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薄壁件铣削振动的多机械手臂随动抑制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壁件铣削振动的多机械手臂随动抑制装置,包括刚性底盘、机械手臂系统、音圈电机、薄板、立柱、主轴、支架、激光位移传感器、转换器、控制器、驱动器;机械手臂系统控制四个机械手臂跟随机床主轴的进给运动;控制器对振动位移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并输出相应的控制电压对音圈电机进行控制;刚性底盘为八边形的钢质材料,安置于机床加工槽内,其上配置有用以安装立柱和四个机械手臂的结构;音圈电机用以对薄板提供辅助支撑以及抑制其振动;激光位移传感器用以检测薄板的振动位移。本发明使得抑振装置实时跟随铣削刀具的进给移动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用于旋转机械在线监测系统的组合报警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旋转机械在线监测系统的组合报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从振动参数和振动参数的变化率参数中选择多个参数作为监测目标,依次设定多条报警参数组合;读取数据库中的基础监测数据,获得相应振动参数的监测值和振动参数的变化率;依次从报警规则表中取出报警参数组合,将监测值与对应的触发阈值进行比较,当所有监测值均超出触发阈值,触发本条报警参数组合,并计算整条报警参数组合的报警级别以及连续触发次数;当一条报警参数组合连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畸变能密度理论的燃料棒更换机械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棒更换机械手,包括芯杆、弹性夹爪和锁紧套筒,其中芯杆用于感测燃料棒的位置,弹性夹爪具有多个夹爪,该弹性夹爪可相对锁紧套筒轴向移动使该多个夹爪位于燃料棒外周,使得多个夹爪可夹紧燃料棒,从而实现核燃料棒的抓取;各夹爪的与锁紧套筒内壁接触的外侧曲面的曲率与锁紧套筒内壁曲面的曲率相同,且在多个夹爪处于加持状态时其外侧曲面与弹性夹爪轴心平行;各夹爪的与燃料棒接触的爪尖曲面的曲率小于燃料棒颈部曲面曲率,且在多个夹爪处于加持状态时其爪尖曲面与弹性夹爪轴心平行。本发明结构巧妙,使机械手在抓取燃料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机械零件表平面残余应力场的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零件表平面残余应力场的预测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1)建立主残余应力分量的二元 n 阶三角级数多项式模型; 2)初步测试分析确定模型阶数 n 值;3)根据模型阶数 n,确定测试点个 数及测试方案并进行测试;4)根据预测模型和测试结果,对模型进行 矩阵形式整理求解模型系数;5)根据残余应力分量测试结果、已求的 模型系数和自平衡条件,求解其它残余应力分量预测模型系数;6)表 平面残余应力场形象表征。本发明方法避免了测试的盲目性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用于机械能热能协同收集的动态型压电热电发电器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能耗管理与供能问题日益突出。收集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低频振动与低品位余热为物联网分布式供能提供了新的可行方案。低频机械能与热能的并向收集是近年来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传统的基于压电(piezoelectric)/热释电(pyroelectric)收集振动热源的机械能与余热等静态型换能技术得到了一定关注,其通过耦合高电压输出的摩擦电(triboelectric)换能单元可实现高功率密度输出。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薄壁件铣削振动的多机械手臂随动抑制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壁件铣削振动的多机械手臂随动抑制装置, 包括刚性底盘、机械手臂系统、音圈电机、薄板、立柱、主轴、支架、 激光位移传感器、转换器、控制器、驱动器;机械手臂系统控制四个 机械手臂跟随机床主轴的进给运动;控制器对振动位移信号进行采集、 处理并输出相应的控制电压对音圈电机进行控制;刚性底盘为八边形 的钢质材料,安置于机床加工槽内,其上配置有用以安装立柱和四个 机械手臂的结构;音圈电机用以对薄板提供辅助支撑以及抑制其振动; 激光位移传感器用以检测薄板的振动位移。本发明使得抑振装置实时 跟随铣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技术需求: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图技术
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图
山东台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2021-06-15
人才需求:本科以上或有长期的机械设计工作经验.
本科以上或有长期的机械设计工作经验.
泰安正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2021-08-23
人才需求;自动化控制、机械制造方面几耐火材料方面
电力行业、石化行业、铝行业、工业炉等行业工程设计、应用、造价等技术人才 自动化控制、机械制造方面几耐火材料方面
山东鲁阳节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30
叶片及叶盘智能闭环磨削加工装备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
叶片与叶盘是航空发动机、重型燃机等的关键核心零件,其叶片复杂型面的高效高精度先进加工技术是保证航发及燃机正常稳定运行的决定因素。为打破航发及重型燃机关键零部件高效高精加工技术国际封锁和垄断,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课题组针对叶片、叶盘的工艺特点,研究数字化设智能加工-测量一体化集成技术,自主开发了集成双模式灵巧测量-误差动态补偿-复杂曲面CAM编程-力位动态解耦-多轴联动控制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出系列的自动化柔性复合磨削及抛光加工闭环智能制造装备,可实现一次装夹完成叶片及叶盘相应叶尖、型面、进/排气边、叶根圆角和凸台过渡区部位的复合磨抛集成加工,可极大提高航空发动机叶片及其叶盘、重型燃机整体叶盘及叶片、汽轮机叶片等的加工精度及效率,推进我国航空及能源动力产业的技术提升与发展。 应用领域: 航空发动机、重型燃机、汽轮机、鼓风机等透平机械叶片制造行业 技术指标: ? 实现各型叶片型面的粗磨及精磨过程,表面粗糙度≤Ra 0.2μm; ? 叶片型面轮廓度:距排气缘3mm范围内在±0.03mm内,其余区域在±0.05mm以内。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6 67 68
  • ...
  • 81 8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