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色光合成电动转盘
320mm×240mm×65mm。DC3V供电,多只有不同图案的转盘,可旋转,探究色光混合现象。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鞣花酸及与雷公藤红素协同在制备抗肺癌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鞣花酸及与雷公藤红素协同在制备抗肺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鞣花酸不仅发挥作用较好,并且作为一种天然多酚物质,在动物实验中几乎未产生任何副作用,血清指标和体重均属正常,在雷公藤红素与鞣花酸协同作用时,可以降低雷公藤红素的使用剂量,并且无明显副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1
大枣叶提取物及其在制备防治肝损伤药物及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发 明人】郭盛;段金廒;钱大玮;宿树兰【摘    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枣叶活性提取物及其在制备防治肝损伤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采用大孔树脂耦合聚酰胺树脂,然后通过制备液相制备大枣叶精制提取物,较传统的分离纯化方法分离效率更高,且分离得到的活性成分含量高,生物活性强,安全性高。经实验研究表明,大枣叶提取物可显著降低CCl4、D-GalN和乙醇所致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及肝组织MDA含量,增强肝脏SOD活性,对肝损伤具有很好的防治功效。因此大枣叶及大枣叶提取物有望开发成为新一代安全有效,用于防治肝损伤的药物或保健品,同时也为大枣叶废弃资源变废为宝及枣树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途径。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用于治疗或预防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抗体药物及疫苗候选物
01. 成果简介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是2012年在中东地区首先发现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同属于β冠状病毒,能够引发严重的人类呼吸系统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表明,MERS-CoV已造成全球27个国家2428例感染,致死率高达35%。 MERS-CoV表面刺突蛋白(Spike)蛋白是病毒颗粒与细胞受体二肽基肽酶4(DPP4)作用的关键蛋白,也是MERS-CoV疫苗与保护性单克隆抗体研究的热门靶点。本项目团队在靶向刺突蛋白的高活性中和抗体筛选、鉴定、分子结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本团队在国际上首批报道了两株人源MERS-CoV中和抗体MERS-4与MERS-27,它们均能高效抑制假病毒与活病毒对体外培养细胞的侵染,在动物模型中也显示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该团队还综合运用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病毒学研究方法阐明了这两株抗体识别Spike受体结合结构域(RBD)的不同位点,并阻断Spike与受体DPP4的结合。 本项目团队还利用一种稀有黑猩猩腺病毒AdC68为载体,搭载MERS-CoV表面全长的Spike蛋白,在转基因小鼠(hDPP4-KI)模型中,一次滴鼻免疫即可诱导产生长期保护性免疫反应,并完全预防小鼠感染或降低感染后的疾病进展速度。解决了目前研发的MERS-CoV疫苗大多需要进行多次免疫注射的复杂程序问题。进一步的抗体分析表明,免疫动物血清中含有广谱高滴度针对RBD的多克隆和单克隆中和抗体,能够有效阻断病毒与受体DPP4的结合,从而解析了其长期保护性免疫反应的分子基础和机制,为疫苗下一阶段进入大动物模型和人体临床试验做好了准备。                        MERS-CoV及其相关中和抗体和疫苗研究时间轴AdC68-S重组疫苗在hDPP4-KI转基因小鼠模型上的保护效果02. 应用前景 本项成果可应用于治疗或预防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抗体药物及疫苗候选物。03. 知识产权 本项成果已申请4项发明专利,其中3项已授权。04. 团队介绍 本项目团队由生命学院实验室与医学院实验室联合组成,两位实验室负责人分别为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和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分别为结构生物学与病毒学,已发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论文数十篇,联合申请专利4项。05.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06.联系方式 邮箱:zhangxinrui@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 2021-04-13
大枣叶提取物及其在制备防治肝损伤药物及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发 明 人】郭盛;段金廒;钱大玮;宿树兰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枣叶活性提取物及其在制备防治肝损伤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采用大孔树脂耦合聚酰胺树脂,然后通过制备液相制备大枣叶精制提取物,较传统的分离纯化方法分离效率更高,且分离得到的活性成分含量高,生物活性强,安全性高。经实验研究表明,大枣叶提取物可显著降低CCl4、D-GalN和乙醇所致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及肝组织MDA含量,增强肝脏SOD活性,对肝损伤具有很好的防治功效。因此大枣叶及大枣叶提取物有望开发成为新一代安全有效,用于防治肝损伤的药物或保健品,同时也为大枣叶废弃资源变废为宝及枣树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途径。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伊立替康类药物和氯喹类药物组合及其共载脂质体和制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伊立替康类药物和氯喹类药物组合及其共载脂质体和制备。伊立替康类药物和氯喹类药物组合中伊立替康类药物和氯喹类药物的质量比为1‑100:1‑100。伊立替康类药物和氯喹类药物共载脂质体,由药物、磷脂、胆固醇类化合物和水相介质制成;其中,药物、磷脂和胆固醇类化合物的重量比为1:2‑100:0.8‑35;所述的药物为伊立替康类药物和氯喹类药物。利用伊立替康类药物和氯喹类药物的协同作用,增强了伊立替康类药物对结肠癌敏感株细胞的杀伤作用。所述的共载脂质体的制备方法采用pH梯度法或硫酸铵梯度法,制备工艺简单,控制的参数较少,反应条件较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易于工业化生产
浙江大学 2021-04-13
抗肿瘤候选药物HLY-0019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能够有效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活性,促进组蛋白 及非组蛋白的乙酰化修饰,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自20世纪90 年代以来,已有多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被开发,并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其中,伏立诺 他(Vorinostat),是Merck 公司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抑制HDAC的新型抗癌药物,该药于2006年 10月6日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是首个获批的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临床用于其它药物无 效、恶化或病情反复的转移性皮肤T淋巴细胞瘤。 候选药物HLY-0019是本项目组采用临床导向性药物设计策略 (Clinic-directed drug design) 和拼合原理,将异羟肟酸类HDACi和短链脂肪酸类HDACi拼合,而得到的异羟肟酸的二元 羧酸衍生物。与母体药物伏立诺他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生物利用度和细胞渗透性。 HLY-0019具有良好的成药性。对HCT116、Hela、A549和MCF7具有明显抑制活性,IC50分 别为3.98μM,0.92μΜ,2.11μΜ和1.22μΜ,高于阳性对照药伏立诺他 (IC50分别为13.6μM, 2.12μΜ,5.51μΜ和7.94μΜ) 。HLY-0019的LD50为2350mg/kg,其急性毒性略小于伏立诺他(LD50 为2000mg/kg) 。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核酸基因药物的体内递送载体
项目简介 基因治疗可用于包括癌症、艾滋病、心血管病、传染性疾病等在内的各种获得性和遗传性疾病。近几年来核酸及基因药物得到快速发展,已有多个核酸药物经FDA批准应用于临床治疗。基因治疗相对其它治疗方法有着若干优势,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基因输送载体对于基因治疗来说是十分关键。目前开发基因输送载体的策略主要分为病毒和非病毒介导的输送系统。病毒载体具有非常高的输送效率并且可以保证基因的长期表达,因此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载体。但病毒载体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缺陷,这些缺陷大大限制了病毒载体的应用。为了克服病毒载体的诸多不足,近些年来非病毒载体得到了迅速发展。这其中就包括研究最广泛的非病毒载体聚乙烯亚胺。PEI是最好的体外转染试剂之一并且已经被一些研究工作者当成聚合物类基因转染试剂的“金标准”。 PEI的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主要受其分子量、支化程度、表面电势和粒径的影响。随着分子量的升高,支链PEI转染效率升高;然而,细胞毒性也同时升高。为了消除或降低与PEI有关的细胞毒性,目前已经发展出了多种不同的策略。这些策略主要包括使用直链高分子量PEI,用多糖、亲水性聚合物(如PEG)、二硫键连接臂、脂质基团等取代或连接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的支链PEI市场上销售的PEI分子量范围非常广泛,从1000 Da以下到1.6 × 103 kDa都有。 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化合物,它包括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其中α-生育酚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含量最丰富并且活性最高的维生素E形式。维生素E的生物功能除了最熟知的抗氧化功能之外,还涉及酶活性的调节、基因表达调控以及神经生物学功能等。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浆的维生素E经受体介导进入肝细胞,进入肝细胞的维生素E又在维生素E结合蛋白的运输下进入肝外组织。维生素E本身的疏水性质、丰富的生物调节功能以及其受体介导的肝细胞摄取方式都预示着用它来修饰PEI有助于实现基因的器官靶向的递送。 因此,我们开发了维生素E修饰的聚乙烯亚胺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维生素E的修饰有利于基因质粒的包载、递送和释放,其毒性随着PEI上的维生素E饰数目的增加而降低,维生素E的修饰能够大大增加pDNA质粒的细胞摄取后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动物体内实验表明PEI衍生物可成功将pDNA质粒输送到小鼠的肝脏和肺脏中,该复合物(PEI/pDNA)能进入肝脏和肺脏细胞并进一步释放质粒DNA和基因表达。本成果具有聚乙烯亚胺衍生物作为基因输送载体具有毒性低、转染效率高和基因药物已释放等优点。项目团队 项目团队包括北京大学药学院汤新景教授,以及课题博士后和研究生组成。汤新景教授为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实验室PI,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和新世纪人才。应用范围 该项目可用于核酸基因药物的包载和递送材料,实验研究中的基因递送试剂盒等。项目阶段 目前该项目处于临床前研究(动物研究阶段)。知识产权 已申请专利(201610802130.6),北京大学为唯一专利权人。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入股、共同开发等。
北京大学 2021-04-11
药物洗脱左心耳封堵器
相关专利提出了一种新型左心耳封堵器。用于封堵左心耳时,减少血栓形成。
天津医科大学 2021-02-01
高效靶向siRNA 药物递释体系
以肿瘤表面特异性表达的抗原和内肽酶为双重靶标,构建了双重酶敏感的抗体靶向递药体系,实现了 siRNA 的高效靶向递送及定点释放,可应用于药物制剂与临床药学及重大疾病治疗等相关领域。
天津医科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5 26 27
  • ...
  • 451 45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