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和软化技术及配套材料
系统研究从源头消除或削减制革过程氨氮污染物的科学方法和技术原理,构建了无铵盐脱灰和软化技术,并研究开发了3种配套化工材料,为从源头消除/削减氨氮排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研究开发的高效无氨脱灰材料具有优良的pH缓冲性、良好的脱钙能力和较好的渗透性,用于制革脱灰,脱灰裸皮品质良好,氨氮排放量降低95%,总氮排放量降低90%。 研究开发的无氨软化助剂与现有的软化用蛋白酶制剂一起应用于皮革软化工艺中,能大幅降低软化废液中的氨氮浓度,有效脱除脱灰裸皮中的钙,促进蛋白酶制剂对皮蛋白质的水解。 在该方向已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开发的材料已在我国皮化龙头企业成功中试。
四川大学 2015-12-22
功能材料纳微化技术
纳微结构赋予材料新的功能和功效。利用CO2 辅助雾化制备和组装纳微颗粒结构材料,通过二相或多相流的喷头结构元件膨胀和雾化,根据混合和相分离的变化,组装纳微颗粒结构和形态。根据液滴在射飞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变化而溃散、雾化、溶剂蒸发射飞过程中环境以及混合方式的调节,可形成各种纳微尺度和不同结构组装的颗粒材料。例如,根据多相流结构元件可快速形成高过饱和度快速成析和射流分散这样的特点,可设计给药系统,形成芯囊型或相互包嵌的超微细给药系统。又如用本方法制备的含能材料纳微颗粒,具有独到之处。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大型深凹露天矿高效运输系统及强化开采技术研究
我国冶金矿山 80%矿石量来自于露天开采。目前,我国大多数大中型露天矿已进入深凹开采,矿山生产遇到两个突出问题:第一,运输距离加长,运输效率降低,导致生产成本急剧上升。只有研究和采用新的运输系统,才能维持矿山的正常生产。第二,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和边坡的加高加陡,一方面,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安全性越来越差;另一方面,对大型露天矿,提高边坡角又是充分回收资源、减少剥离量、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研究边坡设计优化和深部强化开采技术,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边坡角,减少剥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大型露天矿生产设备品种多、数量大,生产和管理环节多,提高生产和管理技术水平,对企业降耗增效意义重大。本项目以水厂铁矿为依托工程,完成了下列主要研究内容:(1)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汽车-胶带半连续运输技术,在水厂铁矿建立了一条矿石运输和两条排岩运输系统,通过研究解决了系统设计和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单条排岩运输系统和矿石运输系统的生产能力分别达到 2100 万吨/年和 1100 万吨/年。(2)在大量系统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查、矿区地应力场测量和矿岩物理力学特性试验基础上,采用大型非线性三维有限差分法、离散单元法和基于 GIS 的三维极限平衡法进行了边坡稳定分析和设计优化,使各区的总体边坡角分别提高了 1°~6°。(3)研制了矿车自动调度及管理系统和地测及采掘进度计划编制与实施系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露天矿自动化调度模型和软件系统,并在水厂铁矿建立了基于 GPS 定位系统的生产设备自动调度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生产调度自动化。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大型深凹露天矿高效运输系统及强化开采技术研究
1.项目的简单概述 我国冶金矿山80%矿石量来自于露天开采。目前,我国大多数大中型露天矿已进入深凹开采,矿山生产遇到两个突出问题:第一,运输距离加长,运输效率降低,导致生产成本急剧上升。只有研究和采用新的运输系统,才能维持矿山的正常生产。第二,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和边坡的加高加陡,一方面,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安全性越来越差;另一方面,对大型露天矿,提高边坡角又是充分回收资源、减少剥离量、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研究边坡设计优化和深部强化开采技术,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边坡角,减少剥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大型露天矿生产设备品种多、数量大,生产和管理环节多,提高生产和管理技术水平,对企业降耗增效意义重大。 本项目以水厂铁矿为依托工程,完成了下列主要研究内容: (1)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汽车-胶带半连续运输技术,在水厂铁矿建立了一条矿石运输和两条排岩运输系统,通过研究解决了系统设计和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单条排岩运输系统和矿石运输系统的生产能力分别达到2100万吨/年和1100万吨/年。 (2)在大量系统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查、矿区地应力场测量和矿岩物理力学特性试验基础上,采用大型非线性三维有限差分法、离散单元法和基于GIS的三维极限平衡法进行了边坡稳定分析和设计优化,使各区的总体边坡角分别提高了1°~6°。 (3)研制了矿车自动调度及管理系统和地测及采掘进度计划编制与实施系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露天矿自动化调度模型和软件系统,并在水厂铁矿建立了基于GPS定位系统的生产设备自动调度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生产调度自动化。 2. 项目来源 本项目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课题(编号:2001BA609A-08)。 3. 项目的最新进展、所达到的水平 通过本项目研究,解决了大型露天矿深部开采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不但为水厂铁矿创造经济效益1.27亿元/年,使水厂铁矿的生产和管理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而且项目研究成果对露天矿山具有普遍意义,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和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2004年6月经教育部组织鉴定,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项目的关键数据 水厂铁矿总体边坡角提高1°~6°;运输成本下降50%;生产效率提高15%;生产成本下降15%;水厂铁矿西部排岩系统运输能力达到1800万吨/年,东部排岩系统达到2100万吨/年,矿石运输能力达到1100万吨/年。在攀钢朱家包包铁矿建立了国内首条坡度为40‰~45‰的陡坡铁路试验线;朱-兰铁矿运输效率提高14.28%,延长矿山服务年限7年;在朱-兰铁矿建成了国内第一条陡坡铁路工业生产试验生产线,全长880米;定制了一台224t工况电机车,用于工业试验;完成了40‰陡坡铁路系统施工图。 应用范围:本项目四个专题的研究成果已在水厂铁矿和朱家包包铁矿得到成功应用,做到了边研究、边开发、边应用。本项目研究解决的是露天矿深部开采中具有共性的关键技术问题,因此对全国同类矿山具有普遍适用意义,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高炉喷吹煤粉强化燃烧与风口工况监测技术开发及应用
(1)构建新型煤粉燃烧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煤粉燃烧反应行为及限制性环节,确定含铁冶金粉料及过氧化钙作为喷煤添加剂。 (2)研究了高炉喷吹煤粉催化燃烧产物性能及其与焦炭的相互作用行为,分析了高煤比条件下高炉回旋区内焦炭劣化的原因,确定高炉喷吹用煤及添加剂的应用条件。 (3)自主研发出以转炉除尘灰与CaO2为主配料的新型高炉喷吹煤粉复合添加剂,有效改善高炉喷吹煤粉的燃烧性能,并实现冶金固废资源的有效利用及节能减排。 (4)开发出集高温控光技术和高炉回旋区火焰
重庆大学 2021-04-14
一种强化粉丝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粉丝的制备方法,将豌豆经过两次浸泡后进行磨浆,豆浆经过过滤除渣后进行两次沉淀得到纯豌豆粉,将纯豌豆粉温水调匀、加入纳米纤维素晶体和纳米甲壳素后热水急冲并加入食盐水制成粉团,将粉团通过真空和面机抽去空气,通过螺旋输送,送入打瓢机漏丝,微沸后出锅并以凉水冷却,后自然冷却,再经过冷库冷冻、温水喷淋解冻、沥干水分、烘干机烘干程序,便可检验包装、成品上市。以此方法生产的强化粉丝,食用方便,保持了豌豆原有的品质,没有任何化学添加剂和防腐剂,常食还可提高人体膳食纤维量,是天然保健食品。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金属表面取代镀铬镀镍微合金化处理技术
金属表面镀铬、镀镍能耗高,镀液处理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微合金化耐磨蚀技术,表面硬度达到镀硬铬要求,耐蚀性能优镀铬镀镍处理,生产过程绿色无污染,批量工业化生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微合金表面处理技术”是在金属表面纳米化、稀土助渗和低温渗氮/碳/金属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发展而来的表面强化技术,通过氮、碳、硼等间隙原子及稀土、钽、钛、钨、钼、硅等微量合金元素的协同复合渗入,在钢铁零件表面形成具有精细微观结构的复合层,大大提高耐蚀性和耐磨性,解决了传统氮化存在的氮化层晶间脆化、不耐高温等缺点。
山东科技大学 2021-04-22
提高金属表面耐磨耐蚀的双辉渗金属技术
提高金属表面耐磨耐蚀的双辉渗金属技术是由太原理工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联合研制开发的基于提高合金表面耐磨耐蚀的一种新型的表面改型技术。该技术于1985年获得美国专利,而后技术发明人徐重教授又对该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进一步完善。双层辉光渗金属技术是等离子表面冶金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低真空条件下的气体辉光放电所产生的等离子体,使普通材料表面形成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的合金层,合金层中合金元素含量可以在百分之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范围内变化,合金层厚度可以达到数百微米,如在普通钢表面形成高速钢、不锈钢和镍基超合金等。由于双层辉光渗金属技术是低温等离子技术与传统渗金属技术的有机结合,渗层是依靠扩散方法形成的,合金元素在表面与基体之间成梯度分布,渗层与基体之间是靠形成合金结合起来的,因此结合非常牢固,渗层不易脱落,这是金属涂镀技术所不及的突出优点。由此,该项技术开创了表面冶金新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本项目的研究和研制开发工作是在国家“863”计划资助下完成的。 可以通过不同的源极设计,利用双辉渗金属技术对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可以按用途不同分别获得提高材料表面耐磨、耐蚀、以及耐磨耐蚀的材料。如采用该技术在普通碳钢锯条上沿齿廓形成性能接近高速钢的合金表面层,其综合性能可以与当今世界先进工业国家锯切工业中广泛应用的双金属锯条相媲美。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金属表面磷酸盐化学转化膜新技术
金属表面化学转化是一种在溶液中发生化学与电化学反应形成与基体结合 牢固的磷酸盐化学转化膜的过程,所形成的磷酸盐转化膜称之为磷化膜。目的 是:给基体金属提供保护,赋予耐磨耐蚀性能;用于涂装底层,提高附着力与 防腐蚀能力;在金属冷加工工艺中起减摩润滑使用;改变表面光学性质等。 转化膜在普通钢铁材料表面已经多年发展,应用较为成熟。本技术已实现 难转化金属及合金表面的成膜,如钛与钛合金、不锈钢、镁合金等,解决军工 行业所使用优质合金材料表面防护的难转化问题。由于其与基底结合牢固及组 分与性能的可控性,当前已在国际上引起关注。
山东大学 2021-04-13
无铬化环保铝表面处理剂生产技术
铝及铝合金材料在建筑、化学化工、航空航天、机械电子、交通运输等领 域具有广泛应用,但是表面易发生各种腐蚀,严重影响其使用性能、寿命和外 观形貌,所以在使用之前必须对其表面进行防腐处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 六价铬酸盐处理技术,但六价铬酸盐具有强致癌性,对环境已经造成了非常严 重的污染,任其发展后患无穷。2003 年 2 月 13 日,欧盟发布了 “报废电子电 气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我国 也相继出台各项政策对致癌化合物六价铬以及三价铬(铬酸盐)实行限量使用, 使得铬酸盐在金属处理中的使用最终将被禁止。我国也即将出版《铝合金无铬 化学转化预处理膜》行业标准,促进行业向无铬化方向发展。因此寻求一种价 格低廉、环境友好、无铬化并且耐蚀性能优于铬酸盐的材料及生产工艺成为目 前研究及实际生产应用的热点和难点,完全实现无铬化处理将造福千秋万代。 有机硅烷膜是目前最有希望和最具市场前景的完全替代铬酸盐的材料。有 机硅烷膜是采用硅烷偶联剂为主要成分,通过控制其水解聚合,在铝合金表面 形成硅烷转化膜。硅烷表面处理后,外面的基团不仅具有较强的疏水性,还与 有机涂层具有较强的结合力。硅烷膜的机械强度较高而且其表面疏水性阻碍腐 蚀介质扩散到铝及铝合金基体,可有效提高其防腐性能,耐蚀性能优于铬酸盐。 但单纯的硅烷膜在硅烷/金属界面结合强度较弱。目前主要多以具有多种功能基 团的复杂结构硅烷偶联剂作为原材料,价格昂贵,性价比低,不适于实际生产 应用。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我们提供了一种性能优于铬酸盐、价格低廉、可规 模化生产、制备工艺简单的有机-无机杂化无铬环保型铝表面处理剂。
山东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855 85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