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XE-708/XE-709/E70/XE-650压电陶瓷驱动器
产品详细介绍XE-650系列压电陶瓷控制器,专门设计用来驱动低压压电促动器或纳米定位台的控制器。它由一个特殊电路构成,可提供一个恒定电压或一个范围的可变电压。集成多种波形发生器功能,可调节幅、频参数,可满足不同使用要求。电路内部设有完善的保护功能,安全可靠性高。XE-708单通道系列压电陶瓷控制器,采用模拟控制设计思路,输入的模拟信号按比例进行线性放大,模拟输入范围可供选择。插拔式接线端子便于用户集成,应用于高可靠性要求的工业领域中。单通道XE-709单通道单通道是数字式压电陶瓷控制器,数字控制系统具有多种通信接口,实现与上位机实时通信,支持上位机软件二次开发。该设备同时还具有一个模拟信号的位置控制输入端口,便于与其他数字及模拟控制信号集成。上位机通信软件可设置电压与位移等参数。E70是采用直流供电方式的压电控制器,具有多种通信接口,实现与上位机实时通信,支持上位机软件二次开发。设备同时具有三个模拟信号控制输入端口,便于模式应用选择。外部可设置数/模与伺服控制等操作模式,易于操作。
哈尔滨芯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仿人双足机器人步态切换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磁流变技术的仿人机器步态切换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多个柔顺控制器,所述柔顺控制器包括磁流变单元、长度调节单元和反馈回路单元。所述步态切换方法将事先规划好的走路(跑步)的末状态和跑步(走路)的初状态插值成连续光滑可导的曲线,同时,在线反复优化计算步态切换瞬间关节的运动轨迹,通过控制柔顺控制器活塞的往复运动,改变机器人杆件的质心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当机器人有向前倾倒的趋势时,使前腿伸长,后腿缩短,机器人质心调后;当机器人有向后倾倒的趋势时,使前腿缩短,后腿伸长,机器人质心调前,控制机器人的稳定性,实现机器人走路、跑步间的自由切换。
浙江大学 2021-04-13
移动机器人的多脉冲神经网络控制器导航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移动机器人的多脉冲神经网络控制器导航控制方法,属于移动机器人目标点趋近自主导航控制器所属领域,用于移动机器人的导航控制。其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目标点趋近控制器、沿墙行走控制器、避障行为控制器,控制器中采用了脉冲神经网络,在神经网络中同时融入时空信息。本方法在不同条件下设定各控制器权值,并根据不同控制器的权值顺序作为控制器激活与否的判别顺序,通过控制器激活及转换条件的使用,实现各控制器之间的相互转换。本发明通过神经网络的在线训练,实现机器人的在线自主学习,与先前的基于模块化的控制器相比,控制策略简便易行,通过各控制器之间的转换,更加有效、高精度地控制移动机器人实现目标点趋近导航控制任务。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4-27
一种模块化嵌入式多足机器人运动控制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嵌入式多足机器人运动控制器,包括PC 模块、机身控制模块和分别位于各条足上的足单元控制模块。PC模块用于识别机器人所处环境,确定机器人的下一步动作并将数据传送给机身控制模块。机身控制模块用于将该数据处理成为具体运动数据,再将数据通过机身总线分发到各足单元控制模块。本发明采用分层式控制方式,由数据运算层、机身控制层和关节控制层组成。数据运算层建立在 PC 机上,根据机器人的正逆运动学、动力学计算出机器人的步态数据。机身控制层以 ARM 处理器为控制核心。机身控制层有较大的存储空间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激光多模式跟踪机器人误差测量系统研究
工业机器人定位精度是机器人技术研究的关键问题,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作业精度和应用水平。本项目瞄准机器人动态误差测量中的关键问题,原创性的将级联棱镜多模式跟踪方法引入机器人动态测量中,结合单站双视场三维重建方案,不仅可以实现粗精顺序跟踪、时变跟踪和连续跟踪等动态测量要求,而且能够产生直线形和圆弧形等多种跟踪样式,同时满足大视场、高分辨率成像和大范围、高精度定向的动态多自由度测量要求。研究内容包括:建立级联棱镜粗精耦合跟踪和双视场成像联控的测量方案和数学模型;研究粗精跟踪和双视场成像的参数匹配、模式转换、测量信息提取与图像处理方法;根据测量要求,建立机器人动态误差测量的理论模型、误差模型和实验方案,并实现测量系统的精确标定;通过机器人动态误差的测量实验,为机器人误差测量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测量精度进行评定。本项目提出的单站多模式跟踪测量方法具有独创性和可行性,旨在攻克激光多模式跟踪机器人误差测量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开展测量系统的原理样机实验和应用示范研究,有望为机器人动态误差测量提供全新的解决途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近二三十年来,激光跟踪技术发展迅速,在机器人测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据ElectroniCastConsultants发布的市场研究报告,对光电跟踪行业的全球消费量进行了调查分析。2010年,光电跟踪设备的全球消费价值为5.95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该行业的消费价值将以9.83%的平均年增长率在成长,2016年将达到9.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8.96亿元。本项目提出的测量系统以其结构紧凑、准确性高、速度快、偏转角度大、动态性能好、环境适应性好等优点,是一种颇具潜力的测量新技术,可以广泛用机器人动态误差测量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根据“中国制造2025”规划,我国需要努力提升高端装备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而测量技术是高端装备制造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高端光学测量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国外对其关键技术严密封锁。国外每台激光跟踪仪的售价高达百万元,严重制约一些我国中小心型企业的购买。因此本项目研发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而可以推动先进装备制造的产业化进程,对促进我国自主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项目研发中的创新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将极大提升机器人作业的技术含量。合作单位江阴纳尔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机器人技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机器人产业联盟第一届理事单位,具有雄厚的科研和技术开发实力。该项目在研究实验阶段,就可以将成果应用到现有产品的开发中;项目完成后除了该公司以外,研究成果还可以应用到其他自动化机器人装备企业的产品开发中。尤其通过产学研结合,将会极大的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并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前实现批量化市场销售,有望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济大学 2021-04-11
履带式/轮式智能消杀战“疫”机器人
山西大同大学AI+同大创客中心参与研制的履带式智能消杀战“疫”机器人——“雷神1号”和轮式智能消杀战“疫”机器人——“火神1号”已下线,样机已在山东地区投入使用。
山西大同大学 2021-04-10
水下机器人智能焊接与增材制造技术
该项目通过产学研用的创新合作,已研制出水下机器人焊接与增材制造系统,可应用于核乏燃料池、核构件池、核岛等强辐射环境水下焊接与增材修复,也可以应用于海洋资源开发装备以及海洋维权装备的远程遥操作水下自动焊接与增材修复。自动化程度高,水下电弧稳定性,在水深压力作用下仍具备非常优异的盖面搭桥能力,获得的焊缝成形美观,接头力学性能好。该套技术装备已于2016年通过中广核研究员组织的现场验收。该技术成果被科技日报以35项“卡脖子技术”专题进行了深度报道(第28项),入选刘亚东主编的《是什么卡住了我们的脖子》一书。
华南理工大学 2021-04-10
海洋船舶用爬壁式除锈喷漆机器人
军舰、轮船、航母等大型船只由于海水的腐蚀以及海洋微生物的附着,船舶外壁钢板需要定期除锈,传统的除锈工艺是由人工手持喷枪进行高空作业,工人劳动强度较大,且产生大量粉尘严重污染周边环境。 针对上述问题研制了爬壁式船舶喷砂除锈机器人,设备分为爬壁机器人、喷砂及回收撬装和空压机三部分,爬壁机器人作为喷枪载体,代替人工到高空进行除锈作业。人工在地面操作遥控器操控爬壁机器人,也可以提前设计好路线全自动除锈。除锈后产生的废料和粉尘限制在防尘罩内,经回收管路吸入分离器,分离出的大颗粒砂料落入喷砂罐内重新利用;不可利用的小颗粒粉尘经管道进入滤筒过滤器,灰尘沉入储尘箱,达标后的空气排出。 本设备具有以下优点:无粉尘及噪声污染,绿色环保;磨料可循环利用,节约磨料成本;吸附力强,可进行负角度行走;除锈效率高,是人工除锈的2-3倍;无线遥控,方便安全。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21-05-11
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
"微创手术是外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微创手术机器人可提升医生手术能力,改善工作模式,提高手术质量,对微创手术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项目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等支持下,围绕微创手术需求,从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临床应用三个层面开展系统研究,结合机器人学、折展机构理论、可靠性设计方法等原理,在系统设计与优化、可靠性设计与系统集成、检测方法与安全性评价、临床评估与应用研究等方面展开工作,研制成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创手术机器人整机系统,打破了国外的长期技术垄断,实现了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创新。"
天津大学 2021-04-10
穿戴式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装备系统
该项目开发出一种带有智能助力、可穿戴在行走障碍患者下肢进行康复训练或行走助力的机器人设备,主要应用于下肢康复领域,可以实现全支撑真实行走训练方式和在线姿态反馈实时智能引导的全闭环人机交互训练模式,能为各种状态(不同损伤及恢复体况)的患者进行准确合理助力、提供正确步态引导的真实行走式康复训练,使患者运动机能得到更快更好恢复,高效提升行走能力。作为国内首个治疗改善下肢运动障碍的特效智能机器人系统,该产品改变了传统一对一人工或半机械康复训练治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一种广泛适用的下肢康复训练科学手段,极大提升了我国康复学科的技术水平和先进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7 48 49
  • ...
  • 441 44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