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中国葡萄酒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本成果解决了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构建了葡萄酒产业链关键技术体系,确立了我国酿酒葡萄的优生区,创造了埋土防寒区酿酒葡萄栽培新模式,创立了基于我国酿酒葡萄原料特性的葡萄酒酿造工艺技术体系,构建了我国葡萄酒安全控制技术体系和葡萄酒地理标志及其保护体系。该成果近三年累计新增产值44.5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5家,形成了葡萄酒产业集群,加速了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整体进程,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5-11
杜仲新品种选育与次生代谢物深度开发利用
我校在杜仲优良品种选育、次生代谢物合成积累以及深度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选育的“秦仲1、2、3、4号”高胶、高药型优良品种,解决了大面积繁殖的技术瓶颈;研制出“杜仲籽剥壳机”,解决了杜仲籽油开发技术瓶颈;确定了杜仲生产中一次投料、连续生产活性物质的高效工艺技术;研发出以杜仲叶、杜仲雄花、杜仲籽为原料的系列产品,获得国家食药监局颁发的批准证书20余个,并全部实现产业化。该成果突破了制约杜仲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5-11
复杂工况机器人水下焊接制造与在役修复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焊接装备团队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成功开发出面向复杂水下空间环境的机器人水下焊接制造系统,在水下机器人移动平台、水下机器人焊接电源、潜水送丝装置、微型排水装置、水下视觉检测、工艺过程计算模拟、质量评价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突破。研制的机器人水下焊接系统已在中广核等进行示范应用,可应用于强核辐射环境水下焊接与在役修复,水下焊接制造过程稳定,焊缝成形美观,焊接接头质量优良。通过产学研用合作,部分核心技术已在国内焊接设备上市公司等进行技术转化。 相关研究成果已申请国际PCT 5项、国家专利81件(发明42件),软件著作权登记21件。研究工作被科技日报作为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第28项)进行了重点报道,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都做了相关报道。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机器人水下焊接制造技术不仅可以满足海洋资源开发装备现场制造、在役修复的需要,还可以提升特种舰船以及海洋维权装备在恶劣环境下的自动化维保能力,也能够应用于核电站强核辐射环境应急事故紧急修复处理。水下机器人焊接制造技术是科技日报重点报道的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 总体技术方案 电站现场机器人水下焊接实验
华南理工大学 2021-05-11
4K超高清直播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超高清视频是继视频数字化、高清化之后的新一轮重大技术革新,将带动视频采集、制作、传输、呈现、应用等产业发生深刻变革。从2K高清晰度电视向4K超高清晰度电视的跨越,对直播系统的采、录、编、播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解决直播中的高清同播录制、实时内容压缩、智能数据管理和鲁棒稳定传输技术难题,成为制约4K超高清电视广播发展的关键瓶颈。 4K超高清编辑处理平台 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和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重大项目的支持下,上海交大项目组团队在全国率先开启了4K超高清电视直播系统的研究。历经八年与超高清全产业链核心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在超高清一致同播制作、实时并行编码、海量数据存管、无线高效广播和网络传输控制上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形成了4K超高清电视直播系统,并完成全链路技术验证。率先在上海实现了4K超高清直播的有线无线同步播出,为我国4K超高清直播频道开播提供了解决方案,实现了千万用户级的4K超高清电视直播服务。 该直播系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促进了超高清网络传输、芯片、显示面板、终端整机及内容制作分发、行业应用等各环节产品的升级换代,有力地支撑了“中国制作2025”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全面促进了我国电视广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项目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7项,近三年直接销售逾5.5亿元,新增利润超4千万元,获2017年广播影视科技创新一等奖。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5-11
亚洲人机械人工关节的设计方法与制造技术
成果描述:针对亚洲人群自然膝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和运动学数据,实现了符合国内人群的人工膝关节的设计,为我国人工膝关节制造提供依据;提出了基于包络原理的人工膝关节匹配关节面的创新设计方法,实现了人工膝关节匹配关节面的参数化设计,在改变参数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实现系列化设计和个性化设计;同时,可拓展应用于人体其它关节部位的参数化设计。市场前景分析:当前,美国大约每年有30万患者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在欧洲和亚洲发达地区,每年需做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约占人口的千分之一;而我国现在每年有超过3万患者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随着人们观念转变和生活要求的提高,以及医疗保险的改善,可以预测不远的将来我国每年至少有30万患者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再加上部分亚洲市场,每年亚洲国家有潜在50万患者选择人工膝关节置换。如果我们所设计的产品占领亚洲市场的1/4,每套产品按1元万记,估计产值为12亿。此项目研制开发适合于亚洲人群特点的人工膝关节假体,具有更适合亚洲人膝关节解剖特点和高屈曲度功能要求,其市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根据人体自然膝关节的特点,开发适合于亚洲人群,尤其应用于中国人群的人工膝关节,符合我国当前骨科医疗领域的实际情况,对于我国外科医疗技术的进步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项目成功实施后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水平,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国内领先。
四川大学 2021-04-11
复杂选矿工艺流程的优化控制与综合自动化
本项目以选矿过程增产、节能、降耗和减少污染为目标,实现了三项工艺控制技术创新,构建了一个信息化网络控制平台,主要内容如下:1)首次实现了基于在线粒度检测的球磨机粒度闭环控制。采用多变量解耦控制结合专家控制的方法,使磨矿粒度稳定在±2%范围内。而传统的通过控制浓度间接控制粒度的工艺方法,粒度波动范围可达±10%,显著提高了粒度控制效果。2)通过自寻优算法,实现磨机负荷的最佳控制。自系统2001年投入运行起,经过不断调整,3年中设备台时产量每年提高8%以上,吨矿耗电量、耗水量和钢球消耗量共降低8%以上,抛尾量共降低4%以上。3)采用模糊控制技术和变频技术,实现了高压大功率破碎机负荷优化,及多段破碎负荷平衡控制。平均节能7%以上,降低备件消耗6%以上。4)构建了一个信息化网络控制平台,实现了跨多个生产车间、跨不同系列集散控制系统、跨多期自动化工程的网络化系统的信息集成。
东南大学 2021-04-10
基于干法活化的食用油脱色吸附材料开发与应用
我国是食用植物油消费大国,以 2012 年为例,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为 2800 多万吨,其中精炼植物油占 70%以上。吸附脱色是食用油精炼的关键工序,其目 的是去除油中的色素、残皀、残磷、金属离子、氧化分解产物、农残、重质多环 芳烃等微量杂质组分,其效果优劣将直接影响食用油终端产品的质量与食用安全 性。传统脱色吸附材料是以膨润土为原料,采用高温高酸高能耗湿法加工而成, 其特点是活性度高,催化能力和脱色力强,但用于食用油吸附脱色时存在选择性 差、吸油率高、副反应(氧化、异构化、环化)严重和过滤性能差的缺陷。为此,本项目系统研究了油脂吸附脱色作用机制、脱色对油品品质影响、凹凸棒石黏土 (简称凹土)的显微结构、纳米效应及表面特性,发明了食用油脱色吸附材料的干法活化工艺和符合其特性的食用油“两步”脱色工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 脱色吸附材料进行多元复合改性,开发了具有高吸湿性的凹土系列干燥剂。
江南大学 2021-04-11
类脑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设计与应用研究
一、项目简介 随着AlphaGo及其Zero的相继推出,近年来以神经网络计算为基础的深度学习及相关优化算法已成为人们研究AI的热点。深度学习算法在AlphaGo中的成功应用主要是依赖神经网络监督学习的网络层次及神经元数量提升,而其Zero的应用不同则是在于引进了博弈优化的思想,这就给以并行计算为核心的神经网络优化算法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鉴于传统神经网络优化算法面临非全局优化的难题,我们基于吉布斯分布采样优化计算,提出一种以脉冲神经元构成的混合网络结构动力学系统来实现的神经网络全局优化算法,引进纳什平衡理论来优化的神经网络计算方案,并设计一款相应的通用神经网络并行处理器芯片,以新型芯片编程架构模拟人脑功能进行感知、行为和思考新型芯。 二、前期研究基础 本团队主要是由厦门大学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分析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的教师与学生组成的,主要从事人工智能、网络通讯、集成电路设计、纳米单电子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积累了深厚的研究基础。团队首席科学家郭东辉教授十多年前曾在美国加州Berkeley 大学非线性电路实验室访问,从事有关细胞神经网络(CNN)有关课题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五项,其中与神经网络研究内容相关的有两项,分别是《视觉神经网络光电集成系统的研究》(批准号:69686004)和《混沌神经网络加密算法及其相应集成电路的设计研究》(批准号:60076015)。 本团队同时也是厦门市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技术支撑单位。在厦门市科技重大专项经费的支持下,我们配备了开展模拟及数字SOC 芯片设计所需要的各种EDA 工具和IC 测试设备。此外,厦门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也是TSMC、SMIC 等芯片制造厂重要合作伙伴,并与厦门联芯、三安集成等芯片制造厂也有长期的合作协议,可以进行包括射频及功率芯片在内各类模拟及数字SOC 芯片的设计流片。同样,在学校211 和985 经费的支持下,本团队也独立配备了8 台IBM 服务器分别运行MATLAB、OPNET、SPW、ANSYS、Silvaco TCAD 等系统设计与器件工艺仿真工具。本团队所在的微电子与集成电路学科也已列入我校“双一流”建设学科,有关类脑芯片设计相关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科研环境建设将得到重点支持。特别是厦门联芯公司在量产后,已将本团队作为其先导技术开发的重要合作伙伴,也委托我们开发相应的器件模型及电路工艺库。在厦门火炬高新区及厦门市IC 平台的支持下,厦门联芯公司还可以为我们团队提供免费的MPW流片业务。 自2009年,本团队与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签署 “共建SoC联合实验室”以来,基于该平台,每年合作项目经费近百万,同时还完成了多项横向合作项目:面向金融、税控的专用信息处理与控制SoC芯片开发、安全密码算法研究、区块链接技术研究等等,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硕士毕业生;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是本团队的长期合作伙伴之一。 总之,不管从算法理论研究还是从应用技术开发来看,本课题组已具备相当优秀的研究基础和研究经验,以及显著的前沿技术攻关能力。 三、应用技术成果我们的相关研究成果也得到企业界的重视和肯定,课题组先后承担过如深圳 华为公司首歀交换芯片项目的调度算法设计、福建新大陆首款二维码识别芯片的算法及后端版图综合设计、台湾盛群公司首款32 位处理器及专用处理器编译器开发和厦门元顺公司多款电源管理芯片的设计。最近课题组还为我国某研究机构开发28nm 的低功耗设计流程专门设计一款挂载加可重构解密算法协处理器的32 位通用处理器验证芯片。
厦门大学 2021-04-11
基于大数据与深度挖掘的工业机器人健康状态评估
一、项目简介 “中国制造2025”与《福建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促使智能制造成为生产制造企业的主旋律,而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柔性制造单元,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累积销售68459台。然而,工业机器人结构复杂,工作环境恶劣,保养和维护对生产企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一旦工业机器人故障得不到及时维修,将直接影响正常生产。因此,开发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与预测系统对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和应用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前期研究基础 与泉州市微柏工业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采用企业与高校共同投资模式,建立“嘉庚学院—微柏工业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实验室现有师生近百人,为高校师生提供研发环境,为企业进行技术难题攻关并培育人才。与微柏签署了为期3年的技术服务合同(2014.12-2017.12,微柏工业机器人技术支持服务,150万元)。 得到厦门大学中央高校业务费资助“基于大数据的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与预测方法研究,2016.1-2018.12,35万元”。 四、合作企业 泉州市微柏工业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福建省工业机器人研发龙头企业,从事工业机器人相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十余年,专注研发六关节与四关节自由度串并联机械手等,自主研发数十种应用在冲压、喷涂、焊接、激光加工等生产作业领域的专业机器人。自主研发了高精度RV减速机检测台,工业机器人零点矫正与运动精度检测装置,焊接机器人防碰撞测试装置等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与整机检测系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0项。作为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福建省科技型企业泉州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等,承担了省部级科技项目10余项。
厦门大学 2021-04-11
土地供给冲击、公共资源配置与中国经济波动
目前鲜有文献基于政府配置的财政资源和政府控制的自然资源供给变化讨论中国宏观经济波动问题.并且目前涉及到的宏观DSGE模型较少基于"贝叶斯"参数估计进行脉冲响应研究.据此,本文构建了含土地供给冲击,财政支出冲击的"动态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研究了中国的宏观经济波动问题.研究发现:中央公共资源配置与地方公共资源配置的经济效应是类似的;土地供给量与土地房产税负的经济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别;政府土地资源配置对实际产出会形成即期的扩张效应,但随后即形成"挤出"效应,并且其对实际产出的波动影响程度大于土地房产税负的影响;土地资源供给冲击对实际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方差的贡献是逐渐增加的.
南京财经大学 2021-05-08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06 307 308
  • ...
  • 430 43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