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有机酸(甲乙丙丁等)水溶液 高效节能分离回收技术
有机酸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酸等,及相关二元酸) 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用途非常广泛。现有的有机酸水溶液分离回收工艺能耗高,回收不彻底,有0.5~3%的废酸进入废液,污染环境。 本技术发现了有机酸水溶液在液相中的缔合作用对分离效率的影响,系统地研究了其影响规律,突破性地解决了这些有机酸水溶液分离回收的高能耗技术难题,开发了一系列高效节能技术。可根据水溶液的浓度和物系及其他组分的组成优化设计最优化的工艺流程,可以是萃取——反萃取、萃取——精馏、萃取精馏、恒沸精馏等不同的工艺过程,通过优化与系统集成,达到高效节能分离回收,回收率高,大幅度减少了三废排放,最大幅度地回收了资源。如PTA系统乙酸水溶液分离体系,与现有的精馏法相比节能60%以上,减少废酸排放95%以上;与恒沸精馏法相比节能4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应用于化工、材料、环境等领域。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有机电极材料在锂电池中的实际应用前景分析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陈军团队受Nature子刊《自然评论·化学》编委会邀请,发表题为“有机电极材料在锂电池中的实际应用前景分析”的综述论文。该文章深入阐述了有机电极材料的结构特征、作用机理、构效关系等,着重分析了有机电极材料的实际现状和应用前景,有助于学术界和工业界充分了解有机电极材料的实际应用潜力和待解决的问题,有望激发更多应用导向的研究工作,进而促进未来有机电池的商品化应用。文章第一作者为卢勇博士,通讯作者为陈军院士。 锂离子电池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类便携式电子设备,在人类社会的信息化、移动化、智能化、社会化等方面凸显作用,并有望在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等领域大规模应用。商品化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是无机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磷酸盐,其中过渡金属资源大都不可再生,电池回收利用技术复杂、成本高,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可能会面临资源短缺等难点问题。因此,可循环再生的电极材料开发已成为电池领域的学术前沿和重大需求。 有机电极材料由于含有丰富的碳、氢、氧等元素而显现出可再生、绿色环保、低成本和高容量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有机电极材料的制备具有合成创造的特点。有机电极材料一般可以从植物中(比如玉米等作物和苹果等果蔬)直接提取或者以生物质材料为原料通过简单的方法制备得到;在有机材料提取制备、电池装配和回收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又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因而体现了很好的循环和可再生性。然而,有机电极材料还面临着在电解液中溶解度大、导电性差、密度低等难点问题,其材料特征、作用机理、构效关系等亟待深入理解。 陈军院士团队的综述论文围绕有机电极材料的未来发展提出见解。文章指出,有机电极材料具有结构可调控特点。根据不同的分子结构和反应电位,有机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可作为正极或者负极活性材料。文章首先讨论了有机电极材料本身的各种关键性质,包括材料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密度、电导率、能量效率、价格、资源可用性和热/化学稳定性。其中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是材料的基本电化学性质,这些性质会受到材料密度和电导率的影响,其他因素如稳定性和价格等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接着从实际电池应用角度分析了电极中活性物质的单位面载量和电解液用量等因素对全电池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软件对以有机材料为正极或者负极的实际锂电池体系进行了模拟,得出了相关电池体系的性能(如整体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价格等参数。结果表明,n型有机正极材料特别是羰基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南开大学 2021-04-11
有机酸(甲乙丙丁等)水溶液高效节能 分离回收技术
有机酸(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酸等,及相关二元酸)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用途非常广泛。现有的有机酸水溶液分离回收工艺能耗高,回收不彻底,有0.5~3%的废酸进入废液,污染环境。 本项目开发了一系列高效节能技术。可根据水溶液的浓度和物系其他组分的组成优化设计最优化的工艺流程,采取萃取——反萃取、萃取——精馏、萃取精馏、恒沸精馏等不同的工艺过程,通过优化与系统集成,达到高效节能分离回收,回收率高,大幅度减少了三废排放,最大幅度地回收了资源。如PTA系统乙酸水溶液分离体系,与现有的精馏法相比节能?0%以上,减少废酸排放95%以上;与恒沸精馏法相比节能4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专用乳化剂定制和有机硅系列高效乳化剂
有机硅产品包括各类硅油(二甲基硅油、含氢硅油、烷基硅油、芳基硅油、羟基硅油)、有机硅107胶、硅树脂等往往以乳液形式广泛用于纺织、染整、机械加工、橡胶和塑料加工、建材等诸多领域。本技术从乳化剂的结构和被乳化物结构的匹配关系入手,并结合乳化工艺规程的科学制定,开发了针对各类硅油的系列高效乳化剂,特别对一些难以乳化的高粘度硅油、高粘度107胶、氟硅油等都有特别的乳化剂配方。也可为企业针对难以乳化的油相,或对乳液耐温、耐电介质等的特殊要求定制开发专用乳化剂。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实验室有机玻璃交换柱,阴阳离子交换柱
产品详细介绍实验室有机玻璃交换柱,阴阳离子交换柱,混床离子交换柱代码直径×高度×壁厚mm单位规格1φ30×200×5套规格2φ50×500×5套规格3φ60×500×5套规格4φ80×500×5套规格5φ90×500×5套规格6φ100×1000×5套规格7φ100×2000×5套规格8φ150×1000×5套规格9φ150×1500×5套规格10φ200×1500×7套 产品链接地址 http://www.shhk.com.cn/product_detail-2751.htm 上海化科实验室有机玻璃交换柱,阴阳离子交换柱,混床离子交换柱,接受订制。直径最大做到1000mm,高度最大做到3米。 实验室有机玻璃交换柱,阴阳离子交换柱,混床离子交换柱包括:封头、筛板、水帽、以及螺栓。 进出水口、酸碱管有ABS、UPCV可供选择。如有特殊要求的,可按客户需求加工。承压≤0.2MPa。  上海化科实验器材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经营:实验室器材,玻璃仪器,实验室耗材,生物耗材,化学试剂,微生物试剂,样品瓶,包装瓶,实验室设备,仪器仪表等。广泛服务于:科研,制药,生物,生命科学,教育,污水处理,食品与饮料,电子,轻工业,矿业,石油天然气,石油化学工业,工业品仪器,环保工程等行业。公司网站:http://www.shhk.com.cn订单邮箱:sales@shhk.com.cn(推荐)咨询电话:021-67652117,57602161QQ 在线:1152028600。大量供应:实验室有机玻璃交换柱,阴阳离子交换柱,混床离子交换柱。 
上海化科实验器材有限公司 2021-08-23
科技讲堂第二讲|雷朝滋: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中国教育在线及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平台共同举办“落实全会精神 建设科技强国”科技讲堂活动。旨在通过权威解读、经验分享、实践探讨等方式,全面深化对全会精神的理解,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强劲支撑。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4-09-24
二甲硝咪唑水溶性盐合成
一、项目简介 以简便而行的方法合成水溶性二甲硝咪唑盐,收率达95%以上。二、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产品mp 182—185℃,含量≥99%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技术
采用新型反应技术撞击流反应TiCl4水解—沉淀法制取纳米TiO2。在优化的、十分温厚的条件下制得的400ºC煅烧产品,经国家授权的分析测试单位用透射电镜检测,最小粒径2.0,最大16,平均5.68 nm;晶型锐钛矿。该细度是迄今同类方法即TiCl4水解-沉淀法制得产品之最。根据市场需求,可以生产粒径较大例如40-50 nm的产品;也可提供无定型和金红石型产品。(中国专利申请号Chinese Patent App No 02138720.6)。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二级动摆混沌振动磨
本实用新型二级动摆混沌振动磨涉及一种能产生特殊惯性激振能力的振动磨,特别是一种具有特殊振 动效果及混沌振动特性、具有二级动摆结构的振动磨。包括激振器、筒体、进料口、端盖、联轴器、电动 机、电机座、底座、螺旋弹簧、出料口、右联接架、磨介、左联接架、配重体;激振器通过右联接架刚性 地固定在筒体右侧,配重体通过左联接架刚性地固定在筒体左侧,筒体和激振器下部通过螺旋弹簧安装在 底座上;激振器包括轴承座组件、激振器轴和二级动摆组件;电动机通过联轴器与激振器轴连接,二级动 摆组件包括定摆、一级动摆、二级动摆及二级动摆轴、轴承一和轴承二;所述筒体设置有进料口、出料口,筒体两侧装有端盖,在筒体内有磨介。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1
N,N'-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
双马来酰亚胺是一种合成高性能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可用于制造耐热性热固性树脂和高性能塑料合金。它在热聚合后形成交联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燃性、绝缘性,是目前制造耐热结构材料、绝缘材料的一种十分理想的树脂基体。在电器绝缘材料、耐磨材料、乙丙橡胶、三元乙丙橡胶交联剂、增强塑料添加剂、砂轮粘接剂、军工等方面应用得到良好效果。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是国内外广泛应用于高性能飞机复合材料构件制造的树脂,由于其良好的耐热和耐湿性能而得到复合材料设计师的信任,但由于复合材料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复合材料的应用受到费用问题的限制。所谓高级复合材料是指母体树脂与增强纤维复合而成的增强材料。以前多用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为母体树脂,因环氧树脂耐热较低(150℃以下)并且脆性较大,难以满足高技术领域的要求,所以国外越来越多地采用热塑性耐高温、高强度的特种树脂(或采用高性能、强韧性好的热固性耐高温特种树脂)如聚醚醚酮(PEEK)、聚苯硫醚(PPS)、聚马来酰胺(PI)和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等。在增强材料方面以前多用玻璃纤维,为了加强韧性,国外在高技术领域上的应用已多改为碳纤维(CF)或碳纤维与芳纶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等。 随着电子元器件和封装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电子系统要求信号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电子元器件的体积越来越小。因此,对基板的耐热性、耐湿性、尺寸稳定性及电气特性等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开发高性能树脂作为基板材料。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由双马来酰亚胺与氰酸酯树脂合成的BT树脂具备了上述综合性能。不但适用于制造高速数字及高频用高级印制电路板的基板材料,也适于作高性能透波结构材料和航空航天用高性能结构复合材料的基体树脂,目前已被一些世界著名电子产品制造厂家认可,并已大量采用,预计将有大的市场空间。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2 73 74
  • ...
  • 168 16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