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杂交玉米品种华玉9号
研发阶段/n采用"Q512"作母本,"S7317"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0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09005。2006-2007年参加湖北省玉米二高山组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771克/升,粗淀粉(干基)含量70.60%,粗蛋白(干基)含量10.46%,粗脂肪(干基)含量3.65%,赖氨酸(干基)含量0.3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6.18公斤,比对照鄂玉10号增产4.7%。其中:2006年亩产664.86公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新型环保肥料与土壤改良技术
国内农用化肥年施用量(折纯)达到6000多万吨,施肥效率低下和化肥消费高之间的矛盾将随着能源匮乏引起的化肥涨价而进一步激化。化肥使用效率低下,导致用量增多,进而带来更多的环境影响,如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体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大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土壤板结、酸化、肥力下降;农产品品质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经浙江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新型环保控释肥料是在传统肥料的外面包覆一层易降解的有机材料膜,根据作物的营养需要控制肥料养分的释放晕和释放速度,使肥料养分的释放与作物的营养需求保持一致,施用简便、省工增效、节能环保。
浙江大学 2023-05-11
猕猴桃种间杂交品种
可以量产/n目前,“意大利金桃公司”、“联想佳沃”和“阳光味道”等国内外企业在意大利切塞纳、中国四川、陕西、河南等地累计推广种间杂交新品种20万亩,近三年累计新增产值86亿元。项目成果推动了中国猕猴桃提质改造,催生了一批著名猕猴桃企业(佳沃、阳光味道等),形成了4个著名猕猴桃商标,占据了我国猕猴桃的中、高端市场。市场预期:通过推广‘金艳’、‘金梅’和‘金圆’等猕猴桃杂交新品种,同时实施相关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此类猕猴桃的亩产值在1.5万元,目前在成都蒲江等地已经形成‘金艳’猕猴桃主导的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MOFs生物杂交材料的可控设计
开发一种简单的合成策略,制备具有高活性的酶@MOFs生物杂交材料。该方法的关键在于添加了能够作为“形貌调制器”的聚多肽-聚谷氨酸(γ-poly-L-glutamic acid, PLGA)。PLGA是一种阴离子生物聚多肽,不仅可通过静电组装方式调控酶的表面电荷进而加速酶@ZIF-8杂交材料的形成,而且PLGA直链上丰富的羧基基团可与金属离子竞争配位,原位裁剪出具有不同形貌和孔径尺寸的酶@ZIF-8纳米结构(图1A)。研究表明不同的纳米结构对于杂交材料的活性有重要影响,其中设计的介孔2D酶@ZIF-8纳米片结构由于具有更短的底物扩散路径和更大的孔道尺寸,极大提高酶活性位点的利用率,因此得到的MOFs杂交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基于提出的合成策略,研究人员还建立一个 MOFs“人造细胞”,通过酶级联反应模拟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图1B)。该人造细胞对葡萄糖具有双重光学(荧光和比色信号)响应,两种光学信号都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并且在两个互补的浓度范围内灵敏。
中山大学 2021-04-13
“渤海红”、“农大黑贝”杂交扇贝
利用从秘鲁引进的紫扇贝与海湾扇贝成功培育出杂交子一代,其个体重比 同期的海湾扇贝提高约 100%,且可养到第二年,体重最大达到 200 多克。将杂青岛农业大学科技成果介绍 2017 -21- 交子一代经多代纯化后育成紫海杂交扇贝-“渤海红”和“农大黑贝”,它比海 湾扇贝体重提高 30-40%,亩产值提高约 130%。另外,用紫扇贝与墨西哥湾扇贝 杂交培育出适合我国南方海域养殖的紫墨杂交扇贝,体重提高 90%以上。紫海杂 交扇贝和紫墨杂交扇贝系列形体美观、个体大、产量高、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适应性强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盐碱地区域土壤辅助改良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盐碱地区域土壤辅助改良装置,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包括用于种植植物的上部开口的种植壳体、主供水管、副供水管,排水管,盐份检测模块,所述种植壳体自上而下分别为种植土层、营养基质层、中和层、细砂层和粗砂层,所述营养基质层与所述中和层之间设有上隔膜,所述中和层与所述细砂层之间设有下隔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通过大量注水或者使用大量客土回填的方式,成本较高,土壤中盐碱含量不能检测,对植物后期生长造成影响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改良盐碱地土壤的效果,为初步改良后得到盐碱地上种植的植物提供较好地环境,适于植物的生长,本装置的盐份检测模块使盐份检测智能化,且成本低、高效、效果显著。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专用小麦品质栽培改良机理及其调控技术
该成果先后获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技术建立了不同生态区不同类型专用小麦量质协调栽培技术体系和籽粒品质指标预测生态模型;制定了指标化、标准化、数字化的专用小麦量质协调栽培技术规范,形成了多种形式的产业化技术服务模式。
扬州大学 2021-04-14
双低杂交油菜 Double-low Hybrid Rapeseed
傅廷栋院士为首的研究团队培育的双低优质油菜华杂系列、华双系列等新品种,一般比常规品种增产10%-20%,面向湖北及其周边地区累计推广近8000万亩。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2-01
三系杂交油菜品种华油杂62
研发阶段/n用波利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63A"与恢复系"05-P71-2"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油菜品种。属半冬性甘蓝型油菜。株型紧凑,株高中等,生长势强,抗倒性较强,分枝性中等。苗期生长较慢,半直立,叶片缺刻较深,叶色浓绿;薹期生长势较强。茎绿色,花黄色,花瓣相互重叠。结荚性较好,籽粒中等大小。区域试验中株高176.4厘米,单株有效角果数323.3个,每角粒数20.3粒,千粒重3.63克。菌核病发病率12.91%,病指8.06;病毒病发病率0.75%,病指0.53。出苗至成熟216.7天,与中油杂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两系杂交稻培两优1108
研发阶段/n培两优1108是一个优质、抗白叶枯病、抗倒伏的两系杂交稻组合,2007年通过湖北省审定。母本是培矮64S、父本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转入IRBB21的Xa21基因的华1108。区域试验产量8.23吨/公顷,与三系对照组合相当。糙米率80.2%,精米率70.1%,整精米率57.0%,垩白率18%,直链淀粉含量21.4%,胶稠度60mm,长宽比3.0。株高110cm,抗倒性强、适合机械收割。全生育期平均142天,在湖北主要作中稻种植。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