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黄色聚氨酯丙烯酸酯染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色聚氨酯丙烯酸酯染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含有黄色发色团的黄色丙烯酰胺;通过聚合物二元醇、二异氰酸酯、亲水性扩链剂和含羟基的丙烯酸酯单体合成含羟基的水性阳离子聚氨酯;以含羟基的水性阳离子聚氨酯作为种子乳液,往乳液中加入引发剂、丙烯酸酯类单体和合成的黄色丙烯酰胺染料进行聚合,制得黄色聚氨酯丙烯酸酯染料。本发明制备的黄色聚氨酯丙烯酸酯染料具有优异的耐摩擦、耐迁移、耐候、耐迁移和安全性高特点。在处理带有负电荷的基质如皮革、织物、涂料和胶粘剂和纸张表面时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黄色聚氨酯丙烯酸酯染料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低光强下高转换效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本成果通过溶液中的柠檬酸和乙二醇发生聚合酯化反应生产聚酯,有机醇盐中的Ti-O键均匀的分散和固定在聚酯网络中,在退火时聚酯分解产生大量极其微小的气孔,从而形成了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的结构。同时由于P25 的TiO2粉末在聚酯中不可能完全均匀分布,因此,在退火后表面出现了不规则的纳米粒子堆积凸起形成的孔道;而通过双层成膜方式,使其粒子分布更均匀,连接性更好,从而表现出更大的填充因子和较好的光电转换。用其制得的太阳能电池在低光强下具有很高的转换效率,光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用本发明所得薄膜制得的太阳能电池,在5mW/cm2的弱光照下,光电转化效率高达11.83%,尤其适合在日照强度低的地区使用。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近红外染料高科技前沿应用及工业化生产
近红外光由于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干扰很小,对物质透明性好,目前已成为一个新兴的、具有独特功能的光学领域,其在军事侦察、红外伪装、物质分析、医疗检测、感光、光聚合、非线性光学材料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国内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难及国外水平,所能提供的品种单调,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另外,目前应用荧光或生物发光进行活体成像已发展成为生物学研究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但仍存在关键的问题有待克服或突破: 1) 现用于活细胞荧光成像特别是用于高含量分析的荧光探针的光稳定性差,即光漂白; 2) 目前荧光探针的荧光效率仍有待提高,一般需利用较高浓度的荧光探针,从而对细胞会产生很大的毒性,也降低荧光探针在空间的分辨率; 3) pH敏感且Stokes位移小,易产生浓度淬灭效应,特别是应用于水相体系中会发生严重的荧光淬灭效应; 4) 许多生物体及其组织在可见光的激发下自身会发射荧光,严重干扰生物样品的荧光检测和造影。目前较多荧光染料(如芘、罗丹明、BODIPY类、萘酰亚胺类等)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都在紫外可见区域,缺点是:短波长光对生物样品活性具有较大的损害;生物样品中某些成分的自发荧光会形成很强的背景干扰;波长越短的光的散射光干扰强,因为散射光的强度与波长的六次方成反比。而波段在650-900 nm区域的近红外光的激发和检测可避免环境和生物样品产生的背景噪声,可以有效地避免生物样品的自吸收和自荧光的干扰。同时,近红外谱区域工作是实现低成本仪表检测的主要步骤,由于电信业的发展,已能以低成本广泛实现NIR光纤和半导体技术。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UV协同络合/Fenton体系处理含染料及PVA中性废水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是UV协同络合/Fenton体系处理含染料及PVA中性废水的方法,其步骤为:废水经微生物多孔金属膜反应区进行厌氧处理和喷射床生物反应器进行好氧处理,使用络合剂形成PVA-聚甲基丙烯酸络合物,加入絮凝剂形成沉淀,利用废钢以及钛铁矿生产二氧化钛的副产废物,在一定强度紫外光(UV)照射下加入双氧水磁力搅拌反应,进行UV/Fenton氧化.本发明通过对络合物,催化剂,双氧水投加量及紫外光强度及时间等关键因素的动态调控得到最佳处理效果,能够在pH中性条件下实现含染料和PVA废水的高效处理,且合理利用废钢以及钛铁矿生产二氧化钛的副产废物,以废治废,提高处理效率。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基于多光子吸收的染料掺杂液晶随机激光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光子吸收的染料掺杂液晶随机激光器,包括玻璃基片以及其上顺序附着的固化层和混合层,所述固化层为光控染料与表面聚合材料的饱和溶液固化形成的薄膜,所述混合层为液晶与激光染料的混合溶液层。本发明基于多光子吸收效应,泵浦光处于长波段在激光器表层的损耗较少,可穿透表层到达介质内部,使多光子吸收发生在激光器较深处,对随机激光器的厚度没有特殊要求,能有效提高泵浦效率。并且,多光子泵浦光源的长波段光子能量较低,可减少对材料的损害,防止发生短波段光子引起的材料变性的问题。
东南大学 2021-04-11
高级氧化水处理设备处理高浓度染料10分钟的变化
高级氧化水处理设备处理高浓度染料10分钟的变化
科利尔(青岛)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2023-03-03
一种连铸中间包内旋型湍流控制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铸中间包内旋型湍流控制器,包括控制器本体和形成在控制器本体内的中空腔室,所述中空腔室上端设有出口,中空腔室底部四周设置有旋向一致,不与侧面垂直的立方体旋流挡片。本发明通过在在中间包长水口的正下方,与浇注的长水口对应的中空腔室底部设置旋向一致的立方体旋流挡片,使经中间包长水口注入的钢水形成一个旋流的速度场,即能防止液面波动过大,稳定钢液,降低湍动能,产生的离心力又很大程度的促进了非金属夹杂物的碰撞几率,碰撞聚集长大后更好的上浮,能更有利于去除,最终达到了净化钢液的目的。本发明结构简单,加工简便、操作方便;能在内部形成旋流的速度场,有效除去夹杂物,有效降低湍动能。 (注:本项目发布于2014年)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12
产油脂微生物资源开发及微生物油脂在饲料中的应用
成果描述:该成果得到国家基础专项项目()和四川省支撑计划()资助。本项目通过建立了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的方法,生产油脂微生物能够利用的碳源。对能利用木糖为碳源的微生物制备微生物油脂生产条件进行优化,提高产油量。建立中试规模的微生物油脂的制备体系,解决微生物油脂的来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等问题。并完成微生物油脂的饲用效果试验。产油脂微生物能利用糖蜜等废弃物进行生产。产油脂微生物含油率高,油脂含量为54.6%,生物量为23.5g/L。所产油脂富含不包和脂肪酸,能效高。所产油脂的脂肪酸主要集中在C16和C18,碘值集中在60-100之间,皂化值集中在100-130之间。市场前景分析:油脂作为高能量物质,是动物饲料最佳的能量饲料来源。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不断深入,借鉴国外饲料研究的经验,近年来国内也掀起了对动物生长能量需求的研究。油脂是高能饲料,其能值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2.25倍,添加油脂作为能量饲料越来越受到动物营养专家推崇。市场统计2010年能量饲料市场规模在330万吨,年销售总额为180亿元,预测2015年将增长至635万吨,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因此微生物油脂在饲料领域中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产油脂微生物含油率高,油脂含量为54.6%,生物量为23.5g/L。所产油脂富含不包和脂肪酸,能效高。所产油脂的脂肪酸主要集中在C16和C18,碘值集中在60-100之间,皂化值集中在100-130之间。
四川大学 2021-04-11
畜产品、食品和饲料中种源鉴定及外源成分快速检测关键技术
1.发明了种源特异性基因筛选方法,建立了简便、特异性强、适用的牛(普通牛、水牛)、羊(山羊、绵羊)、猪、马、驴、狗、兔、狐狸、水貂、鸡、鸭、小鼠、大鼠等种源成分鉴定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序列信息,自创生物信息分析流程,筛选物种特异的核基因DNA序列。 2.发明了适于牛、羊、猪转基因成分现场快检的LAMP试剂盒6种。6种外源基因LAMP可视化快速检测试剂盒,可进行牛、羊、猪中外源基因——人乳铁蛋白、人α-乳清蛋白、人抗凝血酶III、人溶菌酶基因、人乙肝表面抗原基因、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检测,不需要PCR仪和电泳仪,检测时长由普通PCR的2小时缩短到30分钟,检测限达到0.01%(w/w),灵敏度是PCR的10-100倍。 3.发明了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研制出人乳铁蛋白和α-乳清蛋白检测的竞争性试纸条各2种,5分钟内可完成准确检测。用于鲜牛奶、鲜羊奶和奶粉中乳铁蛋白和α-乳清蛋白的定性检测。 成果可在畜产品、食品、饲料检测机构和企业、出入境检验系统进行应用,可为企业原料的真实性把关,确保畜产品和食品的真实性和信誉,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转化条件:分子生物学常规设备和条件。 成果完成时间:2016年2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生物基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重防腐涂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基高分子材料领域,涉及一种生物基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重防腐涂料中的应用。将羧酸类开环试剂与催化剂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液;将环氧植物油和第二混合液分别同时泵入微流场反应装置的微流场反应器中进行开环反应,反应结束后经后处理,即得生物基多元醇。本发明进一步将生物基多元醇与异氰酸酯、扩链剂及功能填料共聚,制得兼具高硬度、耐磨性及耐化学腐蚀性的重防腐涂料,适用于严苛环境金属防腐。本发明通过微流场技术实现高效连续化生产,突破传统工艺对复杂羧酸体系的限制,显著提升涂层性能与环保性。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