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壳聚糖改性与应用(三)
Ø 壳聚糖改性生物医用高吸水性树脂——以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为原料,对其进行化学改性制得了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新型壳聚糖基高吸水性树脂。与同类产品相比,我们制备的产品吸水倍率高(>1000g/g),耐盐性好(在0.9%的生理盐水中溶胀度>180g/g),吸水速率快(10min以内可达饱和吸水率的80%以上),保水性能好(60℃下放置2h,失水率< 8%),有害单体残留量低(丙烯酸单体残留量< 50×10-4%),生物相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壳聚糖改性与应用(四)
Ø 壳聚糖改性新型抗菌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通过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得到水溶性衍生物后,通过亲油性的长链小分子进行接枝,制得了同时具有两亲性、抗菌性、两性聚电解质性、絮凝性的多功能性壳聚糖衍生物,结合壳聚糖本身所具有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该产物可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LED封装与应用技术
光热耦合可靠性研究,通过建立LED热阻网络,提出了荧光粉光热耦合模型,进而设计了高发光效率、低工作温度、高可靠性的LED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LED被誉为21世纪绿色照明光源和第四代光源。LED封装是LED产业链中关键的一个环节,是连接芯片和应用的桥梁。本技术的研究工作和成果包括:1)封装工艺设计优化,研究了各种封装参数对出光的影响规律,并根据涂覆的流动特性提出了多种控制涂覆形貌的涂覆新工艺,进而提升取光效率及光色品质;2)光热耦合可靠性研究,通过建立LED热阻网络,提出了荧光粉光热耦合模型,进而设计了高发光效率、低工作温度、高可靠性的LED;3)复杂应用下的光学设计,以高光效、高空间颜色均匀度为目标,提出了实现能量任意映射的非成像光学普适性透镜算法,并据此开发了透镜设计软件;4)量子点封装,提出多种高光热性能的量子点制备方法和封装工艺,首创封装内热管理方案,解决量子点散热瓶颈。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6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与应用
南开大学在“863”计划项目、市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光纤光栅传感技术与应用课题组取得诸多创新性研究成果。如成功构建了可编程、微位移光纤光栅写入设备,并成功研制出高性能国产化光纤光栅;以光纤光栅作为传感基本元件,利用其波长编码与温敏力敏等优良特性,采用独特的材料和工艺进行封装,创新性地设计并开发出多种光纤光栅传感技术以及系列器件;研制和开发具有多参数、多功能、分布式的全光纤光子传感网络系统;同时,构建多光纤光栅线阵、面阵及体阵等多种拓扑结构,将光纤光栅传感器网络布设于高层建筑用于对
南开大学 2021-04-14
智能系统与社会计算
基于分布式人工智能和优化方法,对大规模社会网络群体的行为模式与潜在机理进行建模分析,最终实现群体交互、协作等问题的系统性优化,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手机用户群体的群集行为模式与群智感知,手机用户群体的信息传播与多重社会网络分析等
东南大学 2021-04-11
智能诊断与动态测控技术
智能诊断与动态测控技术,开发了复杂装备远程诊断与智能维护系统、嵌入式数控系统在机监测系统、动车组远程诊断及虚拟维修维护系统等,可用于数控等复杂装备的在线在机监测、复杂装备的远程智能诊断、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与维护、高速列车远程诊断与虚拟维护、高速列车故障统计与分析,据此已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创新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项目,并与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先后承担了“动车组远程诊断及虚拟维修维护—信息分类和数据提取”、“动车组运维故障统计分析系统”、“动车组典型零部件可靠寿命预估方法研究”等项目。 动车组远程诊断及虚拟维修维护系统 复杂装备远程诊断与智能维护系统
天津大学 2023-05-12
智能诊断与动态测控技术
智能诊断与动态测控技术,开发了复杂装备远程诊断与智能维护系统、嵌入式数控系统在机监测系统、动车组远程诊断及虚拟维修维护系统等,可用于数控等复杂装备的在线在机监测、复杂装备的远程智能诊断、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与维护、高速列车远程诊断与虚拟维护、高速列车故障统计与分析,据此已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创新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项目,并与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先后承担了“动车组远程诊断及虚拟维修维护—信息分类和数据提取”、“动车组运维故障统计分析系
天津大学 2021-04-14
柔性电子与智能集成系统
面向并紧密结合实际工程需要和重大社会需求,发展了多个系列的柔性电子器件、电路模块、集成化系统及可视化软件界面。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面向并紧密结合实际工程需要和重大社会需求,发展了多个系列的柔性电子器件、电路模块、集成化系统及可视化软件界面。包括:(1)“基于RFID的柔性电路及系统”,研制的RFID柔性电路模块集成在消防人员的头盔上,发展了一款可穿戴RFID人员识别和搜救系统;(2)“基于透明电路的超宽带无线定位智能眼镜”,创新性地将UWB无线定位技术和透明电路结合在一起,研制出了一款可进行实时无线探测定位的智能眼镜,实测无线定位距离300米以上,定位精度10cm以内;(3)“基于全柔性电路集成的智能口罩及无线实时呼吸监测系统实现”,研制了搭载多传感器芯片的柔性电路无线模块,并集成到口罩中实现对人呼吸健康的实时监测,并通过云平台和开发的手机端App进行发热、咳嗽、呼吸频率异常等症状的预警;(4)“面向多载体的UWB超宽带单基站无线定位系统”,已在大型隧道工程现场进行了推广应用,用于地下空间施工车辆、人员的无线定位、监测和安全管控,具有易布置、远距离、高精度的突出特点。
西南交通大学 2022-09-13
文化符号多层次数字化开发与应用
团队研究方向:(1)XR与沉浸场景设计研究;(2)中国风格创新设计研究;(3)基于文化和设计驱动力的品牌战略研究。科研项目:承担国家科技部、文旅部、中宣部、教育部等国家课题多项。承担企事业横向课题几十余项。 1、痛点问题:当前,传统文化产业面临数字化转型挑战。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文化元素现代转化存在障碍,品牌力不足,市场潜力未充分挖掘。同时,互联网经济下,时尚节奏加快,传统设计样式及产品迭代效率难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 2、解决方案:成果开发了“文化符号多层次数据调取系统”软件算法,实现文化符号的数字化提取和二次开发。该技术能快速生成多元化设计原型,辅助设计和样品观赏。 3、竞争优势分析:成果在文化符号快速调取和应用方面具显著优势,可降低创新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4、AI对文化产业作用及市场应用前景:AI技术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升级,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时尚化产品需求。项目成果应用前景广阔,文旅行业市场规模逐年提升。成果已经在辽宁朝阳喀左的紫砂产业落地应用。 5、知识产权情况:《文化符号多层次数据调取系统》等2项软件著作权,法律状态已登记。
清华大学 2025-05-16
考虑风光储协调的配电网电压控制策略研究与开发
针对分布式风光发电在配电网中的高比例接入态势,源荷存在时空不匹配特性,导致功率倒送和节点过电压等问题,面向电网网架相对薄弱地区,开展考虑风光发电不确定性的储能的选址定容研究,实现不同运行方式下储能的优化配置;提出基于有功/无功电压控制分区的新型配电系统电压控制策略,实现配电网电压的分散式与集中式协同控制,满足高渗透率风光并网场景下的电能质量要求。
沈阳农业大学 2025-05-2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8 19 20
  • ...
  • 779 78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