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频率可调谐的微波相移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属于微波光子学领域,公开了一种频率可调谐的微波相 移系统及方法,包括连续光载波经过分束后一束经过马赫曾德尔调制 器产生载波抑制的双边带光信号,另一束经相位调制器产生移相后的 光载波信号,两束光信号经合波后通过可调谐微环滤波器滤除其中的 一个一阶边带,得到一个频率搬移后的载波信号和一个相移后的载波 信号,再经光电探测器进行光电转换产生相移微波电信号;可通过改 变输入电压驱动信号的频率和可调谐微环滤波器的谐振波长,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模分复用的自相干光纤通信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分复用的自相干光纤通信系统,光载 波输入单元、光信号调制单元、波分复用单元、模分复用和解复用单 元、波分解复用单元及相干接收单元;模分复用和解复用单元包括通 过少模光纤连接的模式复用器和模式解复用器;光载波输入单元依次 通过单模光纤连接各光信号调制单元、波分复用单元和模式复用器, 模式复用器通过少模光纤连接模式解复用器,模式解复用器通过单模 光纤连接波分解复用单元及各相干接收单元;光载波输入单元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光伏储能系统能量管理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储能系统能量管理控制方法,包括光伏 储能系统配置方法、集中储能系统控制方法和分布式储能系统控制方 法。相比于传统混合储能结构,本发明采用集中储能与分布式储能分 层控制方式,能够方便、有效地对光伏储能系统进行全局控制和局部 控制,简化控制电路及控制过程,提高控制效率;通过集中储能和分 布式储能控制方法的优化,可有效增加光伏利用率,稳定母线电压; 通过蓄电池分组控制方式,解决了采用单一控制时,数据量大、难以 合理确定每台蓄电池荷电状态的问题。本发明可广泛用于分布式光伏 储能系统,简化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异构并行系统下时间能耗权衡优化的任务调度算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能耗重要性比重的并行任务调度算 法,在满足时间和能耗的双重限制下,实现异构并行系统下任务所用 时间和能耗的权衡优化。本发明考虑到实际情况中任务受各种因素的 影响,执行时间不是固定且确定的,而是近似于正态分布,因此在确 定任务调度顺序时,不采用以往技术中使用执行时间平均值的方法, 而是将执行时间的平均值和方差同时考虑进来使用近似权重。在任务 分配阶段,同时考虑时间和能耗这两个性能指标,并能根据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质子束流强调制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质子束流强调制方法及系统,在基于回旋加 速器的质子治疗装置中,能量选择模块使得不同能量下质子束的传输 效率差异很大,而治疗端要求质子束保持较稳定的流强范围。本发明 方法首先在质子束经过能量调制后,获取不同能量质子束在降能过程中的束流损失和传输效率,得到低能量至高能量的流强比值。根据临 床要求的质子束流强动态比,对经过能量调制后的不同能量点进行扩 束及准直后,完成设计比例范围内的流强调制,可将流强比值控制在 一定值之内。本发明建立在蒙特卡洛计算方法及束流光学基础上,设 计方法可靠,实现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技术
成果完成人瞄准1000MW超临界二氧化碳燃煤(sCO2)发电系统,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超高参数高效二氧化碳燃煤发电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本成果从系统和部件两个层面进行研究,被推荐为2020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科技成果,并在2021年1月27日科技日报上做了报导。具体成果如下: 1、sCO2锅炉模块化设计:sCO2循环流量是水蒸气机组的6-8倍,导致S-CO2锅炉严重堵塞,发现机组效率惩罚效应。首次提出1/8分流减阻原理,在保持吸热量及循环流量不变条件下,将压降降低为传统设计的1/8,由此提出模块化锅炉设计,将锅炉压降减小到与水蒸气锅炉相当或更低水平,彻底解决大压降难题。 2、烟气热量全温区吸收:针对sCO2循环适合中高温热源,单个sCO2循环无法吸收烟气全温区热量,提出顶低复合循环,实现热量全温区吸收。提出能量复叠利用原理及设备共享,完全消除顶底循环效率差并简化系统。1000MWe级燃煤sCO2发电效率达到~50%,比水蒸气机组高3-4个百分点。 3、锅侧和炉侧综合调温方法:针对sCO2进入锅炉温度较高,抬高受热面温度,提出锅侧和炉侧综合调温方法,发明“冷热匹配、层级降温”原理,提出“上大下小+双炉膛+烟气再循环”的创新型锅炉设计。建成压力达26MPa的超高参数sCO2传热系统,提出超临界传热类沸腾理论,结合实验数据,给出了锅炉管发生传热恶化的临界判据。诞生第一台超临界二氧化碳燃煤锅炉原理样机。 本成果阐明了能量复叠利用原理,是能量梯级利用的继承和发展,消除了复合循环中顶循环和低循环的效率差,最大限度挖掘了sCO2燃煤发电系统的效率优势。并首次阐明超临界流体分子尺度下的非均匀物质结构,颠覆了人类对超临界流体物质结构的认知,首次将亚临界压力下的多相流体理论体系引入到超临界传热中,初步实现了亚临界和超临界压力下能量传递与转换理论的统一,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华北电力大学 2022-07-06
面向人体下肢运动感知的柔性可穿戴系统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可穿戴设备已成为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的一项重要创新技术,在人体生理指标与机能监测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技术渐渐融入人类日常生活,但面临着环境多变、骨骼特征复杂、传感电极顺应性差等挑战。本技术针对人-机-环境耦合中的关键难题,开展面向人体运动感知的柔性可穿戴系统研究,研发了面向关节转角、肌肉形变、足底三维力测量的可穿戴柔性传感系统,旨在揭示人体自然运动规律、促进外骨骼机器人研究,为复杂环境中的外骨骼自适应控制提供智能感知技术支撑。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6
一种用于牵引供电的风光互补供电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视点合成的多视点容错编码框架,对一个以上视点信息进行视频流传输编码,选择其中一个视点编码为基本视点,其余视点编码为增强视点;增强视点采用视点合成预测方式编码,利用基本视点的深度图,获取增强视点的视点合成预测图像,编码框架中引入基于分布式视频编码理论的差错控制帧。本发明充分利用分布式视频编码的传输鲁棒性特性,减小视点间合成预测引起的视点间差错扩散对多视点视频图像质量的影响,增强多视点视频流的传输鲁棒性,使其更好的适应于有损网络环境下的视频传输。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20
智能化变风量恒风压高炉防灌渣系统
成果简介将传统意义上的对于每台高炉风机的防灌渣系统整合为一大的群控系统。 实现高炉企业的恒风压变风量控制系统, 克服了单台高炉风机运行可靠性差、 效率低的不足, 提高了高风机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降低了高炉灌渣的可能, 尤其是变频器的使用, 提高了系统运行的效率, 节省了大量的能量。成熟程度和所需建设条件控制器设计技术成熟、 可靠, 处于小试阶段。技术指标能够满足多台风机运用场合, 使用于 DCS 控制、 FCS 控制或网络控制。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4
料场胶带机状态监测及胶带防撕裂预报系统
成果简介胶带机是工业生产尤其是钢铁企业原料厂的关键设备, 数量众多, 分布分散,工作连续性强, 加上露天作业, 环境恶劣, 人员很难监控维护到位, 时常发生胶带机驱动设备突发失效导致中断作业故障。 另一方面, 胶带机运输的原料中时常会混入坚硬异物, 甚至是条状或不规则金属异物, 极易卡在料斗处, 导致胶带纵向撕裂。 发生一次胶带撕裂事故, 就是十数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 由于场地分散, 管理人员很难准确掌控料流的位置, 无法准确控制放料和倒料时间, 导致混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88 989 990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