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VLX移动扫描系统
VLX是一款可穿戴式室内移动扫描系统(IMMS),设计用于多合一的现实空间扫描,通过两个多层激光雷达和四个工业相机快速捕获360°高分辨率图像和精确的点云。它使用NavVis专有的6D及时定位和地图创建(SLAM)技术进行高质量的现实空间数据捕获。
广州南方高速铁路测量技术有限公司 2022-07-01
智能电表管理系统
广凌智能电表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自动化管控,识别大功率设备,突发事件告警,远程自动采集用电量,自动推送账单信息,欠费自动停电,在线充值缴费,有效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及提高工作效率,支持移动端办公。
广东广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06-22
广凌预约系统
针对不同的空间预定(课室、座位、场馆、会议室预约),设定不同的预约规则(开放时间、收费标准、面向人群等),实时显示现有会议室使用情况,可进行预约申请、预约审批、预约取消、费用缴纳等操作,支持移动端办公。
广东广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06-22
口腔教学模拟系统
XH700系列口腔教学模拟系统是新华医疗研发团队与高校教师联合研发的一款口腔教学模拟设备。该设备在研发过程中将口腔临床诊疗与口腔教学两大领域进行了深度融合,通过模拟临床诊疗环境,在仿真头模口腔内进行实际操作,达到对使用者的培训作用。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2022-06-13
高校房产管理系统
针对目前国内房产管理房产总面积大、房产数据多、房产类型多、 房产数据不准确、房产CAD图不全、房产申请流程繁杂等特点,北京数图互通软件公司提供了一套房产综合管理信思系统;基于FMCenter系统平台,可快速实现信息化、规范化、流程化、电子化、精细化、图形化、可视化管理。真正意义上解决了房产管理各方面的难题,并且实现了从房屋建设到拆除/下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经过不断的升级更新、迭代和优化从VI.0进化到V5.0。
北京数图互通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2023-03-16
智慧校园财务系统
智慧校园财务平台是在多年智慧校园基础化建设及财务项目沉淀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行业前瞻性推出满足新时代下高校业财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的智能业财管控平台。 平台以统一校园收费业务和发放业务为切入点,聚焦场景生态,整合原本分散建立的收支业务系统,打通各业务生态壁垒,搭建统一数据交换及共享中心,统一财务资金流转业务出入口,有效推动高校财务由数字化到数智化转变,助力业财融合战略管控落地。平台为高校财务、业务、服务转型升级提供全新思维。对内帮助校园打造规范、智能的业财融合管控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对外在高校整体运营管理中起到枢纽与桥梁的作用,通过在绩效管理、风险控制和预测能力方面的提升,使财务渗透到业务环节并解耦重构校园业务。实现透明管控,规避风险,为管理者提高洞察力与决策力,为数据及业务扩展赋能。 智慧财务平台通过建立校园统一收支平台,融合包括一卡通在内的校园收支业务系统。采用springcloud微服务、vue前端架构、阿里中台架构、Skywalking等软件技术和 docker 容器化部署方式,提供包括数据服务、支付服务、开放服务、认证服务,实现收费管理、缴费、资金发放、退款等财务收支全场景应用,支持一卡通、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等所有主流支付方式,支持移动端、PC端、自助端、线下支付等,覆盖了高校管理者、教师、学生、校外人员等的所有收支对象。满足高校资金流转上的所有需求。 引领行业推出统一收入→支出资金全流程管理平台 在深入剖析当今高校的业财困境的基础上,智慧财务平台统领行业创造性推出打通高校已建所有收支业务系统,将原有分散的业务流程解耦重构,完成收入、支出全链路整合,一套系统就能满足校内所有资金流转场景,是新阶段智慧校园建设框架内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供面向用户的财务收支全场景运维服务能力 智慧财务平台优于传统财务厂商与校园一卡通系统无缝链接,提供包括收、缴、发、退等财务收支全场景服务,平台通过统一展现、统一管理等提供以业务为导向的运维服务能力。从业务的视角进行IT基础资源的管理与维护,能够排查服务隐患,处理服务故障,优化服务性能,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维护成本。 业务、数据“双中台战略”赋能高校改革发展 通过建立高校收支全数据中心,搭建高校财务流转的业务耦合平台,对内对外实现业务和管理赋能,作为衔接框架提供系统对接、票据管理、报表统计等中台功能。平台化、模块化的架构方便用户业务拆分及扩展,助力高校业务创新,为高校提供面对未来发展变革及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将权主控权开放给用户,打造校园业财融合建设新生态。  
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2-06-30
门禁考勤管理系统
一、系统概述 门禁考勤系统是根据高校实验室的自动考勤要求而研制的,实现实验室的学生实验自动控制,学生通过考勤机刷IC卡,可查询学生预约的实验,进出人员身份识别、进出记录数据采集、统计和信息查询过程自动化的一套管理系统。该系统和实验室管理系统结合使用,将会使实验室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智能化和开放化。 门禁考勤系统功能: ◆学生通过IC卡或磁卡验证学生信息,进出实验室大门; ◆开放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学生IC卡或磁卡绑定、禁用、启用、删除等操作; ◆学生可通过刷卡控制预约工位的实验台电源; ◆学生可通过刷卡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同时系统自动记录学生签到签离情况; 二、技术参数 1) 单门双向网络门禁控制器 2) TCP/IP联网 3) 可接对读卡器 4) 2万张卡权限 5) 10万条记录 6) 30-50W大功率变压器,并且具备较高的利用效率,输出功率大 7) 电源前端后端都有5A的保险丝,保护电路以防短路损坏,并且方便更换保险丝,对应的保险丝都有指示灯提示 8) 输出电压为 12VDC,可局部微调到14VDC 9) 工作频率: 13.56M Hz ,7线输出 10) 工作模式: WEIGAND 26,WEIGAND 34 11) 读卡速度: < 0.2 S 12) 感应距离: 0 ~ 10 CM 13) 工作温度: -30℃ ~ +70℃ 14) 工作电压: +9V ~ +16V 15) 工作电流: 静态 35毫安;瞬间 45毫安 16) 维根传输距离: ≧ 100米 17) 外观颜色: 黑色,ABS材料 /白色(可选) 18) 外观尺寸: 76×115×17 19) 灌胶,全防水设计 20) 带电源反接保护和数据耐压保护 21) 输出采用玻璃放电管和半导体放电电路 22) 电源采用保护电路,防人为等操作失误损坏 23) 数据地程模拟隔离,防干扰
北京润尼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09-09
去耦合机制将表面浸润性和机械稳定性拆分至两种不同的结构尺度
通常,减少固-液接触是增强表面超疏水性的常用手段,根据Cassie-Baxter方程,固-液接触面积的减小,有利于提高表观接触角和降低滚动角。但由于接触面积的降低,必然导致微/纳结构承受更高的局部压强,从而更易磨损,这就意味着超疏水性和机械稳定性在提高一种性能时必然导致另一种性能下降。该论文基于全新思路,首次通过去耦合机制将超疏水性和机械稳定性拆分至两种不同的结构尺度,并提出微结构“铠甲”保护超疏水纳米材料免遭摩擦磨损的概念。结合浸润性理论和机械力学原理分析得出微结构设计原则,利用光刻、冷/热压等微细加工技术将装甲结构制备于硅片、陶瓷、金属、玻璃等普适性基材表面,与超疏水纳米材料复合构建出具有优良机械稳定性的铠甲化超疏水表面。该工作在集成高强度机械稳定性、耐化学腐蚀和热降解、抗高速射流冲击和抗冷凝失效等综合性能的同时,还实现了玻璃铠甲化表面的高透光率,为该表面应用于自清洁车用玻璃、太阳能电池盖板、建筑玻璃幕墙创造了必要条件。研究人员将该表面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盖板,实现了表面依靠冷凝液滴清除尘埃颗粒的自清洁方式,为少雨地区提供自清洁太阳能电池的解决方案。基于玻璃装甲化表面的自清洁技术可巧妙地利用雨或雾滴消除粉尘、鸟类粪便等污染,长期维持太阳能电池高效的能量转换,并节省传统清洁过程中必需的淡水资源和劳动力成本。该论文创新的设计思路和通用的制造策略展示了铠甲化超疏表面非凡的应用潜力,必将进一步推动超疏水表面进入广泛的实际应用。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1
钛酸钾晶须改性高分子耐磨复合材料及其在机械与汽车上的应用
该成果采用钛酸钾晶须、碳纤维改性聚醚醚酮等聚合物,获得高强、高耐磨聚合物复合材料(耐磨垫片),或以其为内衬、金属为外层,通过特殊结构设计和预处理在高温高压使两者结合,得到所需金属/聚合物复合材料制品(复合轴承)。相关产品实现高强、高耐磨、防抱死、免维护功能,与国外产品相比,具有部分功能(耐磨性、耐热性等)与成本优势。 该成果在科技部国家国际合作专项、湖南省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的支持下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包括2个发明专利,并于2013年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通过与长沙精达高分
长沙理工大学 2021-01-12
人才需求:在液压、机械及电器等方面的专业科技人才。尤其需要高端科技人才。
在液压、机械及电器等方面的专业科技人才。尤其需要高端科技人才。
山东弘发兴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7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7 78 79
  • ...
  • 575 57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