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朱信忠
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CCF杰出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浙江省二级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杰出教授、“双龙学者”特聘教授,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浙江师范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高校高水平重点资助创新团队“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交叉融合创新团队”负责人及团队带头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在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极智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百子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担任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或资深算法研究员,是工信部2021年度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智能机器人”揭榜挂帅项目负责人,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也是浙江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人选,首批浙江省高校创新领军人才(省“5246人才工程”)、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入选者、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一层次、“甬江引才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及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成员,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ROS/SLAM/MAPF、5G云化AMR自主移动机器人、“云-边-端”架构协同、边缘计算技术及智能人机交互与协作等方面的算法和应用研究,包括机器学习与特征分析方法研究、多视几何、低质量数据学习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主要聚焦多核学习及多视图聚类,如,多视图学习、缺失多视图缺失核学习、特征选择、显著性检测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充分利用结构化特征和长周期特性的2D/3D 激光雷达SLAM和Vision-X SLAM混合导航技术研究(尤其大场景、高动态环境下的激光/视觉SLAM算法设计与优化,从边缘到云的高性能深度学习推理,大规模异构机器人的集群调度及多智能体路径规划)。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推广类)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等5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目前聚焦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交叉融合创新研究,在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边-端”一体化管理、边缘计算及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上,做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应用及产业化工作,在智能装备5G云化、AGV/AMR+协作机器人+视觉引导系统+扫码系统+精密夹爪等移动机器人搭配机械臂的复合机器人、工业机器人集成、非标自动化智能产线改造、计算机视觉、工业动态场景机器人建图定位导航、AI+工业/制造业、服务机器人及C2M个性化大规模柔性定制等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创新做出积极工作,尤其在覆盖仓储物流和柔性制造场景的移动机器人、复合机器人、工业视觉瑕疵检测/分拣/模型优化、工业质检端云一体解决方案、针织鞋服、电商零售、时尚快消、医药、物流、3PL、3C电子、汽车、光伏锂电新能源、综合制造等行业数智化改造及机器人拣选、分拣、存取、智能搬运、智能叉车、上下料、螺丝锁付、自动装配、包装码垛、抛光打磨、注塑成型、涂胶点胶、检测、焊锡焊接等机器人集成应用领域可为众多寻求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或传统制造业提供一揽子“机器换人/数智工厂/未来工厂/灯塔工厂”的极具性价比的创新性解决方案,提升价值链韧性,赋能新型智造(团队已参与多座“灯塔工厂”项目实施)。先后主持完成或技术负责完成浙江省科技厅面向全国公开招标重大项目、厅市会商择优委托重大项目、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竞争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8项(其中主持完成3项公开招标等重大专项,另外还在研承担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复杂条件下多模态数据学习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3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已主持完成2项,在研承担面上项目1项:“可扩展的样本自适应多核聚类,56万元”),工信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项目、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项目10余项,完成横向科研与社会服务项目100余项,到校项目经费3000余万元。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其中,PCT专利20余项,授权国际专利10余项),制造业信息化、行业应用计算机系统、企业智能化管理系统、智能制造、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商业智能、计算机视觉、机器人操作系统及设备管理、控制系统、调度系统、运维监控系统、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数字孪生、虚拟制造、BI数据分析驾驶舱等方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其他类型专利百余项,发表IEEE Trans及CCF A类论文4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在IEEE T-PAMI、IEEE T-KDE、IEEE T-IP、IEEE T-NNLS、IEEE T-MM、Neurocomputing、ESWA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及IJCAI、AAAI、CVPR等人工智能领域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包括3篇TPAMI及5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ESI热点论文),曾多次担任AAAI、IJCAI等多个顶级国际会议(技术)程序委员会委员。
朱信忠 2023-03-15
李忠利
李忠利,性别:男,学位:硕士,职称:副教授。 1989年—1993年在河南科技大学机设系汽车与拖拉机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6年获武汉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自1993年以来,一直在河南科技大学车辆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任教,2006年获副教授任职资格。 曾任车辆工程系副主任,现任车辆与交通实验室主任、硕士生导师。 曾多次荣获河南科技大学优秀教师称号,并于2013年获洛阳市优秀教师称号。
李忠利 2021-06-23
王立忠
王立忠,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海洋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海洋土木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海洋感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海洋岩土工程与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土力学及岩土工程青年奖获得者,国际海洋岩土工程技术委员会委员(TC209,ISSMGE),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软土力学、海洋岩土工程。负责建成国内首艘浮式海洋科学试验平台“华家池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等20余项。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滨海地下空间开发、浅层气灾变控制、近海风能开发、深水油气开采、远海岛礁建设等工程领域,获省部级一等、二等奖励5项。主编参编教材、著作5本。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1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45项。
王立忠 2022-01-12
李忠伟
李忠伟,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立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专业方向,主要从事大数据智能处理及应用、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海洋数值预报与云计算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历任学校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信息化处总工程师、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常务副院长等,现任科技处处长。担任国家第六次技术预测专家组成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第一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洋卫星工程分会理事、ACM SIGAPP专委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粒计算与多尺度分析委员会委员等。 近年来,承担的科研任务包括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中科院A类先导项目、国家基金面上项目及省部级基金项目8项,主持完成教育部、山东省等省部级教改5项,学校教改4项(重点2项)。培养博士3名、硕士41名,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20余篇;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5项;出版译著《海洋和大气科学中的云计算》(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1部;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8项。
李忠伟 2023-03-31
陈大忠
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现代给药系统研究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自 1993 年毕业黑龙江中医学院,一直从事中药科研工作,主要工作内容范围包括中药新药研发、医疗机构中药的院内制剂研究与转化、中药经典名方、中药配方颗粒、中药炮制、中药药剂及中药物质组分等相关工作。 曾担任黑龙江久久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完成制药企业 GMP认证:曾担任黑龙江久久药业五味子保健品公司总经理,主持完成保健食品生产企业 GMP 认证、五味子保健饮品生产、销售及企业管理
陈大忠 2023-02-27
朱东升
朱东升,理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为有机化学,研究方向为有机合成、金属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主要从事有机物的分子设计、制备、结构表征、生物活性研究及应用方面工作,以及医药中间体和农药的小试、中试和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开发。 在国内外杂志上已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和参加了20多项研究课题。1981年08月—1985年07月,在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 获得理学学士; 1996年08月—1999年07月,在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获得理学硕士; 2000年08月—2003年12月,在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获得理学博士; 2004年12月—2007年10月,在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博士后。 1985年07月—现在,在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工作。
朱东升 2021-06-23
朱东升
朱东升(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朱东升,理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为有机化学,研究方向为有机合成、金属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主要从事有机物的分子设计、制备、结构表征、生物活性研究及应用方面工作,以及医药中间体和农药的小试、中试和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开发 在国内外杂志上已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和参加了20多项研究课题 主讲课程 本科教学工作: 《合成化学实验》课程负责人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 1. 有机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制备、结构表征及应用研究; 2.金属有机化学,有机锡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制备、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 3.药物化学,医药中间体和农药的小试、中试和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开发。 主要贡献 指导研究生情况: 指导博士生2人,外国留学生1人; 指导硕士生10人,已毕业5人人。
朱东升 2021-06-23
朱艳
朱艳,女,汉族,1976年1月生,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先后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特聘教授等人才计划。兼任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信息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部农作物系系统分析与决策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信息学”江苏省优势学科负责人、江苏省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智慧农业分中心主任、AgMIP国际协作组负责人之一等。
朱艳 2023-03-07
朱玉玉
朱玉玉(1979-),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电子应用与电磁兼容、先进检测与控制技术。2002年本科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同年留校任教;2009年硕士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2020年博士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近5年,主持和参与项目30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部级3项、其他23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4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2项,编写教材2部。主持和参与省级教改项目2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近5年,指导智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累计获奖23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社会兼职: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测控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氢能源与多能互补微电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SCI期刊SAGE Journals和Journal of sensors 编委,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审稿人。
朱玉玉 2023-03-14
朱长林
朱长林 先后担任南京理工大学产学研基地管理办公室科员、科研院质量资质与型号项目管理办公室科员、发展规划处规划科科长、科研院高新技术处处长等岗位,长期从事高校科技管理、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发展规划等研究,任江苏省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支持或参与研究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支持或参与修订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政策文件多项,曾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排名5/7)。
朱长林 2023-03-07
1 2 3 4 5 6
  • ...
  • 11 1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