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强度蠕墨铸铁材料
蠕墨铸铁是一种介于灰铸铁与球铁间的新型工程材料,兼备了灰铸铁的铸造性能和球墨铸铁的高强度、韧性好的应用性能。因此,该材料具备了良好的减振性、导热性、耐磨性。可以广泛地用于制造柴油发动机机体、缸盖、缸套、刹车片、液压阀及钢锭模、玻璃模具。汽车工业的发展要求发动机的比功率( KW/排量﹒ L)越来越大,导致发动机的工作温度越来越高,发动机的热负荷与机械负荷大幅度增加,传统的合金灰铸铁及高强度铝合金均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具有良好铸造性能,优良的导热性能、耐磨性能及抗疲劳性能的蠕墨铸铁材料成为发
江苏大学 2021-04-14
车辆、船舶纳米润滑材料的应用
Ø  成果简介:这种纳米润滑材料的使用方法与普通润滑油一样,不仅解决降低摩擦的要求,而且在机器与设备的额定工作制度中修复被摩损的表面,并具备如下卓越的优点:将摩擦系数降低到 f=0.0031-0.0073;在摩擦表面微区域形成“玻璃-陶瓷-金属”型薄膜,使表面层硬化到微硬度690-720 HvConst; 冲击强度大于50 kgf/mm2;恢复零件的几何尺度,消除间隙和减少摩擦表面之间的缝隙到最适宜尺度;不用拆卸就可以完成机器设备针对磨损所需要的维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三氧化钨智能透光材料
该材料分散在水中可以得到完全无色、澄清、透明的溶液,在太阳光下照射 10~20 秒即可变为明亮的蓝色,遮光 3~5 分钟即可恢复原始无色状态。其变色/褪色效率远优异于现有的氧化钨材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05-17
中介高Q值微波介质材料
本成果研发出一款具有中介高Q值的微波介质材料,主要参数满足: 介电常数:45±5% Qf:≥35000 温度系数:≈0 ppm/℃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1-14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
项目成果/简介: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能将近红外光转换成可见光,并拥有诸多优点,如低毒性、高化学稳定性、优异的光稳定性、窄带发射和长的发光寿命等。特别是红外光作为激发光源带来了许多优势,如较深的光穿透深度、对生物组织几乎无损伤、生物组织不会发光(无背景荧光)等,因而在生物应用上倍受青睐,可以应用于生物标记、细胞成像、病变检测等。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1-12
高灵敏度检测纳米材料
利用不同的高分子嵌段聚合物为模板,得到多孔及大孔的二氧化硅材料,分析化学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磁性核壳结构的多功能材料用于蛋白质组学分析。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纳米材料电催化性能研究
开发了多种结构的纳米复合催化材料,用于高性能的电解水制氢电极材料。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产业化
南开大学孟继本、庞美丽课题组与天津孚信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以 产学研联合体的模式相结合,把光致变色材料推向军工和民生领域的 应用开发和生产。2013 年已建成我国第一条光致变色材料生产线和 应用实验基地,具有生产 5000KG 光致变色 MC 粉的能力。可以生产 十多个新品种,是世界上生产光致变色材料品种最多的基地。已在网 上和实体店开始销售光致变色材料产品和制品。 项目特色: 1)采用铜络合物作为中间体的新的合成工艺,合成了紫罗兰、 兰、紫、第一代紫品到第四代紫红、粉红等十几种新品种,产率由 20- 30%提高到 50-80%。 2)提高了产品的耐疲劳度,采用微胶囊技术、高分子纳米颗粒 技术、添加物技术等对光致变色材料进行保护,使耐疲劳度由 3000 次左右提高到 1 万次以上,产品性能和使用效果有显著变化。 3)建立了光致变色材料相互之间或与其他彩色体系的配色方法, 使眼色品种更加齐全,色彩更加丰富,总数量已超过 100 多种。 4)分子结构创新:生产光致变色产品大部分都是首次合成的新 化合物,并申请专利进行保护。
南开大学 2021-04-13
高强度高温无机粘结材料
CFB 锅炉、垃圾焚烧炉等锅炉炉膛耐火材料磨损后的粘贴修补用胶黏剂。目前市场上尚没有同类产品,其粘结的标准耐火试块的抗拉强度稳定 > 10 MPa,抗折强度稳定 > 30 Mpa。而用磷酸二氢铝粘结的试块的抗拉强度 < 1 MPa,抗折强度 < 5 Mpa。本产品已进行过工业化实验,其修补的 CFB 锅炉稳定运行两年不出现修补料的剥落、起翘、脱落等异常情况。本胶黏剂直接进行成果转让,转让后交付配方并且进行施工工艺培训,保证粘贴材料两年内不起翘、开裂、剥落、磨损。
江南大学 2021-04-13
蓝藻基吸附材料的制备技术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淡水水体富营养化愈演愈烈,有 65%以上的湖 泊和水库都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并且一些大型湖泊和水库都爆发过严重的蓝藻水 华。张胜文团队通过先进的处理技术,解决了蓝藻异味的问题,并通过简易的方 法,成功制备了明胶/蓝藻复合海绵。本研究解决了蓝藻废弃物处置的难题,使 其具有功能性,复合海绵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溶胀性能、吸附性能、可生物降 解性能,在污水处理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明胶/蓝藻复合 海绵对 Cr3+的吸附率高达 99%,且通过对复合海绵的改性研究,提高了复合海绵 对其他金属的吸附效率。 关键技术 1、通过先进技术解决了蓝藻的异味问题; 2、通过简易的方法制备了明胶/蓝藻复合海绵材料; 3、通过对复合材料的改性,提高了材料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率。 获得成果 1、申请专利四项
江南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1 52 53
  • ...
  • 212 21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