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考虑风光储协调的配电网电压控制策略研究与开发
针对分布式风光发电在配电网中的高比例接入态势,源荷存在时空不匹配特性,导致功率倒送和节点过电压等问题,面向电网网架相对薄弱地区,开展考虑风光发电不确定性的储能的选址定容研究,实现不同运行方式下储能的优化配置;提出基于有功/无功电压控制分区的新型配电系统电压控制策略,实现配电网电压的分散式与集中式协同控制,满足高渗透率风光并网场景下的电能质量要求。
沈阳农业大学 2025-05-21
电网设备无线智能温度监控系统
高校科技成果尽在科转云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大规模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融合
V2G技术,简单的来说,就是将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作为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在用电高峰时通过逆变技术向电网回馈能量,而在用电低谷时电网通过整流,对电动汽车充电,从而实现电动汽车和电网的友好能量交互。 目前,大部分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优化模型的建立上,很少关注到提出优化方法的求解算法。另外,鲜有文章检验其方法对于大规模电动汽车入网调度的可行性。在此背景下,蹇林旎课题组首先对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电供暖智能控制系统
技术成熟度:技术突破 本成套设备,以电供暖的各个电暖气为控制对象,以建筑内不同房间不同区域的取暖温度为控制参数,自下而上,组成了由单片机现场控制器(控制室单独使用PLC控制器)、PLC中间层算法控制器、工控机为上位机构成监控界面的DCS控制系统,从而实现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控制系统。此系统的目的在于替换传统水暖系统,利用合理科学的软件算法,实现节能、环保、减排的效果。设备兼具教学、实验、科研及实用的功能。 成果技术特点:本套装置由四个单片机组成现场控制器,一个PLC组成的控制室控制器,与中间层面的S7-300PLC控制系统,以及顶层监控层的工控机装置,统一安装到了一个整体的平台上。此平台便于实地集中实验、研究,也有利于集中编程与项目演示。 图1 设备实物图 图2 为智能控制系统电脑操作界面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2025-05-19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电网智能调度与可视化预警系统
新能源高占比发展下传统同步机组与风光新能源机组呈现“此消彼长”趋势,电力平衡面临“保供应、促消纳”的两难局面。因此,迫切需要研究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电网智能调度与可视化预警关键技术,保障电网安全可靠供电和新能源最大化消纳,助推碳达峰目标顺利实现。 该成果实现了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电网智能调度与可视化预警应用的信息融合、智能告警、动态监视、海量数据阅读、超实时仿真和高性能计算、基于人工智能的电网安全稳定分析、虚拟现实、基于图数据库的人-机交互等功能,为新型电力系统电网调度员提供了一个准确及时掌握电网实时运行态势的分析决策工具,实现调度员对调度计划方案的智能互动决策以及电网风险的实时可视化预警。 该技术实现了传统电网调度模式向智能性电网调度模式转换,可广泛应用于电网、电力公司调度及区域控制中心等机构,在实现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同时,促进高比例新能源最大化消纳和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同时,该系统不但可应用于实时运行管理,而且还可应用在规划、交易、营销等新型电力系统生产管理的不同领域。该成果已在四川省电力公司、中国南方电网等30余家单位机构投入使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图1 基于大数据的电网运行行为识别及可视化显示 图2 多源信息融合的电网环境监测可视化
四川大学 2025-02-11
智能电网云-端协同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技术
"智能电网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能源的新战略。在其需求侧,深入至电器的用户用电行为精细化分析对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和电力系统源/网/荷协调优化意义重大。与在每个电器上分别安装量测传感器的方法不同,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技术仅通过分析用户供电入口的负荷总量数据,便能获取各电器的用电信息,具有成本低、实施容易和用户易接受等特点。 针对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技术实用化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过去十多年里,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余贻鑫教授领导的研发团队从技术基础理论和工程实施方案两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1)创立了一系列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新原理和方法,形成了多种方法融合互补的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方法体系,突破了对小功率和功率连续变化型电器可靠检测的瓶颈,准确度明显优于国际同类产品;(2)首创了一整套用于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的完全无监督电器自适应建模方法,解决了陌生场景中电器准确建模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无需人工干预的电器负荷印记库全自动建立和维护;(3)首创了云—端协同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系统解决方案,研发了可推广应用的硬件装置(智能用电分析仪产品)和软件系统
天津大学 2021-04-10
一种智能交流电网电压控制系统
提供了一种智能交流电网电压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电压控制 站。系统中的一个所述电压控制站作为主电压控制站,其余电压控制 站作为从电压控制站。所述电压控制站包括通信模块、电压控制模块 和主从切换模块。通信模块,用于发送心跳包,与系统中的其它电压 控制站进行运行状态的同步;电压控制模块,用于控制交流电网的电 压;主从切换模块,根据通信模块接收到的心跳包信息,确定所述电 压控制站是否切换为主电压控制站。本实用新型通过系统中多个电压 控制站之间的主备切换,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1-12
面向中高压智能配电网的电力电子变压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中高压智能配电网的电力电子变压器,包括位于高压侧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中间侧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隔离型DC?DC变换器和低压侧的变流器;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输出的正极连接第一个隔离型DC?DC变换器模块的输入侧逆变桥前一桥臂的中间点,负极连接最后一个隔离型DC?DC变换器模块的输入电容负端;相邻两个隔离型DC?DC变换器模块的连接方式为前一模块的输入电容负端连接后一模块的逆变桥前一桥臂的中间点。本发明可以避免在MMC模块输出电压短路的情况下,ISOP输入电容短路的问题;ISOP模块间采用交错控制的调节方式,使得输入电流纹波减小,有利于降低系统体积;成本较低,便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东南大学 2021-04-11
电网网损计算系统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电能损失率(又称线损率)是电力系统运行 经济性的一项重要指标,电能损失量的分析和计算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运行 管理中经常进行的工作。采用手工计算,工作量大,时间长,而且计算结果误差 较大,不能满足电网管理中高效性和精确性的要求。因而如何用计算机有效的管 理各类数据,并快速而准确的进行电能损失量的分析和计算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电力网网损计算系统是以保证线损计算的准确性、减少线损工作者强度、提 高线损管理工作效率为目的而开发的一套应用软件。该系统是根据吉林省电力公 司对网损计算的具体要求,并吸收了以往此类系统的开发经验而开发的,具有很 强的数据管理功能和方便的图形界面维护功能,并可生成丰富的报表。在精确计 算的同时,为线损管理工作者提供了更为友好、适用的图形维护界面。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99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在高压理论线损计算中,以小时作为时间段,近 似认为在一个小时内负荷值和发电机出力恒定,对功率损耗进行累加。 在中压理论线损计算中,以月作为时间段,用迭代算法计算各段线路的损耗。 在低压理论线损计算中,以月作为时间段,把变台后的损耗分为低压干线损 耗,单、三相接户线的损耗,单、三相表损。低压干线损耗是由通过的电量和干 线两端的电压差计算而得,接户线的损耗则由其带的户数,计算其所带电量,进 而计算其损耗。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本系统已经在吉林省电力公司实际应用,并且 顺利通过评审,受到用户的好评,综合其有点包括: 数据全部采用通用格式,易于与其他系统接口; 采用了科学而实用的模型与算法; 用户界面从用户角度进行设计,使操作大大简化; 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强大,数据报表丰富; 全面严格的测试,运行可靠、稳定。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电能损失率是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的一项重要指 标,电能损失量的分析和计算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中经常进行的工 作。采用手工计算,工作量大,时间长,而且计算结果误差较大,不能满足电网 管理中高效性和精确性的要求。 该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作为一个通用的系统, 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国内所有电力公司的网损计算工作当中,经济效益可观。 应用领域:电力系统网损理论计算。
天津大学 2021-04-11
微电网综合规划软件
技术较为成熟,包括三个层次:理论研究已经完备成体系;核心算法开发完毕; 开发有实用的软件界面程序。该技术由王建学教授团队开发和维护,在微网研究 上具有多年积累,发表了多篇国际顶级期刊文章,软件正在不断完善中。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1 2 3 4 5 6
  • ...
  • 185 18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