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
通过氯原子的Cl-S、Cl-π等超分子相互作用调控有机光电材料分子的排列方式,构筑更加适合有机太阳电池器件的材料体系;同时利用共轭聚合物的π-π相互作用作为驱动力控制材料在不同维度上的生长速度,成功制备了二维方块胶束,并积极探索这些二维材料的电学行为响应。氯原子卤键等非共价相互作用对控制有机分子的排列和形貌具有决定性作用,不但可获得高度有序的材料体系,同时相应材料性能也可得到大幅提高,例如和本研究相关的氯取代给体聚合物效率就曾达到了富勒烯类太阳电池的世界一流水平,而且器件稳定性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引领了有机太阳电池领域对氯取代的重视和广泛研究。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改性有机硅柔软剂
本产品为一种改性有机硅柔软剂,主要用于织物的后整理,给予织物柔软、滑爽等手感。 氨基硅油作为一种织物柔软剂,不仅对棉、毛、麻等天然纤维有较好的柔软手感,对合成纤维也有较好的柔软效果。但经氨基硅油整理后的织物也存在亲水性差、经光线照射后容易黄变的缺点,从而不能用于对浅色织物的后整理。本产品对氨基硅油直接进行醇基化改性,产品既保留了部分未改性的氨基硅油,又引入了羟基亲水基团。经过本产品处理过的织物,既有经过氨基硅油处理后的手感特点又可改善织物的染色性、耐热性和耐水性。同时氨基硅油中容易氧化黄变的氨基被部分亲水基团醇基取代,增加了织物的亲水透气性,降低了处理后织物的黄变。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OLED高纯有机材料技术集成
在对蓝光分子的设计与合成中,通过对LUMO轨道的空间限制,发现了窄光磷光发光效应,并且设计出红绿蓝三种窄光磷光材料。其中绿光现证明器件使用寿命在100cd/m2光强下可达70000小时,外量子效率25.8%。首次报道了高效率的超纯蓝光的器件,CIE(0.14,0.09),最高量子效率达17.6%。后续工作将在此基础之上,增加蓝光分子稳定性设计考虑,将能级降低0.1eV,并探索此类蓝光磷光分子的极限寿命或者稳定性。 完成商用的红光材料新的合成方法和生产工艺的中试,并在此基础上改进的红光材料,发光效能提高50%。目前,这类新发现的高效红光材料正在进行专利布局和技术应用的验证和推广。 开发出新一代电子传输型主体材料,目前材料在验证和推广阶段。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产业化
南开大学孟继本、庞美丽课题组与天津孚信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以产学研联合体的模式相结合,把光致变色材料推向军工和民生领域的应用开发和生产。2013 年已建成我国第一条光致变色材料生产线和应用实验基地,具有生产 5000KG 光致变色 MC 粉的能力。可以生产十多个新品种,是世界上生产光致变色材料品种最多的基地。已在网上和实体店开始销售光致变色材料产品和制品。 项目特色: 1)采用铜络合物作为中间体的新的合成工艺,合成了紫罗兰、兰、紫、第一代紫品到第四代紫红、粉红等十几种新品种,产率由 20-30%提高到 50-80%。 2)提高了产品的耐疲劳度,采用微胶囊技术、高分子纳米颗粒技术、添加物技术等对光致变色材料进行保护,使耐疲劳度由 3000次左右提高到 1 万次以上,产品性能和使用效果有显著变化。 3)建立了光致变色材料相互之间或与其他彩色体系的配色方法,使眼色品种更加齐全,色彩更加丰富,总数量已超过 100 多种。 4)分子结构创新:生产光致变色产品大部分都是首次合成的新化合物,并申请专利进行保护。
南开大学 2021-04-13
农林生物质气化发电联产炭、热、肥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
世界首创的农林生物质气化发电联产炭、热、肥技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该技术为南京林业大学周建斌教授团队于2002年在世界首创的农林生物质气化发电联产炭、热、肥技术,采用自主专利的气化多联产装置将农林生物质在不需要外加能源,也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药品、添加剂、催化剂的条件下同时生产气、固、液三相产物并分别进行高值化利用。产出的生物质可燃气、生物质炭、生物质提取液,在工业、农业和民用设置方面均有广泛用途。 创新提出了林农生物质气化发电联产炭、肥、热的理念,攻克了其规模化生产的技术瓶颈,解决了传统生物质气化、生物质炭等行业长期存在的产品单一、废水废渣污染(世界性难题)等问题,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和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各1项。
南京林业大学 2022-08-15
微乳液膜富集工艺
成果描述:采用微乳液膜捕集镁、铁、铝和氟杂质,以达到工业级标准或提高磷酸到正常使用标准,不需要对磷酸进行浓缩,可适应20-40%的湿法磷酸。脱杂净化实验已经中试,现正优化过程中。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复合钠滤膜实现深度净化,实现梯级利用,达到食品级和准电子级产品。可根据不同使用的情况制定磷酸净化标准,相关指标与国家热法磷酸标准相当。市场前景分析:可用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将磷酸净化到不同的程度,使生产多样化,成本更低。可用于精细磷化学品的生产,如五钠,饲料磷酸盐,阻燃剂等。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国际领先
四川大学 2021-04-10
纳米石材微晶玉石
纳米石材微晶玉石微晶玉石又称微晶玻璃、晶化石、玉晶石。它是以传统原材料为基础,加入特殊化工原料,经熔窑熔制、水淬、晶化窑烧结、磨抛切割,而形成的一种高档人造纳米级石材。微晶玉石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材料。它具有板面平整洁净、色调均匀一致、纹理清晰雅致、光泽柔和晶莹、色彩绚丽璀璨、不吸水防污染、耐酸碱抗风化、绿色环保、无放射性毒害等优良特质。01 玉石型微晶玻璃02 花岗岩型微晶玻璃板03 大理石型微晶玻璃板04 玉石型微晶玻璃板05 玉石工艺屏风06 玉石棋盘07 防腐耐磨板08 泡沫微晶玻璃09 微晶玻璃阀门、管道10 家庭装饰用玉石板材特点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有机物。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可加工切削,用于装饰材料、礼品定制、管路及构件等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清华大学 2021-04-13
微藻生物柴油技术
1 成果简介原料油脂费用占生物柴油生产成本的 80%以上,目前原料油脂价格高居不下并不断上涨,制约了生物柴油产业化和商业化。国内外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棕榈油、地沟油等。它们与农业争地,与食品及饲料争原料,单位生物量的产油率低,生产周期长,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化肥和能源。 清华大学发明了微藻异养发酵生产生物柴油的新技术,其技术特征在于:通过对一种特别藻株特殊品系的筛选和代谢途径的改变,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0710 strain 由光合自养转变为化能异养,细胞由绿变黄,生长繁殖更快,油脂含量提高 3-4 倍,达细胞干重的 61%以上。又将工业界成熟的发酵技术应用于高油脂异养微藻的生产,进一步提高发酵规模和细胞密度,现细胞发酵密度超过了 100 g/L,获取了大量异养干藻粉后提取油脂,经转酯化反应生成了高质量的生物柴油。 该技术的创新点: ( 1)发明了微藻异养发酵生产生物柴油新技术,打通了以糖、淀粉、有机废水、二氧图1 吉化工程新型塔及常规塔运行外观 图2 庆阳石化工程新型塔( 左侧) 及常规塔( 右侧)运行外观化碳等为原料、工业自动化条件下高效生产生物柴油的新途径; ( 2)异养藻细胞发酵产量和油脂含量不断创造新高( 细胞干重 100 g/L,含油量 60%),提高了该技术工业化生产的经济性。 ( 3)在发酵前引入利用 CO2和光合作用来减少糖或淀粉的消耗,降低成本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该技术获 3 项国家发明专利和 2007 年全国发明大会奖。2 应用说明应用目标:与有实力的企业界合作,在工业化规模上进一步降低微藻发酵过程的成本,实现该技术的商业化运作。 主要生产原料为以下 4 类之一:( 1)二氧化碳;( 2)甜高粱、甘蔗等糖质原料;( 3)或木薯、玉米等淀粉质原料;( 4)或含糖有机废水等。 生产设备:微藻培养池、光生物反应器、工业发酵设备及厂房为主。 生产消耗:电能、蒸汽等(无污染等环境问题)。 产品应用:微藻生物柴油质量好,应用范围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柴油完全相同。 投资风险:本技术创新性强,没有前人的实践、范例和经验;通过工业化和规模化来实现进一步降低成本的目标;高技术、高投入、预期高回报的同时也存在投资风险。  图 1 流程图3 应用说明中国境内的生物柴油能源市场等。4 效益分析全世界油脂价格和液体燃料价格疯狂上涨,对世界经济、政治和国家安全等产生重大影响。实现本技术商业化运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5 合作方式双方共同合作,在工业化规模上进一步降低微藻发酵过程的成本,实现该技术的商业化运作。6 所属行业领域能源环境。
清华大学 2021-04-13
微电网综合规划软件
技术较为成熟,包括三个层次:理论研究已经完备成体系;核心算法开发完毕; 开发有实用的软件界面程序。该技术由王建学教授团队开发和维护,在微网研究 上具有多年积累,发表了多篇国际顶级期刊文章,软件正在不断完善中。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肝癌免疫微环境研究
 高志良教授团队与双聘教授邝栋明教授团队合作,在“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基金的支持下,发现了PD-L1+肝癌免疫微环境存在高度的异质性。研究证实巨噬细胞和T细胞释放的炎性介质均参与了PD-L1+肝癌形成,但巨噬细胞同时赋予了PD-L1+肝癌可抵抗传统化疗、T细胞杀伤和免疫检查点治疗的特征。联合免疫检查点治疗和巨噬细胞功能调控有望成为新型的肝癌治疗策略。同时,上述主体研究结论同时在多种人类肿瘤中得到验证。
中山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93 9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