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双臂协同机器人Baxter
有数百篇基于Baxter研究的白皮书发表。研究人员在一天内就能完成机器人的设置并开始学习;用机器人的开源SDK和传感功能展开人机互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动作规划、机电学、制造与自动化等领域的科研。
湖南瑞森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2021-02-01
VEX 机器人基本套装
产品详细介绍含主控制器套装 1套、遥控接收套装1套、马达套装3套、伺服器套装 1套、碰撞开关套装1套、行程开关套装1套、车轮套装1套、齿轮套 1套、五金件套装1套、工具套装1套、扎带1包
东莞市博思电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单臂复合机器人
睿尔曼单臂复合机器人平台,可实现机器人建图导航、路径规划,机械臂运动学、动力学、轨迹规划、视觉识别等算法和应用,提供丰富的控制案例和开放式的软件框架,支持用户针对使用场景进行应用开发。
睿尔曼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2022-06-13
DOBOT CR系列协作机器人
深圳市越疆科技有限公司 2022-06-14
混凝土预制抹平机器人
青岛共享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承担的混凝土预制抹平机器人项目经过3个月的努力,今天在企业进行了联合调试与试运行。运行结果表明该机器人完全能够代替人工完成混凝土预制表面抹平(粗抹与精抹)操作,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青岛共享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2021-09-13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滇西大”)是201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全国首批应用技术大学。2017年5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滇西大作为新型的普通公办本科高校,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应用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滇西大充分借鉴德国、瑞士应用技术大学模式,采取总部加若干特色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1+N+M)的开放式办学构架,以及“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模式,按照“分层治理、产教融合、需求驱动、合作办学、开放衔接、省部共建”原则,从滇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以本科教育为主,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标准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推行学历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学校总部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规划用地面积329 亩,总建筑面积约18.8万平方米。首批建设傣医药学院(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普洱茶学院(位于普洱市思茅区)、珠宝学院(位于保山腾冲市)3个特色学院;2018年5月,学校直属的管理学院正式成立。学校总部成立滇西金融研究院(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恒丰银行共建)、滇西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特色学院分别成立了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充分嫁接教育部直属“985”“211”重点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已得到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大理大学等多所高校全方位的支持,与普洱茶集团、东方金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物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等多家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合作办学,与多所部属高校开展经常性的访学项目,实现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立体化培养。 为尽快发挥试点示范作用,云南省教育厅同意2016年滇西大3个特色分别与大理大学、普洱学院、保山学院全面开展康复治疗学、茶学、工艺美术三个本科专业的合作培养工作。三个本科专业计划各招生100人,共计300人。2017年,学校圆满完成康复治疗学、傣医学、中药学、茶学、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和产品设计6个专业480名招生计划,2017级学生目前已顺利转到各特色学院开始新学年学习。2018年学校增加了7个本科招生专业(健康服务与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休闲体育)和3个专科专业(工艺美术品设计、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休闲体育),计划招生1050人(其中本科910人,专科140人)。 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立足滇西,服务云南,辐射带动周边,按照“创办一个学院,振兴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传承一方文化”的办学宗旨,致力于培养服务于区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急需的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具有良好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爱岗敬业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将学校建设成引领全省乃至西部具有国际竞争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2021-02-01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上应大”,是全国最早以“应用技术”命名的市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国100所应用型示范本科高校建设单位、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是一所以应用型学科支撑、技术创新导向,工科为主、经管文理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200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并开始研究生教育。2017年起开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2018年成为首批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重点建设单位。学校在上海高校分类评价工作中连续2年位列“应用技术型”第一。根据科睿唯安ESI数据库2020年3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校在全国高校ESI排名中名列第222位。学校立足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上海“五个中心”和“四大品牌”建设,顺应国家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新形势、新需求和新挑战,构建了“香料香精化妆品和绿色化工”“功能新材料和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和“艺术设计与文化创意”三个特色学科群。在人才培养上,以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扎根基层、勇担责任的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为己任,围绕“爱科技ASciT”(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聚焦未来工程师的9大核心能力素养)的养成,提出了具有“厚德精技”特质的“大国工匠”人才培养战略。学校现有8大学科门类,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学科方向),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专任教师1168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539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上海市教学名师3名,上海高校特聘教授15 人,上海领军人才2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名, 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2名,上海市曙光学者12人,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11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学校有奉贤校区和徐汇校区两个校区。下设19个二级学院(部),全日制本科生15791人,研究生1715人。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欢迎,2019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9.35%,签约率为92.39%。学校与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非洲以及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地区)的11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分别与加拿大、美国和新西兰高校合作举办市场营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4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近三年,选派了294多名教师赴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175名海外教师来校参与教学和科研工作。学校自2007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21-02-01
工业机器人自主控制器研发技术
国内首套基于PC+RTOS+总线架构设计的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支持X85/Arm多CPU架构,支持VxWorks/Windows RTX/Linunux-Preempt/SylixOS多种实时操作系统,具体技术指标: (1) 支持六关节自由度机器人、SCARA机器人、五轴机器人、连杆码垛机机器人、四轴多关节机器人、DELTA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多轴专用机器人等多种结构机器人的控制。 (2) 支持多机协作、最多可实现1台控制器控制器4台机器人。每一台机器人的参数、程序相互独立,在运行及远程模式下可以令所有机器人同步运行、停止;在支持一托多的同时也支持每一台机器人搭配任意种类的外部轴,包括地轨、变位机、龙门架;同时支持双机协作模式,可令两台机器人的启停完全同步。 (3) 支持二次开发,提供开放的API接口,支持客户基于C/C++/Python/Lua进行二次开发集成工艺。 (4) 包含多种工艺算法:上下料、码垛、焊接、焊缝跟踪、视觉、激光切割、传送带跟踪、碰撞检测、拖拽示教等多种通用工艺,并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
东南大学 2021-04-11
绳牵引并联康复机器人技术研究
一、项目简介 康复训练机器人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典型人机合作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协助患者保持平衡能力和帮助患者实现运动功能的恢复性训练,由于患者与机器人在同一物理空间, 因此对机器人的柔顺性、安全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鉴于绳索牵引并联机构作为一种新型的并联运动机构,具有结构简单、惯性小、柔顺性好等优点,而且不存在刚性体的碰撞、冲击等缺点,非常适合于康复机器人的驱动控制。 二、前期研究基础 目前本研究团队对绳牵引并联机器人技术已有广泛深入研究,针对飞行器标模所构建的原理样机,采用八绳牵引的六自由度冗余约束并联支撑技术,该系统具体包括机械传动子系统(采用八绳布置方式,通过万向滑轮,分别连接飞行器模型与电机驱动端)、运动控制子系统(采用伺服电机、多轴运动控制卡和伺服驱动器,基于并联机器人技术的智能鲁棒控制方法,实现对期望轨迹的高精度跟踪)、模型位姿测量子系统(采用相机、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等多种传感器,实现对模型运动轨迹的高精度动态测量)、绳拉力和气动力测量子系统(在试验模型设计了内置式六分量测力天平,以实现对气动力的实时监测)。 结合医疗康复的实际需求,将进行绳牵引并联康复机构方案设计,系统运动空间与运动学、动力学分析等;采用智能传感器技术与控制技术,搭建原理样机并进行实验验证,最终实现康复机构的高可靠性与高安全性运动训练。 三、应用技术成果(1)应用技术成果(文字加图片) 截止目前,本课题团队研究的绳牵引并联机器人技术在四项国家自然基金的支持下,不仅在实验室搭建了多功能原理样机(图1),更在实际风洞单位进行了试验验证(图2),表明了相关科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拟将绳牵引并联机器人技术应用于医疗康复方面,如骨盆运动、步态训练以及腕关节恢复等,相关示意图如图3-4所示。 四、合作企业 拟与校内相关学院与附属医院合作。
厦门大学 2021-04-11
光控软体机器人运动方向便捷调控技术
控软体机器人是智能仿生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热点方向。然而,如何实现软体机器人运动方向的便捷调控,是该领域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关键科学性问题。传统的光刺激调控法,需要将光束集中在软体机器人的某个局部区域,或者沿某个角度或方向去照射软体机器人,使之产生局部的形变差异,进而推动软体机器人沿某个方向前进。例如,在文献中经常看到的场景是,将光束照射在软体机器人的头部,使其后退;照射在尾部,使其前进;从左向右扫描软体机器人,使其右拐;从右向左扫,使其左转。此类光刺激调控法缺乏便捷性,非常不方便。东大科研团队另辟蹊径,构建了多层次结构的液晶弹性体基软体机器人,在不同的结构层次中加入三种分别对520nm、808nm、980nm波段光源响应、且互不干扰的有机光热转换试剂,从而利用可见和红外三个波段光的开/关变化去操控软体机器人的运动方向。和传统的光刺激调控法相比,该方法是通过软体机器人不同区域对光刺激的选择性吸收,来实现整体的形变差异,进而推动软体机器人运动,因此光源的照射位置、方向、角度等因素都不会对运动方向产生根本性影响。该策略为实现软体机器人运动方向的便捷调控提供了新思路。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1 22 23
  • ...
  • 913 91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