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力觉信息和姿态信息的肢体运动意图理解与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力觉信息和姿态信息的肢体运动意图理解与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姿态传感器分别获取人体手臂的各个姿态信息,并输入至控制器,人体手臂发力通过摇杆作用于六维力传感器上,六维力传感器输入相应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将获取到的姿态参数以及力觉参数,通过建立的意图识别模型解算,并控制康复训练机器人做出相应动作,对康复训练机器人实现控制,以实现微弱主动力下的辅助主动训练。
东南大学 2021-04-11
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助力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高效高质量制造
2023年5月11日5时16分,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转入组合体飞行阶段,中国航天完成了又一次壮美腾飞!
清华大学 2023-05-12
天津大学封伟教授课题组《Matter》:4D打印仿生触觉应变自主软体机器人
软体机器人能够适应不同的非结构化环境,实现与人类更安全地交互。目前,软机器人主要采用手工装配工艺制造。制造方法的局限性导致生产困难,限制了材料选择范围,并且难以获得复杂的驱动性能,更不用提赋予机器人感知能力或智能性了。
天津大学 2021-09-28
焊接检验尺
产品详细介绍苏州博飞建筑仪器公司30型90元40型120元60型140元 产品主要有主尺、高度尺、咬边深度尺和多用尺四个零件组成,是一种焊接检验尺,用来检测焊件的各种坡口角度、高度、宽度、间隙和咬边深度。适用于锅炉、桥梁、造船、压力容器和油田管道的测检。也适用于测量焊接质量要求较高的零部件。本产品采用不锈钢材料制造,结构合理、外型美观、使用方便、测量范围广。 主要技术参数 一、焊接检验尺的用途、测量范围、技术参数见下表mm 测量项目 范 围 示值允差 高度 平面高度 0.2 角焊缝高度 0—12 0.2 角焊缝厚度 0—15 0.2 宽度 0—40 0.3 焊缝咬边深度 0—5 0.1 焊件坡口角度 ≤150° 30′ 间隙尺寸 0.5—5 0.1
苏州博飞建筑仪器公司 2021-08-23
老年人/残疾人住宅自助系统
可供空穴老人/不能站立的残疾人使用,在住宅内帮助使用者完成生活自理,使用者可以通过系统要求外界救助,大小便自动报警,外部可以监控使用者的生活与身体状态,发生意外系统会自动要求外界救助。 项目来源:自主研发。 技术推广意向:机电生产企业。 现状特点:市场现在无此系统。 技术创新:采用压力/温度/距离综合测量技术,采用局部无线通信技术,大小便收集箱和智能车的控制技术。 成果所处研究阶段:完成初步设计。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一种多足机器人平衡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足机器人平衡控制方法,用于多足机器人在非结构化地形条件下运动时的平衡控制,控制流程简洁明确。本发明是检测到机器人失稳后,快速计算出调整腿末端下一个运动周期的落点位置,执行控制策略后,将使得机器人由失稳状态迅速转换为静态稳定状态。足端落点位置应满足的约束条件和足端落点位置均由解析式给出,计算效率较高,适合于在线实时计算和实时控制。整套控制方法利用机器人各关节角度信息、机身位姿信息和足端脚力信息对机器人各腿的运动进行位置控制,该控制方法适应于多足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下的平衡控制。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战略决策,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着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制定本政策措施。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5-03-11
一种用于示范焊接角度的教具
 技术成熟度:技术突破 本发明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调节方便的优点。教师示范时,首先将磁力底座吸附在焊接试件上,然后,通过焊条角度上下调节机构调节焊条的上下空间位置。在调焊条角度左右调节机构,使焊条上下左右角度调整到位,最后固定焊条。 焊接教学焊条角度示范器包括三部分: 1.磁力底座; 2.焊条角度上下调节机构; 3.焊条角度左右调节机构; 4焊条夹持机构。 避免传统焊接示范讲解时教师赤手拿焊条时的不规范,角度不准确的缺点。学生能更直观的观察焊条的空间位置,了解焊条角度和焊缝成形的关系。本装置具有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及安全性。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2025-05-19
面向太空服务机器人感知的多模式微型化人机交互接口技术研究
 本课题针对太空服务机器人感知系统开展研究工作,重点研究基于脑电、肌电生物电信号及语音信号的多模式、微型化、智能化的人机交互接口系统,以快速、可靠地提取并识别脑电、肌电、语音信号,将之转换为太空服务机器人的作业任务和动作指令,并通过已开发的服务机器人验证模拟航天特因环境下该系统的可行性,探索多模式人机交互接口技术的实用化方法,为我国出舱活动机器人未来可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应用提供可行性技术依据。 课题组在系统的研发和测试过程中,同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项目所开发的多模式微型化人机交互平台在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特因模拟环境下进行各项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项目开发的样机已经具备航天特因模拟环境所要求的技术特征。该系统的研发成功,将推动多模式脑机接口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4-10
一种服务于两台数控机床上下料移动机器人的控制技术
项目简介 行走装置增加一个辅助定位机构并采用视觉系统,能实现机器人精确移动和定位; 控制系统采用了无线收发模块,去除了传统网络中的传输线缆,利用微波、射频(RF) 等 无线技术构成网络,收发数据,这就解决了连线多,易出故障,安装较繁琐,布线不便 的问题;采用目前最低功耗和较低成本的短距离无线通信 ZigBee 技术,ZigBee 技术拥有 低数据速率和快速反应的特点。目前应用在数控机床上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有无线局域 网技术、蓝牙技术,由于无线局域网技术在抗干扰方面的不足,以及蓝牙协议的
江苏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9 70 71
  • ...
  • 626 62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