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干法活化的食用油脱色吸附材料开发与应用
我国是食用植物油消费大国,以 2012 年为例,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为 2800 多万吨,其中精炼植物油占 70%以上。吸附脱色是食用油精炼的关键工序,其目 的是去除油中的色素、残皀、残磷、金属离子、氧化分解产物、农残、重质多环 芳烃等微量杂质组分,其效果优劣将直接影响食用油终端产品的质量与食用安全 性。传统脱色吸附材料是以膨润土为原料,采用高温高酸高能耗湿法加工而成, 其特点是活性度高,催化能力和脱色力强,但用于食用油吸附脱色时存在选择性 差、吸油率高、副反应(氧化、异构化、环化)严重和过滤性能差的缺陷。为此,本项目系统研究了油脂吸附脱色作用机制、脱色对油品品质影响、凹凸棒石黏土 (简称凹土)的显微结构、纳米效应及表面特性,发明了食用油脱色吸附材料的干法活化工艺和符合其特性的食用油“两步”脱色工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 脱色吸附材料进行多元复合改性,开发了具有高吸湿性的凹土系列干燥剂。
江南大学 2021-04-11
智能节约型二次加压供水系统与设备
该项目属于节能环保新能源领域,目前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供水二次加压泵站已经是工矿企业、学校、小区和城市高层建筑等给水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目前,二次加压泵站的常规工作方式都是采用市政管网中的水直接进到低位蓄水池储存和调节水量,然后用加压水泵从低位蓄水池吸水加压后送到高层用户。这样城市给水管网的余压(随着加压泵站在市政管网中的位置不同而不同,一般在0.18Mpa-0.40Mpa)就被完全无功消耗了,浪费了能量。 如何将管网余压利用,节省管网余压,又不影响周围市政管网的供水能力,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成为当代给排水领域一个崭新的课题。 针对以上问题,经过近5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我校土建学院市环系姚宏老师节能课题组开发出来一种新型、高效的节能设备及相应的优化控制系统:管网余压利用节能器。该系统在工程实践中的使用证明可以有效提高泵进口压力,变频泵将随着进水压力的升高而转速下降,泵的工作扬程减少,能耗降低,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克服了现有直抽供水产品对供水管网和特殊用户的不利影响。本技术已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 该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保证管网最低压力且无负压 该设备采用中国最新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独特的优化控制系统,可以保证自来水管网的最小压力要求,防止自来水管网压力的下降问题,不影响周围用户用水安全,如用户条件符合相关部门要求,可实现在自来水管网上直接加压供水。 (2)无二次污染 由于该设备为全密封结构,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可有效减小清水池容积或可以不用修建水池,降低了传统水池供水方式中存在的二次污染问题。 (3)节能效果显著 可充分利用自来水管网的余压,当自来水管网流量及压力满足需要时提升设备就停机,压力全部由自来水管网直接供给;如流量不满足时提升设备从水池和管网可同步供水;流量大时则可及时补充清水池;因此在常规二次加压基础上节能效果根据用户进出水压力情况可达30%-90%。 (4)节约一次性投资 采用该设备可降低水池容积或不用建水池、水箱,节约了修建水池或水箱的一次性投资。另外,因采用该设备降低了二次污染,不需要上二次处理设备,进一步节约了一次性投资。 (5)不浪费水资源 由于使用该设备的供水方式及特点,减少了二次加压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跑、冒、滴、渗、漏问题,不浪费水资源,节水非常显著。 (6)使用寿命长 该设备主要元器件全部采用进口件,控制功能强大,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员值守,既可自动运行,又可手动运行,对管网、电网无冲击,设备使用寿命长。 (7)占地小、安装快捷方便 设备对泵房基础无特殊要求,成套出厂,施工周期短,安装快捷方便。 应用范围: (1)适合任何新建和改扩建二次加压供水泵站(包括直接加压和间接加压泵站); (2)城镇供水系统中居民、企事业单位、学校、公共建筑的楼房或小区的生活供水系统、消防供水系统或生活与消防共用供水系统; (3)高层建筑分级加压联动控制节能供水系统; (4)各类厂矿生产供水系统或生产与生活共用供水系统。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1
智能化嵌入式软件随机故障分析再现与诊断技术
针对特定的故障现象(尤其是随机故障、间歇性故障等),通过综合贝叶斯网络、FMEA、FTA等多种故障分析方法、融合多元故障相关信息(故障现象、故障案例、专家经验、故障模型等),进行系统深入的故障分析、找出可能的故障原因;利用智能化的方法(如遗传算法、群智能算法等),结合强度和异常等测试理念,自动生成满足多目标(如各种覆盖率、故障现象的匹配度等)的测试用例,借助自主构建的通用嵌入式软件仿真测试环境,实现故障的快速再现和基于贝叶斯的动态故障定位。 通过智能化的嵌入式软件随机故障分析再现与诊断,可以在故障分析、故障再现、故障定位等方面,利用智能化方法进行系统性、启发式的故障诊断研究,形成一系列的智能故障诊断分析工具包、进而形成嵌入式软件故障诊断分析专家系统,可有效提高故障诊断与定位分析的效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可穿戴智能检测与助行设备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现代有轨电车道口安全防护与监控智能系统研发
成果简介:现代有轨电车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发展方 向,在全国大中型城市中将大量兴建现代有轨电车,道口安全 防护系统是用于有轨电车道口、ERT 及 BRT 快速公交系统的安 全防护与智能监控,也可应用于城市平交道口、铁道道口等交通关键节点的安全防护。 其主要功能包括:对有轨电车与城市道路交通交叉口进行 安全防护,当轨道车辆通过路口时道口安全防护系统自动启动 升起,将轨道车辆运行与道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4-14
智能空中物流无人机自主导航定位与避障技术
无人机全称“无人驾驶飞行器”,(Unmanned Aerial Vehicle)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它涉及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以及航空动力推进技术等,是信息时代高技术含量的产物。无人机价值在于形成空中平台,结合其他部件扩展应用,替代人类完成空中作业。随着无人机研发技术逐渐成熟,制造成本大幅降低,无人机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除军事用途外,还包括农业植保、电力巡检、警用执法、地质勘探、环境监测、森林防火以及影视航拍等民用领域,且其适用领域还在迅速拓展。机载处理器是整个无人机系统的核心,处理各种传感器信息进行定位与识别,是智能无人机的“大脑”。飞行控制器接收机载处理器发送来的位置,速度,加速度指令,经过控制器转化成四个螺旋桨电机的转速,控制飞机平衡姿态,完成任务,是智能无人机的“小脑”。
北京交通大学 2023-05-08
鲁棒人脸视觉特征的提取、建模与识别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成果介绍人脸图像分析研究不仅能丰富和发展图像处理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而且在教育、医疗、公安等社会服务以及公共安全等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人脸视觉特征的表情、身份以及亲属关系识别是当前人脸图像分析研究的前沿课题,而光照和人脸姿态变化等因素对人脸视觉特征提取与建模的影响则成为当前该研究面临的主要瓶颈。开展鲁棒人脸视觉特征的提取、建模与识别研究,突破现有研究的局限性,能显著推动人脸图像分析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满足国家在社会服务与公共安全等领域中的需求。技术创新点及参数1、 突破局部二值模式编码的视觉特征描述算子的局限性,提出局部三值模式编码的视觉特征描述算子,提出解决场景光照变化干扰以及高斯噪声干扰的图像处理一般性方法。2、 率先提出基于区域协方差矩阵的非正面表情特征描述方法,提出基于高斯混合模型和最小贝叶斯错误率估计的异方差鉴别分析方法,建立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多视角表情识别理论。3、 率先提出基于人类学和遗传学的“父母—子女”亲属关系鉴别方法,提出以父母年轻时面部图像为桥梁的“父母—子女”亲属关系鉴别的子空间迁移学习理论和方法。4、 提出人脸视觉特征提取和识别的多流形鉴别分析理论,提出双子空间鉴别分析的增量式算法,突破双子空间鉴别分析方法的计算瓶颈。市场前景本项目围绕人脸图像中的表情、身份以及亲属关系识别等科学问题,深入开展鲁棒人脸视觉特征的提取、建模与识别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重点解决视觉场景中光照与人脸姿态变化下的鲁棒人脸视觉特征的提取与建模问题
东南大学 2021-04-11
大豆分子育种技术研究与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
我国是世界大豆主要消费国,近年来的年消费量超过7000万吨.但是,我国消费大豆约80%依赖于进口,造成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严重萎缩,危及我国食品安全及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的保持.所以,大豆是我国最需发展的作物,也是发展潜力极大的作物.发展大豆生产,品种是基础,而品种的培育则取决于种质资源的创新和育种技术的发展.因此,本项目开展大豆分子育种技术和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选育研究,把RNA干扰技术应用于大豆蛋白质改良,建立大豆品质快速改良的新途径;分离和克隆大豆品质,抗性相关功能基因,为大豆分子育种提供选择依据;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聚合高产,优质,抗病基因,创制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种质,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大豆新品种并示范推广.项目从2004年开始实施,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吉林农业大学 2021-05-04
薄煤层无人工作面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研究
无人工作面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是以中国矿业大学多年研究形成的薄煤层无人工作面和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理论为基础,并结合现场高瓦斯近距离煤层群条件下薄煤层保护层开采,建立起来的难采薄煤层保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技术。该技术在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保护下,通过远程控制关键生产设备并监测其工况,集成利用目前最新的采煤机自主定位与自动导航技术、煤岩自动识别技术、液压支架电液控制技术、刮板输送机自动推移技术、工作面自动监控监测技术、井下高速双向通讯技术和计算机集中控制技术来实现自动或半自动割煤、移架、移刮板输送机等生产流程,使工作面达到少人甚至无人的目的;并通过本煤层、顶板裂隙带、采空区及被保护煤层瓦斯抽采体系,有效解决卸压煤层群高瓦斯涌出对保护层无人工作面构成的威胁。该技术在充分开采利用难采薄煤层煤炭和瓦斯资源的同时,也实现对高瓦斯煤层群的卸压防突。 此技术可实现多重目标: (1)充分开采利用薄煤层煤炭及瓦斯资源;(2)实现难采薄煤层开采工作面生产过程自动化、采煤工艺智能化、工作面管理信息化以及操作的无人化;(3)实现高瓦斯近距离煤层群的卸压防突;(4)有效控制保护层无人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因此可以有效解决难采薄煤层开采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安全系数低、工作效率低和煤层群高瓦斯涌出的难题,实现科学采矿及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理念。 薄煤层无人工作面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来源于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理论与技术水平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矿业大学 2021-02-01
潜在原创新药鞘磷脂合酶抑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 鞘磷脂合酶(Sphingomyelin synthase,SMS)是体内从头合成SM 的最后步骤的关键酶,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的关键指标之一。SMS2是一潜在的全新药物靶点,通过抑制SMS2活性降低SM水平有可能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方法。SMS2的抑制还与抗糖尿病和抗代谢综合征、抗炎、抗肿瘤等有密切关系。 "
复旦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3 84 85
  • ...
  • 782 78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