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适用于5G毫米波通信的高增益渐变缝隙阵列天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5G毫米波通信的高增益渐变缝隙阵列天线,包括上层金属、板材、下层金属,所述上层金属和下层金属叠合在一起形成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刻蚀在板材上,所述金属层由微带转SIW结构、一分八T型SIW功分器、二阶感性窗和TSA天线单元组成。本发明结构紧凑、方便设计和安装,T型SIW功分器输出端口金属过孔的引入,引入了感性加载,调整功分器输出相位,使得天线在宽频范围内增益较高,从而提高了天线的增益带宽,本发明提出的高增益渐变缝隙阵列天线适用于5G毫米波通信40.5~43.5GHz频段。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D2D通信中频谱效率最大化的功率分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2D通信中频谱效率最大化的功率分配方法,通过分布式优化蜂窝用户的发射功率、D2D用户对的发射功率,在保证宏用户最低服务质量要求和D2D用户与蜂窝用户的功率限制的情况下最大化D2D用户的频谱效率。在给定蜂窝频带资源的情况下,最大化D2D通信的频谱效率等价于最大化D2D通信的和速率。本方法给出了在任何D2D用户都可以使用所有信道,并且任意信道可以同时被所有D2D用户占用的情况下,最优的蜂窝用户发射功率和D2D链路发射功率。主要用凸近似的方法将非凸问题近似为可求解的凸优化问题,并利用给出的闭式解快速收敛到凸问题的优化解。本发明具有收敛速度快,计算量小,易于实现,结果精度高等优点。
东南大学 2021-04-11
基于聚类强化学习的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信号优化方法
一种基于聚类强化学习的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信号优化方法,该方法涉及智能优化技术领域,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交叉口的车辆数。道路交叉口是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路段交通流的瓶颈。研究显示,城市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只相当于路段上的40%-50%。平面交叉口所消耗的时间约占全程时间的31%,而车辆行驶延误时间中有80%-90%由平面交叉口延误造成。提高城市平面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可以减少车辆延误,节约人们的出行时间,增强人们的出行安全,并能够减轻环境污染。  本发明能够根据交叉口的 交通状态自动选择合适的相位动作,以适应交叉口交通状况的变化,能够提高单位时间内通  过交叉口的车辆数,减少车辆延误。与其他聚类强化学习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在学 习过程中,能够根据回报值的标准差动态地增加或减少质心数,能在保证强化学习收敛的前  提下尽可能地减少质心数,从而尽可能减少Q值函数存储空间、提高收敛速度,使交通信号控制策略更快地适应当前交通流情况,从而尽可能减少交通延误。
青岛大学 2021-04-13
一种可见光通信中信道冲激响应抽头个数的估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见光通信中信道冲激响应抽头个数的估计方法,属于可见光通信技术领域。该估计方法基于马氏距离来进行判别的,该距离计算的是协方差距离,考虑了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将冲激响应循环前缀之后的所有点作为噪声类,而循环前缀中选取前面一部分点作为冲激响应类,剩余点为待判断点,根据马氏距离来判断待判断点属于哪一类。通过上述方法估计信道冲激响应抽头个数,均方误差性能相比传统的以CP作为冲激响应的方法有所提高。在低信噪比下,性能相比精确知道冲激响应抽头时也有所提升,在高信噪比下相当。
东南大学 2021-04-11
郑元世教授团队在多智能体网络化系统的鲁棒性和可扩展性上取得新进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多智能体研究中心郑元世教授团队通过引入了智能体及邻居的历史状态,提出了一种基于记忆信息的一致性协议并建立了该协议下显式的一致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5-02-26
【高教前沿】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邬志辉: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育,实现教师教育范式的全面变革
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教师准入不再是死板的应试,而是通过虚拟实践考核实际教学能力和教育智慧。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7-10
一种适用于5G毫米波通信的紧凑型渐变缝隙阵列天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5G毫米波通信的紧凑型渐变缝隙阵列天线,包括上层金属层、下层金属层、介质板材以及若干金属过孔,所述上层金属层和下层金属层分别刻蚀在介质板材的正反面上形成金属层,所述金属过孔位于介质板材上并且分别连接着上层金属层和下层金属层,所述金属层由微带转SIW结构、一分八T型SIW功分器以及八个TSA天线单元组成。本发明结构紧凑、方便设计和安装,由一个西南微波2.40mm规格接头相连,适用于40.5~43.5GHz频段,可以应用到该频段的5G毫米波移动通信系统中。
东南大学 2021-04-11
机器视觉智能检测与定位技术
机器视觉智能检测与定位技术用机器视觉取代人类视觉,为传统装备增加视觉判断与智能定位功能,可实现“无人车间”的智能检测与机械手的准确定位,实现装备智能化,解放劳动力。 该技术由太原科技大学数字媒体与通信研究所独立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硬件成本低于国内外同类产品。 该技术从准确性、精度、速度、硬件成本等指标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可实现生产线装备的实时在线智能检测与定位,检测准确度97%以上,精度0.3mm以下,定位精度可达0.01mm以下。 该技术拥有中国发明专利18项,软件知识产权5项。 2015年以来,先后应用在上海地铁隧道灾害监测、沈阳公路隧道检测、西安铁路高铁桥墩裂缝检测、爱旭太阳能义乌生产线的硅片崩边缺角及隐裂检测、通威太阳能成都、合肥生产线的硅片碎检及隐裂检测,河北电力的绝缘子检测。
太原科技大学 2021-05-04
疫情防控智能识别系统
2020年2月15日,同济大学牵头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团队研发的第一套疫情防控智能识别系统(Tongji NCP-AIS),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大门口开始试运行,可快速识别人流中个体感染者的风险。 科研团队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人脸识别、温度识别、动作识别等技术,可实现人脸识别、心率监测、呼吸监检测、门禁联动、门禁数据智能更新、咳嗽检测和语音播报,让人工智能技术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更大的作用,减轻学校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实现疫情期间高效的校园安全管理。系统针对大规模人群,可以自动发现体温不正常个体,实现拍照和跟踪,以及提醒功能。
同济大学 2021-04-10
智能疫情防控机器人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俞凯教授联合苏州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疫情防控机器人”。依托语音识别、合成、理解和对话管理等人工智能(AI)技术,结合新研发的疫情排查对话逻辑和话术,机器人根据设定向社区居民主动宣教疫情防控知识,遇不适居民还会提醒就医。 2020年1月27日起,“疫情防控机器人”供社区和有关部门免费使用,已为江苏、山东、重庆、湖北、北京、浙江、四川、湖南、上海等多地提供服务,对话机器人自动接通10余万户,访问结果直接生成数据报表供社区。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3 64 65
  • ...
  • 198 19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