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杨
大鹏
杨大鹏,男,山东烟台人,教授,博导。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博士毕业。研究方向:生物质资源高效转化与利用、农林及海洋产物加工与转化。主要兴趣集中在利用纳米技术进行生物质资源的改性和研究在环境、医学领域的应用。已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93篇,文章总被引用超过3200次,单篇引用过100次的文章有8篇,H-index 35。递交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6项,转让1项(20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福建省教育卫生联合攻关项目1项,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1项,企业横向课题1项(总金额250.0万)。是中国肿瘤协会纳米分会委员,中国化学学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省级重点实验室(柔性功能材料)学术委员会成员。海蛎壳的高值化研究已进入中试阶段。
杨大鹏
2023-03-10
杨
本昭
西北工业大学工业工程硕士研究生。现任西安西北工业大学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VUB)、英国东伦敦大学(UEL) 高级访问学者,陕西高校省级技术经理人,创业导师。长期从事技术经济管理及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主要研究领域:知识管理、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区域经济、市场营销、中小企业国际化。具有多年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管理、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经验。 自2008 年筹建西北工业大学资产公司开始,起草修订了 2009 版《西北工业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将学校成果作价奖励成果完成人股权比例定为 50%,参与修改各类涉及成果转化相关文件 20 多份。作为成果转化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促成学校以知识产权作价入股方式组建企业近 50 家,并担任和曾经担任成果转化企业董事近 20 家,其中, 1.促成张立同院士主持的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项目“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应用技术”作价投资组建西安鑫毒陶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曾任董事; 2.促成长江学者黄卫东教授主持的全球领先的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作价投资组建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333),曾任董事其成为科创板第一批上市企业中的两所高校之一; 3.促成周万成教授技术转让组建华秦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281); 4.促成长江学者介万奇教授主持的探测器级确锌锅晶体材料及其元件生产技术产业化组建陕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任首届董事并连任两届; 5.促成张定华教授航空发动机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组建西安三航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曾任董事; 6.促成李贺军院士碳纤维增强(湿式) 纸基摩擦材料生产技术组建陕西航洋新材料有限公司,现连任3 届董事。 自2016 年以来,促成转化专利 639 项,合同金额 8.79 亿元,其中251项专利作价投资 8.04 亿元,引进各类资本 133 亿元。其中铂力特首批科创版上市,华秦科技科创板上市;6 家企业启动 IPO;16 家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1家企业成为独角兽企业;3 家企业获批专精特新企业。近三年,学校退出或部分退出成果转化企业股权 10 余家,累计回收资金 14.94 亿元。
杨本昭
2023-03-14
杨
增岐
杨增岐,男,汉族,陕西岐山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留校任教,一直从事兽医传染病学与兽医流行病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常务理事、动物传染病学分会常务理事。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细菌病防控岗位科学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动物卫生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规模化养殖场动物疫病净化评估认证专家,农业农村部第七届兽药评审专家库专家。陕西省兽医卫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畜牧业协会理事,陕西省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陕西省重大动物疫情分析专家委员会猪病组组长,陕西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专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创新专项、农业农村部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等课题30多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陕西省农业科技推广三等1项、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主编、副主编学术专著与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获“第三届陕西青年科技奖”、“陕西青年突击手”、“全国宝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杨增岐
2023-03-14
杨
思军
杨思军,副研究员,南京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具有律师资格、注册会计师资格、专利代理人资格。长期主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及知识产权工作,在2003-2005 年主管专利工作期间,制定了南京大学的基本知识产保护政策体系,并首次进入全国高校前十名。参与南京大学在江苏省建设政产学研合作平台 22 个,草拟和完成了所有的平台共建协议,以及平台章程、管理办法等管理性文件。 参与组建创业公司 10 多家,其中南京欣网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为学校实现收益超过 1亿元,现持有市值 8 亿元。 募集南京大学技术创新基金 2500 万元,孵化重大关键项目 36项、预研项目 24 项。推动与中石化、金川公司、格林保尔、宇达化工等十多家企业共建研究中心。 2020 年,作为方案的主要制定者,在各级领导支持下,南京大学连续获得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等称号,是首批科技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 专业特长和研究范围: 技术转移及相关政策研究 科技成果转化相关创业服务及政策咨询 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 技术合同管理及相关法律
杨思军
2023-03-07
华石1号
杨
、华石2号
杨
中试阶段/n该项目“华石1号杨” 与“华石2号杨”均为高大乔木,干形通直圆满,尖削度小,分枝粗度中等,枝成层性明显,侧枝较细,分枝匀称。在湖北省一般3月下旬萌芽,4月上旬展叶,落叶期为11月中旬至下旬。9年生“华石1号杨”的平均树高24.55 m~26.93 m,胸径26.63 cm~27.98 cm,单株材积0.5024m3~0.6142 m3,冠幅6.0 m×6.8 m,枝下高7.10 m,具有优良的速生性、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等特点。胸径年均生长量3.0 cm~4.0 cm,树高年均生长量3.0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孔祥
飞
孔祥飞,主要研究方向: (1)中低温高效相变蓄能技术及其建筑应用;(2)健康建筑先进气流组织形式;(3)建筑能效诊断与节能运营技术;(4)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
孔祥飞
2021-12-31
孔祥
飞
长期致力于建筑节能及环境营造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围绕国家“双碳”目标,聚焦建筑能源与环境领域前沿问题,主要研究涵盖建筑低碳可再生供能技术、建筑低能健康环控技术、复合相变储能材料技术等领域,实现建筑低碳蓄供协同及多质热能高效利用,最终形成建筑热能储纳及低能环控体系,服务于国家“3060 双碳远景”战略需求。主要研究范围如下: (1)研发高物性复合相变蓄热基材 创新性提出复合相变蓄热材料(PCM)先进制备方法,具有高热焓且强热导功效。提出离子界面微植纳米 PCM、温湿复调 PCM 板材及建筑 PCM 生产装备等先进制备技术及生产工艺。面向建筑规模实用化,突破现有相变材料热物性低、蓄热能力与储释效率不兼容、封装液相易泄露等基础材料瓶颈。 (2)提出建筑被动热储纳方法与技术 基于所研发相变基材,开发被动式高效蓄热热工结构及建筑构件,提出多维非稳态相变蓄传热计算方法,从而形成“热能自然储释,建筑被动调温”等关键热工理论与技术。发展建筑自然热能储纳理论方法,增强建筑蓄存应用自然冷热源能力,为被动式建筑热容型热工结构提供设计依据。 (3)开发低质热能主动蓄供环控技术 提出“太阳能精准预测控制+多质热能精确蓄供输运+末端设备精细环控营造”等理论方法,形成源荷储联动技术闭环。研发了太阳能蓄热预测方法、相变智能联储装置、多质热能耦合蓄供暖系统、非均匀叠动热送风及高效辐射末端等实施装备。形成“白日极限利用太阳能光热,夜间有限补充绿电驱动制热”的主动供暖系统优化设计方法和运营策略。主编技术标准《相变蓄热供暖工程技术标准》,建立和规范建筑热储供暖技术方法,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通过研发高释能密度相变蓄热材料,实现“被动自蓄调为保障前提+主动热储供为有效措施”,构成基于蓄能结构的建筑低碳热能储纳环控体系,形成独特研究特色。 获天津市技术发明二等奖(序 2)、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序 2)及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序 7)等省部科技奖 3 项。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优秀结题)、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0 万元)、天津市建设科技项目(到校 295 万元)、人社部香江学者资助项目(60 万元)、天津能源集团横向项目(到校 97 万元)、签订河北工业大学首个突破千万的横向项目(1100 万元),等 20 项课题项目。 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SCI 检索论文 80 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 56 篇(JCR1 区 47 篇),入选 ESI 热点及高被引论文 2 篇,他引 1583 次(单篇最高引用 166 次),H-index 为 20,参编《Phase change materials》英文编著 1 部。 申获发明专利 20 项,授权软著 2 项。主编技术标准 1 项(《相变蓄热供暖工程技术标准》),参编地方标准 1 项(《超低能耗交通附属建筑节能应用设计导则》),参编团标 1 项(《雄安新区高速公路房建工程装配式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入选天津市“131 创新型人才”第二层次、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社部香江学者、河北省优秀留学归国资助、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天津市候选人、河北工业大学元光学者(特聘岗)、天津市建筑节能先进个人及天津市红桥区优秀拔尖人才等省市人才项目 8 项。 担任天津市建筑供能技术工程中心常务主任及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建成环境学会(ISBE)秘书、国际期刊 Frontiers in Sustainable Cities 副主编、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委员、光电材料器件专家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北省工信厅被动房产业专家、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高级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邀请报告 6 次,担任 SCI 期刊 Energies 等 3 个期刊编委或客座编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专家、天津市科委科研项目验收评议专家、青岛市科技奖通讯评议专家。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主编、欧洲化学工程联合会(EFCE)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Jiri Jaromir Klemes 教授肯定候选人储热材料先进制备方法,并用于支撑其后续研究。Applied Energy 期刊副主编 Luisa F. Cabeza 教授多次引用候选人理论建模方法,并认为相关成果对于 PCM 在建筑节能领域应用具有引领作用。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丁玉龙教授在论文中论述候选人研究成果在建筑热工性能提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雅玲教授认为候选人太阳能耦合相变热质研究对开发低碳供暖系统具有启发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健龙教授在研究成果中报道候选人相变热储先进方法,认为其具备规模化实践潜力。 基于自主研发黑曜石系列蓄热材料应用于津能集团太阳能蓄供热工程,实现年均节能 12W/m2,供热成本降低 40%,入选津能集团精品双碳示范项目,与申请人合作的二期示范项目已开始承建;所研发的蓄供热装备及生产工艺应用于河北温泰集团承担的北方清洁供暖系列项目,年新增营收 5600 万元,节支利润达 1500 万元,并达成 1100 万技术研发合作项目;候选人与北京民利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成果应用于大型开放式体育场馆供暖领域;候选人将热储技术应用于交通建筑,设计了国内首个高速公路超低能耗建筑(曲港高速公路博野服务区)的供暖系统。
孔祥飞
2023-02-24
战洪
飞
机械工程专业教授、电子科技与技术专业博导。宁波大学《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主任;宁波市知识产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发明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工业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新世纪 151人才。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 6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企业横向课题2项。2019 年获宁波科技创新推动奖。在《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Technology》《中国机械工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科研管理》、《情报理论与实践》《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情报科学》等主流期刊发表SCI/EI/CSSCI 论文20 余篇: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20 余项。 智能制造;工业企业大数据;知识管理;制造业信息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供应链管理;分散网络化制逸;科技管理;知识产权服务等。
战洪飞
2023-03-08
飞
博教育
飞博教育,成立于2012年专注提供在线外教课程服务,帮助机构打造线上外教英语项目,完善英语课程体系。致力于为学员提供优质的教育内容、在线上课技术、师资服务。
北京飞博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2-01
飞
博学院
飞博教育在线英语教学研究院简称“飞博学院”,成立于2018年10月。汇集英语教育、在线教育、儿童教育领域的专家智库,深度研究并发布适合中国本土的教研理念与教学方法,积极助推业界教育水平提升。结合在线英语教育的产业发展,实施行业观察,探究行业趋势。推动产学研结合,产出分析报告,提供学术建议,举办学术大会,旨在研究层面上给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助力在线英语教育的发展。
北京飞博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13
1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高校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平台
2
云上展厅已成功吸引1万余家企业入驻!
3
第62届高博会圆满落幕,明年春天相约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