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有机
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自1987年美国柯达公司的邓青云C.W.Tang等人报导了有机电致发光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兴起了一场有机薄膜发光二极管研究热潮。有机薄膜发光二极管具有主动发光、响应快、全固体化、容易实现彩色化和驱动电压低等独特的优越性,是很有潜力的平板显示器,它将取代现在统治市场的液晶显示器。然而高亮度、长寿命和高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人们一直梦寐以求的。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虽然发展非常迅速,发展规模也是空前的。但是为了得到高亮度、高效率和长寿命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人们对有机电致发光中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如由于目前空穴和电子传输层材料和制备工艺的限制,用普通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ITO/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背电极,有如下一些问题:发光层与电极之间的互扩散,没有足够高的空穴和电子迁移率,以及注入的空穴与电子不够平衡等。这些问题限制了有机电致发光器的进一步改善,成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展的重要瓶颈,无法制备性能优异的有机发光器件。 技术特点: 对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和电子传输层材料进行改进,从而有效提高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亮度、效率和寿命。 技术特点:是在透明电极上,依次制备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电势补偿层和背电极所组成薄膜结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有机发光层与电子电势补偿层之间加入电子传输层,电子传输层采用宽禁带无机材料。 该器件在有机发光层与电子电势补偿层之间加入无机电子传输层这种结构可以大大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与电极之间的扩散,注入的空穴与电子的不够平衡等,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效率和奉命得到提高。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有机
电致发光材料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技术具有低成本、柔性化、可大面积生产等显著特点,将引领显示和照明两大产业领域。未来市场对涉及OLED的所有材料的需求将呈现飞跃式增长。根据国际知名的产业咨询公司IDTechEx提供的市场调查报告,2016年全球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市场是160亿美元,2026年将迅速增加至570亿美元。因此,发展OLED关键材料,对于抢占OLED市场份额,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开发了一系列环金属铱/铂配合物、稀土金属配
常州大学
2021-04-14
系列
有机
纳米粘土
内容介绍: 本技术采用一类具有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天然硅酸盐粘土,根据其结构 特点和各塑料的结构与性能,选择系列结构不同的长链有机表面改性剂 (季铉盐)等对其进行改性,获得了适应于聚丙烯、聚乙烯、乙烯-醋酸 乙烯酯共聚物、尼龙、聚氨酯等改性的系列有机纳米粘土。以该系列粘 土为改性剂对塑料进行改性,其特点是有机纳米粘土添加量少、工艺简 单、成本低,有机粘土在树脂中的分散效果良好,改性的塑料拉伸模量 和热性能有
西北工业大学
2021-04-14
有机
自动加药系统
自动加药系统目前主要应用于洗煤厂煤泥水处理过程中絮凝剂、凝聚剂及其他药剂的计量投加、水处理药剂计量投加、以及工业过程添加剂等化学药剂的计量投加等领域。它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1)药剂制备系统2)药剂投加系统 3)监测控制系统有机自动加药系统的特点: 药剂制备过程完全实现自动完成,配药设计合理,可保证药剂有效、均匀的配置,以发挥药剂的最大作用。该设备易于安装,操作简便,运动部件少,具有完善的自动保护系统。 药剂投加系统采用变频调速的螺杆泵将药液输送至浓缩机。采用多点分散加药,可以满足用户更多的加药要求,提高操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监测控制系统安装在浓缩机上,可以实现对浓缩机澄清水的浊度(透光度)的及时反馈,准确、及时地控制絮凝剂的加入量。
山东矿机华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2021-06-17
脲酶阴性,无豆腥味,可直接
食用
的大豆分离蛋白生产方法
本发明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过程,增加了在加碱溶出蛋白浸出液后,蛋白浓度<3%的条件下,通过灭酶装置,高温(130°-145℃),瞬时(2-15秒),增加高温灭酶工艺环节后,所产大豆分离蛋白脲酶反应阴性,无豆腥味,可直接食用,对人体无害.本发明所产的新型分离蛋白,用于面制品或肉制品添加,均可保证取得产品无豆腥味的良好效果.
长春大学
2021-04-30
基于多源光谱特征融合的
食用
油种类快速鉴别方法
其他成果/n一种基于多源光谱特征融合的食用油种类快速鉴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取待鉴别的未知种类的食用油样品;采集拉曼光谱图和近红外光谱图;分别对采集的拉曼光谱图和近红外光谱图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拉曼光谱图和预处理近红外光谱图;分别对预处理拉曼光谱图和预处理近红外光谱图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拉曼特征变量和近红外特征变量;将拉曼特征变量和近红外特征变量进行光谱特征融合,得到特征融合光谱图;采用优化定性模型对所述未知种类的食用油样品进行种类鉴别。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多源光谱特征融合的食用油种类快速鉴别方法,安全快速、检测便捷,鉴别准确率高,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4-11
中药防治耐药
菌
创新结构药物研发
技术分析(创新性、先进性、独占性) (1)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危害公共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增加和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多种耐药性结核杆菌(MDRMT) 等超级耐药致病菌相继产生和扩散,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威胁人类健康,减少耐药菌株的生成和研制新的抗菌药物不仅成为医药界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而且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2014年,WHO首次发布了全球抗生素耐药报告;2016年,联合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抗生素耐药性问题高级别会议”,WHO再次发布报告,全面审视了全球的耐药菌情况。2016年在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专门提出要推动全球应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美国、中国等国家高度重视耐药菌的危害和防控,美国政府2015年制定了为期5年的抗击耐药细菌国家行动计划;中国政府制定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 —2020 年)》。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危害世界公共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2)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具有确切的疗效和明显的优势 感染性疾病在中医典籍中常被称为外感疾病,有外感热病、伤寒、温病、温疫等称谓。几千年来,中医药为中国人民的健康,尤其是在预防和控制感染疾病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是中药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突破口,《“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明确了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是国家中长期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强调发展前沿关键技术与创新方法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在中医药原创思维的指导下,加强系统生物学、合成化学、大数据等多学科前沿技术与中医药的深度交叉融合,促进中医药研究策略的优化和复杂系统研究方法学上的变革,解决当前中医药的研究瓶颈问题。 (3)项目建立了中药防治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新模式 项目建立了以“方-病证-菌”、“药-病证-菌”、“有效部位-病证-菌”、“有效成分-病证-菌”和“结构-网络-靶标”的中药防治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的新模式,建立了抗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与评价的技术体系和平台,为解决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提供新思路、建立新体系、开发新药物。 抗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新平台 项目建立中药防治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新模式,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防治耐药菌创新中药发现;基于高通量高内涵筛选的防治耐药菌创新中药发现;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防治耐药菌创新中药发现;基于新靶点的防治耐药菌创新中药发现,突破了中药防治耐药菌新品种的评价技术:基于病证菌模型的创新中药评价;基于毒效整合的创新中药评价。 (4)筛选出中药防治耐药菌候选药物两个 ① 基于“方-病证-菌”、“药-病证-菌”、“有效部位-病证-菌”理念筛选出中药五类新药1个-广藿香油 通过前期对大量中药方剂抗耐药菌活性进行筛选,发现广藿香在大量具有抗耐药菌活性的中药方剂中都有出现,初步活性测试也表明,中药广藿香具有较强的抗耐药菌效价。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广藿香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抗耐药菌效果远不如广藿香油,因此广藿香油是广藿香抗耐药菌活性的有效部位。 广藿香油的药效学研究 针对广藿香油能“芳香化湿”治疗阴道炎的临床应用,我们通过构建家兔阴道炎模型、大小鼠阴道炎模型、原发性痛经模型、斑马鱼血管损伤模型、多种动物离体子宫模型等,通过细菌筛选、细胞筛选等试验平台,借助超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高内涵成像系统、流式细胞仪等先进设备对广藿香油治疗阴道炎的物质基础、量效关系、药理作用机理等进行了研究,表明广藿香油对于阴道炎具较好的治疗效果。随后项目对广藿香油栓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草案等进行了研究制定,并对药理作用与毒理进行了评价。 ② 基于“有效成分-病证-菌”理念筛选出抗耐药菌新药1个-广藿香酮共轭取代衍生物(CDPC-B7)片剂 广藿香酮是广藿香油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胃肠道调节功能、抗炎和抗菌等作用。经实验证明,广藿香酮能够抑制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黑根霉菌(Rhizopus nigricans)和其他真菌,体内研究表明对大肠埃希菌(E. coli)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广藿香酮单体对棒状杆菌和金黄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小于0.098 μg/mL。经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广藿香酮具有良好的口服吸收效果。 为了进一步优化药物抑菌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我们利用分子对接以及网络药理学等方法,研究了广藿香酮复杂的抗菌作用机制和抗菌作用的靶点。并通过基于靶点药物设计方法,针对性的设计了一类能与靶点紧密结合的广藿香酮创新衍生物,并通过借助有机合成方法学手段对化合物合成工艺进行了设计和优化,实现了创新广藿香酮衍生物库的构建。随后通过抗菌活性验证、片剂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草案等进行了研究制定,并对药理作用与毒理进行了评价。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1-05-10
黄色篮状
菌
可湿性粉剂
该技术属于微生物农药行业,使用的是专利菌种,制备工艺重 点解决了黄色篮状菌分生孢子的发酵培养和与普通助剂生物相容性差的技术难 题,目前国内没有相关制剂研究和开发。本技术优化了发酵条件,在配方中选 用了生物相容性好的助剂和保护剂,产品稳定性好。生产加工操作相对容易; 黄色篮状菌可湿性粉剂具备制剂稳定,使用、贮存及运输方便等特点。黄色篮 状菌可湿粉剂对花生、棉花等多种作物土传病害防效显著,防治对象不容易产青岛农业大学科技成果介绍 2017 -57- 生抗药性,对人畜及天敌安全,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首选药剂,经在花生和 棉花上应用,盆栽试验防病效果 85%以上;田间试验防病效果 60%以上,增产 10% 以上。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农药氟嘧
菌
酯合成与制剂
氟嘧菌酯是农药杀菌剂,广泛用于治疗水稻,小麦,马铃薯,蔬菜,咖啡等作物的枯叶 病。氟嘧菌酯的商标名为,中文商品名,国外专利即将到期。 本课题组已完成氟嘧菌酯原料药合成,工艺路线先进,有成本和环保优势,利润空间大。 目前在进行制剂研究,计划进行国家批文申请。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生态
菌
剂高效发酵与产品生产
从多种环境中筛选出具有高效增殖和益生能力的枯草芽孢杆菌、腊样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菌株,分别建立了高密度发酵工艺和菌体回收、节能干燥、高活力保藏以及制剂复配技术。
江南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6
7
8
...
52
5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第62届高博会将于2024年11月重庆举办
2
2024年云上高博会产品征集
3
征集高校科技成果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