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复合透明
电极
及包含此
电极
的
有机
太阳能电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超薄铝膜修饰的 AZO 复合透明电极及以此 透明电极制备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在高真空下,采用薄膜沉积技术在 AZO 基底上沉积一层超薄铝膜,以此调节 AZO 导电玻璃的功函数, 使其成为收集电子的阴极。其中所述超薄铝膜的厚度大约在 0.5~5nm 之间。本发明使用 AZO 取代传统的导电玻璃 ITO,降低了器件的成本, 同时采用超薄铝膜电极修饰层,避免了使用复杂的电极修饰材料,工 艺相对简单,有利于实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
电极
材料
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1 将正硅酸乙酯的无水乙醇溶液与氨水混合,常温反应至完成,离 心清洗并干燥后获得二氧化硅纳米球;S12 将可溶钴盐、可溶碳酸物 和所述二氧化硅纳米球在水中混合,加热反应至完成,清洗并干燥后 获得二氧化硅-钴盐前驱体;S13 将二氧化硅-钴盐前驱体与硫化钠在水 中混合,水热反应至完成,清洗并干燥后获得硫化钴电极材料。本发 明采用模板法制备过渡金属硫化物电极材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提升
电极
材料
倍率性能新策略
课题组发现,氧空位及三价钛等缺陷的存在,不仅可以提高TiO 2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有机
-无机发光功能复合
材料
2、有机光电功能共轭聚合物的合成、纳米化及其复合材料在传感器、超滤 膜和纳滤膜等领域的应用研究3、在 Nano Letters, ACS Nano, J. Phys. Chem. C, Dalton Trans.等发表相关论文 30 余篇; 授权发明专利 2 项,申请发明专利 4 项,其中国际专利 1&nb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超长
有机
磷光
材料
发光效率
提出了一种通过调节卤素的取代位置以引入分子内卤键来提高UOP材料QE的新策略。其中,CzS2Br的磷光效率高达52.10%,这是迄今为止报道的单组分有机长余辉效率最高值。通过系统地研究发现,作者指出分子内卤键(intramolecular halogen bonding,分子内卤氧相互作用)是获得高效率UOP材料的关键所在。分子内卤键不仅能够通过促进自旋-轨道耦合以提高分子系间窜跃效率,还可以抑制激发态分子的振动和转动,从而限制分子的非辐射跃迁。
中山大学
2021-04-13
OLED高纯
有机
材料
技术集成
在对蓝光分子的设计与合成中,通过对LUMO轨道的空间限制,发现了窄光磷光发光效应,并且设计出红绿蓝三种窄光磷光材料。其中绿光现证明器件使用寿命在100cd/m2光强下可达70000小时,外量子效率25.8%。首次报道了高效率的超纯蓝光的器件,CIE (0.14,0.09),最高量子效率达17.6%。后续工作将在此基础之上,增加蓝光分子稳定性设计考虑,将能级降低0.1eV,并探索此类蓝光磷光分子的极限寿命或者稳定性。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有机
光致变色
材料
产业化
南开大学孟继本、庞美丽课题组与天津孚信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以 产学研联合体的模式相结合,把光致变色材料推向军工和民生领域的 应用开发和生产。2013 年已建成我国第一条光致变色材料生产线和 应用实验基地,具有生产 5000KG 光致变色 MC 粉的能力。可以生产 十多个新品种,是世界上生产光致变色材料品种最多的基地。已在网 上和实体店开始销售光致变色材料产品和制品。 项目特色: 1)采用铜络合物作为中间体的新的合成工艺,合成了紫罗兰、 兰、紫、第一代紫品到第四代紫红、粉红等十几种新品种,产率由 20- 30%提高到 50-80%。 2)提高了产品的耐疲劳度,采用微胶囊技术、高分子纳米颗粒 技术、添加物技术等对光致变色材料进行保护,使耐疲劳度由 3000 次左右提高到 1 万次以上,产品性能和使用效果有显著变化。 3)建立了光致变色材料相互之间或与其他彩色体系的配色方法, 使眼色品种更加齐全,色彩更加丰富,总数量已超过 100 多种。 4)分子结构创新:生产光致变色产品大部分都是首次合成的新 化合物,并申请专利进行保护。
南开大学
2021-04-13
有机
太阳能电池
材料
通过氯原子的Cl-S、Cl-π等超分子相互作用调控有机光电材料分子的排列方式,构筑更加适合有机太阳电池器件的材料体系;同时利用共轭聚合物的π-π相互作用作为驱动力控制材料在不同维度上的生长速度,成功制备了二维方块胶束,并积极探索这些二维材料的电学行为响应。氯原子卤键等非共价相互作用对控制有机分子的排列和形貌具有决定性作用,不但可获得高度有序的材料体系,同时相应材料性能也可得到大幅提高,例如和本研究相关的氯取代给体聚合物效率就曾达到了富勒烯类太阳电池的世界一流水平,而且器件稳定性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引领了有机太阳电池领域对氯取代的重视和广泛研究。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高性能动力电池
电极
材料
研发
目前在可能用于电动汽车的电化学电源中,锂离子电池最具竞争力。但目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性能指标尚不能完全满足电动汽车的要求,其中电池比能量是制约电动汽车行驶里程的瓶颈问题,发展高比能锂离子动力电池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同时对高比能锂离子动力电池对电极材料、电极过程、界面过程、储能机制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可科学意义。研发团队在电化学研究方法、电化学能源材料制备和性能表征、锂离子电池研究等方面具有优势,并配备了较为完善的从实验室研究到中试的研究设备。课题组配置了电极材料、高分子聚合物制备设备:各种管式炉、箱式炉、微波炉、电热烘箱、水热反应装置、球磨机、手套箱和扣式电池冲床、整体电池封口机、涂布机等;性能测试仪器设备:电化学充放电仪器、电化学恒电位仪、电化学原位研究的红外光谱、电化学原位XRD 等。也可以利用厦门大学的公用设备和条件,包括拉曼光谱、高分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超高真空电子能谱等。
厦门大学
2021-04-11
碳包覆纳米钛酸锂
电极
材料
传统的锂离子具有高比能量的特点,现在广泛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 电脑等通讯工具、电动工具等。但由于其安全性,循环寿命和对极限 温度耐受性等负面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在大规模储能以及电动汽车中 广泛使用的瓶颈。而上述三大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现在锂离子 电池采用的负极石墨材料。我们采用独特的固相合成技术结合碳包覆 技术 (ZL. 200510030998.0), 制备了高电子导电性的纳米钛酸锂材料。 其特点:1. Li4Ti5O12 可以实现颗粒大小和形状可控,
复旦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246
24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高校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平台
2
云上展厅已成功吸引1万余家企业入驻!
3
第62届高博会圆满落幕,明年春天相约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