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循环抓取机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抓取机构,设置在生产线上,用于实现物件在生产线上的抓取和放置的同步循环执行,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导轨,其呈封闭的环形,设置在生产线的进料区和出料区之间;多个滑轨小车,其设置在导轨上,可在该导轨移动,实现各滑轨小车在循环进料区和出料区间移动;多个机械手,其可加紧或松开,以用于抓取物件或将物件松开,其中每个机械手固定在一个滑块小车上;各机械手在对应的滑轨小车的带动下沿导轨移动,依次将进料区的物件加紧后搬运到出料区放置,实现自动化搬运。本发明的机构可实现在生产线上同时抓取多个物件,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超高分辨柔性流场感知系统
与高速飞行的飞机不同,微小型无人机体积小,重量轻,飞行速度低,更容易受到环境湍流的影响,需要高灵敏度的小型气流传感器提供全面的空气动力学信息。如何让微小型无人机像鸟类一样感知和操纵气流一直是航空和传感器领域的难题。 面向微小型无人机的飞行参数测量,北航研发团队研制出一种基于氧化钒的高灵敏度柔性流速传感器,实现了0.11 mm/s和0.1°的超高流速和角度分辨力,实验验证了攻角、侧滑角和空速的多参数感知能力,并完成了微小型无人机飞行速度以及机翼微振动的测量,为微小型无人机提供了低成本、高精度的大气参数传感方案。 该传感器基于量热式原理,由中心微加热器产生恒定温差,四周的热敏电阻阵列测量温度分布,根据热敏电阻阵列测得的温度差准确反映流速大小及方向。采用悬空型隔热结构以及高电阻温度系数材料氧化钒作为热敏电阻以增大传感器的测量灵敏度。在聚酰亚胺基底上通过MEMS工艺加工了总厚度90μm的超薄柔性流速传感器,实现了微小型无人机的曲面贴附功能。经风洞测试,流速传感器的理论分辨力达0.11 mm/s,流速测量重复精度约为测量值的0.5%,响应时间约为20ms。在10 m/s时,流速传感器的最大角度灵敏度为36.7 mV/deg,噪音水平为1.78 mV,根据2σ准则计算出其理论角度分辨力为0.1°。 研究团队已经完成流速传感器工程化样品的制备,并将两个流速传感器装载到一个微小型无人机平台上进行飞行参数感知应用。结果表明平均飞行速度的估计误差低于0.2 m/s。由于流速传感器的高灵敏度特性,它甚至捕捉到了机翼的微振动信息,并与外置IMU模块显示了相同的机翼振动频率。这项研究展示了一种柔性高灵敏度流速传感器,拓宽了流场感知在微小型无人机姿态检测、空速估计以及飞行安全监测方面的应用,为无人机的飞行参数测量提供了创新的设计思路与发展前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4-07-08
组织机构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前身为创立于1992年秋的全国高教仪器设备展示会,2015年被纳入“商务部引导支持展会”,2016年正式牵手国药励展,整合优势,跨界合作, 2017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入选“商务部首批展览业重点联系企业”(展览组织单位),2018年1月,经教育部批复同意,展会正式升级为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4-02-23
新型柔性高频天线
当前半导体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电子产品向高集成度、微型化、智能化、低功耗等方向发展, 最终的目标是将功能单元实现在单一芯片化。无线通讯作为物联网技术的主要节 点,其关键技术性能取决于天线设计。目前无线通讯技术主要包括无线 RF433/315M、蓝牙、 Zigbee、Z-ware、LoRa、4G/5G 等。目前 4G、5G 移动通讯以及物联网技术的推广与发展, 频带调制、信息互联和高速数据传输对天线的设计要求愈来愈高。通讯天线的设计已经从低 频向高频,从单一频段向双频、三频、四频等多频方向发展。然而目前的天线设计主要基于 半导体制备及可重构技术,如开关切换天线的谐振点,及电压调节改变天线的等效阻抗等, 来实现天线的多频化。碳纳米管和单层石墨烯的成功发现获得开始吸引研究者的兴趣。碳纳米管和单层石墨烯 简单的结构、优异的性能和极高的电子迁移率,被认为是后硅 CMOS 时代最有竞争力的电 子材料之一。由于碳纳米管和石墨烯高电子迁移率、优异的力学性能及天然柔性等优点,随 着微电子学、材料学和半导体制造工艺技术与凝聚态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不断发展,通过新 型结构和材料体系设计,柔性高频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天线已成为可能,并进一步缩小系统占 用空间,提高器件集成度和高性能的重要发展趋势。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下,结合合作团队的研究优势,以碳纳米管和石 墨烯的优化与制备为基础,优化器件结构与尺寸设计,结合 HFSS 电磁仿真模拟,研发出可 应用于无线通讯的新型柔性高频天线。课题组在过去几年中分别在高质量碳纳米管和石墨烯 的高频应用、性能测试、高性能射频天线调控机理研究等方面积累的丰富材料和物理经验, 对研究多频带可调谐石墨烯天线奠定了前期基础。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无同类产品,随着柔性可穿戴产品的不断上市,柔性高频天线的需求也会越来越迫切,因此本成果具有较大的推广空间。
清华大学 2021-04-11
柔性透明导电薄膜
中试阶段/n透明导电薄膜是平台式材料,是光电产业上游重要产品。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可以用于大尺寸柔性触控,柔性显示与照明、薄膜太阳能电池,可穿戴设备等战略性新兴柔性光电子产业,解决陶瓷基透明电极面临主要成分的资源短缺和固有的脆性等不利因素,在相关领域取代ITO薄膜及金属网格。本项目开发从材料到薄膜加工工艺的全链条技术,开发一系列面向不同光电器件需求的产品。目前,团队通过第三方机构认证的样品透过率导电性耐弯折特性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正在进行小试阶段的研发工作,高纯原料和部分装备可国产化。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透明柔性电子皮肤
透明柔性电子皮肤是一种基于少壁碳纳米管取向阵列/高分子复合薄膜的通用器件结构,能够监测人体关节的弯曲以及拉伸情况。在柔性高分子基底上平铺一层少数壁碳纳米管取向阵列的透明薄膜,再涂覆一层超薄的弹性高分子以形成表面光滑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蒸镀上电极后即完成柔性电子皮肤的制备。测试弯曲电子皮肤的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学特性,显示其为欧姆特性,而且电流大小与电子皮肤的弯曲角度呈现出高灵敏度、高度可重复的线性响应,即使弯曲上万次仍能保持
南京大学 2021-04-14
RD(柔性型)+J
防损降险 ★ 目前较为有效降低硬膜外麻醉置管风险的麻醉导管。 ★ 较大程度避免损伤血管、神经,甚至捅破硬脊膜的可能。 ★ 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弹性式穿刺进行硬脊膜外腔置管。 ★ 管壁内含三条X显影线,提高X光下导管影像质量。 ★ 导管抗断裂力达到国家标准10倍以上。 ★ 可为临床使用者进行个性化定制。 轻松盲插 智能穿刺置管,接头轻松连接且不易脱落,操作过程零技巧,帮助临床使用者从繁复的操作手法中解放出来,更简便快捷地置管,更好地规避职业风险,减少医疗事故,避免医疗纠纷。 适应症 所有硬脊膜外腔麻醉置管,尤其: ★ 实施剖宫产或无痛分娩的孕妇,静脉易怒张者; ★ 老人或儿童,血管脆弱者; ★ 凝血功能障碍,易出血者; ★ 非首次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腔可能有疤痕、增生者; ★ 先天椎管狭窄,置管有难度者; ★ 需要长时间留置麻醉导管,如癌痛或术后镇痛者; ★ 个性化要求:择时分娩、VIP病人或病情体位等原因,需要确保一次性置管成功以及满足后续治疗等。
临沂兴华医用器材有限公司 2021-09-01
单边辊轴自动送料机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钢铸件表面电镀工艺,属于金属表面处理领域。采取新的酸性电镀工艺,实现铸件的快速优质电镀,该工艺具有镀层厚度均匀、镀层光亮度好、镀层与铸件结合力牢固,镀层致密的优点。该工艺具有下列特点:流程简洁、工艺参数易于控制、成本低廉、电镀效果优良。电镀过程中无废水排放,钢铸件在电镀前不需要对钢铸件表面的气孔进行修补,极大地节省了成本。该电镀工艺实际运行过程中,电流密度变化幅度小,电镀后镀层与铸件结合力牢固,镀层光洁度好、镀层均匀。该工艺实现了前处理工艺简洁、成本低廉与电镀效果优异的共赢。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瓶体翻转机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瓶体翻转机构,包括:转盘机构,其具有可旋转的转盘,该转盘外周开有多个齿,各齿之间的空间用于容置瓶体;传送带,其设置在转盘一侧,瓶体通过该传送带输入转盘中;螺旋分瓶器,其为螺杆结构,其设置在传送带上并可轴向旋转,用以将传送带上的待进入转盘机构的瓶体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以实现瓶体均匀进行转盘机构的齿形凹槽中;通过传送带输送的多个瓶体在进入转盘机构的转盘前通过螺旋分瓶器进行间距调整,从而分别对应进入转盘各齿形凹槽中,经转盘旋转带动从另一侧的出口输出即可实现瓶体翻转。本实用新型的机构能够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输液管上料机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液管上料机构,设置在输液管组装生产线上,用于实现输液管原料管体的自动上料,包括装载输液管管体的上料组件和抓取上料组件上的输液管管体并输送到下一工序工位上的输送组件,上料组件包括可移动的送料架,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置输液管管体的沟槽;输送组件包括可移动的支架,其下端安装有多个气爪,用于抓取移动送料架上的输液管管体;该可移动支架带动抓取有输液管管体的气爪移动以输送到下一工序的工位,实现自动上料。本发明的上料机构通过利用可移动式送料架,解决了管与管之间容易缠绕的问题,使操作更加便利;采用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40 4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