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大连工业大学按新机制和新模式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学校成立于2002年6月,现有全日制本科生7500余人。学校先后获得“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大连市教育系统“青蓝工程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地处素有“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称的辽宁省大连市,新校区位于大连北黄海经济区——大连市庄河,这里山青水绿,钟灵毓秀;这里碧海蓝天、风光旎丽;这里环境优美,风景如画。 校园环境宜学宜居。新校区占地面积770余亩,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人文校园、文明校园、生态校园、智慧校园”处处得到彰显,校园规划现代别致,文化气息浓厚。教学楼、图书馆等楼群端宁恢弘,井然有致,学生公寓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让学子拥有“家”的感觉。学校是一所宜学宜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大学。 教育教学特色鲜明。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依托大连工业大学学科专业优势,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作为办学定位,以“学生为本、教学为重、特色为先、就业为上”作为办学思路;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为培养目标,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开设了24个本科专业,形成了工、管、经、艺、文等5大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83人,其中硕士以上教师242人,副教授以上96人,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同时学校还定期聘请国内知名专家、知名企业家、社会知名学者等人士到校讲学。 人才培养因材施教。学校始终坚持构建知识与能力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践、工作室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实习基地教学相结合。学校开展部分专业大类招生,入学后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专业,使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专业学习相得益彰。近三年,学生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14项、市级奖项12项。 学生就业前景广阔。建校以来,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合格人才,先后与省内外知名的百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和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学习就业打造更多空间和机会。学校开设辅导课程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学习深造,先后有毕业生考入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鲁迅美术学院等知名学府攻读硕士学位。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国际交流广泛多元。学校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10余所知名大学建立校际友好关系,联合开展交换生、游学活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学校针对有意愿出国留学的学生,开设英语辅导课程,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校始终把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培养青年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载体,努力营造健康高雅、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现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30余个,青年志愿者、社会义工1000余人。每年都举办“校园文化节”、“读书节”等品牌活动及各类文体活动,彰显青年学子风采。 站在新时代,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以“科教兴国”为已任,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2021-02-01
晶闸管与组件规模化串联成组机制及其均衡方法
高压大容量换流阀已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高端装备之一。针对直流换流阀晶闸管与组件规模化串联的瞬态电压均衡问题,提出了多导体系统部分电容提取的快速多极子边界元计算方法以及非静电独立系统中部分电容网络的集成等效方法,揭示了端子电容的等效机制;提出了基于集总元件与寄生参数互联网络的换流阀多尺度宽频域等效电路模型,揭示了换流阀关键零部件及屏蔽系统部分电容对换流阀瞬态电压分布的影响机制及规律;提出了晶闸管与组件规模化串联的电压均衡控制方法,在陡波冲击电压作用下换流阀内部电压不均衡度低于5%。参与我国自主研制的±800kV直流换流阀,截止2015年已签订合同35.27亿元,近三年新增销售收入17.43亿元,利润7.39亿元,并已出口巴西。参与研究的成果“±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华北电力大学作为项目主要完成单位排名第3,崔翔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排名第4。
华北电力大学 2021-02-01
想象的力量—制度环境、工会建设与私营企业员工待遇
研究提出有针对性制定差异化工会建设指导意见,对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非公企业发展,引导其更好承担社会责任,具有较好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建议契合显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中央财经大学 2021-02-01
大型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缺陷的测量与诊断技术
该成果提出了变压器局部放电检测的系统的、全面的外部干扰排除方法;提出了变压器局部放电超宽带天线阵列定位新技术;提出了变压器内部局部放电缺陷严重程度的特征参数,进而提出了局部放电缺陷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的诊断方法,并且设计并实现了相应的自动诊断软件。 研究成果通过了实验室试验验证,并在上海市电力检修公司和福建省十余座变电站得到应用。该成果抗干扰技术的在线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过去相比提高了3倍,准确率提高到95%;定位技术误差一般不超过30cm;总体运算时间在秒级,Y型优化阵列准确定位区域比现有的矩形阵列大18倍。 该成果在局部放电缺陷严重程度的诊断方法和预警预测方法方面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对放电类型的严重程度识别的准确度达到了93.3%以上。授权发明专利3项,发表SCI、EI论文14篇,并获得2012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华北电力大学 2021-02-01
重点区域行人导引信息服务技术研究 与示范应用
(1)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 项目是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牵头多家合作单位共同承担的交通运输部信息化技术研究项目,应用于交通领域。旨在分析重点区域行人导引需求,研发区域行人交互式导引服务技术,在枢纽内行人可能面临决策的关键位置,设置信息导引点,通过智能终端实现定制化、交互式行人导引服务。研发用于行人定位导引的导引点设备、WiFi设备,并进行定制加工,在大型交通换乘枢纽开展测试验证和示范应用,提高导引服务的实时性和精准化水平。研究面向复合目标优化的一体化出行智能决策支持技术,实现面向出行链的多方式无缝衔接和动态诱导。 (2)特色及先进性 在重点区域内为行人提供实时交互式导引信息服务。设计了室内高精度定位算法,提出了基于方向的室内路由导引策略。研发了基于智能终端的室内导引App和枢纽监控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基于目的地、无目的地、多目的地的定位和导引服务。 申请专利2项。 (3)技术指标 导引信息获取时间不超过2秒; 导引差错率小于千分之一,定位精准度受环境影响带来的误差降低20%以上; 建立支持WiFi、蜂窝网等2种以上的无线技术接口的精准定位技术试验网络; 可实现行人在枢纽走行的全过程连续导引。 (4)解决问题与实施效果 项目应用在大型交通枢纽(如机场、火车站等)内实现旅客导引服务,也可以扩展到其他室内区域的导引服务,如大型商场、旅游景区、隧道、矿井等。可以克服GPS无法在室内提供导航服务的问题,与GPS导航结合,可以实现任意场地无缝导引的服务。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基于光纤电法综合测试技术监测岩石变形与破坏
项目成果/简介:煤层采动过程中围岩变形破坏发育规律及特征技术参数对巷道支护、保护煤柱合理留设及水害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方法基于光纤电法综合测试技术与钻孔结合进行煤层开采围岩破坏特征观测。通过在井下巷道或地面施工并形成不同方位单孔、多孔等观测系统,并在孔中布置分布式传感光缆和电阻率传感单元等形成一套综合测试监测系统,利用相关测试仪器采集与传输应变场、温度场及直流电场等数据,通过分析实时得到的工作面顶、底板监测区域中岩体的应变场、温度场及地电场综合地球物理场参数变化情况,评价探测目标区域采动过程中岩体变形、破坏规律及其破坏高(深)度值。同传统的钻探方法及单一地球物理场勘探相比,综合测试可查明探测剖面内岩层的结构形态,通过多次对比时空演化规律,可获取岩层在采动过程中变形破坏发育规律及特征。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1
流域(区域)控制断面污染物来源解析与决策支持服务
流域模型 GWLF 平台介绍:通用流域污染负荷模型(简称 GWLF 模型)是 1987 年由美国康奈尔大学提出的一种半分布式、半经验式 流域模型算法,主要用于在中尺度流域(几百~万 km2 左右)模拟水文 及污染物负荷通量,可以提供逐月的模拟结果并对关键断面(如国家、 省级考核断面,跨区域(跨行政区)分界断面,生态补偿断面)污染 源构成进行来源解析。其所需数据类型及数据量与我国的水环境、水 资源管理部门所能提供的数据类型相匹配,保证了该模型在我国流域 管理中的适用性和可达性,为流域尺度或区域尺度(一般市级行政区 域大小为几百~万 km2)水环境及水资源规划、决策与管理提供可靠 支持。该模型为美国 TMDL 计划实施推荐流域模型之一。利用该模 型所得结论可以进一步加工分析并结合 GIS 等空间分析软件,得出时 图 1:南开大学国家环境保护 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 室“颗粒物来源解析及污染防治技 术研究与应用”城市分布图空差异分析结果,为区域或城市水环境管理急需的决策提供支持与建 议。
南开大学 2021-04-11
一种跨平台乡村旅游APP的实现方法与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平台乡村旅游APP的实现方法与装置,所述方法包括:S1,基于乡村旅游的视图层业务需求,利用AppCan跨平台技术框架,采用html5+css3+JavaScript构建乡村旅游APP的用户交互界面;S2,基于乡村旅游的数据层业务逻辑需求和所述用户交互界面,利用AppCan跨平台技术框架,通过手机系统统一接口webview,构建乡村旅游APP的移动业务逻辑;S3,基于与后台服务器的信息访问需求,利用AppCan跨平台技术框架,构建APP客户端与所述后台服务器的信息交互逻辑。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应用代码复用率和开发的效率,并能有效降低开发者劳动强度。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温度改变的桥梁快速测试与评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温度改变的桥梁快速测试与评估方法,通过设置在桥梁上的传感器对桥梁结构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结构动力响应进行采集,利用动力信号分析方法识别桥梁结构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基本动力特性参数,并将其代入振型缩放系数与外界温度条件以及动力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中,得到桥梁结构的振型缩放系数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位移柔度矩阵深层次参数,从而预测结构在任意静力荷载下的变形、进行损伤识别以及进行结构长期性能研究,本发明克服了传统冲击振动测试需要人工激励装置以及封闭交通的缺点,同时克服了现有环境振动测试方法不能有效支持桥梁结构安全评估的缺点,具有测试时间少,不需要封闭交通,精度高以及抗噪音能力强的优点。
东南大学 2021-04-11
混合型锂离子超级电源的开发与应用转化
汽车的电动化趋势较为明确,开发车用电源系统成为研究的重点和汽车电动化进程的控制步骤。常规的汽车动力电源系统,如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由于化学本质的限制,如何实现动力电源的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和寿命的统一,限制了汽车电动化进程。   在针对锂离子电池和电容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混合型锂离子动力电源(美国专利:US62/1092330,发明人:郑俊生博士,郑剑平教授/院士)。这种新型动力电源从原理和根本上解决了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内部混合的电压匹配的问题,首次实现了两者的有机混合,从而使得车用电源器件的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和寿命的统一。 这种新型电源器件的研究已经在实验室获得了很好的性能。他同时具备锂离子电池高能量密度的优点和超级电容器高功率密度和寿命的特征,也是目前唯一能真正满足美国先进电池协会(USABC)对汽车48V启动电源要求的车用电源器件。这种全新的电化学器件在其他方面也显示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比如个人信息终端等电源。
同济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81 282 283
  • ...
  • 429 43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