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陶瓷结合剂 CBN 磨具制造技术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立方氮化硼(CBN)的硬度很高,仅次于金 刚石,具有一系列优越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特别适合铁族金属材料的加工, 它和金刚石用于加工硬而脆的非金属材料互为补充,是一类用途很广的超硬材料, 其年增长速度远高于金刚石。CBN 磨具磨削是磨加工领域中的高新技术。其中陶 瓷结合剂 CBN 磨具具有磨削能力强、耐用度高、形状保持性好、使用寿命长、 磨削力小、磨削温度低、不烧伤工件、工件表面完整性好且寿命长、磨具修整及 更换频次少、辅助劳动时间短、有利于实现生产自动化和提高生产效率、磨削废 渣少对环境污染小等等一系列优点,被认为是一类高速、高效、高精度、低磨削 成本、低环境污染的高性能磨具,成为世界上竞相研究开发的热点和当代磨具产 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发展前景广阔。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已将其应用于汽车关 键零部件磨削等工业生产,显著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取得了明显的社 会经济效益。目前,这种高效高精磨削技术在世界汽车制造领域正快速扩展,在 机床、工具、模具、轴承等其它许多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本课题组通过承担 一系列省部市级科研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现了技术成果集成,技术水平 和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陶瓷结合剂 CBN 磨具属于具有磨削用途的多元 物相复合材料体系。本技术综合运用陶瓷。玻璃、复合材料、磨料磨具制备和磨 削加工等有关理论为指导,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陶瓷结合剂,通过磨具组成 与磨具结构的科学设计,以及磨具制备工艺优化控制,最终获得具有最佳性能的 磨具产品。 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结构设计→组成设计→配料→混料→成型→烧成→加工→性能检测→成品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本项目包含的成果,已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厅局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两项。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陶瓷结合剂 CBN 磨具高效磨削工艺技术的应用, 可直接提升机械加工业和机械装备业的加工技术与工艺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加 工效率,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增加经济效益。同时用 CBN 磨具替代普通磨具的 使用还可以减少生产中的磨削废渣,减少磨削液的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其在汽 121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车、摩托车、拖拉机、工具、模具、轴承、机床、液压件、工程陶瓷、军工、航 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精高效磨削加工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据不完全统计,国内 有数亿元的市场潜力,其利润率在 50%以上。 应用领域:汽车、摩托车、拖拉机、工具、模具、轴承、机床、液压件、工 程陶瓷、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精高效磨削加工。 技术转化条件(包括:原料、设备、厂房面积的要求及投资规模): 厂房面积:300m2。 设备投资:100 万元。 合作方式及条件:双方协商。
天津大学 2021-04-11
改善焊接结构疲劳性能新技术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统计资料表明,80-90%焊接结构断裂事故 是由疲劳失效引起的,由于焊接接头的焊趾处的应力集中和残余拉伸应力作用, 焊接接头疲劳强度大幅度地低于基本金属的疲劳强度。虽然结构按疲劳规范设 计,仍然发生一些整体结构的过早疲劳失效,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人 身伤亡事故。由于焊接接头焊趾是疲劳裂纹引发部位,如果对该部位实施适当 的处理,使残余拉伸应力转变为压缩应力和减少应力集中,这将有利于延缓疲 劳裂纹的产生,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目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的支持下完成的,从超声波冲击、相变应力应用、等离子喷涂等三方面提出 了三种改善焊接结构疲劳性能的新技术,研制发明了相应的装置、焊接材料和 喷涂技术。这些方法可以方便地应用到桥梁、采油平台、船舶、飞机、机车车 辆、压力容器及管道等工况、野外施工和高空现场作业的场合,其应用前景是 十分乐观。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1)超声冲击方法改善焊接结构疲劳性能的基本工作原理为:通过超声波发 生器将电网上的工频交流电转换成超声频的交流电,用以激励声学系统的换能器。 换能器将电能转换成同样频率的机械振动,在机架所提供的一定压力作用下,将 该超声频的机械振动传递给工件上的焊缝,使以焊趾为中心的一定区域内焊接接 头表面产生足够厚度的塑性变形层,从而达到改善接头几何外形,降低应力集中 程度、调节其应力场沿厚度方向的分布状况,最终达到改善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 目的。 2)相变应力应用改善焊接结构疲劳性能的基本工作原理:利用开发的相变 应力焊接材料使焊缝金属冷却中产生的相变应力,抵消焊接残余拉伸应力并获得 压缩应力,最终达到改善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目的。 3)等离子喷涂改善焊接结构疲劳性能的基本工作原理:利用等离子在焊趾 部位喷上结合性能良好的涂层材料来改善接头的应力集中状态,最终达到改善焊 接接头疲劳强度的目的。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整体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已获国家发明专利 3 项,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5 项;2004 年度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02 年获 教育部发明二等奖。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接头焊趾及焊跟部位是焊接结构承受疲劳载荷的 薄弱环节,改善焊趾和焊根部位的疲劳性能将提高整个结构的疲劳性能。使用超 声波冲击、相变应力及等离子喷涂等这些新技术可以大幅度地改善焊接结构的疲 劳寿命,显著降低焊接结构破坏事故的发生几率, 进而节约焊接结构的用钢量和 资金,增加焊接结构的安全裕度,防止因焊接结构发生意外疲劳破坏事故给国家 和人民财产的经济损失,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及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益的可能。 应用领域:可以应用到桥梁、采油平台、船舶、飞机、机车车辆、压力容器 及管道、水轮机、火箭发动机、汽车制造等诸多领域。 
天津大学 2021-04-11
CO2 分离膜制备技术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用于 CO2 分离的膜技术在天然气、沼气的 净化,三次采油中的 CO2 回收,密闭空间中的 CO2 脱除以及减轻温室效应等领 域有广阔的应用性前景。与传统的 CO2 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方法具有投资少, 能耗低,环境友好,设备简单紧凑、节约空间、高效灵活、易于操作等优点,而 且 CO2 浓度越高,膜法分离越经济,即使 CO2 浓度低于 5%,用膜法的费用也 仅为吸收法的 64.7%。 18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19 可以用于脱除酸性气体的膜主要有液膜、无机膜和高分子膜,实际应用中满 足气体分离要求的目前只有高分子膜。但普通的高分子膜也存在高的渗透性和选 择性不能兼得的缺点。含有固定载体的促进传递膜兼具液膜和普通高分子膜的优 势,能同时具有高的分离系数和透过速率,而且稳定性好,是一类很有发展前途 的气体分离膜,已引起国际上研究者们的极大关注。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本研究成果合成了几种对 CO2 具有促进传递作 用的固定载体膜材料,通过载体与 CO2 的相互作用促进 CO2 在膜内的传递,因 而具有较高的渗透选择性。同时由于载体是以化学键固定在高分子上,因此具有 很好的稳定性。 本成果以自主开发的固定载体膜材料为分离层,以多种材质的超滤膜为基膜, 制备了用于 CO2 分离的固定载体复合膜。所研制的复合膜,其 CO2/CH4 透过分 离性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所制备的固定载体复合膜 CO2/CH4 分离因子 可达 100~300,CO2 渗透速率可达 10-6~10-5 cm3(STP)/cm2·s·cmHg。 本研究成果共获得发明专利 3 项,分别为: 1. 用于酸性气体分离的固定载体复合膜制备方法(专利号:ZL02148632.8) 2. CO2 气体分离复合膜的制备方法(专利号:01144974.8) 3. 用于分离酸性气体的固定载体复合膜制备方法(专利号:ZL02158530.X) 本成果与所在课题组其他成果一起,获 2004 年度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本研究成果所开发的 CO2 分离膜制备技术其经 济效益是明显的。首先,采用 CO2 膜分离可以降低我国能源生产的成本。我国 目前的天然气产量已经超过 300 亿 m3,若其中的 10%以膜分离方法来进行净化, 则需要约 12 万 m2 的膜才能满足需要,与传统方法相比每年可节约 4000 万元。 此外,由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采用城市生活垃圾和其他工业垃圾生 产沼气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至今,我国已建设了大中型沼气池 3 万多个,总 容积超过 137 万 m3,年产沼气 5.5 亿 m3,采用膜分离技术处理这些沼气也需要 大量的 CO2 分离膜。最后,随着海上油气资源的开发以及农业生产中气肥的大 量使用,对 CO2 分离膜的需求和产生的效益也很大。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应用领域: 1. 天然气、沼气的净化; 2. 三次采油中的 CO2 回收; 3. 密闭空间中的 CO2 脱除; 4. 农业生产中气肥的使用。 该项目需要以下条件: 1. 聚合物合成的相关设备及原料:反应釜,冷却装置等。 2. 复合膜加工设备及原料:涂膜机,干燥器,膜交联设备,交联剂等。 3. 膜组件加工设备及原料。 4. 需要厂房面积大于 1000m2。 合作方式及条件: 由天津大学提供膜材料合成、复合膜制备、交联等相关技术,由合作方提供 厂房、设备、原材料及相关的人员配套。 
天津大学 2021-04-11
低温甲醇洗循环甲醇脱硫技术
技术简介: 针对低温甲醇洗循环甲醇中硫含量高且不能定性定量的的问题进行微量硫 的定性和定量研究。首先采用已知物质比对的方法对回流甲醇和预洗甲醇中的各 主要硫化物进行定性,之后再采用标准物质曲线法进行定量。之后采用普通精馏 和萃取精馏的方法对外采的回流甲醇或预洗甲醇进行脱硫处理,回收甲醇总硫含 量可以达到 2mg/kg 以下。 33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34 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年处理量 6 万吨的循环甲醇脱硫装 置。 应用前景分析: 可以很好的解决水煤气低温甲醇洗循环甲醇总硫超标的问题,解决合成气硫 含量超标使合成催化剂使用寿命缩短的难题。在煤化工行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课题组可以提供成熟的低温甲醇洗循环甲醇脱硫工艺包。 经济效益预测: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含硫废甲醇的销售及运输越来越难,目前处理每 吨废甲醇的收益在 1500 元左右。年生产 100 万吨甲醇厂回收废甲醇的效益在 4500 万元左右。 技术成熟度:产业化项目 应用领域:煤化工 
天津大学 2021-04-11
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决定了我 国仍需以煤为基础能源,直接燃煤则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使用清洁燃料,煤 制油、煤制天然气是解决东部地区雾霾污染的重要措施。然而煤制气装置会产生 大量高有机物含量的废水,不能直接生化处理。内蒙新疆等地区,煤资源丰富但 环境脆弱,水匮乏。煤制气、焦化、兰炭等煤化工企业的废水治理已成为制约其 发展有瓶颈之一。 煤化工废水主要来源于煤气化或焦化炉后的急冷洗涤及净化等工段,气化及 焦化过程产生的焦油、酚、氨等物质大部分进入洗气废水中,含有氨氮、硫化物、 (硫)氰化物等无机物及焦油、酚类等有机物。其特点是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 成分复杂。目前对煤化工废水进行处理的要求是去除废水中的粉尘、焦油、硫化 氢、二氧化碳、氨氮、酚等无机和有机物,经过深度净化,进行达标回用。一般 流程为:隔油除尘→脱酸蒸氨脱酚→生化处理→深度处理。首先通过重力沉降, 旋流气浮等隔油除尘措施进行初级处理,然后进行物化处理,通过汽提进行脱酸 脱氨以及萃取脱酚,再经过生化,通过 RO、蒸发结晶等过程,实现水的深度净 144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145 化及达标回用,实现零排放。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本技术主要从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流程的前三步——隔油除尘、脱酸蒸氨脱 酚及生化处理进行工艺设计改进。 (1) 隔油除尘 我们通过重力沉降及离心力场,使与水不相溶的与水密度有差别的游离油及 尘与水进行初步分离。为提高处理效率,通过 CFD 模拟计算与实验测试,对装 置进行优化设计,开发了平流隔油与旋流气浮结合的隔油除尘工艺与设备。 (2) 脱酸蒸氨脱酚 A、脱酸蒸氨,我们开发了专门适于脱酸蒸氨的板式形式,在提高传质效率 的同时,可显著防止结垢堵塞,延长检修周期(一年以上),该塔板形式已成功 用于工业实践。 B、萃取除油脱酚,经过脱酸蒸氨后的废水,不能直接进入生化系统,还需 要脱除其中的油及酚类。通常仍用萃取的方法。我们经过大量筛选与测试,开发 出了性能优良的萃取剂,在核心设备—萃取塔方面,开发了专门用于萃取的专利 填料,显著提高了萃取效率,降低了过程能耗。 (3) 生化处理 为提高生化处理效率,我课题组专门筛选和优化了适于酚类染污物的微生物 菌群,提高了生化速度,降低了处理成本。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在我们已取得成果基础上,做进一步开发与优化,以 继续降低废水处理成本。形成新的具有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 合作方式及条件:具体面谈
天津大学 2021-04-11
粉煤空气化制备燃气新技术
华东理工大学与浙江联顺筑养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课题“粉煤 空气气化制备燃气新技术开发”,依托浙江联顺筑养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 识产权的日处理75吨煤级、低成本和全热回收粉煤空气气化制备燃气新技术。该技术具有煤种 适应性强、流程简单和开停车操作方便等特点和优势,该技术主要特点包括: (1) 气化装置开停车时间短,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2) 碳转化率高,燃气中飞灰含量低; (3) 连续、稳定、准确和可控的高含水量中等固气比粉煤输送。 171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科技成果 172 (4) 采用空气气化,省去了昂贵的氧气制备系统。 (5) 气化工艺洁净,环境友好。 建成日处理煤量75 吨粉煤空气气化示范装置,以神府煤为原料基准,采用富氧空气,气 化压力常压,气化装置实现8小时连续运行,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为: (1) 空气煤比≤3100Nm3 空气/1000 kg煤; (2) 有效气成分CO+H2+CH4≥38%; (3) 碳转化率≥94~96%; (4) 燃气高热值≥5000 kJ/Nm3;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钢材品种开发与性能优化技术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多年来与企业合作进行钢材品种的开发和性能优化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自九五以来,即开始进行汽车用钢、热轧宽带钢、中厚板的开发和性能优化,开发了多种新品种,满足了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 汽车用钢系列: (1)超深冲和深冲钢板系列:IF钢板、新型微碳深冲钢板等,该两种钢板是广泛在汽车上使用的新型高效钢材,以高纯净、高塑性和高成形性为特征,代表了现代钢材向高纯净方向发展的趋势。与宝钢、武钢分别合作开发了适合该两厂装备条件的IF钢,目前宝钢已经大批量生产,并将逐步在引进高档轿车上使用,替代进口。 (2)高强板系列:深冲高强板、冲压用高强板是汽车行业广泛使用的材料,特别是随着能源短缺的出现,由于使用高强板的汽车节能效果非常显著,因而受到欢迎。与武钢、鞍钢合作开发了超低碳含磷深冲板,超低碳烘烤硬化板,双相钢板,应变诱导塑性钢板等等,通过装车试用收到了很好的节能和节材效果。 (3) 超高强板系列:在高档汽车和先进概念车上,超高强度的汽车板使用越来越多。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立足基础应用研究,开发了孪晶诱导塑性钢、淬火配分钢、热成形钢。通过超高强板的应用可以起到安全、节能、环保的作用。 热轧板卷系列: 热轧板卷系列品种方面,如造船板、集装箱板、管线钢、汽车大梁板、工程机械钢、压力容器用钢、高层建筑用钢、高强/耐候桥梁钢、锅炉用钢等方面做了许多项目,在雄厚的技术理论支撑下,结合现场生产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1)造船板系列:与国内多家企业合作开发了D、E、D36、E40、F40等高强韧船板生产技术,并通过九国船级社认证。 (2)管线钢系列:与国内多家企业合作开发了X42、X52、X60、X65、X70、X80、X100热轧钢板。最近完成了为国家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所需要的X80管线钢的开发,同时成功开发了抗酸性环境及地震冻土带用高品质管线钢产品。 (3)工程机械钢系列:与国内企业合作开发了屈服强度在690MPa-1000MPa的高强工程机械用钢,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4)压力容器用钢系列:与国内企业合作开发了抗拉强度在610MPa以上的高强压力容器用钢,取代了日本进口的SPV490系列钢板。同时实验室完成了国际先进的LNG储罐用9Ni钢的研制。 (5)集装箱板系列:与国内企业合作开发了SPA-H、400MPa~600MPa级的集装箱用耐候钢板,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6)汽车大梁板系列:与国内企业合作开发了510L、610L、700MPa级的系列高强汽车大梁板,在东风汽车、解放卡车等车辆上得到广泛应用。 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全国各个冶金企业的中厚板、炉卷轧机、热、冷轧宽带钢等生产线上。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反渗透浓缩水达标排放技术
反渗透是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工程中关键单元之一,在用反渗透法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 时,水的回用率通常在75&左右,同时产生25%左右的浓缩水。大多数情况下,反渗透浓缩水 的水质不符合直接排放的要求,需要作进一步处理。然而,被反渗透膜截留下来的污染物大多 很难生物降解,且反渗透浓水的盐分较高,也增加了其进一步处理的难度。华东理工大学环境 工程研究所结合承担的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工程项目,研究开发了反渗透浓缩水处理技术,如 AOP-BAF、CO-BAF和CO-BAC技术等。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生物柴油的超临界制备技术
生物柴油是用含油植物或动物油脂作为原料的可再生能源,是优质的石油柴油代用品,具有可再生、清洁和安全三大优势,目前世界许多国家正大力开发这种生物柴油技术并推进其产业化进程。我国“十五”计划发展纲要提出发展各种石油替代品,将发展生物液体燃料确定为国家发展方向。我国自“八五”就有科研单位开展了生物柴油技术的研究开发,目前只有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实现了产业化,生产能力仅为2×104 吨/年,其工艺有以下缺点: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高,产品分离困难,排放大量的废液造成环境污染。 本工艺路线的小试验研究结果为:(1)以废食用油为原料,生物柴油收率达到95%以上;(2)生物柴油质量达到美国生物柴油标准,性能与0 #柴油相近。副产物甘油纯度达到99.5%;(3)生产成本与石油柴油相当(或稍高)。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生物质材料提取分离铼技术
研发了几种高性能的提取及分离稀散金属铼的活性体系。以生物质废弃物废纤维素为原材料,胺基修饰制备得到了六种胺基化废纸吸附剂,对 Re(VII) 表现出较高的吸附性能。针对含铼料液中经常伴生钼的问题,研制了以稻壳、秸秆为原材料的吸附剂,经酯化后,得到了两种吸附材料 ORH 、 OCS ,以另一种天然生物质褐藻为原材料,经酯化后,得到了具有活性的交联吸附剂 CAS 。通过对实际料液分离铼的动态模拟实验,验证了这几类吸附剂的实际应用性,对 Re(VII) 的回收率可达 97% 以上,为工业应用奠定了基础。针对传统铼的液相分离体系,研制成功多种用于固相萃取的树脂微球,其分离过程可避免传统液液萃取体系易产生第三相,以及产生大量无机废弃物等弊端,实现了快速、绿色的分离效果。以工业液液分离反应器为蓝本,自行设计建制了一套恒温萃取装置,温度控制范围在 5 ℃ -80 ℃,控温精度可达± 0.05K 。在此装置上测定了 10 余套铼的液液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以经典的统计力学结合溶液化学理论,计算得到了液液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参数,进一步解释了萃取反应过程中的溶液化学理论,为反应器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辽宁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5 116 117
  • ...
  • 683 68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