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华油杂15号
可以量产/n华油杂15号由不育系206A和恢复系7-6选育而成,其具体特点如下:(1)形态特征:子叶肾脏形,苗期叶为园叶型,叶绿色,顶叶中等大小,有裂叶2~3对;黄花,花瓣相互重叠;株型为扇形紧凑;茎绿色;籽粒黑褐色,近圆形。(2)农艺性状:株高170~185厘米左右,一次有效分枝7-10个,二次有效分枝10个左右,主花序长75厘米左右;单株有效角果351.9个左右,主花序角果长5.5厘米左右,每果粒数20.7粒左右。千粒重3.0克左右。(3)产量性状:2003-2005年在湖北省正式区试中,两年平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华油杂16号
可以量产/n华油杂16号由不育系8086A和恢复系L-6275选育而成,属半冬性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种,全生育期225天左右。2005-2007年在河南省正式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量196.59kg,比对照杂98009增产7.54%。在2006-2007年河南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量198.13kg,比对照杂98009增产3.32%。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分析,华油杂16号芥酸含量0.1%,硫苷含量17.38?mol/g,含油量44.84%。于2007年、2009年分别通过河南、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用于花生荚果清选除杂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花生荚果清选除杂装置,涉及花生除杂技术领域,包括机架,还包括:筛分腔体,通过振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进料口,固定设置于所述筛分腔体的顶端,用于投放花生荚果;网筛,倾斜设置于所述筛分腔体的底端;第一出料斗,设置于所述筛分腔体上且位于所述网筛的高端;第二出料斗,设置于所述筛分腔体上且位于所述网筛的低端;以及吸力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吸力组件通过软体与所述筛分腔体连接,用于将所述筛分腔体内的空气吸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花生荚果除杂效果差、损失率高的突出问题,提高了风机对于茎、叶、塑料薄膜等杂质的实际分离效果,结构简单,高质高效。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瓠瓜优良品种华瓠杂3号
可以量产/n华瓠杂3号为一代杂种,具有很强的生长势和抗逆性,其第一分枝节位为3节,分枝1~2节连续着生雌花,间隔1~2节后又连续出现雌花。其商品瓜青绿色,微甜。商品瓜长条形,平均瓜长42.6cm,横径3.9cm,平均单瓜重0.45kg。对霜霉病和白粉病抗性强,一般亩产4500-5000kg。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华瓠杂3号的维生素C含量7.49mg/100g,可溶性糖含量2.13%,蛋白质含量为58.8mg/100g,微量元素铁离子含量为3.48mg/100g。该组合适合早春设施栽培,其露地栽培效果更好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瓠瓜优良品种华瓠杂2号
可以量产/n华瓠杂2号为一代杂种,具有很强的生长势和抗逆性,第一分枝节位在3~4节,分枝1~3节连续着生雌花,雌雄花节位均较低,早熟性好。商品瓜浅绿色,微甜,平均瓜长39.6cm,横径4.02cm,瓜形较粗短,平均单瓜重0.46kg。对霜霉病和白粉病的抗性较强,一般亩产5000kg左右,温室大棚栽培在8000kg左右,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早春大棚保护地、春露地和秋季栽培。该组合为早春设施栽培的优良组合,田间表现对白粉病、霜霉病有明显的耐病性。其维生素C含量7.01mg/100g,可溶性糖含量2.21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抗棉铃虫棉花华杂棉1号
可以量产/n华杂棉1号(原名华杂302)是通过人工去雄杂交法从大量的杂交组合中筛选出来的优势杂交种F1,2005年通过湖北省作物品种审定。1998--1999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区域试验,在不防治棉铃虫和红铃虫条件下,两年平均籽、皮棉产量分别为227.02kg/666.7m2和88.93kg/666.7m2,比防治棉铃虫和红铃虫的鄂棉18(对照品种)分别增产19.21%和12.04%,籽、皮棉产量与对照相比,增产幅度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组合)首位。农业部纤维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的纤维品质结果,2.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无机-有机杂化体系递送小干扰RNA研究
总结了过去20年来siRNA药物在癌症治疗领域中的发展进程、企业和市场分布状况;分析和总结了功能性无机-有机杂体系在siRNA递送进展中的优势;总结了杂化纳米材料构建的基本策略,以优化siRNA递送。同时,他们还分析探讨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相关研究成果以“Engineering functional inorganic–organic hybrid systems: advances in siRNA therapeutics”为题发表在Chem. Soc. Rev.上(Chem. Soc. Rev., 2018, 47, 1969-1995),并入选该期的封面(Chem. Soc. Rev., 2018, 47, 1903-1903)。综述第一作者沈建良博士于2014年毕业于我校化学学院,目前受聘于中科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及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课题组长,课题组主要从事智能多功能化纳米制剂在肿瘤中的诊疗应用。
中山大学 2021-04-13
天然皂素高效制备与应用技术
皂荚荚果、油茶果壳和无患子果皮中含有丰富的五环三萜类皂甙等天然活性成分(皂素),这些皂甙类成分呈中性,泡沫丰富,易生物降解,对皮肤无刺激,具有较强的洗涤去污能力,较好的耐酸碱、耐盐能力,还能与多种表面活性剂复配产生协同效应。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短缺和能源危机日益突出,合成表面活性剂及洗涤剂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此外,大量合成洗涤剂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此,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必将朝着绿色、环保、可再生方向发展。 天然皂素制备与应用已列入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目前已开发出物理分离技术、水提技术、醇提技术及提取与同步纯化技术等,相关技术通过了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申请发明专利7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出版专著1部。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2-01
天然皂素高效制备与应用技术
项目成果/简介:皂荚荚果、油茶果壳和无患子果皮中含有丰富的五环三萜类皂甙等天然活性成分(皂素),这些皂甙类成分呈中性,泡沫丰富,易生物降解,对皮肤无刺激,具有较强的洗涤去污能力,较好的耐酸碱、耐盐能力,还能与多种表面活性剂复配产生协同效应。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短缺和能源危机日益突出,合成表面活性剂及洗涤剂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此外,大量合成洗涤剂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此,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必将朝着绿色、环保、可再生方向发展。 天然皂素制备与应用已列入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目前已开发出物理分离技术、水提技术、醇提技术及提取与同步纯化技术等,相关技术通过了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申请发明专利7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出版专著1部。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4-11
油井天然气/氮气实时监测装置
与国内外现有的关于天然气混合气体中各种种类的识别以及在线检测设备的技术相比较,该技术选择用多种传感器构造智能传感器阵列的技术手段。以深度学习算法网络为信息辨识计算方法,以 FPGA 来完成网络算法的硬件实现,最终获得一套智能化天然气混合气体多种气体(包括氮气)在线监测装置。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 9 10
  • ...
  • 28 2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