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精度柔性传感器的设计与全印刷制备
柔性传感器由柔性材料(基材)制成,兼具柔韧性和延展性,是柔性电子领域的关键元件之一。 一、项目进展 已注册公司运营 二、企业信息 企业名称 上海索夫特电子有限公司 企业法人 王保余 注册时间 2021.9.3 注册所在省市 上海市 组织机构代码 9130112MA7AH2J59Y 经营范围 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电子专用材料销售、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新材料技术研发 企业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景联路389号9幢1层 获投资情况 团队投资50万元整 三、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唐桤泽 物理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2020.9.1/2024.7.1 王保余 材料学院/复合材料与工程 2018.9.1/2022.7.1 潘一 材料学院/复合材料与工程 2018.9.1/2022.7.1 赵珩宇 材料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2018.9.1/2022.7.1 杨扬 物理学院/应用物理学 2020.9.1/2024.7.1 曾剑涛 物理学院/应用物理学 2020.9.1/2024.7.1 范世昌 物理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2020.9.1/2024.7.1 四、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张震 物理学院/物理化学 无/讲师 功能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在印刷电子领域的应用 五、项目简介 柔性传感器由柔性材料(基材)制成,兼具柔韧性和延展性,是柔性电子领域的关键元件之一。项目通过开发功能型电子墨水,以印刷电子技术为手段,推动高精度柔性传感器增材制造,有效解决高精度和高阈值相悖、多模态信号串扰等技术痛点,助力柔性可穿戴电子发展,更好服务人类智能生活。 自主研发的高精度柔性传感器具有三大核心技术:①设计多级微结构、模块化传感电路,解决模态间的串扰,实现精度、阈值、模态以及稳定性的协同提高;②针对不同传感电路,开发温敏、压敏以及湿敏电子墨水,在填料组成、结构以及复配方面提升其信号响应性能;③采用喷墨打印、点胶打印和丝网印刷等高精度、高效率、节能的制备工艺,实现多模态柔性传感器的逐层叠印生产,同时提升多模态传感电路的印刷精度。所开发三模态柔性传感器实现温度、湿度、压力的同时采集,模态串扰率≤3%,成本降低70%,性能和逐层印制工艺国际领先,已发表4篇发明专利、1篇SCI论文和5项软著。 团队已与上中下游厂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柔性温敏传感器完成中试、小规模试产(120万片),产值120万;温度、湿度双模态传感器应用于柔性红光面膜仪,与厦门银方签订意向订单;三模态传感器工艺较成熟,预计2023年实现量产。
华东理工大学 2022-08-10
基于同轴结构的柔性纤维传感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电化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同轴结构的柔性纤维传感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柔性纤维传感电极包括银/氯化银参比电极,工作电极,碳材料对电极,聚合物绝缘层;四者关于纤维的几何对称轴为同轴关系,并且同轴结构可以有多种形式;同轴结构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简化电极识别与电路连接工作;电极模量与生物软组织相匹配,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器件/组织界面,实现对体内信号的长期监测;纤维形状和电极排布的体积微型化,对外膜的稳定性友好,与生物组织的界面更稳定,可增加使用寿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复旦大学 2021-01-12
一体式柔性承插口钢塑复合管
产品概述: 一体式柔性承插口钢塑复合管具有机械、防腐性能优越、寿命长等优点,独特的三层结构**的将环氧树脂的防腐性能与外层聚乙烯的防护性相结合,防腐层厚度可达3mm以上,有效的避免运输、安装、使用过程中防腐层破损,从而降低管材的使用寿命。此防腐工艺已经在输油、气、大型水利项目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实践证明此防腐工艺是长输管线**的防腐形式,使用寿命可达50年以上。 性能优势: 防腐性能较好,外层采用3PE防腐,寿命达到50年,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先进管道外防腐方式。 母材性能增强,产品扩口时采用1000°高温加工处理,相较冷加工不但不破坏母材,更增强母材性能。 尺寸精度高,密封性好,同时对公母口进行定径,公母口椭圆度控制在1mm之内,密封面粗糙度控制在12.5以下,保证密封性能。 安装方便,承插口钢管连接对接速度快,具有安装方便、施工成本较低,开挖土方量少,节省空间。 检测方便,采用双密封结构,在双密封之间设有检测孔。每个接头安装后可立即进行检测。检测用水100ml以下,也可使用压缩空气进行检测。 外3PE内环氧技术,3PE防腐承插口扩口技术(外3PE内环氧)经过长期的应用检验,已证实是目前先进的防腐结构。其外层结合了缠绕HDPE和熔结环氧粉末的优点。实现了防腐性能、力学性能的良好结合。 应用领域: 在石油、化工、市政给水、建筑、运输、通讯电力、印染、农业灌溉、冷藏等管道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山东金诚联创管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7
机器人轨迹赛竞赛平台及其机器人运行轨迹实现方法
机器人竞赛是中央 “ 科教兴国 ” 战略方针的具体体现和创新举措。 “ 机器人轨迹赛竞赛平台 ” 主要针对目前机器人轨迹赛竞赛需要裁判现场评判且评价机器人性能的好坏没有统一标准的缺陷而提出,能够有效应用于机器人轨迹赛竞赛的现场裁判中且评价标准统一,能够有效应用于多种机器人轨迹赛,如机器人直线行走、直线花样行走、直线绕障行走、按规定图形行走竞赛等,使竞赛规则更为直观、明朗,减小了竞赛结果判断的人为误差。该成果已获专利 2 项。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AirFace医护服务机器人
2020年2月7日,上海援武汉第三批医疗队收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吴韬研究团队捐赠支援的2台AirFace人工智能医护服务机器人,科研和医务人员昵称它们为“小白”。这两台智能机器人,即将进入医疗队所在的武汉市第三医院ICU病房工作。 吴韬团队经过多年摸索,自主研制开发并获得国家专利的一款具有人脸识别、自然语音交互、远程协作等功能的医疗服务机器人,已连续两届受邀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小白”身高1.45到1.6米,可以以每秒0.3到0.6米的速度,在预定时间跟着医生和护士查房,自动避障,与人互动,而后自行“走”回充电桩补充能量。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微型消毒防疫机器人
彭浩舸结合专业特长,指导企业科技攻关。远程讨论,迅速拟定技术方案,实验室研发测试,在他的带领下,这家小微企业很快实现新产品的开发,老产品的升级,成功研发出微型消毒防疫机器人,深受市场欢迎。研制的微型防疫机器人主要针对办公楼、医院,或者大型防疫车不能到达的偏僻狭窄通道进行防疫作业,自带监控,可远程自如行进控制、消毒液喷洒量调控等功能。为适应更大范围和更高效的消毒作业,彭浩舸与公司技术骨干还将已有的无人机控制技术移植到新一代室外防疫机器人。
湖南工程学院 2021-04-10
“小护士”智能机器人
电子科技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彭倍教授和骆德渊教授带领该校机器人与无人系统团队根据疫情需要,迭代研发了“小护士”智能机器人。目前有两台“小护士”智能机器人已在武汉汉阳方舱医院“上岗”。据了解,“小护士”智能机器人可以根据设定的程序,自主导航,进行喷洒消毒,派发药品,还可以对病人进行生命体征测试,包括体温、血压、心率、血氧检测分析。此外“小护士”智能机器人还可以通过人脸或指纹对病人进行身份确认,搭配热成像人体测温系统,测量精度高。同时还可以实现24小时智能监测预警,无人值守,远程遥控,能极大降低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和暴露风险。“小护士”智能机器人的原型是机器人与无人系统团队牵头的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用于警方的看守监视智能机器人。疫情发生后,团队老师发现,大量医护人员疲于配药送药分发,人与人的接触也会增加感染风险,如果用机器人来进行测温、配送药品,一方面可以把医护人员从繁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可以隔离输入性传染源,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于是紧急迭代开发出了“小护士”智能机器人。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智能消毒机器人
上海大学机械自动化工程系主任田应仲老师临时组建了由教师李龙、袁光杰和08级研究生校友高雨、陈孝光组成的“高污染危险环境下智能消毒机器人”攻关小组,将智能机器人科研工作与抗疫前线需求结合,一方面与瑞金医院、龙华医院、杨浦中心医院感染科的医生与医护人员通过视频会议、微信会议等方式,了解消毒要求与作业规范;一方面积极联系消毒器材与药品厂家落实消毒方案与原材料供应,开展消毒机器人研制工作。 得益于上大“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中心”充分的技术储备、校内外团队通力合作、校友的倾力支持,攻关小组克服重重困难,在不到20天时间内研制出了可替代人工进行消毒作业的智能机器人。
上海大学 2021-04-10
智能配送机器人
疫情隔离病房智能配送机器人集成现阶段全国最强的无人驾驶技术,有非常强悍的记忆力,可以自主识别读取地图,自主识别读取工作环境,建立信息库,自主规划路径,去到任何它想去的地方,完成物资的点对点配送。比如从药房将药品送到护士站,只需将药品放入机器人的“肚子”,告诉它去哪里即可。在输送过程中,无需人员操作,极大地减少了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的频次,起到较好的隔离保护作用。 机器人的应用在成本节省以及预防交叉感染方面也卓有成效。由于该款机器人内部有自动消毒净化功能,外壳材质也是用抗腐蚀的医疗材料制成,只需用酒精喷洒或消毒巾擦拭十几秒即可完成消毒,让医护人员工作更安全、更高效。部署好的智能机器人通过控制中心智能调度即可实现自主开关门、自主搭乘电梯、自主避障、自主充电等功能。该款智能配送机器人负责物资点对点配送工作,帮助一线医护人员减轻负担,同时降低临床工作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0
测温、消毒巡检机器人
体温筛查巡检机器人搭配热成像人体测温系统,通过先进的AI算法,具有人脸识别功能,可同时自动追踪抓取多个发热人员,测量精度高、可实现7×24小时智能监测预警,极大地降低了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和暴露风险,并可实现对历史数据的回溯、数据分析等。 无人消杀巡检机器人配备紫外线消杀管,可实现无人值守、远程遥控,适用于车站、机场、医院等,有效提高消杀效率,同时降低人群暴露风险。 梅雪松教授团队做了一个测试,1000平方米的场所用机器人消毒只需要2.5小时,人工则需要一整天,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大概是人工的10倍。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1 22 23
  • ...
  • 100 10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