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第七届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
为紧紧把握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密切跟踪前沿科技新趋势,面向全球公开选拔一批拥有世界领先前沿技术的初创企业和团队,搭建中关村论坛对外交流的高水平国际前沿科技竞技平台,营造更加有利于前沿科技发展的创新生态,有力支撑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现启动第七届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项目征集。
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组委会 2023-05-28
杭州喜马拉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喜马拉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3D打印和三维扫描设备及系统软件研发制造商、3D打印和三维扫描数据服务商、创新教育和创新医疗领域3D打印和三维扫描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致力于3D打印和三维数字化系统及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政府、学校、医院、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有竞争力的3D打印综合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教育培训、医疗健康、文化创意、企业研发、科学研究、逆向工程、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众多领域。
杭州喜马拉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07
杭州维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维讯机器人(VisionRobot)坐落于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是一家自主研发生产智能机器人的创新技术企业,提供工业领域的机器人应用解决方案和教学领域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设计一体化解决方案。 公司主要产品有:工业机器人、智能视觉系统、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智能制造数字化设计仿真软件、工业4.0生产线解决方案。 公司以机器人本体设计与运动控制的核心算法为基础,对工业自动化各学科在实际工业应用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归类与分析,设计了基于工业机器人为载体的系列工业自动化应用实训设备,产品形态包括实物设备、虚拟仿真软件、半实物设备。产品覆盖:教育领域的工业自动化、电机一体化、机器人、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训练以及工业领域的工业4.0工厂系统集成。 公司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致力于将工业现场应用技术带入高校实验室。通过先进理念的虚拟仿真技术为学校提供与工业应用现场相同的训练环境,在校园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公司成立至今先后荣获了国家高新企业、软件企业、省研发企业等一系列荣誉,申报通过了十几项软著和专利。公司坚持自主创新,依靠领先的研发能力、稳定的质量、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服务。
杭州维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07
杭州研一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研一智控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杭州钱塘新区,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智能试剂安全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国家技术企业。【研一智控】围绕高校、科研机构、政府科研院所、实验室、生化领域企业试剂管理难题,以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出发,针对试剂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及前沿的前处理创新手段,未实验室的整体效率的提高、人力成本的控制提供有效解决办法。 杭州研一智控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的实验室管理解决方案专家”。业务涵盖软硬件开发、系统集成、信息化解决方案等领域,以信息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非凡业绩与持久价值。主要产品有实验室智能化解决方案,是一套药剂管理信息化系统。该系统将药剂信息与RFID标签捆绑并录入,形成药剂信息数据库。系统集成有RFID扫描器,自动识别、捕捉药剂出入库动态,通过天平称重获取药剂使用量并自动录入系统,从而实现药剂领取、归还的自动化管理,形成完整的药剂领用信息数据库,实现药剂管理智能化,适用于化学试剂、生物制剂、标准样品、检测样品和现场物证的存储管理。
杭州研一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07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
一、学校简介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是在2008年海南省建省20年并向国际旅游岛华丽蜕变之时在原中央美术学院海口校区的基础上创建,于海南全面建设自由贸易区(港)时成功更名为海南科技职业大学,现有海口市美兰和云龙两个校区。学校秉承“科学、务实、厚德、创新”的校训,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立足海南,面向全国,着眼行业发展,关注社会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创业就业为导向,开设有60多个全日制本科与专科专业。学校以工科为主特色立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海事学院、城建学院、财经学院、设计学院、健康科学学院、国际护理学院、临床医药学院、传媒与音乐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学校2019年全日制在校学生10934人,2020年9月全日制在校学生预计可达16000余人,2021年9月全日制在校学生预计可达20000人。学校占地面积1092亩,2020年各类房屋建筑面积近45万平方米(不含在建面积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5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28万册,电子图书135万册,有中外期刊100余种,根据在校生规模将逐年增加图书与教学设备。近五年师生获省部级以上专业技能大赛奖500多项;教师申报省部级科研项目获批100多项,其中包括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教育部“北创助教”基金课题等;获权专利300多项;学校所获荣誉100多项,其中包括“5A级社会组织”称号。学校办学前八年由南昌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秀英担任校长,2015年8月开始由原海南师范大学校长韩长日担任校长;学校第一任党委书记是原海南医学院党委副书记肖玉明,第二任党委书记是原海南医学院院长焦解歌,现任党委书记是省教育厅委派的党委书记兼政府督导专员文强。学校第一任政府督导专员是原海南大学学工处处长王大群,现任政府督导专员是省教育厅党委办公室正处级督查专员文强。二、教师教学改革学校一直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以校企合作推进教学改革。杨秀英教授主持并带头组织与南昌航天文体用品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航天牌浓缩广画颜料研究与制备》项目,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了发明专利并获权。学校建立了海南省唯一的“海南海科石油化工产品检测中心”,实现了海南省化工产品质量“检测不出岛”的目标。曹维良教授与海南汉地阳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联合技术攻关,共同申报获批海南省科技厅2016年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双效余热回收与热泵技能技术在工业产品中生态设计》,获专项经费50万元,企业配套经费780万元。黎冬楼副教授与粤海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申报海南省科技厅2018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海口湾智能化海上交通服务应用软件的研究与开发》获批立项,专项经费25万元,服务海南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海上交通服务应用软件,为船舶、船员和航运公司提供海上交通和安全信息服务。郑兵副教授组织优秀教师与北京丰源智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获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7项,与北京镭嘉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24个虚拟仿真项目建设,与水滴智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开展全校智慧教室、私有云项目建设并取得了6项软件著作权等等。这只是学校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典型案例的一小部分,这些校企合作项目的研发,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也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条件。三、学生创业就业一直以来,学校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加快推进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现已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他们之中有的投身基层,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有的成绩优异,在各类大赛中斩获颇丰;有的在创新创业的大潮中,成为双创时代的弄潮儿……学校首届毕业生谷兵兵,海南大学海科全日制自考本科毕业生,数学等三门课程连续2年获得省级状元。留校任教校内孵化基地,从2015年开始带领2009级、2010级优秀毕业生共同创办海南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校内孵化公司),主要经营物联网领域系统集成开发,近年来获批政府创新基金项目,项目投入总资金200万元,为国家电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水务集团、中国联通等单位提供服务,每年创造效益400万元以上。海事学院2019届航海技术专业毕业生吴进奇,在校期间获得“三好学生”等荣誉,考取了船员大证。现任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散运部)实习三副,月工资福利15000元。财经学院2019届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何春雨,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多次被评为“优秀班干部”。现就职于海南省腾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任店长并入股餐厅股份成为合伙人,月工资福利12000元以上。城建学院2017届建筑装饰工程专业毕业生林探,在校期间学习优异,2016年开始进入海南捷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实习,2018年为公司创造两百多万的业绩。2018年进入广东九艺三星装饰工程技术公司海南帝豪总部分公司工作,月工资福利20000元。信息工程学院2019届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关泽日,在校期间担任校艺术团宣传部长,获2018年泛珠三角大学生计算机大赛省级二等奖。现就职于海口海晋启弘有限公司(vivo海南分公司),月工资福利8000元以上。四、实践教学基地学校注重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有海南省特种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1个,海南省老年健康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1个,海南省药食同源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筹)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中国残联、教育部批准的海南省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1个,海南省高校特色实训教学示范中心1个,海南海科石油化工产品检测中心1个。学校有18个校内实训中心,164个校内实训、实验室,近百间智慧教室,与海南汉地阳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万特制药(海南)有限公司、上海中船海员管理有限公司、海医第二附属医院、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天来泉康复疗养院等117家省内外企业共建共享校外实训基地。五、师资力量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年青教师专业发展和应用科学研究水平提升。学校2020年专任教师642人,兼职教师16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379人,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212人;学校出资在国内外名校培养硕士61人,博士16人,并不断深化人才引进机制,面向全国招聘、引进人才,根据所开设专业及在校生规模逐年增加专任教师。未来五年将建设一支数量过千,结构合理(高职称占比40%以上,高学历占比5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比60%以上)的师资队伍。六、人才培养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培养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根本目标。在锤炼师德师风上下功夫,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创新育人方式上下功夫,使思想政治工作如春风化雨般入脑入心,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努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海科大学子自觉地把青春梦想融入中国梦,珍惜韶华、励志勤学,在艰苦奋斗中绽放青春风采,为新时代追赶超越做贡献。七、专家治学学校施行专家治学,校长韩长日是原海南师范大学校长,校级领导刘康德是原海南大学党委书记,教学科研副校长周兆德是原海南大学分管教学科研副校长。学校二级学院院长皆是硕士或博士生导师,均具有名校教育教学管理25年以上工作经验。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 2021-02-01
河南科技职业大学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统招资格的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始建于1981年,地处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美誉之称的河南省周口市。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传承着人类5000多年的文明。学院座落于风景秀丽的沙颍河畔,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是理想的修身治学之地。学院占地900多亩,建筑面积29万多平方米,全日制高职学历教育在校生6000多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亿多元,馆藏纸质图书50多万册。有教职工500多人,专任教师37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人,河南省教育专家2人。学院设置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信息与电子工程系、经济与管理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医学系、教育系、艺术与设计系、公共基础部等9个教学系部,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物流管理、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护理、助产、学前教育、美术教育等33个社会急需专业,其中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1个,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河南省民办高等学校品牌专业7个,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内涵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重德强技、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按照人才培养需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了“工科为主、重视实践、爱心办学”的办学特色。一是实施专家治校方略,领导班子治校能力强。理事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河南省教育专家,学院领导班子中四人具有教授职称,熟悉高等教育并具有丰富的高等学校管理经验。二是专业设置前沿,教学设备一流,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学院建有综合实训中心,校内实验实训室15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18个。实验实训课开出率100%。同时,通过开展文体、学术及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职业素养、人文素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协调发展。三是管理规范,教风严谨,资助制度健全,办学的公益性非常明显。四是实施一专多证,学生双证率达到98%。五是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在遵循“依法治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治校方略和“厚德、博学、求实、创新”校训精神的指引下,周科人立足周口,面向河南,辛勤耕耘、开拓创新,主动为中原经济区和周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使学院建设不断向前快速发展。目前,正在秣兵厉马,全面准备,为晋升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原科技学院而努力奋斗。
河南科技职业大学 2021-02-01
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黄文财教授团队绿色氢能和光催化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黄文财教授团队和福州伏智光催化研究中心吕锋仔团队应邀在Cell旗下物质科学子刊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发表了题为“The development of balanced heterojunction photocatalysts”的perspective前瞻性论文(DOI:10.1016/j.xcrp.2022.101082)。
厦门大学 2022-10-12
杭州电表厂
       企业创建于1966年,厂房面积30539平方米,经过30多年的奋斗目前已成为国内万用电表、教学仪器、绝缘电阻表、钳形表,安装式电工仪表的骨干生产厂家和出口生产基地。       企业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的认证,被评为全国教学仪器定点生产厂家,浙江省教学仪器生产骨干企业。产品获得杭州市著名商标称号,2005年行业协会推荐产品。       企业设置机构:厂部办公室、财务室、生产部、销售部、供应部、技术部、质检部、物业管理部、金工车间,装配车间、计量室、测试室。
杭州电表厂 2021-01-15
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科技园”),位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西门两侧,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已获国家大学科技园、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国家级资质。
中山大学 2022-08-10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坐落于享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盛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南昌。学校是教育部重点建设的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多科性本科院校,也是全国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主要培养职教师资、普教师资和应用型专门人才。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形成了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统筹发展继续教育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格局。2008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历史沿革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以原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主体,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组成。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办学起始于1952年;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前身为1977年创建的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分院,1984年更名为南昌师范专科学校,1987年升格为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04年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学校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4年划归省管。 办学定位 学校以教师教育和应用性人才培养为基本定位,发挥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办学优势,突出创新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服务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办学特色。 发展目标 学校秉承“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教师教育传统,恪守“明德精业”的校训规范,紧跟教育现代化步伐,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致力于建设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科专业 学校已列入江西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也是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13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教育学(以职教师资培养为特色)、设计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生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和10个硕士专业学位点(教育硕士、旅游管理硕士、艺术硕士、国际商务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体育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硕士、药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设有77个本科专业,涉及有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哲学、文学、历史学、法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原有省级高水平学科1个(设计学),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教育学、化学),现新增江西省一流学科1个(教育学)。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应用化学、旅游管理),省级特色及品牌专业18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获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2项(制药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双师型”电子信息类职教师资培养),教育部职教师资素质提高计划项目3项(工艺美术、电子商务、动画),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6项。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1623人,专任教师1349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2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100人,硕士生导师555人。教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24人次,“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2人,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1人,二级教授15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20人,“赣鄱英才555工程”入选人员11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1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提名称号1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计划”入选人员1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7人,“江西省模范教师”2人,“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8人次,“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93人次。 办学条件 学校现主要有枫林校区和红角洲校区,占地面积2162亩,校舍建筑面积68.6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025万元,纸质图书266.17万册。建有文科综合、基础化学、电工电子、基础物理4个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校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54个,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建成了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人才培养 建校以来,共培养了12万余名毕业生,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在校生规模2.4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8707人,研究生1167人。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近五年来,研究生及大学生在全国创新创业、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全国大学生英语、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力学以及艺术设计、音乐、体育等各类竞赛和科技文化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项2284项。学校健美操队队员代表国家队夺得了我国健美操项目的首枚世界金牌。“蚊所未吻——青蒿驱蚊产品”创业团队在全国2017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为江西摘得唯一一个金奖。 科学研究 建有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平台311工程建设项目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文化厅批准组建的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发改委批准成立的工程实验室2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科研创新团队3个;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学校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近五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和科技部、教育部等部、省级科研项目900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21项;获发明专利84项。学校出版发行《职教论坛》《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地方文化研究》3种学术刊物,《职教论坛》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入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获全国优秀职教期刊一等奖,在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历年文章全文转载量名列全国职教类期刊第一、全国教育类期刊中位居前列,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职教刊物之一。 职教基地 学校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被江西省确定为江西省城镇职教师资培训中心、江西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中心、江西省职业技能鉴定站。截止2018年5月,培训基地共举办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职教师资培训93期,培训职教师资11734人次,先后获批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中5个专业培养(培训)标准、培养(培训)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7个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专业点建设项目。 对外交流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先后与美国、英国、芬兰、瑞士、丹麦、德国、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摩洛哥、印度、韩国、日本、匈牙利、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40多所高校及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开展了本科学历学位层次中外合作办学,以及学分互认、教师互访、学生互换、合作研究等项目。学校长期坚持聘请外籍教师、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并选派本校教师到国(境)外进修、教学和进行合作研究,鼓励学生赴国(境)外大学学习深造。学校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已与摩洛哥阿卜杜·马立克·阿萨德大学合作开办了海外孔子学院(江西省第11所)。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拓展硕士学位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积极探索境外办学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等新的合作办学模式。 学校具有招收海外和港澳台地区留学生的资格。现有来自于俄罗斯、马达加斯加、津巴布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留学生在我校进修汉语或接受学历教育。学校还先后举办了多届中美、中日和两岸青年文化交流活动,欧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地区的职业教育考察团也多次来校交流,洽淡合作项目。 发展愿景 学校是我国职教师资培养领域“北有天津、南有江西、优势互补”格局中的重要一极,被社会誉为“南方职教师资培养的摇篮”。目前,学校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提高质量为战略主题,以学科突破为主要引领,显著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学校服务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能力,实施差异化发展和融合发展战略,力争突破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努力把学校建成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再作新贡献。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4 25 26
  • ...
  • 465 46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