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特色高优小麦新品种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研发
项目背景:目前国产小麦“质差量不足、品质不稳定、 种植效益低”问题突出,特别是亩产效益低下,农户种植积 极性不高。由于我国过去科研和生产上长期追求高产,缺乏 对优质小麦新品种及其产业的系统研究,国内市场出现了优 质小麦进口数量逐年增多的现象,普通小麦价格疲靡,而优 质小麦却价格紧俏,供不应求。因此,亟需小麦品质改良、 稳产增效和产业协同攻关与突破,满足市场不同的需求,提 高企业经济效益。本项目计划以特色优质小麦为技术核心, 建立示范基地 50 亩,通过科研、生产和企业紧密结合,根 据市场需求选择优质小麦新品种、建立节本高效配套栽培技 术,构建“定单”式种加融合模式,实现加养融合增值增效, 助力实现西海岸新区打造全国强筋、中强筋小麦的“品种优 质化、种植区域化、销售定单化”种植先行区,从根本上解 决国产优质小麦“质量较差,指标不稳,数量不足”的问题, 扭转优质小麦依赖大量进口的被动局面。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1.联合选育或引进特色高产优 质小麦新品种(系)。联合选育或引进推广具有广阔市场前 景的营养健康、优质高效小麦新品种(系),通过建立核心 示范区并大面积辐射推广种植。2.研发新品种水肥一体化技 术,配套适宜于不同肥水条件和地力水平的绿色高效、高产 优质特色小麦栽培技术,达到节本增效、绿色丰产,保障粮食安全。3.创新小麦全产业链提质增效机制。建立起种子为 芯片、龙头企业为核心、产学研一体化的特色小麦全产业链 融合升级协同机制,开发特色优质小麦高附加值新产品,助 力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1.项目所用优质小麦新品种及技 术为自主培育和研发。2.提供集成肥水高效,水肥一体化栽 培技术和绿色高优种植技术的品种环境协同调控方案。3.构 建特色专用小麦高效耕作制度,并建立技术标准,创建国内 特色优质小麦节本增效生产新途径。 
中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2021-09-01
高产优质广适应杂交油菜新品种华油杂13号的选育和推广应用
1.利用自己的“油菜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系选育方法”的专利技术,通过复合杂交技术和系谱选育方法并结合小孢子培养选育出新的高配合力、强抗倒伏生态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用系195A。 2.利用回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技术选育出耐菌核病的恢复系7-6,并纯化至DH7-6。 3.用195A与恢复系DH7-6配制出杂种“华油杂13号”。“华油杂13号”已分别通过了国家长江上、中、下游农作物品种审定。采用官、产、研相结合的推广模式,实现了 “华油杂13号”的快速推广,该品种繁育和制种技术成熟,品种适应性广,安全性强。采用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推广模式,在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等省市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 2160万亩,新品种累计新增产值77096.88万元,新增利润65532.35万元,新增税收3276.62万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该品种2010~2012年连续3年被农业部列为国家长江流域油菜主导品种。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高产优质多抗大麦新品种华大麦6号、华大麦7号的选育与应用
原理:在种质资源研究方面,注重种质资源鉴评和特异种质的筛选、创制与利用,注意多学科结合在种质资源鉴评和特异种质筛选、创制中的应用;在新品种选育方面,注重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育种技术的有机结合,注重引进新的遗传育种技术,注重新的特异种质的创制与应用;在新品种的示范推广中,注重早熟、高产、优质、矮杆、多抗大麦新品种开发利用冬闲田与棉花、玉米预留行模式与技术体系研制,注重研制专用大麦高产高效保优栽培技术体系,注意专用大麦研、产、供、销一体化体系建立。 指标:生育期比当地小麦品种早熟15天以上;产量比当地对照显著增产;株高90厘米左右;抗(耐)主要病害(1)率先将青藏高原一年生野生大麦特异种质应用于大麦育种实践,开辟了一条利用特异野生大麦资源改良栽培大麦品种的高效育种途径。(2)所育成的大麦新品种在三个方面有大的突破,表现为专用品质潜力大幅度提升;产量潜力有了大的提高;早熟、矮杆、抗性、产量、品质协同进步,较好地解决了产量与品质、早熟与产量、抗性与品质产量间的矛盾。(3)研制出了用早熟、矮秆大麦开发冬闲田与棉花、玉米预留行的大麦种植新模式与配套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完全成熟;没有安全问题;适合湖北及长江中下游麦区早熟、矮秆、高产、优质、多抗专用大麦新品种的育成与推广使我国大麦生产向前迈进一大步,创造出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麦开发冬闲田与棉花、玉米预留行新模式的研制与应用开辟了大麦开发利用冬闲田与棉花、玉米预留行的先河,为发展我国专用大麦生产开辟了新径。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鲁蜜’梨
‘鲁蜜’梨是青岛农业大学梨育种团队历经20余年选育的梨新品种。2016年8月通 过了山东省农业厅组织的测产验收,2019年3月通过山东农学会组织的成果评价,总体 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2019.12.27通过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获得林木 良种证(证书编号:鲁S-SV-PB-019-2019),2019.5.24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证书,授 予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CNA20171048.9)。 ‘鲁蜜’梨是以‘新梨7号’为母本,‘中香梨’为父本杂交育成。主要特征:果 实圆形,平均单果重306g,纵径8.21cm,横径8.33cm,果形指数为0.99;果皮绿色,光 滑,有少许红晕,果点中大、密;果肉白色,肉质细脆、疏松,味甜多汁;果心较小; 果梗基部膨大肉质化,平均长度3.9cm,粗度0.3cm;梗洼深度浅、窄;萼片宿存,萼洼 浅、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13.2%,可滴定酸含量0.07%,果肉硬度5.0Kg/cm2,品质上; 果实发育期140 d左右,在青岛地区9月上旬成熟。 ‘鲁蜜’果形非常圆整、阳面有少许红晕,肉质非常酥脆、味甜多汁,果心较小, 品质极佳,花期抗寒性强,早果丰产。该品种适宜在我省胶东半岛等大多数梨树适宜栽 培地区引种试栽,在我省的梨树主产区可作为主栽品种发展,省外同类地区均可参照引 种试栽。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鲁秀’梨
‘鲁秀’梨是青岛农业大学梨育种团队历经20余年选育的梨新品种。2016年8月通 过了山东省农业厅组织的测产验收,2016年9月在中国园艺学会梨分会组织的第二届中 华杯全国优质梨评比中获得金奖;2017年7月通过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成果鉴定,总体 研究达国内领先水平,2018.3.16通过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获得林木 良种证(证书编号:鲁S-SV-PPY-015-2017),2019.5.24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CNA20171046.1)。 ‘鲁秀’梨是以‘黄金梨’为母本,‘砀山酥梨’为父本杂交育成。主要性状:褐 皮,果实圆形,果型端正;中大,平均单果重317g;果肉白色,肉细,石细胞少,疏松, 汁多,酸甜,风味浓;果心较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14.2%,果肉硬度6.1 Kg/cm2,品 质上;果实发育期120d左右,在青岛地区8月下旬成熟,丰产性好。主要优点:‘鲁秀’ 褐皮梨,自然授粉座果率高、丰产性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风味浓郁,果型正,品 鲁蜜田间树体照片 鲁蜜田间果实照片14 质优良。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胶东半岛等大多数梨树适宜栽培地区引种试栽,在我省的梨树主 产区可作为主栽品种发展,省外同类地区均可参照引种试栽。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秋玉梨
杂交育种,新梨 7 号×中香梨,2000 年杂交,2007 年选出。中晚熟白梨品 种。果实圆形,果形指数 0.98,平均单果重 331.0 克,比对照品种鸭梨高 14.5%; 果面光洁,底色黄绿,阳面有红晕,果点较大、密;果肉乳白色,中细,脆, 汁多,酸甜,可溶性固形物 12.4%,可滴定酸 0.18%,果肉硬度 7.5 公斤/厘米²; 果心小,可食率 73.5%。果实发育期 150 天左右,在青岛地区 9 月中下旬成熟, 比鸭梨早熟 5 天左右。采用 1.5 米×2.5 米高密度栽培,建园第 3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早中熟高产高糖新品种福农43号(福农07-3206)通过国家鉴定
选自美国引进的花穗种子,植株高大,直立,中大茎,节间园筒形,露光部分黄绿色,芽园形,较易脱叶,57号毛群极少,叶片浓绿,萌芽快而整齐,出苗率高,分蘖较早,分蘖力强,主茎和分蘖差异小,蔗茎均匀。前中期生长快、中后期生长稳健,有效茎数较多,宿根发株率高,宿根性能好。高抗黑穗病;中抗花叶病。
福建农林大学 2021-04-29
长牡蛎“海大1号”、“海大2号”和“海大3号”新品种繁育及养殖技术
项目成果/简介:长牡蛎“海大1号”是我国培育的第一个牡蛎新品种,填补了我国牡蛎良种培育的空白。中国海洋大学自2006年在国内率先开始了长牡蛎快速生长系的选择育种,以山东乳山海区自然采苗养殖的长牡蛎为基础群体,基于群体选育、辅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采用有效繁殖亲本数量控制、选育群体世代遗传参数与选择效应评估以及选育世代遗传多样性监测等多项关键技术,通过连续6代成功培育出长牡蛎“海大1号”新品种。该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壳型规则等特性,目前在山东、辽宁、江苏等地养殖面积超过20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推动了我国牡蛎养殖业的良种化进程。长牡蛎“海大2号” 新品种是中国海洋大学继培育我国第一个生长性状优良的长牡蛎“海大1号”新品种的基础上培育的长牡蛎第二个新品种。长牡蛎“海大2号” 新品种是以金黄壳色和生长速度作为选育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混合选育技术,辅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经过4代培育而成。该新品种体重和出肉率可分别提高38%和25%以上,左右壳和外套膜均为色泽亮丽的金黄色(养殖户喜称“金牡蛎”“金蚝”),在北方沿海进行了示范养殖,深受育苗企业和广大养殖户的喜爱,大大提高了我国养殖牡蛎的品质和档次。长牡蛎“海大3号”新品种是以2010年从山东沿海长牡蛎野生群体中筛选出的左壳为黑色的个体为基础群体,以壳黑色和生长速度为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混合选育技术,经连续6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长牡蛎相比,10月龄贝壳高平均提高9%,软体部重平均提高64.5%,左右壳和外套膜均为黑色,黑色性状比例达100%。适宜在山东和辽宁人工可控的海水水体中养殖。项目阶段:工业化生产阶段效益分析:牡蛎是世界上养殖产量最大的海水养殖种类,世界年产量为400多万吨,产值近40亿美元,也是消费量最多的贝类产品。我国是牡蛎的故乡,牡蛎居我国四大经济贝类之首,年产量480多万吨,占世界牡蛎产量的4/5。我国牡蛎产量虽然很大,但产值仅占世界的1/4左右。在我国牡蛎价格仅为2-4元/kg,而在美国和欧盟国家的牡蛎价格却高达1~2 美元/个。虽然国外牡蛎价格昂贵,但我国每年却要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口大量的牡蛎,来满足各大城市高档市场的需求。长牡蛎“海大1号”、“海大2号”和“海大3号”新品种品质优良,可作为进口牡蛎的替代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预期投资500万元,养殖规模2000亩,产值2000~3000万元。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 、 软件著作权知识产权编号:GS-01-005-2013 GS-01-007-2016 ZL201410120162.9 GS-01-007-2018技术成熟度:通过中试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4-11
长牡蛎“海大1号”、“海大2号”和“海大3号”新品种繁育及养殖技术
长牡蛎“海大1号”是我国培育的第一个牡蛎新品种,填补了我国牡蛎良种培育的空白。中国海洋大学自2006年在国内率先开始了长牡蛎快速生长系的选择育种,以山东乳山海区自然采苗养殖的长牡蛎为基础群体,基于群体选育、辅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采用有效繁殖亲本数量控制、选育群体世代遗传参数与选择效应评估以及选育世代遗传多样性监测等多项关键技术,通过连续6代成功培育出长牡蛎“海大1号”新品种。该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壳型规则等特性,目前在山东、辽宁、江苏等地养殖面积超过20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推动了我国牡蛎养殖业的良种化进程。 长牡蛎“海大2号” 新品种是中国海洋大学继培育我国第一个生长性状优良的长牡蛎“海大1号”新品种的基础上培育的长牡蛎第二个新品种。长牡蛎“海大2号” 新品种是以金黄壳色和生长速度作为选育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混合选育技术,辅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经过4代培育而成。该新品种体重和出肉率可分别提高38%和25%以上,左右壳和外套膜均为色泽亮丽的金黄色(养殖户喜称“金牡蛎”“金蚝”),在北方沿海进行了示范养殖,深受育苗企业和广大养殖户的喜爱,大大提高了我国养殖牡蛎的品质和档次。 长牡蛎“海大3号”新品种是以2010年从山东沿海长牡蛎野生群体中筛选出的左壳为黑色的个体为基础群体,以壳黑色和生长速度为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混合选育技术,经连续6代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长牡蛎相比,10月龄贝壳高平均提高9%,软体部重平均提高64.5%,左右壳和外套膜均为黑色,黑色性状比例达100%。适宜在山东和辽宁人工可控的海水水体中养殖。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5-09
‘琴岛红’梨
‘琴岛红’梨是青岛农业大学梨育种团队历经20余年选育的梨新品种。2016年8月 通过了山东省农业厅组织的测产验收,2016年9月在中国园艺学会梨分会组织的第二届 中华杯全国优质梨评比中获得最佳风味奖;2017年7月通过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成果鉴 定,总体研究达国内领先水平,2018.3.16通过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 获得林木良种证(证书编号:鲁S-SV-PB-016-2017),2019.5.24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 权证书,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NA20171050.4)。 ‘琴岛红’梨是以‘新梨7号’为母本,‘中香梨’为父本杂交育成。主要特征: 果实圆形;果皮黄绿色,果实阳面有粉红色片状红晕,外表美观;中大,平均单果重347g; 果肉乳白色,肉细,疏松,汁多,酸甜;果心较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13.6%,果肉硬 度7.1Kg/cm2,品质上;果实发育期130d左右,在青岛地区9月上旬成熟,丰产性好。优 点:‘琴岛红’着色好、阳面有粉色红晕,香味浓、肉质酥脆、品质极佳可作为特色品 种发展。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胶东半岛等大多数梨树适宜栽培地区引种试栽,在我省的梨树主 产区可作为主栽品种发展,省外同类地区均可参照引种试栽。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 12 13
  • ...
  • 23 2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