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航空航天大型复杂结构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
新一代航空航天器的跨代高性能要求使得其尺寸越来越大、材料体系越来越多、结构越来越复杂。传统制造周期长、质量不稳定,无法满足型号质量和精度要求,亟需变革制造模式。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是解决该难题的最佳新途径。但机器人精度低、刚性弱、加工稳定性差等难题制约了其应用于航空航天大型复杂构件的高效高精制造,且核心装备被国外发达国家垄断,迫切需要突破基于移动机器人的制造核心技术与装备,形成基于移动机器人的大型复杂构件原位加工与装配融合的制造能力,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自主可控。技术特征围绕航空航天大型复杂构件的高效、高精、高质量制造急需,突破了基于误差相似度的机器人精度补偿、机器人变刚度建模与加工颤振抑制、融合多源信息的在线感知与自适应工艺、多功能末端执行器研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构建了移动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体系,自主研发了多台套多功能末端执行器和高精度大负载工业机器人智能钻/铆/铣制造装备。效益分析:项目的成功研制拓宽了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已在歼20、歼10、L15高教机、大飞机、××导弹、天宫2号空间站等国家重点型号研制和批产中应用,实现了歼20翼面、歼10机翼部件、高教机翼面、天宫二号空间站舱体等航空航天产品核心复杂大部件的生产,为我国航空航天大型复杂构件制造提供了技术与装备支撑。此外,成果还在国产机器人、精密零件制造等龙头企业实现应用推广,核心专利转化1999.2万元,近三年新增直接经济效益达11.2409亿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面向人体狭窄空间的刚柔耦合手术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
本成果通过研究系列新型刚柔耦合手术机器人,辅助医生实现良好的人机交互及可视化灵巧操作,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应用于咽喉、胃部、脊柱、肺部等人体狭窄空间。研究的手术机器人及其相关技术可推广到其他人体自然腔道中环境下机器人辅助医生灵巧操作的微创手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微创外科手术具有创口小、出血少、疼痛轻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目前正在由单孔和多孔手术向经自然腔道的内镜手术方向发展。在人体自然腔道的复杂狭窄空间下,机械臂和人体组织之间极易发生碰撞,导致机器人损坏或患者受到二次伤害。该成果通过研究系列新型刚柔耦合手术机器人,辅助医生实现良好的人机交互及可视化灵巧操作,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应用于咽喉、胃部、脊柱、肺部等人体狭窄空间。研究的手术机器人及其相关技术可推广到其他人体自然腔道中环境下机器人辅助医生灵巧操作的微创手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成果能够大幅提高手术操作的灵活性与安全性,拓展了现有手术机器人的应用范围,目前国际上尚未开发出成熟的产品,因此该成果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本成果在前期开发了手术机器人样机,并开展了尸体实验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8-17
一种服务于两台数控机床上下料移动机器人的控制技术
项目简介 行走装置增加一个辅助定位机构并采用视觉系统,能实现机器人精确移动和定位; 控制系统采用了无线收发模块,去除了传统网络中的传输线缆,利用微波、射频(RF) 等 无线技术构成网络,收发数据,这就解决了连线多,易出故障,安装较繁琐,布线不便 的问题;采用目前最低功耗和较低成本的短距离无线通信 ZigBee 技术,ZigBee 技术拥有 低数据速率和快速反应的特点。目前应用在数控机床上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有无线局域 网技术、蓝牙技术,由于无线局域网技术在抗干扰方面的不足,以及蓝牙协议的
江苏大学 2021-04-14
一种多足机器人平衡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足机器人平衡控制方法,用于多足机器人在非结构化地形条件下运动时的平衡控制,控制流程简洁明确。本发明是检测到机器人失稳后,快速计算出调整腿末端下一个运动周期的落点位置,执行控制策略后,将使得机器人由失稳状态迅速转换为静态稳定状态。足端落点位置应满足的约束条件和足端落点位置均由解析式给出,计算效率较高,适合于在线实时计算和实时控制。整套控制方法利用机器人各关节角度信息、机身位姿信息和足端脚力信息对机器人各腿的运动进行位置控制,该控制方法适应于多足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下的平衡控制。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激光多模式跟踪机器人误差测量系统研究
工业机器人定位精度是机器人技术研究的关键问题,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作业精度和应用水平。本项目瞄准机器人动态误差测量中的关键问题,原创性的将级联棱镜多模式跟踪方法引入机器人动态测量中,结合单站双视场三维重建方案,不仅可以实现粗精顺序跟踪、时变跟踪和连续跟踪等动态测量要求,而且能够产生直线形和圆弧形等多种跟踪样式,同时满足大视场、高分辨率成像和大范围、高精度定向的动态多自由度测量要求。研究内容包括:建立级联棱镜粗精耦合跟踪和双视场成像联控的测量方案和数学模型;研究粗精跟踪和双视场成像的参数匹配、模式转换、测量信息提取与图像处理方法;根据测量要求,建立机器人动态误差测量的理论模型、误差模型和实验方案,并实现测量系统的精确标定;通过机器人动态误差的测量实验,为机器人误差测量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测量精度进行评定。本项目提出的单站多模式跟踪测量方法具有独创性和可行性,旨在攻克激光多模式跟踪机器人误差测量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开展测量系统的原理样机实验和应用示范研究,有望为机器人动态误差测量提供全新的解决途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近二三十年来,激光跟踪技术发展迅速,在机器人测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据ElectroniCastConsultants发布的市场研究报告,对光电跟踪行业的全球消费量进行了调查分析。2010年,光电跟踪设备的全球消费价值为5.95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该行业的消费价值将以9.83%的平均年增长率在成长,2016年将达到9.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8.96亿元。本项目提出的测量系统以其结构紧凑、准确性高、速度快、偏转角度大、动态性能好、环境适应性好等优点,是一种颇具潜力的测量新技术,可以广泛用机器人动态误差测量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根据“中国制造2025”规划,我国需要努力提升高端装备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而测量技术是高端装备制造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高端光学测量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国外对其关键技术严密封锁。国外每台激光跟踪仪的售价高达百万元,严重制约一些我国中小心型企业的购买。因此本项目研发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而可以推动先进装备制造的产业化进程,对促进我国自主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项目研发中的创新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将极大提升机器人作业的技术含量。合作单位江阴纳尔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机器人技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机器人产业联盟第一届理事单位,具有雄厚的科研和技术开发实力。该项目在研究实验阶段,就可以将成果应用到现有产品的开发中;项目完成后除了该公司以外,研究成果还可以应用到其他自动化机器人装备企业的产品开发中。尤其通过产学研结合,将会极大的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并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前实现批量化市场销售,有望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济大学 2021-04-11
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
项目成果/简介:项目针对术前、术中、术后全周期的 MIS-TKA 机器人综合解决方案,突破柔顺 7 自由度机械臂与精细操作 2 自由度末端执行器,个性化虚拟导板以及安全手术操控技术,基于图像配准的增强现实手术导航技术,术中下肢力线定量检测与修正、以及个性化术后评估技术;研制出具有术前规划、术中导航与机器人操控、术后评估、以及安全保障的专科型 MIS-TKA 机器人样机系统,建立 MIS-TKA 机器人手术流程规范与安全、有效性评估体系。项目阶段:已成功研制出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并开展临床试验效益分析:膝关节损伤是骨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且由于其周围毗邻重要神经、血管,不恰当的手术操作往往会导致严重后果。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技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深受患者好评。但该技术严重限制 了手术切口,手术视野小、操作空间窄、骨性标志显露差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项目从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外科临床出发,针对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提出智能化、机器人化手术方案,将微创精准 TKA 手术提升到智能化水平,推动 TKA 机器人手术技术、TKA导航技术、TKA 术前规划和术后评估技术、以及智能化手术系统集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后续临床验证、产品化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南开大学 2021-04-11
履带式/轮式智能消杀战“疫”机器人
山西大同大学AI+同大创客中心参与研制的履带式智能消杀战“疫”机器人——“雷神1号”和轮式智能消杀战“疫”机器人——“火神1号”已下线,样机已在山东地区投入使用。
山西大同大学 2021-04-10
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
项目针对术前、术中、术后全周期的 MIS-TKA 机器人综合解决方案,突破柔顺 7 自由度机械臂与精细操作 2 自由度末端执行器,个性化虚拟导板以及安全手术操控技术,基于图像配准的增强现实手术导航技术,术中下肢力线定量检测与修正、以及个性化术后评估技术;研制出具有术前规划、术中导航与机器人操控、术后评估、以及安全保障的专科型 MIS-TKA 机器人样机系统,建立 MIS-TKA 机器人手术流程规范与安全、有效性评估体系。
南开大学 2021-02-01
海洋船舶用爬壁式除锈喷漆机器人
军舰、轮船、航母等大型船只由于海水的腐蚀以及海洋微生物的附着,船舶外壁钢板需要定期除锈,传统的除锈工艺是由人工手持喷枪进行高空作业,工人劳动强度较大,且产生大量粉尘严重污染周边环境。 针对上述问题研制了爬壁式船舶喷砂除锈机器人,设备分为爬壁机器人、喷砂及回收撬装和空压机三部分,爬壁机器人作为喷枪载体,代替人工到高空进行除锈作业。人工在地面操作遥控器操控爬壁机器人,也可以提前设计好路线全自动除锈。除锈后产生的废料和粉尘限制在防尘罩内,经回收管路吸入分离器,分离出的大颗粒砂料落入喷砂罐内重新利用;不可利用的小颗粒粉尘经管道进入滤筒过滤器,灰尘沉入储尘箱,达标后的空气排出。 本设备具有以下优点:无粉尘及噪声污染,绿色环保;磨料可循环利用,节约磨料成本;吸附力强,可进行负角度行走;除锈效率高,是人工除锈的2-3倍;无线遥控,方便安全。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21-05-11
穿戴式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装备系统
该项目开发出一种带有智能助力、可穿戴在行走障碍患者下肢进行康复训练或行走助力的机器人设备,主要应用于下肢康复领域,可以实现全支撑真实行走训练方式和在线姿态反馈实时智能引导的全闭环人机交互训练模式,能为各种状态(不同损伤及恢复体况)的患者进行准确合理助力、提供正确步态引导的真实行走式康复训练,使患者运动机能得到更快更好恢复,高效提升行走能力。作为国内首个治疗改善下肢运动障碍的特效智能机器人系统,该产品改变了传统一对一人工或半机械康复训练治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一种广泛适用的下肢康复训练科学手段,极大提升了我国康复学科的技术水平和先进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6 47 48
  • ...
  • 862 86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