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苯妥英银促伤口愈合的研究
本研究通过化学合成得到兼备杀菌、消炎抗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特点的新化合物苯妥英银。大鼠及广西巴马小香猪体外实验证实,苯妥英银的促伤口愈合效果优于市售壳聚糖成膜喷剂,且治疗过程中伤口未出现化脓、红肿、隆起及深度感染(疖痈)现象,对皮肤无明显刺激性。体外抗菌实验证实,苯妥英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均具有抗性。急毒及药代动力学实验已证实,苯妥英银入血浓度低,对机体的毒性小。 技术创新点: 本项目的创新点在于将具有促伤口愈合作用的苯妥英和具有抗菌作用的 Ag 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得到既能抗菌又能促愈合作用的苯妥英银。该化合物溶解性较低,涂于伤口上,可使其在伤口结构面不断地向外缓慢释放苯妥英和银,然后形成一个屏障,保护伤口的同时,加快愈合。 市场应用前景: 临床上传统用于治疗伤口的药物只能抑制伤口感染或只能促进伤口愈合。但促伤口愈合效果较好的药物常表现出一些毒副作用,所以对于促进伤口愈合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对于一些大的伤口,由于创面愈合时间长,很容易造成感染,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 因此开发一种既能抗感染,又能快速地促进伤口愈合且毒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尤为重要。本研究目的在于合成一种新的化合物,既能杀菌消炎抗感染,又能促进伤口愈合且具低毒副作用。 这一药物研发成功,将会填补兼具杀菌促愈合外用药物的市场空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据预测,全球高级伤口护理市场在 2023 年将达到 163 亿美元。 合作方式及条件: 本项目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合作,既可与企业联合研发后续工作,也可通过技术转让方式进行合作,还可通过其他形式进行合作。 已获得的知识产权 苯妥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专利号:CN 104016923B )
南开大学 2021-04-13
盐酸达泊西汀的合成工艺研究
本项目以三氯苯丙酮为起始原料,经还原、缩合、卤代、化、手性拆分、成盐得到粗品,将重结晶技术引入本项目,结晶得到高纯度的盐酸达泊西汀产品。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实时生产信息集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实时生产信息集成系统是“生产控制”与“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桥梁,主要实现如下内容:  1、对流程工业中各套生产控制系统(DCS/PLC)的数据全面采集,集中存贮、统一管理,并生产历史数据提供长时间、高速的在线查询。  2、系统实时性极高、数据应用功能丰富,支持企业生产调度、远程监控、公司/车间生产优化与管理等多方面的数据应用。  3、对 MES、ERP、MIS 等企业信息系统,提供“生产数据”支持,生产数据自动获取,不再需要 烦琐低效的人工录入。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聚酰亚胺高性能纤维的应用研究
差别化纤维研究室近年来关注高性能纤维的发展趋势并对聚酰亚胺纤维的制备、改性及其应用进行研究,针对聚酰亚胺的隔热保暖、防辐射、高强高模、天然抑菌、电绝缘等特性进行产品开发,现已开发出保暖被子、防护手套、电绝缘纸等产品。针对聚酰亚胺难以染色的缺点进行专项突破,联合企业研发人员进行研究,通过化学改性和纤维原材料功能接枝改性等方法成功解决了染色难的问题,拓展了聚酰亚胺纤维及面料在民用和产业用纺织品中的应用范围。 关键技术 (1)通过化学改性和纤维原材料功能接枝改性等方法成功解决了聚酰亚胺染色难的问题; (2)对聚酰亚胺面料的染色色牢度最高能达到 4;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发表学术论文 1 篇;申请发明专利 1 项 项目成熟度 实现产业化生产,并已成功应用制备民用产品。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项目研究成果已经申请发明专利一项,并在企业建立了防护手套和保暖系列产品的生产线。
江南大学 2021-04-13
经编绒类织物的研究与开发
江南大学教育部针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致力于经编绒类织物的研究与开发,经过长期的研发,开发成果显著。以产业化、市场化为主导方向,研发了具有新颖时尚外观及功能性的高档经编绒类面料,实现了高品质、高效率、高科技及低成本的绒类面料的生产。 关键技术 (1)通过特种原料的选配结合特殊的染整手段,使绒类织物具有仿毛、仿棉及仿麻的外观和风格; (2)通过新型纤维应用、织物组织结构的研究与创新。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论文 2 篇 项目成熟度 批量生产阶段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已在常熟市启弘纺织实业有限公司,大津编物(无锡)有限公司等企业应用,取得了良好成绩。
江南大学 2021-04-13
细胞焦亡抗肿瘤免疫功能的研究
在活体内实现肿瘤选择性的蛋白功能调控,对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药物开发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仍是化学生物学领域一个长期存在的挑战。该研究工作一方面展现了基于三氟化硼脱硅反应的“双靶向激活”策略效率高、生物正交性好的优势,揭示了将探针改造为激活剂(Probing-to-Perturbing)这一设想在活体蛋白激活上的巨大潜力。利用这个新颖的生物正交技术,该研究揭示少部分的肿瘤细胞发生焦亡,就足以有效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进而激活很强的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该发现为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Gasdermin家族蛋白也成为潜在的肿瘤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这类蛋白的激动剂则很有可能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新方向。
北京大学 2021-04-11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促进条例
为了促进和保障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江苏人大 2024-12-12
欢迎报名 | 平行论坛“教育战略研究与智库建设”
平行论坛“教育战略研究与智库建设”活动论坛报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5-13
关于细菌群体趋化运动的“逃逸相变行为”的研究
在反向不同引诱物浓度梯度下,细菌首先趋向聚集于强引诱物而少营养的一端, 但当细胞密度超过一个阈值时,细菌群落部分“逃逸”强引诱物浓度场,游向趋化因子相对弱但可代谢物质富集的一端。这一现象被刻画为细菌群体运动的“逃逸相变行为”。罗春雄研究组通过与美国IBM沃森研究中心的涂豫海教授(北大定量生物学中心资深访问学者)合作,对此现象涉及的趋化受体间的协作行为进行了系统细致的理论分析和实验论证,发现营养物质通过数量较少的Tap趋化受体进行了响应行为,而且在较大的一个趋化响应参数空间均会出现由细菌密度超过临界密度而产生的逃逸条带(“Escape Band”)行为,该行为可以使得细菌群落在复杂的趋化物浓度场中获得更好的生长优势。细菌群体趋化运动的“逃逸相变行为”
北京大学 2021-04-11
 酶催化可控释放一氧化氮生物材料制备方法
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制备成可注射溶液、薄膜、多孔支架、以及静电纺丝纤维膜等多种产品。由于一氧化氮能够可控按需释放,CS-NO及其复合材料可用于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皮肤损伤和心梗疾病。
南开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3 84 85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