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关于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柱、框架节点及框架结构等的受力性能的系统地试验研究
对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柱、框架节点及框架结构等的受力性能进行了系统地试验研究、机理分析和三维非线性力学计算,为混凝土结构补强固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历史保护建筑的特点,研究了多种荷载组合作用下历史保护建筑的破坏机理、衰变规律、剩余寿命及可靠性,并对在役历史保护建筑物的检测鉴定与加固技术进行了系统地试验研究。本项研究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1 项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一种金属氧化物/Cu2O/聚吡咯三层结构纳米空心球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金属氧化物/Cu2O/聚吡咯三层结构纳米空心球,该空心球的球壳从内向外依次为金属氧化物多晶层、氧化亚铜多晶层和聚吡咯层,每层厚度均在10纳米以下。本发明利用模板吸附方法,通过分步吸附的方法和后续的水热及退火处理制备得到金属氧化物/Cu2O/聚吡咯三层结构纳米空心球。本发明制备的金属氧化物/Cu2O/聚吡咯三层结构纳米空心球核壳结构规整,球壳厚度可控,金属氧化物和氧化亚铜晶粒尺寸在10nm以下,结晶质量高,比表面积大于200?m2/g。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成本较低,克服了传统方法中由氧化铜制备氧化亚铜困难的缺点。
浙江大学 2021-04-13
北京大学深研院潘锋团队在调控超结构基元提升锂电池正极材料性能取得重要进展
锂电池已经在手机、电动车和大规模储能广泛应用。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是依赖于价格相对昂贵的钴(Co)和镍(Ni)元素的钴酸锂(LiCoO2)和高镍三元(NCM)正极。
北京大学 2022-07-08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课题组成功制备飞行微波光子的多体“薛定谔猫”态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研究组在微波量子信息处理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在实验中借助超导量子电路成功制备了相干态飞行微波光子的多体“薛定谔猫”态,并验证了不同“猫”态之间以及多体“猫”态和超导量子比特之间的量子纠缠。
清华大学 2022-03-16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王秀梅团队发现取向结构材料诱导大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定向迁移和分化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王秀梅团队提出了多模态组织工程新策略,通过自主开发的多级定向纳米纤维蛋白水凝胶(alignedfibrinnanofiberhydrogel,AFG)对脊髓与外周神经损伤进行干预,并在大鼠、比格犬、食蟹猴上取得了良好的再生修复效果和运动功能恢复。
清华大学 2021-12-08
南京大学基于电纺自组织金字塔微结构的高性能、高舒适性贴肤传感器件
近日,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潘力佳、施毅教授团队在电子皮肤器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南京大学 2022-10-12
一种具备三维多孔结构的纳米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a)向浓度为1-4mg/mL的氧化石墨烯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其中氧化石墨烯与二氧化钛之间的重量比控制为10:1~1:10,并获得分散液;(b)将所获得的分散液置入反应釜中,在120-200℃的条件下执行水热反应2-12小时,然后经过冷冻干燥处理即得到具备三维多孔结构的纳米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材料产品。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复合材料产品及其特定用途。通过本发明,能够以简单、易于操作并适合大规模生产的方式来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材料产品,且其所制得的产品具备比表面积大的三维多孔结构,并尤其适用于制作超级电容器或用于执行环境污染处理。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南引导类原创探索计划项目 ——“高分子材料变革性合成与结构创新”项目指南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部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拟资助“高分子材料变革性合成与结构创新”原创探索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3-07-05
西湖大学工学院李子青团队 CAMEO蛋白质结构预测竞赛 三个月总成绩全球第一
由瑞士生物信息研究所和巴塞尔大学联合举办的全球持续蛋白质结构预测竞赛CAMEO(Continous Automated Model EvaluatiOn),与CASP(Critical Assessment of Techniques for Protein Structure Prediction)并列为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的最重要的两大权威竞赛。
西湖大学 2022-11-29
SED36型一体化整体电动压缩机及其控制器 ——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空调系统必备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下,属于清洁能源范畴的纯电动汽车、混合电动汽车及燃料电动汽车的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传统的离合器空调压缩机在新型的电动和燃料汽车上无法使用,因此研制新型的电动压缩机成为电动汽车整车配套的必然选择。电动汽车器件布置比较紧、自重大,为了实现电动压缩机小型化和轻量化的目的,压缩机设计采用了直流无刷电机和涡旋压缩机一体化半封闭的设计方案。由于电机内有制冷剂和冷冻油流过,无法安装位置传感器,因此需要开发无位置无刷直流电机电动压缩机控制器。SED36型一体化整体电动压缩机及其控制器由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合作自主开发,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申报了两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和一项国际发明专利,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已经公开。PCT专利申请号为:CN2004/001552;国家专利公开号:1538613和1635310。第一代产品通过了上海汽车工业科技发展基金会的验收,第二代产品经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鉴定认定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