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柔性有机热电薄膜的研究
未经处理的PEDOT:PSS聚合物在成膜后反复弯曲不到十次循环就会出现明显裂纹,完全无法满足柔性热电器件的要求。改善PEDOT:PSS薄膜的机械柔性成为首要任务。李其锴在阅读大量的文献后,提出加入离子液体增加导电高分子链间相互作用力,形成交联结构,从而实现机械性能的改善目的。在试验过程中尝试过多种离子液体,最终选定了表现较优的LiTFSI。实验结果出乎意料,新型的柔性有机热电薄膜10000次循环后仍保持稳定的电性能。此外,该LiTFSI/PEDOT:PSS复合柔性有机热电薄膜的电学性能较未处理的PEDOT:PSS薄膜提高了近2个数量级,其功率因子达到75μW·m-1K-2,拉伸应变达到了20%以上。 目前,发展兼具力学柔性和热电性能的柔性热电薄膜材料与器件已经是刘玮书团队的重要发展方向。刘玮书团队相关研究成果已经提交专利申请,并会被应用到新型的电子皮肤的温觉仿真中。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柔性显示用聚酰亚胺材料
柔性显示用聚酰亚胺材料包含柔性 AMOLED 背板用聚酰亚胺浆料和可折叠显示屏用无色透明聚酰亚胺盖板膜。柔性 AMOLED 背板用聚酰亚胺浆料,存在技术难度大,生产难度高等困难。我们依托于配套电子行业龙头企业的产品进程便利,掌握和满足客户的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与下游客户建立密切的市场和技术联系。我们通过和下游厂商一 起合作研发试验,已经可以达到规模量产的条件。可折叠显示屏用无色透明聚酰亚胺盖板膜,是聚酰亚胺薄膜的难点中的难点。聚酰亚胺薄膜本色为琥珀色,通过分子改性, 使用不同的二胺二酐单体实现无色透明。可折叠显示用无色透明聚酰亚胺盖板膜,不仅仅要求无色透明,还要求杨氏模量大,线性膨胀系数小,也要求达到光学级使用要求。 由于光学级聚酰亚胺薄膜设备,没有成熟设备,需要我们 独立自主研发。国内在这一块,离国外差距异常巨大。我们当前已经通过多元单体共聚完成无色透明、杨氏模量和线性膨胀系数的要求。光学级量产线已经完成设备设计, 准备进行设备制造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柔性薄膜超级电容器
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将微型电子设备运用到可穿戴设备或者作为生物植入物的可行性越来越大。用柔性电子器件来替代传统的硬质电子器件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如何解决柔性电子设备的储能问题,是实现这些可能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成果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柔性微型超级电容器,其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各种粉末状电极材料等特点。
电子科技大学 2015-12-24
柔性石墨烯加热膜产品
春寒料峭,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形势严峻,加上持续的阴雨天气,近日武汉的气温断崖式下滑。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保证通风条件,武汉一线医护人员无法在工作、休息区域开启空调加温。他们身着憋闷的防护服,衣服汗潮极易受凉,这着实是抗疫医疗人员面临的一个难题。尤其在医疗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节约使用防护服的他们更值得称赞。看到这一情况,嘉庚创新实验室团队—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郑南峰教授、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吴炳辉副教授,随即想到课题组前期的一项研究成果——柔性石墨烯加热膜产品,可以在低温阴天给医护人员带来健康保障,更无忧地抗击疫情。 团队研发的石墨烯远红外加热产品,采用石墨烯导电膜通电后可高效发射出与人体辐射相近的远红外,能够提升人的基础体温。温暖守护的背后是科研工作者的马不停蹄奋战,紧急启动产品生产工艺方案调整,与下游制作商合作,采取边生产边发货方式,力争在疫情期间持续向湖北武汉抗疫前线输送石墨烯热敷腰带等产品。 受限于学生延迟开学而导致研发人手不足的现状,由郑南峰教授、吴炳辉副教授及石墨烯工程与产业研究院6位工程师,亲自下到生产一线,联合厦门晞和科技有限公司彻夜加班赶制了一批电热护腰带、地板加热片、加热床垫等石墨烯远红外加热产品,于2月20日一早将第一批产品通过中山医院搭乘专机驰援湖北一线,为医护人员开展救治和患者康护贡献厦大力量。 厦大附属中山医院援助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的二队医院人员表示,这段时间的武汉较为阴冷,厦大的石墨烯加热腰带及地暖等产品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操作方便并且加热保暖效果非常好,他们衷心感谢厦大和嘉庚实验室科研团队的支持和帮助。 患难见真情,天寒暖人心。我校科研工作者在奋斗一线的同时,与我校石墨烯工程与产业研究院密切合作的福建经纬集团有限公司也提供了口罩物资援助,在这个抗疫的冬天,所有人的行动都暖在心,武汉加油!
厦门大学 2021-04-11
轻质柔性防护材料的研制
剪切增稠材料(剪切增稠液/STF、剪切增稠胶/STG)在平衡状态下,表现为分散胶体形式,而在高速剪切力作用时,其粘度急剧增加,表现出固体行为。利用这种特性,将其浸渗高性能纤维或与弹性体泡沫基体材料复合,可制备得到具有不同防护功能的轻质柔性防护材料。该系列防护材料具有质轻、高强、高模、耐冲击等性能;可广泛用于交通工具、体育用品、军事、安全防护等领域。 关键技术 (1)创新要点 材料在常态下保持松弛的状态,柔软而具有弹性,一旦遭到剧烈撞击或挤压的时候,分子间立刻相互锁定,迅速收紧变硬从而消化外力,形成一层防护层,当外力消失后,材料会回复到它最初的松弛软弹状态。它可以在纳米秒时内在不同的冲击情况作出不同的反应。 (2)产品性能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1)一种轻型柔质液态性防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ZL2011 1 0079852.0 (2)一种多元分散相阻燃型剪切增稠液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ZL201110093256.8 项目成熟度 成熟度 5 级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可广泛用于交通工具、体育用品、军事、安全防护等领域。 
江南大学 2021-04-13
电子握力计电子握力测试仪电子握力仪
WCS-100电子握力计   WCS-100型电子握力计具有测量准确、质量可靠、操作简捷、读数方便等特点,主要应用于体质测试中握力数据的测量,面向体育、医卫、劳动、学校、科研等单位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使用。   技术参数: ■ 量程:0-99.9kg ■ 显示:LCD ■ 分辨率:1%F.S ■ 电压:2节5号电池/直流电源供电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通过用胶带预处理生长基底来合成单层二硫化钼枝晶的方法
一种通过用胶带预处理基底来气相沉积生长单层MoS 2 枝晶的方法,有意在初始成核阶段和/或生长过程中引入孪晶缺陷,实现单层MoS 2 树枝晶的形貌调控。所得的MoS 2 晶体具有六次对称的骨架,分枝数可调。其形状的演化过程是由胶黏剂种子诱导的双晶缺陷形核和局部硫/钼源蒸气比的协同效应所引起的。此外,由于硫空位的富集,极大地增强了循环孪晶区的光致发光效率。该工作为合成可控形状的单层MoS 2 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策略,同时也为理解孪晶缺陷的生长机制以及在其电催化和光电催化等领域的应用做出了贡献。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井下永磁涡流柔性调速传动技术
项目成果/简介:它采用轴向双铜盘和双永磁体盘结构以增加传动能力,双盘结构产生两个轴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抵消,轴向力为零,双盘式磁力耦合调速器通过铜导体和永磁体的相对磁场运动,实现由电动机到负载的转矩传输。该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 项(一种可控磁力软启动装置 201210194508.0,一种新型煤矿井下绿色高效运输方法 201410479244.2),发明专利进入实质审查 5 项。2014 年本团队国内首例将永磁涡流传动技术成功应用于井下带式输送机,并依此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些都为本技术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1
井下永磁涡流柔性调速传动技术
它采用轴向双铜盘和双永磁体盘结构以增加传动能力,双盘结构 产生两个轴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抵消,轴向力为零,双盘 式磁力耦合调速器通过铜导体和永磁体的相对磁场运动,实现由电动 机到负载的转矩传输。该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 项(一种可控 磁力软启动装置 201210194508.0,一种新型煤矿井下绿色高效运输方 法 201410479244.2),发明专利进入实质审查 5 项。2014 年本团队国 内首例将永磁涡流传动技术成功应用于井下带式输送机,并依此获得 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些都为本技术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理论 与实践基础。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30
七轴柔性焊锡机器人
本项目研究开发出国内首创七轴柔性焊锡机器人,可以实现自动点焊、拖焊、抖焊等一系列焊接流程,并通过机器视觉采集坐标,对工件整体坐标位置自动校准、补偿。此外还可以编辑存储海量焊接加工文件,可以针对不同焊接产品的要求,快速切换焊接工艺,非常适合电子生产企业多品种产品生产工况的应用需求。 此外,该项目开发的机器人将先进制造技术、电子整机产品制造技术、电子表面组装技术、电子元器件和材料制造技术、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和微组装技术进行了有机整合,还可用于教学演示,使高校以及职业技术学生了解、掌握现代电子制造企业在先进制造大环境下所涉及的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及先进电子产品制造设备等相关知识、技术、技巧。 该产品为国内行业首创七轴柔性机器人,可以记忆烙铁姿态。具有烙铁磨损自动补偿功能,提高产品合格率。可以与外部信号或设备进行系统集成的多种逻辑指令,具有RS232\RS485\RS422等通讯接口,配备12寸工业级触摸屏,采用C#语言设计的示教人机界面,简单直观,便于操作。通过视觉识别系统,可以对焊接工件进行位置识别处理,通过三维运动平台进行精确定位,同时还可以对焊点进行图像数据处理。可以通过PCB图片进行焊点坐标采集并编辑焊接程序。质量可追溯,可接入MES系统。 研发团队已经开发出多款焊锡机器人,可以根据用户要求匹配不同功能模块,满足不同使用场景的技术需求。此外,通过更换焊接作业模块,在该系统平台上,还开发出了自动锁螺丝机器人、自动点胶机器人等系列产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106 10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