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 Gabor 特征的人脸素描合成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 GABOR 特征的人脸素描合成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将待合成人脸照片、 人脸照片样本以及人脸素描样本划分为相互重叠的像素块;提取各像素块的 Gabor 特征,基于像素块 Gabor特征的协方差矩阵获得Stein散度矩阵;基于Stein散度矩阵及各人脸照片样本像素块的重建系数, 获得最优权值;采用最优权值将各人脸素描样本对应位置的像素块加权合成,获得合成人脸素描像素块; 融合合成人脸素描像素块获得待合成人脸照片对应的合成人脸
武汉大学 2021-04-14
机器人运动避障与虚拟形象合成技术
1.痛点问题 拟人化的智能体,在人类生活中开始起到越来越重要的辅助工作、提升生产力和情感交流等作用。具体形式包括实体化的机器人和虚拟的数字人形象两种形式。 在实体化的机器人技术中,由于各行业场景范围的多样性,移动机器人的避障问题是阻碍机器人广泛应用的一大痛点。 (1)基于视觉信息和深度强化学习来解决移动机器人避障问题,会因为仿真数据与真实数据的较大差别而导致泛化性能不足,使得真实场景下的避障的成功率下降。 (2)目前避障问题中的深度强化学习往往需要针对不同复杂程度的场景重新训练或者再训练模型,难以训练出适用各种密度场景的通用模型。 (3)基于雷达的深度强化学习避障方法受限于成本、功耗和仿真的难度等,往往使用单线雷达。但单线雷达仅能对某个固定的平面进行检测,如果移动机器人具有较高的高度,只对某个平面检测无法实现完美的避障。 此外,随着虚拟形象在金融、文旅、医疗、零售等领域的推广与应用,数字虚拟形象产业应用路线逐渐清晰,但仍存在产业链相对割裂、产品与需求匹配度低、生产成本高效率低、虚拟形象交互能力弱的问题。 2.解决方案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成果的解决方案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在移动机器人避障方面,本成果设计了一种同时结合单线雷达与单目相机的避障方法框架,并设计了新的更有效的深度强化学习模型。其次,本成果还提供一种虚拟形象说话视频生成方法及系统,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基于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语音模型,对预设音频文件进行预测处理,通过在说话视频生成过程中引入三维人脸信息,并结合神经网络模型生成头部姿势自然转动且具有个性化说话习惯的说话视频。上述算法可搭载于通用硬件平台,构建低成本高效的虚拟形象视频生成系统。 基于以上科研成果,本项目将致力于国民经济各主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技术等领域持续积累智能场景应用创新技术,结合优秀的前沿技术整合与应用开发融合能力和深厚的市场推广能力,全力打造智能巡检/服务/协作机器人和虚拟人平台等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实体机器人并搭载虚拟说话人虚体,通过实体、虚体相结合的方式打造独一无二、具有全新体验的智能巡检/服务/协作机器人,提高智能巡检/服务/协作过程中交互的效率与质量。 合作需求 寻求在清洁能源、储能、新能源等行业智能运维部门和相关企业合作,对相关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在清洁能源、储能、新能源等行业中部署巡检/服务/协作机器人以及虚拟人服务平台,打造无人值守范例,赋能智能化运维,共同推动行业进步。
清华大学 2022-07-08
有机胍催化剂合成医用生物降解材料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有机胍催化剂合成医用生物降解材料的工艺方法,特别是医用生物降解性聚酯类聚合物合成的新工艺方法,其特点是使用无毒、无金属的仿生醋酸六丁基胍和醋酸四甲基二丁基胍为催化剂进行环酯类单体(L-丙交酯,D,L-丙交酯,乙交酯,ε-己内酯)的开环聚合反应,从而合成高度生物体安全性医用生物降解材料。这一新工艺方法避免了使用目前广泛使用的具有细胞毒性的辛酸亚锡类催化剂。本工艺采用本体聚合法,聚合反应具有受控、活性聚合反应特点,不仅可合成均聚物,并且能用于合成具受控组成的嵌段共聚物。本工艺无三废污
南开大学 2021-04-14
中国科大在立体发散性合成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金属/有机小分子协同催化立体发散性合成策略,从相同的反应原料出发,通过改变镍或方酰胺手性催化剂的构型,以高产率、高立体选择性实现炔丙基取代产物所有四种立体异构体的合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6-02
蔗糖多酯合成制备与精制工艺及装备技术
蔗糖多酯是世界新一代的酯类化合物,是优良的乳化剂和食品添加剂。蔗糖酯产品,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标准委员会,确定为环保、安全、绿色、优质的食品添加剂产品。我国目前只有蔗糖单酯工业化产品,没有蔗糖多酯产品。经过300多次工艺研究与工业实验,研究开发出---蔗糖多酯制备、精制、环保的工艺与装备技术。为我国生产急需的优质、环保、安全的蔗糖多酯工业化提供了一条先进的技术途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过氧化甲乙酮(MEKPO)连续合成工艺与装置
目前过氧化甲乙酮 (MEKPO) 的合成多在夹套换热式反应釜中进行。在生产过程中,受反应器移热速度限制,加料速度需严格控制。MEKPO是多种MEK过氧化产物的混合物,产物结构含-O-O-键,因此对热、摩擦、震动和撞击极为敏感,储存和运输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设计了过氧化甲乙酮连续合成装置,充分利用了微通道反应器比表面积大、换热能力强、混合性能好和停留时间精确可控等优点,避免了过氧化甲乙酮在制备、储存及运输过程中的不安全性。 该装置将原料混合、过氧化反应、产物分离、产品稀释 (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为溶剂) ,产品澄清 (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为澄清剂) 集成在一起,形成台式、可移动、能够实现连续、安全、按需和就地生产的高效过氧化甲乙酮连续合成装置。生产能力:10-1000吨/年;产品指标:活性氧>11%, MEK浓度<1%。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管壳外冷-绝热复合式甲醇合成反应器
华东理工大学一直致力于甲醇合成反应过程、反应动力学、大型反应器工程研究与开发,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甲醇合成反应动力学研究与反应器模拟放大”、“低压甲醇合成反应器”、以及“气冷-水冷串联式大型甲醇合成反应器”等项目。 相关技术: 规模(万吨/年) 反应器型式 10~70 管壳外冷-绝热复合式甲醇合成反应器 80~100气冷-水冷串联式大型甲醇合成反应器 径向流动副产蒸汽甲醇合成反应器 获奖 2007年 2007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优秀展品一等奖 2006年 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2年 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7年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0年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9年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5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新型电池材料绿色合成与高比能电池应用
高比能电池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仅锂电池 2017 年市场规模已超过 1 亿 kWh,并且随着电动汽车、规模储能市场的迅速发展,电池需求快速增加,市场规模很快将超过 3000 亿元。 本项目为陈军教授团队十余年的研发成果。 1. 开发了两类新型锂电池正极材料:取代型锰系尖晶石正极材料和掺杂型超高镍含量三元层状材料。相对于 LiCoO2,这两种材料原料便宜、制备工艺(连续共沉淀与梯度加热)简单,成本优势明显,并且性能优异,产品晶相纯度高、形貌规整、振实密度大、长周期循环稳定性好。 2. 针对传统无机电极材料的不足,研发有机电极材料,它们由高丰度的 C、H、O、N 等元素组成,具有易合成、低成本、绿色环保等突出优点,并且由于可实现多电子反应,容量大、能量密度高,此外有机电极材料柔韧性强,在柔性可折叠等新颖结构电池体系中应用前景巨大。部分有机电极材料在实验室中已实现公斤级制备,并组装 Ah 级软包全电池,经18所等权威机构检测鉴定,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通过安全性测试。计划 5 年内完成 1-2 种有机电极材料的中试,并实现部分电池产品的应用示范。 所需条件支持:希望能获得 60-80 万/年经费与 100-200m2实验室支持,用于购置大容量控温控压反应釜、连续式沉淀反应釜、箱式气氛炉、旋转窑炉、电池封装机等设备,进行材料制备的进一步工艺优化、宏量放大制备以及大容量电池装配试验,推进中试和产业化。 
南开大学 2021-04-13
以煤或天然气为原料合成醋酸乙烯
国煤多、油少,发展基于煤的C1化工,开拓化工原料多样化的工艺路线,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经济价值。在此背景下,羰基合成技术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继孟山都公司成功地开发甲醇羰基合成醋酸工业技术并大规模工业化后,羰基合成技术成为C1化工中技术和应用的热点。 醋酸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50种化工原料之一,工业生产技术主要有乙烯法和乙炔法,目前乙烯法占总生产能力的72%以上。乙烯法的原料是乙烯、醋酸和氧气,由于原油价格一直上涨,乙烯法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为降低生产成本,醋酸乙烯的工艺路线向以煤为原料的C1化学方向转变。 本项目提出了以煤或天然气为原料合成醋酸乙烯的工艺路线,煤或天然气→合成气→甲醇→二甲醚→醋酸乙烯,该工艺路线不再依赖原油为原料,而以煤或天然气为基础,降低了成本,同时还能副产醋酸、醋酐。本项目关键技术是二甲醚与合成气羰基合成醋酸乙烯的催化反应体系、催化剂配方、制备方法和反应器设计等。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乳酸乙酯催化合成丙酮酸乙酯
目前工业上生产丙酮酸乙酯的工艺是以乳酸乙酯为原料,经高锰酸钾氧化合成丙酮酸乙酯。该工艺虽然反应温度温和、成本低,但是该过程中高锰酸钾的使用量很大,高锰酸钾价格较贵,投加过量会引起出厂水色度升高,长期过量投加,反应产物水含二氧化锰易使滤料板结。且高锰酸钾与皮肤接触可腐蚀皮肤产生棕色染色,粉末散布于空气中有强烈刺激性,环境污染严重。现有专利技术则多采用氮氧化合物和碱催化乳酸乙酯制备丙酮酸乙酯。但这些方法催化剂会污染环境,含氯氧化剂有毒,难储存运输,对工业生产安全存在一定威胁且溶剂难于回收。 本成果采用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分子氧为氧化剂,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即可实现乳酸乙酯到丙酮酸乙酯的高产率合成。 技术特点: 1.以氧气氧化实现乳酸乙酯到丙酮酸乙酯的有效转化; 2.乳酸乙酯来源广、价格低,是理想的原料; 3.氧气是最常见的气体,性质稳定,使用安全,易于控制,具有绿色化学优势,是氧化反应中最理想的氧源; 4.采用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在优化反应条件下,乳酸乙酯的转化率100.0%,丙酮酸乙酯的选择性99%以上,催化剂与溶剂可重复使用。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5 56 57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