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实用高温度稳定性电光调Q激光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项目探明了晶体应力是导致铌酸锂电光调Q开关温度稳定性变差的根本原因,通过大幅消除应力提高了晶体消光比,并创造性地开发了“弹性装配”技术,彻底解决了晶体装配受力不均匀问题,大幅提高了电光调Q开关装配后的温度稳定性和激光输出光斑质量。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南开大学在晶体理论、晶体生长以及器件制备等方面开展了三十余年的研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历经五十余年,完成了大量激光系统研发的国家重大任务,双方瞄准国家需求,共同开展了高温度稳定性电光调Q激光系统的研发项目。本项目获得了2012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项目探明了晶体应力是导致铌酸锂电光调Q开关温度稳定性变差的根本原因,通过大幅消除应力提高了晶体消光比,并创造性地开发了“弹性装配”技术,彻底解决了晶体装配受力不均匀问题,大幅提高了电光调Q开关装配后的温度稳定性和激光输出光斑质量。以高性能电光调Q开关为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了满足航空、航天、舰船以及国防等复杂环境下使用的系列高温度稳定性激光系统产品,并实现批量稳定生产,单次高低温试验通过率高达90%以上。 2009年至2011年,本项目研发的激光产品实现了14121.6万元的产值及8778.6万元的利润,以项目产品为核心系统的装备大量应用于运载火箭测控、飞行器防撞及其它测量,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等国家重大工程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同时也批量应用在国防领域,为国防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开大学 2022-07-28
燃煤电厂污染控制技术与优化一种采用白泥的双塔脱硫系统
成果介绍 成果名称:一种采用白泥的双塔脱硫系统 成果参与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成果完成人:马双忱 知识产权情况:成果对应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1项,已形成完整知识产权体系 创新点 本团队主要从事燃煤污染控制,包括脱硫脱硝、碳减排、脱硫废水处理、高温高压水化学等技术开发与工艺优化研究,本科研团队瞄准电力行业环保需求,切实解决行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在脱硫废水零排放、白泥脱硫、脱硝副产品硫酸氢铵控制、碳捕集、燃煤固废综合利用等领域开展创新研究,并将科研成果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不少成果已在生产中得以应用,促进了行业可持续发展。该成果在电力污染控制领域开展创新研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污染控制与节能减排方面技术难题。 应用案例 华电泸州电厂、国电南宁电厂白泥脱硫 华电渠东电厂ORP调控脱硫系统氧化风机 华电襄阳电厂ORP与氯离子调控脱硫系统运行优化 保定深能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与脱硫系统优化控制 获奖情况 2017年燃煤电厂典型环保工程运行绩效综合评价与应用获中国电力创新奖三等奖 2018年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实践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21年燃煤电厂大气污染防治运行保障技术及应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22年燃煤机组脱硝提效及空预器防堵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河南省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华北电力大学 2023-07-14
一种用于制造片材与柔性薄膜复合叠层的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片材与柔性薄膜复合叠层的系统及其方法,所述系统沿着薄膜输送方向依次包括开卷装置、第一检测装置、上料装置、压合装置、第二检测装置、裁切装置、第三检测装置、下料装置以及收卷装置。其中开卷和收卷装置分别用于将薄膜展开和缠绕收卷,上料和压合装置分别用于真空吸附片材和将片材在薄膜上叠合,裁切装置用于对复合叠层执行断点切断,第一、第二和第三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柔性薄膜的输送、叠合对位和裁切效果予以检测和反馈,下料装置用于对复合叠层执行下料及分类处理。通过本发明,能够保证薄膜的稳定输送及其与片材之间的精确定位,防止片材出现弯曲和脆裂现象,而且便于对复合叠层进行裁切和分类处理。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基于5G云计算的新冠肺炎免疫检测与智能分析系统
四川大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科研攻关相关项目组联合中国移动,发挥文、理、工、医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充分利用华西医学科研资源,在“5G医学转化服务平台”和“医学+信息”基础上,研发成功的基于5G云计算的新冠肺炎免疫检测与智能分析系统是全球首个运用新冠肺炎生物芯片,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高科技产品,能在不同场景(机场/车站安检、大型活动安检、社区及个人自检等)对目标人群开展免疫检测,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为新冠疫情的最终解决提供必要技术支撑。该系统实现了检测点的分散式布局与检测资源下沉,能避免集中检测的交叉感染,检测方便快捷,准确率高,数据自动上传国家指定平台。
四川大学 2021-04-11
一种超高速有轨机车的轨道在线实时清洗系统与清洗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速有轨机车的轨道在线实时清洗系统与清洗方法,其针对多种速度、多种类型、多种车型的机车轨道,使用激光进行在线实时智能清洗。 该发明采用自动化的控制模块,旨在解决超高速机车运行的安全性问题。该系统包括:稳像超高速识别模块、智能吹扫以及激光清洗模块、稳像超高速检测模块、二次智能吹扫以及激光清洗模块、中控高速计算机模块、激光调节模块、低噪声高速空气压缩机模块。该清洗方法完成高速机车前端远距离异物的识别,智能吹扫以及激光清洗模块进行清洗,稳像超高速检测模块对清洗结果进行智能判断,二次智能吹扫以及激光清洗模块进行二次清洗等工序。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透明防伪材料—光变色薄膜
根据多层膜光学干涉的原理,当光线照射到薄膜,在进入各膜层时由于各膜层的光 学性质不一样使得有些光相干相长,有些光相干相消,随着观察者视角的变化薄膜呈现 不同的颜色。早在 1973 年加拿大国家研究院的 J.A.Dob-railski 等人就预见了变色薄 膜在防伪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并于 1987 年首次应用于 50 圆的货币上。稍后美国人也研 制出有金色变到绿色的全介质变色薄膜。再以后又有人与瑞士 SICPA 公司合作将变色薄 膜作为颜料掺入到油墨中,研制成光变色油墨。现在许多国家的护照、签证和货币上都 用上了光变色油墨。 光变色薄膜的光变色功能来自于多层膜的复合特性,光变色效果与组成该薄膜的各 膜层的材料性质、厚度以及膜层之间的组合有关。薄膜多采用金属膜与金属氧化物介质 组合,用物理方法(如热蒸发、电子束或离子镀、磁控溅射等)镀制薄膜。金属氧化物 介质膜用物理方法镀制质量控制比较困难,效率低,成本也比较高。同济大学课题组用 气凝胶或有机材料替代金属氧化物,材料性能稳定,可进行大面积快速涂膜,效率大大 提高,成本也很低。
同济大学 2021-04-11
变储能建筑材料
相变储能建筑材料是一种新型建筑节能功能材料,利用相变储能材料可以使传统能 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时间和地点上进行流转,自动优化能源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匹配,属于 智能能源概念,在建筑中应用这种材料可以显著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其应用方 式主要有两种。 一为通过相变储能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物对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降低建筑 物对传统能源的消耗。冬季,太阳能热丰富的时间为晴天和白天,而我们对太阳能热需 求的时间是晚上和阴天,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不匹配性。利用相变储能建筑材料蓄 存白天和晴好天气时的太阳能,在夜间或阴天将蓄存的太阳热释放出来,使得建筑物利 用太阳能的时间从白天和晴天延长到夜间和阴天,提高建筑物利用太阳能的量。 第二种方式为利用相变储能建筑材料开发电力峰谷差“绿色能源”。在盛夏或严寒时 节,空调或其它取暖设备往往集中使用,造成电力紧张,供不应求,而在其它时段又出 现电力过剩的现象,出现所谓的电力峰谷现象。为消除峰谷现象,电力公司将峰时电价 定为谷时电价的数倍,以鼓励电力用户多使用谷时电。在电力需求的波谷时段,可采用 相变储能复合材料蓄存由空调或制热设备产生的冷量和热量,用于电力波峰时段,降低 空调等设备在波峰时段的用电强度,可从用户侧的角度减小电力峰谷差,实现节电、节 能和节约资源的效果。 此外,相变储能建筑材料还可提高建筑物的热稳定性和热惰性,减缓建筑物室内的 温度波动,在提高室内热舒适度的同时,降低空调制冷或加热设施的启、停频率和运行 时间,并达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
同济大学 2021-04-11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焦碳和碳纤维等。作为电极材 料的活性物质,对碳材料的要求有许多方面:如放电比容量、颗粒大小和比表面积、电 极极化性能、充放电稳定性等。目前国内外有许多研究单位在探索新的制备工艺来改善 电极性能。 采用常压干燥技术,成功地制备了碳气凝胶材料,通过控制制备条件,实现了碳气 凝胶材料微结构人为裁剪与控制。这些新型储能器件具有重量轻、体能密度高、无污染 等优点,是新一代绿色能源材料。多孔碳电极用于锂电池将优于枝晶锂电池,传统的电 极充电时枝晶会在阴极上成核,当枝晶越过电极跨度时将造成短路,从而限制了充电次 数。用多孔碳做电极时,锂离子嵌在石墨结构中,防止了锂金属的沉积和枝晶的形成, 而丰富的孔洞可提高电极与电池溶液的接触面积。碳气凝胶是由间苯二酚和甲醛在碱性 催化剂作用下,通过溶胶-凝胶和炭化工艺制备而成的。通过控制水和催化剂的用量, 可以控制其孔洞结构和密度,它的干燥过程也正由管来的超临界干燥向常压干燥发展, 以便降低气制备成本,改善其性能,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碳气凝胶也可能成为电池 材料的理想选择。 
同济大学 2021-04-11
新型稀土磁性蓄冷材料
磁性蓄冷材料是在90年代初被发现的。这些材料用于制冷机中后,使得商用制冷机的温度可达2K,效率有了突破性提高(以往这种制冷机中使用的蓄冷材料只有铅,但是因为铅的比热容在15K以下急剧下降,使得小型制冷机在10K温度以下制冷效率几乎为零,商用制冷机的最低制冷温度在8K左右)。使用磁性蓄冷材料的最大特点在于不需要重新建立一个制冷体系,只要将商品化的气体制冷机中的蓄冷材料换成磁性蓄冷材料。 Er-Ni系列磁性蓄冷材料的指标: 比热容峰值:5K~20K; 在10K以下的比热容峰值为0.35~0.81J/cm3.K; 4K到20K的比热容积分∫CdT是5.5J/cm3 新型稀土磁性蓄冷材料已经用于小型回热式低温气体制冷机产品中。这种制冷机的制冷温度在4.2K~20K,一般用于医用核磁共振成象仪、磁悬浮列车和超导发电机中冷却其大型超导磁铁、用于量子干涉仪(SQUID)、射频天文望远镜的传感器探头和军用红外探测器中以提高其灵敏度,并用于低温冷疑高真空泵中等等。使用了这种新型稀土磁性蓄冷材料替代传统蓄冷材料以后,可以使医用核磁共振成象仪等不用灌注液氦,每年仅每台医用核磁共振成象仪就可以节约16万人民币。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新型稀土磁性蓄冷材料
新型稀土磁性蓄冷材料是一种高熵密度磁性材料(high entropy magnetic materials),高熵密度磁性材料这一概念是磁性材料用于制冷工程时提出的。它的特点是材料的磁熵发生变化时会出现大的吸热与放热效应,可以应用于制冷技术中。利用磁性材料在经历磁相变时发生的磁熵变化,可以将高熵密度磁性材料作为磁蓄冷材料(magnetic regenerator material),用于小型回热式低温气体制冷机中。 这种制冷机的制冷温度在4.2K~20K,一般用在高技术领域,例如可用于医用核磁共振成象仪、磁悬浮列车和超导发电机中冷却其大型超导磁铁、用于量子干涉仪(SQUID)、射频天文望远镜的传感器探头和军用红外探测器中以提高其灵敏度,也可以用于低温冷疑高真空泵中等等。以往这种制冷机中使用的蓄冷材料只有铅。由于铅的比热容在15K以下急剧下降,使得小型制冷机在10K温度以下制冷效率几乎为零,制冷温度难以低于8K。要得到低于8K的制冷温度,只得附加效率极低的J-T回路。为了提高低温制冷机的制冷效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都在努力寻找在20K以下具有高比热容的材料。具有实用价值的Er—Ni系列磁性蓄冷材料是在90年代初被发现的。这些材料用于制冷机中后,使制冷机的效率有了突破性提高。 磁性蓄冷材料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重新建立一个制冷体系,只要将商品化的气体制冷机中的蓄冷材料换成磁性蓄冷材料,就可大大提高制冷机效果。因此磁蓄冷材料正在取代原来的蓄冷材料金属铅。而且由于磁性蓄冷材料的出现,推动了低温制冷机的发展。现在,不用灌液氦,用制冷机带动的医用核磁共振成象仪和超导磁体已经商品化。在这些新设备中,都必须使用磁蓄冷材料。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8 149 150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