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神经轴突牵拉生长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神经轴突牵拉生长装置,由培养与牵拉控制系统和机械装置两部分组成。其中,培养与牵拉控制系统包括有细胞培养箱、上位机、控制器和步进电机,机械装置包括有连接步进电机的联轴器、滚珠丝杆直线滑台、牵拉连接块、细胞牵拉生长装置、装置支撑架、底座。控制器连接并驱动步进电机旋转,带动联轴器一端的滚珠丝杆直线滑台产生位移,细胞牵拉生长装置固定在装置支撑架上,通过固定在直线滑台上的牵拉连接块而间接牵拉神经轴突。通过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作物生长指标光谱监测与定量诊断技术
该成果突破了作物生长监测、诊断、调控一体化精确化技术,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技术升级;并且促进了农学与遥感、信息、工程、物联网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开创了作物精确栽培与智慧农业的新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农业信息化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带动了现代农业相关领域的创新研究与开发应用。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作物生产是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快速无损地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并根据实时监测结果对肥水管理方案进行定量调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环节。南京农业大学曹卫星教授团队将定量光谱分析方法与作物生理生态原理相结合,通过实施不同生态点、不同品种、不同管理措施下多年的田间试验,构建了作物冠层和叶片水平的反射光谱库,着重解析了不同条件下的作物高光谱响应模式和时空变化规律,提取了作物主要生长指标的特征光谱波段和敏感光谱参数,构建了叶片、冠层、区域等多尺度的作物生长指标光谱监测模型;同时,定量研究了不同产量水平下作物生长指标的动态变化模式,构建了基于产量目标的生长指标适宜时序动态模型,进一步耦合实时苗情信息,综合利用养分平衡原理、氮营养指数法、指标差异度法等,集成建立了多路径的作物生长实时诊断与定量调控技术;将上述监测诊断技术与软硬件工程相结合,研制开发了面向多平台的作物生长监测诊断装置和基于遥感的作物生长监测诊断系统等简便适用的软硬件产品,进而形成了基于反射光谱的作物生长指标快速监测与定量诊断技术体系,实现了作物生长的实时监测、精确诊断和智慧管理。 该成果突破了作物生长监测、诊断、调控一体化精确化技术,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技术升级;并且促进了农学与遥感、信息、工程、物联网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开创了作物精确栽培与智慧农业的新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农业信息化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带动了现代农业相关领域的创新研究与开发应用。 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登记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其中SCI/EI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1部。成果先后得到国内外专家同行的充分肯定,2011年的成果鉴定认为(罗锡文院士主鉴),该研究整体居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作为稻麦精确管理关键技术,入选江苏省主要农作物2014~2015年“四主推”推介名录,团队起草的《稻麦生长指标无损监测诊断技术规程》入选2014年江苏省地方标准项目。技术成果已在江苏、河南、江西、安徽、河北、浙江等水稻和小麦主产区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应用,表现为明显的节氮和增产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对于推进精确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中心体调控大脑皮层发育机制研究
放射状胶质细胞是大脑发育最为关键的一种神经前体细胞,分裂产生大脑皮层几乎所有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所有动物细胞都有中心体,通常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然而中心体在放射状胶质细胞内的定位十分独特,位于远离细胞核的顶端细胞膜上,即脑室腔的表面上。这种独特的亚细胞特征已被发现数十年,但其成因及功能一直令人困惑。图1. 中心体的顶端膜锚定调控神经前体细胞机械特性和大脑皮层的大小及折叠时松海教授和史航研究员课题组采用基于透射电镜成像的连续超薄切片技术,首次观察到了放射状胶质细胞内的中心体是通过附着在母体中心粒上的远端附属物(distal appendages)锚定在顶端细胞膜上的(图1)。为了探索其分子调控机制和生理功能,研究人员在大脑皮层放射状胶质细胞内特异性地去除了远端附属物的重要构成蛋白CEP83,使得远端附属物无法形成,从而阻止中心体与细胞膜的连接。结果发现,去除CEP83蛋白后,母体中心粒上不再形成远端附属物,中心体和顶端膜发生了微小的错位,不再锚定在顶端膜上。进一步研究表明,中心体这一不足1微米的位移,不是通过影响初级纤毛的形成,而是破坏了顶端膜上特有的环状微管结构,导致顶端膜被拉伸、变硬。这一物理特性的改变引起了放射状胶质细胞内机械敏感信号通路相关的YAP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的过度激活,从而导致了放射状胶质细胞前期的过度扩增以及之后中间前体细胞的增多,最终使得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显著增加,体积扩大,并引发异常折叠。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139-6
清华大学 2021-04-10
神经发育中关键酶分子的活性调控机制
通过细胞生物学实验发现,在哺乳动物细胞系COS7细胞中同时过表达liprin-α和LAR-RPTP,可以改变LAR-RPTP在细胞膜上的分布状态,促进LAR-RPTP在细胞膜上形成集簇。这种受体蛋白的集簇化依赖于liprin-α和LAR-RPTP的相互作用。而liprin-α自身所具有的聚集能力能够强化LAR-RPTP的集簇化。这一发现显示lipr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揭示Kindlin-2调节脂肪组织发育机制
Kindlin-2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黏着斑蛋白,然而Kindlin-2在脂肪组织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在此次的研究中,团队首次以脂肪组织特异性敲除小鼠为实验动物模型,研究了在生理和高脂肪饮食条件下Kindlin-2在脂肪组织中的作用。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牙与颌骨的发育模型XM-913
XM-913牙齿发育顺序模型   XM-913牙齿发育顺序模型(牙与颌骨的发育模型)由从乳牙至恒牙萌出的不同发育阶段共4个模型(出生后不足6个月、出生后2岁左右、出生后5-7岁、出生后17-26岁)组成,每个模型由左侧上、下颌骨2部件组成,并显示乳牙萌出、换牙、恒牙萌出等不同发育阶段以上、下颌骨和上颌窦发育过程等结构,以及显示牙髓及血管、神经。 尺寸:放大,35.5×15×17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受精与初期胚胎发育模型XM-825
XM-825受精与初期胚胎发育过程模型   XM-825受精与初期胚胎发育过程模型由卵细胞受精、开始卵裂、胚泡(着床)植入过程、胚盘、23天胚胎、第4周胚胎等13个部件组成,并显示受精与初期胚胎发育过程,从卵细胞开始受精到发育成一个月大小的胚胎等结构。 尺寸:放大,45×55×5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XM-803胎儿妊娠胚胎发育过程模型
XM-803胎儿妊娠发育过程模型   XM-803胎儿妊娠胚胎发育过程模型10件为一套,示胎儿十月妊娠发育过程与子宫的关系。 1:女性正常子宫模型。 2:妊娠一个月的胚胎与子宫,示盘与体蒂。 3:妊娠二个月的胚胎与子宫,胚胎初具人形。 4:妊娠三个月的胚胎与子宫,胎儿身长约9CM。 5:妊娠四个月的胚胎与子宫,胎儿身长约16CM。 6:妊娠五个月的胚胎与子宫,胎儿身长约25CM。 7:妊娠六个月的胚胎与子宫,胎儿身长约30CM。 8:妊娠七个月的胚胎与子宫,胎儿身长约35CM。 9:妊娠八个月的胚胎与子宫,胎儿身长约40CM。 10:妊娠九个月的胚胎与子宫,胎儿身长约45CM。   尺寸:自然大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植物油酶法脱胶
油脂精炼过程中,脱胶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工序,脱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油脂精炼的效率和最终产品的质量。传统的脱胶方法常存在产品质量不稳定、消耗大、得率低、“三废”排放量大等问题。酶法脱胶工艺是现代工业生物催化技术在传统油脂行业中的应用,是对现有化学或物理脱胶工艺的改进,以提高其经济性和环保性,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本技术以自行筛选所得菌株BIT-18表达的磷脂酶为对象,开发了该磷脂酶在大豆油、菜籽油等常见油脂酶法脱胶中的应用,已完成了实验室工艺优化,建立了适于工厂规模油脂酶法脱胶工艺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集装箱式植物工厂
当前 LED 植物照明应用突出的问题是能耗高,一个根 本原因在于缺乏对 LED 有效光谱成分和组合的智能调控。 本项目开发的“植物生长智能光探测调控系统”采用一种创新手段对植物需要的光谱成份进行探测,根据实时探测的结果对 LED 灯具的光谱成份、光强进行闭环控制,实现 对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光照进行精确控制,从而提高植物工 厂的能量利用率,降低能耗。 植物工厂生产效率高,土地利用率高、立体形式使栽培面积提高了几倍甚至几十倍,可以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实现周年不间断栽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38 3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