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动静态应变测试系统
产品详细介绍TST3827系列应变仪采用先进的数据传输手段以及综合了静态应变仪和动态应变仪的特点,适用于测量缓慢变化的物理量。内置高速ARM处理器,实时数字滤波,构成了模拟滤波和数字滤波的高性能抗混滤波器,测量精度更高,实时性更好。每通道独立AD,各通道信号同步采样、同步 传输、实时显示、实时存盘。相对动态应变测试分析系统,TST3827具有性价比高,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 (一)产品介绍:                               1.每通道独立AD,采集、显示、存盘实时同步进行。 2. 485串行扩展。 3. 采样频率从1HZ-200HZ分档切换。 4.高速ARM处理器,实时数字滤波,构成了模拟滤波和数字滤波的高性能抗混滤波器。 5.单模块8个通道,每台计算机最多可控制128个测点同时同步工作。 6.DMA控制方式,保证了数据的实时传输,不漏码。 7.模块间的通讯距离可达100m,并可实现级联。 8.全桥、半桥、1/4桥方式完成应变测量。 9.系统可直接输入电压信号。 10.VC++环境下编制的应用软件,完成了对仪器的参数设置、平衡、数据的实时显示、分析、存盘、应变花计算等。 (二)详细指标: 1.仪器接口:USB2.0高速数据传输接口 2.扩展方式:串行 3.模块间通讯距离:100m,并可实现多台级联 4.最高采样频率:200Hz 5.A/D分辨率:14位 6.同步方式:同步时钟发生器 7.测量点数:每台采集箱8测点,可同时控制16台采集箱,共128个测点 8.供桥电压:2V(DC) 9.每测点采样速率:1、2、5、10、20、50、100、200(次/秒) 10.满度值:3000με、30000με分档切换 11.系统不确定度:不大于0.5%±3με(预热半小时后测量) 12. 时间漂移: 小于3μV/小时(输入端短路,预热1小时,恒温,在最大增益时,折算至输入端) 13. 温度漂移: 小于1μV/℃(在允许的工作温度范围内,输入端短路,在最大增益时,折算至输入端) 14.自动平衡范围:±10000με(应变计阻值的±1%) 15.仪器缓存:单台仪器内置256k大容量缓存,保证数据传输不漏码 16.电源:AC 220V±10% 50Hz(±2%) 或 DC 12V 17.外形尺寸:315mm(长)×230mm(宽)×100mm(高)  
江苏泰斯特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2021-08-23
学生体质测试仪器
产品详细介绍功能、特点、优势: 1、国内首创将全部体质测试器材实现数字电子化(电子数字显示) 2、体质测试仪器,95年开始上市,产品经历了近18年的市场实践,产品性能稳定、质量可靠,数据准确。 3、产品测试效率高,适合短时间内大批量的测试工作。 4、被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推荐用于“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中使用” 5、仪器被国家体育总局连续多年推荐用于“全民健身工程” 6、是国家体育总局唯一使用的[国民体质监测器材] 7、测试器材与数字显示分体设计,操作界面清晰,测试数据显示直观 8、仪器主机与工作台桌子分体设计,方便组装、搬运、携带体质测试器材种类丰富,有简易型、电子型. 智能(IC卡、网络)型供应经历了18年市场实践的《健民》牌体质测试仪器: 身高测试仪、 体重测试仪、肺活量测试仪、握力测试仪、坐位前屈测试仪、仰卧起坐测试仪、台阶实验测试仪;50米跑测试仪、立定跳远测试仪;网络型学生体质测试仪器特点: ●采用键盘输入测试号,测试数据自动进入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上报工具软件内,并同时保存在外设大容量储存器上,可双重保护测试数据。 ●测试数字准确可靠 ●坚固耐用,使用寿命长  ●各项仪器可单机操作,也可以联网使用 ●升级简单、方便 ●价格合理 ●仪器摆放随机性、人性化:①可在摆放随机赠送的三角形工作台上,坚实牢固美观;② 也可根据不同的场地、空间摆放在其它桌凳上面,方便实用 ●各体质测试操作台均为盒式结构,键盘操作,方便、测试数据显示直观,使用简便 ●可拆卸、方便拆装
北京信恒东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1-08-23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卡
产品详细介绍接触式专用加密逻辑卡,可擦写10万次,保持数据10年
大连云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1-08-23
为智能安防技术进步贡献“天大力量”
天津市人民政府颁发了2021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突破卡脖子技术,助力“平安中国”的天津大学教授刘安安主持完成的“复杂环境智能视觉计算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21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特等奖。
天津大学 2022-05-05
事故动态情景构建及任务智能分析技术研究
本项目研究基于知识元的危化品爆炸事故关键情景要素抽取及表示方法;研究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案例推理及智能关联技术的危化品爆炸事故情景推演模型;研究危化品爆炸事故应急响应方案生成方法及对应的任务清单和所需资源列表动态生成方法及系统。项目成果已完成高水平学术论文3篇,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2021-05-03
基于互联网+及数字孪生技术的智能制造
项目成果/简介:项目在多年国家项目的支持下,在项目“面向工厂规划和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工厂技术”获201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基础上,进行持续开发完善,与沈阳机床合作,在智能制造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合作研究, 在沈阳机床智能制造展示线开发完成数字化孪生仿真模型及基于互联网的定制信息系统,系统实现了网络化定制下达生产订单,数字化孪生系统在线仿真模拟,真实展现生产场景,并可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浏览和信息管理。项目符合中国制造2025所倡导的智能制造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中国制造向智能化转型起到促进作用。项目通过展示真实个性化印章的智能加工、检测和装配,体现网络化的定制及数字化双胞胎技术。应用范围:项目所开发完成的技术符合中国制造2025所提出的智能制造技术路线,已应用于工业实际和大专院校的教学培训。目前国家大力资助建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制造企业也在积极转型,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发展,这些都需要数字孪生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持。 项目成熟度:小批量生产,项目已独立以及结合沈阳机床的生产线及教育系统得到市场的应用,特别是在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相关项目中得到应用。 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1.项目可应用于离散制造业的规划、调试、运行和维护阶段的仿真优化,通过建立工厂、生产线、设备的三维模型,实现虚实结合的数字双胞胎。 2、教育培训领域:通过实现智能制造理念的面向教育和培训的生产线系统,通过模块化的系统,实现对智能制造教学和培训。项目阶段:小规模生产效益分析:项目的技术创新点、先进性在于实现了数字孪生技术在生产线中的应用,达到了生产线的虚实融合。不仅可在规划阶段对生产线进行仿真验证,还可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实现虚实融合,并通过AR-VR技术对操作指导、维修指导和生产过程监控提供支持,从而实现多维的虚实融合,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项目相关技术不仅能够应用于工业实际的智能化制造之中,还特别适合面向智能制造的教育和培训。
同济大学 2021-04-10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工业设备智能应用平台
本项目在已有技术条件下,研究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工业物联网应用技术,构建面向制造企业的多主体按需使用的云服务平台,形成支持云服务平台的运行和使用的标准规范,推动工业企业服务模式的创新,促进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基于物联技术的自组织智能制造系统
该项目针对装备智能化改造、智能个体自治技术、多智能体协商规则和自组织生产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发了相应原型系统——基于物联技术的自组织智能制造实验系统,形成了一套以物联技术为基础,通过自治与协商方式,实现车间自组织实时生产的“智能工厂”模式。 技术优势 该系统具备自组织、自决策、自适应、自学习的功能特征,可适应目前动态多变的制造环境,满足多品种、变小批量、高度定制化的生产需求。通过提供模块化热插拔的智能接口装置,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实现智能化改造升级。该智能制造系统可以高效柔性自治的应对加工、装配、检测等作业任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5-11
基于互联网+及数字孪生技术的智能制造
项目在多年国家项目的支持下,在项目“面向工厂规划和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工厂技术”获201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基础上,进行持续开发完善,与沈阳机床合作,在智能制造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合作研究, 在沈阳机床智能制造展示线开发完成数字化孪生仿真模型及基于互联网的定制信息系统,系统实现了网络化定制下达生产订单,数字化孪生系统在线仿真模拟,真实展现生产场景,并可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浏览和信息管理。项目符合中国制造2025所倡导的智能制造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中国制造向智能化转型起到促进作用。项目通过展示真实个性化印章的智能加工、检测和装配,体现网络化的定制及数字化双胞胎技术。
同济大学 2021-02-01
基于物联技术的自组织智能制造系统
该项目针对装备智能化改造、智能个体自治技术、多智能体协商规则和自组织生产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发了相应原型系统——基于物联技术的自组织智能制造实验系统,形成了一套以物联技术为基础,通过自治与协商方式,实现车间自组织实时生产的“智能工厂”模式。技术优势该系统具备自组织、自决策、自适应、自学习的功能特征,可适应目前动态多变的制造环境,满足多品种、变小批量、高度定制化的生产需求。通过提供模块化热插拔的智能接口装置,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实现智能化改造升级。该智能制造系统可以高效柔性自治的应对加工、装配、检测等作业任务。应用范围:在数字化智能工厂、制造资源互联接入、智能单元自组织自适应协同生产等方面,已为航空航天军工、汽车制造、生物发电、轨道交通、电力电子、服装轻工等多个工业领域细分行业客户提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服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 18 19
  • ...
  • 870 87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