题通过了同行专家鉴定或验收。 创新要点 水产品干燥前预处理技术;水产品微波真空干燥技术;水产品微波冷冻干燥新技术。
江南大学 2021-04-11
乙醇-沼气双发酵生态耦联环形关键技术
本项目采用酒精、沼气双发酵耦联技术:木薯中淀粉经酵母发酵转化为燃料 乙醇,不能被酵母菌利用的纤维素等生物质以及酒精酵母代谢副产物经厌氧沼气发酵转化为生物质能源-沼气,沼液经过水资源化技术处理达到资源化指标后回用作为工艺用配料水,从而达到无废水排放、大大降低新鲜水资源;形成可连续稳定运转、无限循环的酒精-沼气双发酵绿色制造技术,实现燃料乙醇“零能耗”、“零污染”的绿色制造。
江南大学 2021-04-11
黄酒浸米酸化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该项目属于食品发酵与酿造技术领域。项目核心技术成果来源江南大学和国内知名大型黄酒公司多年的产学研合作。浸米环节是黄酒酿造中决定能否正常发酵的关键因素之一,生产上糯米经长时间浸渍后经常会出现破碎粘糊的现象,这种米在蒸饭机蒸饭时会出现大量结块和生心,不但降低出酒率,而且容易导致发 酵醪酸败,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给企业带来损失。针对上述问题,本项目从黄酒酿造环节中筛选出植物乳杆菌,建立生物酸化浸米新工艺,缩短了大罐浸米时间,有效解决了蒸饭结块和生心问题。 从黄酒酿造环节筛选出一株适合用于生物酸化浸米的植物乳杆菌(专利保藏号:CGMCC NO.7184),该菌能在寡营养条件下实现快速产酸,能产生抑菌物质,且为产生物胺阴性菌株。通过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原料,优化处理方式、培养条件等,使得该菌能达到 5×109cfu/mL 细胞密度。建立生物酸化快速浸米工艺,使浸米时间由原 4~5 天缩短至 3 天,米粒不易破碎,蒸饭后饭粒完整性好,有效解决了蒸饭中出现的生米和结块问题,降低了黄酒酸败率和提高了原料出酒率。采用生物酸化浸米后米浆水无异味、气味人,同时浸米水中生物胺的含量降低,有利于米浆水的回收利用。机械化黄酒生产中采用生物酸化浸米后,米浆水在不杀菌的情况下代替 20%投料水使用,能赋予黄酒更好的风味。
江南大学 2021-04-11
功能性米线加工及保鲜关键技术
"米线又称米粉、米面条或米粉丝,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米制品消费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主食的消费需求更加趋向于追求方便、营养和健康,同时适用于糖尿病人、肾病患者以及肥胖人群食用的功能性(中低 GI、低蛋白、高纤维等)米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针对传统米线行业原料标准缺乏、加工技术落后(粉碎不均一、糊化不充分、老化难控制)、产品品质低(断条率、糊汤率高,质量不稳定等)、保质期短、系列产品匮乏等突出问题,通过原料标准化、精准配米、回生调控、栅栏保鲜等关键技术突破,成功开发了品质优良、方便营养的速食米线、适用于糖尿病人、肾病患者以及肥胖人群食用的系列功能性(中低 GI、低蛋白、高纤维等)米线产品。该项目对于推进我国米线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产品创新性: (1) 基于米线原料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精准配米技术,实现米线原料的标准化。 (2)革新了传统米线生产加工关键技术,开发的半干法柔性粉碎-回流增压自熟-回生精准调控技术,显著提升了米线产品的品质; (3开发了物理-化学栅栏保鲜关键技术可有效抑制鲜湿米粉的微生物增殖、水分流失,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货架期在 6 个月内以上,成本低,绿色安全。 (4) 通过植源性活性成分适度调控内源性消化酶,控制淀粉的消化速率,结合功能性多糖,调控葡萄糖释放速率,使得米线可以在肠道内缓慢消化,保证血糖平稳,避免血糖骤升,适合糖尿病及控制体重人群食用。 
江南大学 2021-04-13
高效抗菌纺织品的开发关键技术
卤胺化合物(N-halamine)是一种新型高效抗菌剂。这种化合物具有一系列不可替代的优点:如高效抗菌性、抗菌功能可再生性、广谱抗菌性等。本项目研究卤胺化合物纺织品的制备及其应用。以高效抗菌、耐久、生物相容为目标,通过设计和合成卤胺化合物前驱体,并将以化学方法接枝于纺织品上,制备出性能优良抗菌纺织品材料。 关键技术 经过改性后的纺织品能够在 5-10min 内杀死浓度为 10^6-10^7 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其次,抗菌纺织品具有较好的耐水洗性能,经过 50 次机洗后抗菌组分得到了较好的保留。第三,抗菌组分具有较好的紫外稳定性,经过 24 小时紫外光照射后,活性成分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同时,本项目还实现了抗菌、抗皱、抗紫外等纺织品的动功能整理的同时进行,实现了抗菌和染色的同浴进行。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一种卤胺类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01210293286.8 一种反应型卤胺类抗菌剂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201310475978.9 项目成熟度 小批量生产阶段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应用情况:张家港互益染整有限公司、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江南大学 2021-04-13
低聚木糖产业化关键技术
一、 简要综述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奖优秀奖,江苏省专利奖金奖等;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立项。    二、 具体介绍    1、项目简介    以玉米芯为原料,采用蒸汽爆破、酶解、集成膜分离(微滤除杂、纳滤脱盐、超滤脱色、纳滤浓缩)技术制备低聚木糖,得到低聚木糖含量(对总糖)为>70%和>90%的两种型号的糖浆和糖粉产品,其中木二糖~木四糖含量≥70%。生产成本为60000元/吨,显着低于国内外同类产品。项目技术具有节能、高效、环保的优点,生产线居国内外领先水平。已先后在新疆、山东等地实现产业化生产,最大规模为年产2000吨低聚木糖。    2、创新要点    蒸汽爆破预处理玉米芯、酶解木聚糖、膜分离节能环保。    3、效益分析(资金需求总额 1000-8000 万元,根据产量而定)    每处理6吨干玉米芯,可生产1吨低聚木糖(以300天计)成本约60000元/吨,按市场价约为100000元/吨。生产废料主要为纤维素、木质素,可直接用作栽培食用菌。全套设备及公用设施投资根据产量而定。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工程总包均可,技术费面议。    4、推广情况    在山东丰源中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年产2000吨低聚木糖生产线,为国内最大。
江南大学 2021-04-11
面向领域信息服务的智能交互技术
1 成果简介面向领域信息服务的智能交互技术与应用——通过对文本自然语言进行语义抽取,结合领域信息内容和服务特点,向公众提供智能的多回合交互式信息服务,适用于多种本地化生产生活信息查询,以及客户服务咨询。2 应用范围项目成果可广泛应用于网页、手机 WAP、手机短信、即时通讯软件等的后台,从前台接收用户给出的文本内容(关键词或自然语言),自动以合适的形式给出信息回馈。项目成果的应用,可使广大用户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方便及时地获取精准的信息,同时又极大地减少后台支持的人力资源成本。项目成果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推进信息数字化建设,随着更多信息服务的推广,逐渐扩大信息服务市场并形成智能信息服务产业,同时推动通讯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广东省和大珠三角地区的信息产业、高端信息服务商将直接受益,与数字媒体网络行业相关的企业也可间接受益。3 效益分析每年节省信息服务行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上亿元,提升信息增值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信息流通,满足公众对信息获取的需求,提升信息获取的满意度。
清华大学 2021-04-13
大型船舶综合电力系统协同优化与智能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
201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复杂多变海况与恶劣运行环境中,大型综合电力系统各类型扰动和故障频繁,严重影响了大功率变频装置与高精密仪器的可靠运行,系统安全稳定问题远比陆地电网严峻,亟需突破解决。提高装备性能和系统调控水平,是保障我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围绕综合电力系统优化与智能运行技术难题,历经十余年的产学研攻关,取得了多项独创性技术成果: 1、发明基于多电平功率模块的大功率变频系统及自适应虚拟同步电机控制技术,研制国产5MW大功率多重优化控制变频装置。 2、首创多频带混合电力滤波器及参数动态优化技术,开发变压器可控预充磁装置,研制船舶电能质量诊断与协同优化控制系统。 3、提出大型船舶电站-电网自适应广域协调保护方法,研制协调保护装置与模糊多目标故障智能自愈系统。 4、发明船舶负载功率波动模糊分频与协同优化分配技术,提出综合电力系统分级协同稳定控制机制与方法,开发船舶能量动态智能优化管理系统。 项目获16项专利,成果整体达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与封锁,解决了我国民用船舶电力系统关键装备“卡脖子”的问题,有效支撑了综合电力系统的优质运行。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海洋981”半潜式钻井平台、“雪龙2”等综合科考船、大型箱船,其中“东方红3”科考船电网运行参数部分世界领先,获CCTV、新浪网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项目核心装备与系统打通了高技术船舶上下游产业链,推动了上海船舶工业高端化转型与发展,近三年新增产值10.39亿、利润1.48亿、利税0.5亿,衍生技术已拓展应用至多个配电网示范工程。 图 2 自主优化控制大功率变频装置 图 3 混合滤波器实物图  图 4 电能质量主动优化控制系统 图 5   智能保护与自愈系统现场应用及测试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5-11
城市三维空间智能管理数字化平台及其关键技术
城市三维空间管理是城市特色与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段,是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任务,依托数字化管理平台,提升管理的科学理性、效率、效果以及智能化水平。以威海三维空间智能管理数字化平台实践项目为依托,融合团队目前所拥有的近50项相关专利技术,展开了基于多源大数据的万维沙盘建构、三维空间管控要素的谱系化建构、三维空间管控引导的智能规则、人机交互机制下的智能管理应用场景等相关研究,完成智能管理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并投入到日常的城市建设管理之中,大幅度提升了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工作效率,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东南大学 2021-04-11
城市三维空间智能管理数字化平台及其关键技术
成果介绍城市三维空间管理是城市特色与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段,是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任务,依托数字化管理平台,提升管理的科学理性、效率、效果以及智能化水平。以威海三维空间智能管理数字化平台实践项目为依托,融合团队目前所拥有的近50项相关专利技术,展开了基于多源大数据的万维沙盘建构、三维空间管控要素的谱系化建构、三维空间管控引导的智能规则、人机交互机制下的智能管理应用场景等相关研究,完成智能管理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并投入到日常的城市建设管理之中,大幅度提升了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工作效率,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技术创新点及参数1、平台在集成了城市设计二三维成果、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包括多规合一与控规等其他规划编制成果等三大类、50+层数据的基础上,有能力进行相对复杂的城市空间指标测度,如错落度计算、天际线分析等。2、平台中录入并集成了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所有地块约35000条管控规则,初步实现了管控规则的智能化应用,平台中开发出以下六大场景应用:相关规划的要求核提、方案报批的智能审查、多方案的智能比选、规划要点的智能生成、建筑方案的精细审查、规划实施的智能监测。3、据规划分局的管理人员透露,之前需要15-20个工作日,甚至更长时间处理的工作量,在借助于数字化平台辅助的基础上,1-2个工作日即能完成,大幅提升了规划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同时审查结果更加准确、全面。市场前景本智能管理数字化平台成果能逐步推广至全国各大中小城市,能有效提升规划管理工作的效果与效率,同时为规划管理理性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平台可逐步扩展多源大数据,为未来的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方法与保障。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 16 17
  • ...
  • 856 85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