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基于 RFID 技术的智能铣削刀具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 RFID 技术的智能铣削刀具系统,包括 安装在机床的基座上的主轴,主轴上安装有刀柄,刀柄上安装有刀具, 基座上固定安装有初级单元,刀柄上固定安装有次级单元,刀具上固 定安装有传感单元,传感单元安装在靠近刀具的切削刃的部位,传感 单元与次级单元通过导线连接;传感单元用于在切削的过程中实时感 知刀具的物理量;次级单元用于在线采样传感单元感知的物理量并通 过无线传输通道向初级单元传输;初级单元用于产生射频载波及在无 线传输通道中获取次级单元传输的数据。本系统通过同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面向 SMD 的可扩展智能仓储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 SMD 的可扩展智能仓储系统,包括存料 架组件、料盒组件、机械手组件、输送带组件以及检测区组件等,其 中料盒组件包括一系列依序排列的料盒,并通过转动链组件安装在所 述存料架组件上实现循环输送,各个料盒的前门和后门分别通过弹簧 铰链在非存取料状态下保持封闭,并且为前门还配备有防止其开启的 C 型锁销;机械手组件包括触开杆、取料机械手和存料机械手,并通 过对料盘前后门以及 C 型锁销的作用来实现存取料操作。通过本发明, 能够以结构紧凑、便于操控的方式实现对现有 SMD 仓库中多料盘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智能自主移动机器人技术与系统
系统地研发和掌握了智能自主机器人高精度运动控制、环境感知与地图构建、多视角目标识别与跟踪、自主定位、导航和路径规划、仪表智能识别以及自动报警、高效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和整套系统集成能力。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二、成果简介 系统地研发和掌握了智能自主机器人高精度运动控制、环境感知与地图构建、多视角目标识别与跟踪、自主定位、导航和路径规划、仪表智能识别以及自动报警、高效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和整套系统集成能力。主持研制的铁路牵引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实现工程化,在西成客专成功、北京地铁试运行并辐射到地铁牵引供电、动力发电等设施的安全监控与运营维护和智慧农业应用。铁路变电所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主要由智能巡检机器人、铁路变电所智能机器人监控中心、数据的智能处理和机器人充电房等部分组成,具备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与铁路牵引供电SCADA系统无缝连接功能,是引领无人值守牵引变电站新模式的核心装备之一,该机器人系统解决了铁路变电站巡检自动化程度低,人工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同时谱系化该机器人可为城市轨道变电站巡检提供新模式。
西南交通大学 2022-09-13
智能声纹识别系统(开源工具ASV-Subtools)
ASV-Subtools的设计理念在于代码高度复用的同时保持模块分化和开发自由,因此具有高效性、可读性、通用性、灵活性四大特性。使用者可以轻松上手并只需通过简单的编辑配置文件就能探索不同的网络架构,实现最优异的性能。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声纹识别是指从说话人的语音信号中提取声纹特征,并通过有效的分类识别模型,对说话人的身份进行校验和鉴别。声纹识别广泛应用于刑侦、人机交互声纹口令验证、银行声纹身份验证等领域。得益于深度学习的发展,声纹识别的性能在不断提升,但落地难度也相应提高。 ASV-Subtools是厦门大学智能语音实验室(XMUSPEECH)于2020年6月推出的一套高效、易于扩展的声纹识别开源工具,该工具是基于Kaldi与Pytorch开发的,充分结合了Kaldi 在语音信号和后端处理的高效性以及PyTorch 开发和训练神经网络的便捷灵活性。自开源以来,ASV-Subtools就以卓越的性能和灵活便捷的框架受到国内外重点科研院所和研发人员的青睐。 ASV-Subtools的设计理念在于代码高度复用的同时保持模块分化和开发自由,因此具有高效性、可读性、通用性、灵活性四大特性。使用者可以轻松上手并只需通过简单的编辑配置文件就能探索不同的网络架构,实现最优异的性能。 相较于语音领域的其他开源工具,ASV-Subtools专注于声纹领域的研究,不仅先后为东方语种、CNSRC等国内外知名竞赛中提供基线系统和技术支持,同时在声纹领域公开的VoxCeleb数据集上也在不断刷新着SOTA的结果。 为了加快声纹产品的落地,厦门大学智能语音实验室(XMUSPEECH)与厦门天聪智能软件有限公司(TalentedSoft)合作,共同为ASV-Subtools的开发与更新做出贡献。目前ASV-Subtools已打通声纹识别从算法研究到产品落地的全流程,技术成熟度已达到可以量产的水平。     GitHub:https://github.com/Snowdar/asv-subtools
厦门大学 2022-07-28
微波/超声波复合智能化系统及其应用
一、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本项目是通过跨学科合作,开展在化学领域应用电子学新技术的研究。 大多数化学实验室采用传统的加热方法,即利用传导的方式加热。微波/超声波相结合的技术与传统加热方法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可以大大降低加热时间,省溶剂(可较常规方法少50%~90%)、节约能源、减少废物的产生,同时可以提高回收率和提取物的纯度。另一方面利于环境保护,无污染,属于绿色工程,它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途的新技术。
南开大学 2021-04-14
基于无线网络的智能家居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智能家居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节点、多个人体传感节点、控制及显示节点、调节及报警节点和一个中心WIFI节点;数据采集节点、控制及显示节点、调节及报警节点和中心WIFI节点置于卧室内,多个人体传感节点分散置于室内各个角落。本实用新型能够实时采集房间内的温湿度、CO2浓度和烟雾浓度并将这些数据显示在TFT彩屏和PC上,能根据采集的数据对室内环境进行调节和火灾报警,且能通过检测有无人体移动实现室内防盗。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技术需求:智能电力监护系统、电气自动化控制
智能电力监护系统、电气自动化控制 高压输配新产品,配电自动化创新技术
山东金人电气有限公司 2021-08-19
一种智能变焦视频监控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变焦视频监控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监控场所按照与摄像机的距离长短划分为多个预设区,为每个预设区设置合理的拍摄焦距;S2、读入视频帧,对视频帧进行目标检测;S3、确定每个预设区在视频帧上的分布,从而确定目标落入的预设区;S4、调节摄像机为目标落入的预设区对应的拍摄焦距,对目标落入预设区进行放大拍摄。系统包括云台、摄像机、视频采集卡和监控主机,采用上述监控方法进行变焦视频监控。实施本发明可有效克服传统监控技术中监控范围小、缺少灵活性、对距离较远的目标难以分辨的缺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面向工业系统智能优化与决策的边缘计算平台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康琦教授团队面向复杂工业过程智能运维,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设计开发了高集成度与模块化的边缘计算平台。该技术采用云-边-端一体化的系统架构设计,结合迁移学习、演化计算等智能技术,构建了可持续学习的通用网络进化框架,针对不同应用场景,通过模型与算法的模块化管理与轻量化学习,可实现边缘侧模型定制与部署,全面感知系统动态,自适应环境与工况变化,实现无人值守的工业过程在线学习、智能控制与持续优化,显著降低运行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边缘计算平台架构 目前该技术已经获得相关授权发明专利6项,面向钢铁冶炼、汽车制造、污水处理、轨道交通等领域,在多个省市的节能控制与运营优化相关智能化工程项目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平均节能达30%,经济效益明显。基于该平台技术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生物曝气过程进行自适应软测量建模与学习优化控制,实现了多目标联合优化的在线智能监控系统,年平均节电超过27%。对大型制造企业的多车间冷源系统实现了全自动在线优化与智能控制,系统能效提升一倍,年平均节电36.9%。
同济大学 2021-04-11
车间物流配送系统 AGV 智能搬运车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近二十年来,机器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各种用途的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广泛获得应用。但我国在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与工业化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研究和设计各种用途机器人的应用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成果简介:本项目涉及的智能搬运车,是一类综合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科学等多门学科于一身的高新产品,主要用于智能车间产品物流配送。 项目优点: (1)自动化程度高; (2)充电自动化; (3)美观,提高观赏度,从而提高企业的形象。 (4)方便,减少占地面积;生产车间的 AGV 小车可以在各个车间穿梭往复。 高速的物料传送功能,是搬运机器人保证自动化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提高生产效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搬运机器人可以做到物料库与目的地间的高速往返,各动作间紧密结合,有条不紊,特别是在连续搬运和传送时具有良好的实时性。 成果水平:国内领先,均有多项专利技术 应用范围:工厂、购物中心、办公场所等服务行业。 项目成熟度:该技术目前已经产业化,天津成立公司,20 余人,目前公司订单充足,每个月 10 台左右订单,现在处于融资扩大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面议
天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5 36 37
  • ...
  • 655 65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