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DevineTH-401四路热线电话耦合器
产品详细介绍产 品 性 能:本产品为我司研制开发的专业热线电话耦合器,专供各类广播电台、电视台在直播节目中使用,也适用于电话会议、电话录音等场合。提供四路电话接入,采用微电脑芯片及电子开关技术,各路控制相互独立,切入切出操作方便灵活,可实现四路电话同时接入,听众与主持人,听众与听众之间既可设置成多方通话、自由交谈,也可实行通话保持,分别交谈。提供主备两个直播室的音频及控制接口,用户只需加配一个控制小盒及相应的控制电缆,即可实现两个直播室分时共享一套热线装置。每一路均设有消侧音调节开关,能获得较好的电话音质,避免有害声反馈。在导播及主持人控制小盒中内置通话装置,包括麦克风与扬声器(主持人可将通话输出换接至调音台或耳机分配器),并设有通话按钮,使得内部通话变得非常方便。在只有主持人一人时可使用无导播功能,只要将主机前面板的无导播开关打开就可使用(此时指示灯熄灭)  ※技术指标音频输入:(来自直播室)600Ω  平衡  0dB  6.35三芯插头音频输出:(到直播室)600Ω    平衡  0dB  6.35三芯插头          (混合输出)600Ω   不平衡-10dB 6.35三芯插头(耳机)100Ω                     6.35三芯插头(内部通话输出)4Ω 不平衡-10Db 6.35三芯插头频响:300Hz—3400Hz失真:≤1%信噪比:≥70dB(不计电话线路噪音)侧音抑制:≥45dB主机大小:1U标准机箱电源消耗:10W 1:耳机插孔2:耳机电平调节旋钮3:向电话线路发送信号大小调节选钮4:直播室1和直播室2选择指示及直播室1和直播室2选择开关5:电源开关 6:电源插座(保险丝)7:控制电缆接口8:音频输入输出接口9:电话外线和电话机接口10:无导播选择开关,灯亮为有导播状态(开关靠左),灯灭为无导播状态. (开关靠右)安装调试1:建议将主机安装在导播室内,LINE接电话外线,PHONE接导播电话。2:导播控制盒至主机的DIRECTOR控制口,直播室控制盒接至主机的ROOM1、ROOM2控制口。(注:导播控制盒和直播室控制盒是相同的,只是所接主机的控制口不同)3:将主机的音频输出(ROOM1 OUT和ROOM2 OUT)接到直播调音台的某一线路输入模块上(平衡接法,若调音台是不平衡输入,请将连接主机的6.35mm话筒插头中环悬空),而主机音频输入(ROOM1 IN和ROOM2 IN)则必须取自直播调音台的辅助输出(AUX OUT),同时应将直播调音台热线输入模块的对应辅助AUX控制音量调到0(最小),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有害声反馈。混合输出(MIX OUT)可用来接功放供导播室监听。4:消测音调试 消侧音调节开关和电位器位置图在正式使用前必须进行消测音调,将音频测试信号(工作电平)通过线路输入加至热线装置,而将热线装置的线路输出(ROOM OUT)连接一个电子毫伏表,拨通某一路电话并切入(具体操作方法见下文),可看到毫伏表有一个小的读数,打开机箱,按图3调节该路相应的消侧音匹配电阻和电容(通过拨动开关控制,2进制,如图位置左边为高位,右边为低位,2200PF到0.2uF共26种组合),使毫伏表读数最小。反复调试并完成另外3路的调整。5:通话过程中将SEND LEVEL调至合适的地方使热线听众受话音量适中。6:内部通话的安装与调整:导播控制盒和直播室控制盒安装后就可使用内部通话,使用方法:按住“TALK”按钮,对着话筒讲话,对方即可听到,扬声器音量调节可通过上方小孔(SPEECH LEVEL)插入螺丝刀微调实现;在直播室中,扬声器不能发声,可在后面板插入6.35两芯插头(单声道),将扬声器信号引至调音台或耳机分配器,通过耳机监听。操作方法:● 来电:当某路有电话打入时,该路电话机振铃,导播控制盒上相应的发光管会闪亮,表示有电话打入,导播可接听这一路电话.● 候播:当导播接听电话后决定切入该路时,只要按一下控制盒上相应这一路的按钮,绿灯亮,此时,热线听众可听到节目实况,但暂时还不能参与节目.若导播欲将某路退出候播状态时,只需按一下,绿灯熄灭,即退出候播状态.● 播出:主持人根据直播控制盒上绿灯的指示,按一下相应的按钮,绿灯变红灯,热线听众开始参与节目.● 退出:当通话结束后,主持人再按一下按钮,红灯变成闪动的绿灯,进入退出状态,提醒导播切出电话,导播看到闪动的绿灯后,按一下该路按钮,切出电话.主持人也可按住按钮不放,1秒钟后,红灯熄灭,自动切出电话.● 多方通话:在某路进入播出状态时,再切入一路或多路,实现多方通话,可进行讨论问题等活动,操作方法同单路.● 通话保持:主持人在和某位听众通话时,若需暂时中断,并接听或播打其他电话,只需使这一路暂时进入退出状态(闪动的绿灯),若要恢复通话可再按一下该按钮即可.  紧急切出:不管是导播还是主持人,按动按钮时间超过1秒,该路即自动拆线切出.  无导播:使用无导播功能时,将主机前面板的无导播开关打开就可使用,来电话时直播间的控制盒对应指示灯闪烁,主持人可直接按下对应的按键就可接通听众热线,并同时通过话筒可直接和听众交流(此时控制盒上的指示灯为常亮红色,播出状态),挂断电话只要再按一下按键,灯熄灭表示已断开。(在无导播开关右侧的位置有一指示灯,灯亮无导播功能取消,灯熄灭无导播功能起用)
德维尼(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国际基础教育公私伙伴关系(PPP)模式:论争与启示
基础教育公私伙伴关系是基于教育机会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的诉求,于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产生并得到国际组织大力推动和发展的一种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合作的教育供给新模式.该模式有教育合约公私伙伴关系(PPP)和多利益相关者教育伙伴关系两大类型.PPP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并改善教育服务水平.我国需要去基础教育PPP私有化意识,强化教育公共服务利益倾向,并在发达地区和城市优先选择教育合约PPP,在落后地区和农村选择另一种模式.
南京财经大学 2021-05-08
一种基于局部二值模式的纸币鉴伪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局部二值模式的纸币鉴伪方法,它通过 采用局部二值模式的方法,将采集到的样本图像分块并计算每块图像 的特征向量,从而训练出特征向量模板,再计算出特征向量模板与样 本的特征向量的余弦值,从而得到这个特征值的取值范围,当采集到 任一张纸币图像,计算出每块区域的特征向量,再求得两个向量的余 弦值,看这个值是否在训练的范围之内即可判断真假。本发明方法不 需要人工参与寻找特征,提取出的图像纹理特征明显、稳定,适于鉴 伪;不仅能识别各种假币以及污损币,并且能返回在鉴别过程中是纸 币的哪一部分出现了问题,在很好的满足点钞机、清分机、自动取款 机、监伪仪等金融设备的需求。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循环利用模式与适宜技术体系
【项目简介】本项目在循环经济理念的引导下,围绕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深加工过程产生的不同类型废弃物及副产物等开展基础性工作与再生利用研究,先后开展了银杏、黄蜀葵、芡、丹参、菊、当归、苦豆子、桑等20余种药材的非药用部位;丹参、甘草、黄芪、银杏叶、五味子、黄精、牛膝等10余个大宗品种的配方颗粒废弃药渣;黄葵胶囊、生脉注射液、桂枝茯苓胶囊、热毒宁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生产过程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研究与实践。 【创新要点】项目率先提出并构建了非药用部位多途径多层次利用、固体废弃物有效处置和转化利用以及液体废弃物精细利用等三类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策略与模式;围绕药材生产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中药制药等药材深加工过程产生的巨量固液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创建了生物转化、化学转化和物理转化等适宜的方法技术体系;有效地进行了创新性实践和推广应用,形成了一批循环利用成果,包括医药中间体原料和标准物、中兽药及生物农药原料、发酵转化生物肥和饲料添加剂、多类型生物炭、复合纤维素酶、纤维板等复合板材等,有效挖掘和提升了中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价值,有力促进和提升了资源产业化深加工过程中资源性产品的品质及其原料和产品的质量标准等。 【获奖情况】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推广应用前景】创新成果在20余家药材生产加工及中药制药等深加工企业进行推广示范应用,并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以及社会呼吁等途径,有利推动了行业循环利用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升及适宜方法技术的转化应用和辐射效应,引起了全社会和行业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产生了积极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为我国中药农业、中药工业生产过程推行资源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为逐步推进和实现中药资源循环经济及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进展情况】已获发明专利10余项,建立企业技术标准20余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大米品种和产地模式识别及其对黄酒品质的影响
本项目调查和分析了绍兴市黄酒行业的大米原料和产品品质分析鉴定滞后、工艺革新缓慢等制约黄酒发展的问题,选取了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采购的不同品种和产地的大米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光谱学和化学计量学对大米进行了品种和产地的模式识别研究,进一步考察了不同大米原料的黄酒酿造工艺,以及不同品质的大米对黄酒最终品质的影响。建立了可以应用于从大米原料、工艺筛选到黄酒酿造及黄酒品质安全的追踪与溯源体系。 创新要点 (1)建立大米品种和产地模式识别系统; (2)明确了浸米工艺的重要指标; (3)实现了黄酒模式识别,确定了大米对黄酒品质的影响。 
江南大学 2021-04-11
磁-电耦合复合材料与磁探测新方法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磁电材料因其在磁传感器、能量回收器、微机电系统、可调微波器件等工程领域的应用潜力,一直以来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为了实现强的磁电耦合,北京大学工学院的研究者们利用不同的压电和压磁材料制备了诸如0-3型、3-1型、2-2型和2-1型的磁电复合材料。 北京大学工学院实验室通过激光处理压磁材料FeBSi合金(Metglas),提出了1-1型的磁电复合结构。实验测试得出:1-1型磁电材料具有超高的磁电系数(超过7000 V/cm Oe),相比于现有结果提高了接近7倍。当被测磁场频率为复合材料的谐振频率时,在室温条件下测到了1.35×〖10〗^(-13)Tesla的微弱磁场,这是块体磁电复合材料领域的重要突破。该研究还发现,激光快速退火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压磁材料在谐振频率点的交流损耗,从而提高1-1型磁电结构的机械品质因子。此外,1维(1D)的结构也有利于降低退磁因子,并增强磁通聚集效应。
北京大学 2021-02-01
基于PCB线圈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输电系统
该成果采用PCB线圈组成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可实现中短距离无线供电,该系统的创新在于采用PCB线圈替代传统的线绕线圈,铜线绕制的线圈容易变形而引起参数变化,对系统完全保持一致的谐振频率增加了难度而PCB 板生产出来的线圈参数几乎能完全保持一致,因此有利于保持系统的谐振频率一致。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磁- 电耦合复合材料与磁探测新方法
项目简介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磁电材料因其在磁传感器、能量回收器、微机电系统、可调微波器件等工程领域的应用潜力,一直以来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为了实现强的磁电耦合,北京大学工学院的研究者们利用不同的压电和压磁材料制备了诸如0-3 型、3-1 型、2-2 型和2-1型的磁电复合材料。北京大学工学院实验室通过激光处理压磁材料FeBSi 合金 (Metglas),提出了1-1 型的磁电复合结构。实验测试得出:1-1 型磁电材料具有超高的磁电系数(超过7000 V/cm Oe),相比于现有结果提高了接近7 倍。当被测磁场频率为复合材料的谐振频率时,在室温条件下测到了1.35×〖10〗^(-13)Tesla 的微弱磁场,这是块体磁电复合材料领域的重要突破。该研究还发现,激光快速退火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压磁材料在谐振频率点的交流损耗,从而提高1-1 型磁电结构的机械品质因子。此外,1 维(1D)的结构也有利于降低退磁因子,并增强磁通聚集效应。应用范围基于磁电耦合效应,该项研究课题组首次提出了磁电磁通门的结构设计,旨在对微弱直流磁场进行探测。这个磁电磁通门具有梭形结构,对于1nT 的直流磁场输入,磁电磁通门输出信号的相对变化相比现有的结果提高了4-5 倍,为磁异常探测在导航、医学诊断等领域的应用创造了可能。项目阶段本课题组同内窥镜团队合作,发展了基于磁电耦合原理的磁电传感器阵列和磁成像系统,研制了国内首台磁电磁成像样机。该样机核心组成部分由56 路磁电传感器、驱动电路、信号采集与处理、磁成像显示等构成。该磁成像系统不仅能够检测磁性金属物的存在,而且还能准确判断其位置、姿态,定位偏差纵向在1.2cm 以内,横向偏差在0.5cm 以内。另外,通过对金属棒扫描和采集信号的微分处理,还可以判断金属棒的长、径比值。该项研究提出的磁成像系统在安检、医学上人体内磁性药囊实时监测方面具有较大应用价值。知识产权已申请相关专利。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北京大学 2021-04-11
复杂岩体多场广义耦合理论及工程应用
本研究成果包括岩体初始地应力场计算仿真、岩体参数选取及反分析、岩体多场耦合机理及多场耦合数值模拟、复杂岩体开挖与锚固支护计算仿真、施工爆破效应计算仿真等诸多方面,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岩体多场广义耦合分析的科学研究体系
武汉大学 2021-04-10
基于耦合电感的两相交错并联变换器
(专利号:ZL 201410168888.X)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两相交错并联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它包括直流输入源,两个功率开关管,两个带有两个绕组的耦合电感,三个单向整流二极管,一个输出二极管,一个箝位电容,两个中间储能电容,一个输出滤波电容。本发明具有较高的升压能力,能够实现更高升压比的输出,功率开关管和二极管的峰值电压应力也有所降低,同时利用耦合电感的漏感实现功率开关管的零电流开通和二极管的关断,这样整个变换电路的转换效率得到了提高,并采用两相交错并联的控制方式降低输入电流纹波。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31 3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