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测量婴幼儿上下部量的方法与器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婴幼儿上下部量的方法与器具,属于医学测量器具技术领域,其包括长方形的量板,量板长度方向的边沿上设有刻度,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支架的一端设有滑块,量板上沿量板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滑块配装在滑槽中,支架的另一端铰接有垂直于量板长度方向的摆臂,摆臂的另一端呈弯曲状;滑槽中还安装有均垂直于量板长度方向的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位于支架的两侧。此器具采用婴幼儿平躺的方式,降低了因婴幼儿不配合带来误差的程度;摆臂的末端能够到达耻骨联合上缘,能够准确读出耻骨联合上缘对应在量板上的刻度值,从而准确计算出婴幼儿上部量和下部量的长度,为医学临床诊断提供精确数据。
青岛大学 2021-04-13
一种提高黄鳝雌鳝怀卵量的人工调控方法
研发阶段/n通过人工模拟雌鳝发育的养殖环境,合理的选择亲鳝,设置合理的放养密度,适宜的饲喂及管理方法,产卵前期强化培育及人工调控措施。可将天然状态下的雌鳝怀卵量每尾170-650粒、平均260粒,提高到每尾怀卵量450-1300粒、平均680粒的水平,黄鳝的平均怀卵量提高了158%,为我国黄鳝规模化繁殖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技术水平:专利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2007100528648)应用前景:我国黄鳝苗种规模化繁育一直没有突破,主要原因之一是黄鳝怀卵量少,本专利技术可将黄鳝怀卵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多轴加工系统的刀具偏离量的建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轴加工系统的刀具偏离量的建模方法,包 括:建立一种新的未变形切屑厚度模型,采用向量法建立圆弧刀变姿 态铣削加工切削力预测模型;运用等效圆柱法建立机床传动轴的柔度 模型,并应用力椭球方法和坐标系变换建立了加工系统的综合柔度度 模型;最后通过变姿态加工过程的切削力模型和多轴加工系统末端柔 度模型,得到刀具偏离量模型。本发明公开的刀具偏离量的建模方法, 通过建立新的刀具切削刃的未变形切削厚度模型和多轴加工系统的综 合柔度模型,得到更准确的加工过程中的刀具偏离量变化规律,从而 在多轴加工中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大掺量粉煤灰水泥研究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工艺流程 :将 50%以上的粉煤灰与硅酸盐水泥熟料或硅酸盐水泥、 少 量的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混合材料共同磨细并混合均匀,即可制成满足 GB1344-1999 水泥标准中强度等级为 32.5 或 32.5R 要求的大掺量粉煤灰水 泥。 技术特点 :该水泥具有热量低、耐腐蚀性好的特点。它可以广泛用于 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地基、地下室、梁、板、柱等的混凝土工程,特别适 用于大坝、地基基础、隧道、地下
南昌大学 2021-04-14
利用激光点云辅助的可量测全景影像生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激光点云辅助的可量测全景影像生成方法,包括:步骤 1,将全景影像进行 虚拟成像获得多幅框幅式影像;步骤 2,选取初始点对,并初始化各框幅式影像的外方位元素;步骤 3, 以初始点对中所有激光点到对应框幅式影像上的投影误差的和最小为条件方程,调整外方位元素初始值, 获得精确的外方位元素值;步骤 4,构建激光点云的空间索引,在空间索引中选取以曝光中心为球心的 球形邻域,球形邻域内激光点云即全景影像的邻域点云;步骤 5,计算邻域点云中各激光点的法向量, 获得邻域点云的特征;步骤 6,将邻域点云的深度和特征投影到全景影像。采用本发明生产的可量测全 景影像具有较高精度,可广泛运用于测量领域及资产调查。 
武汉大学 2021-04-13
水泵叶片设计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泵叶片设计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叶片的轴面投影图及载荷分布曲线,计算获得木模图上的前盖板流线及后盖板流线;在木模图中,测量每条轴面截线与前盖板流线的交点对应的第一半径值以及每条轴面截线与后盖板流线的交点对应的第二半径值;在轴面投影图中,根据第一半径值确定轴面截线在前盖板曲线上的第一边界点以及根据第二半径值确定轴面截线在后盖板曲线上的第二边界点;在轴面投影图中,基于设定的轴面截线变化规律,分别连接每个第一边界点及对应的第二边界点,获得光滑的轴面截线。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轴面截线进行有规律的光顺处理,消除了反问题设计过程中因给定的流场分布不合理造成叶片表面扭曲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1
大型风力机设计技术
风电的核心设计技术始终被国外所垄断,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风力机关键设计技术,严重制约了我国从风电大国走向风电强国。围绕大型风力机设计所需解决的空气动力学、结构动力学和多目标优化等关键问题,开展了多学科综合研究和技术集成。经过十五年的潜心研究,不仅打破了大型风力机关键技术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引领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风力机设计关键技术的发展,而且产品成功打入欧美市场。 技术特征 1.建立了准确的大型风力机流场结构模型、气动载荷模型和高精度高效数值仿真方法。 2.突破了大型风力机整机气动弹性CFD/CSD时域紧耦合计算技术。 3.针对风力机设计中的多目标、多约束和多变量优化等传统难题,建立了高效的多学科耦合优化算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5-11
低功耗医疗健康芯片设计
传统的体外生理信号监测如心电、脑电等基于湿电极在电极皮肤建立稳定且低阻抗的接触,需要凝胶,不易佩戴且容易滋生细菌感染等。使用干电极是可穿戴和医疗健康芯片的必然趋势。但目前的商业芯片在干电极下无法使用,存在诸多性能上的缺陷,诸如功耗、输入阻抗、共模抑制比等方面均无法满足要求。在对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研究和综述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提出一种基于干电极的信号采集芯片。经流片验证,可以提供足够的空间分辨率,功耗在μW级别。同时该技术采用了实验室积累多年的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以下是两款超低功耗干电极脑电与心电采集芯片及其应用场景。其中脑电芯片可以在耳道采集脑电信号,方便舒适,易于集成,其产业化已经在逐步推行。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中低温余热发电总成设计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地热能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其高效性、经济性和环境效益越来越受到各 个国家的重视。中国由于受到地质条件的限制,地热流体温度普遍处于 150℃以 下。尝试利用这部分中低温地热能用于发电,既有助于解决发电紧张的问题,又 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天津地区拥有 10 个地热田,覆盖面积达 到 8700 平方公里,地热资源的应用,给天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该套装置产生中低温发电的效率约为 6%。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可以进行总成设计,以及蒸发器、冷凝器、循环工质(工质配比)等。具有 不同的设计理念,通过设置系统参数、增加部件等方式,提高发电效率。 采用一种与 Kalina 循环耦合的中低温地热能发电装置。Kalina 地热发电循环 是在 ORC 基础上将“纯”循环介质变成氨水混合物,从而实现变温蒸发,混合物 的沸点与热源温度能够较好地匹配,减少熵的增加。在装置结构上:由高温回热 器、发生器、分离器、汽轮机低温回热器以及冷凝器依次串接、第一节流阀并联 接于高、低温回热器之间,构成 Kalina 地热发电系统;由第二冷凝器、溶剂泵、 蒸发器、节流阀以及吸收器依次串接构成吸收增温系统;通过节流阀接于分离器、 吸收器于高温回热器,使吸收增温系统与吸收式地热发电系统组合成为本发明。 本装置可产生 100℃左右的吸收温度,同时将地热废水的排放温度降至 60℃左右, 达到用低品位的地热能提高机组发电效率的目的。工质种类及状态参数也均与 Kalina 系统相吻合。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中低焓地热工程建设技术”,获 2003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专利:带有吸收增温系统的中低温地热发电机组(CN201010261139)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我国地热资源储量约为 4.4×1027kJ,蕴含发电能力可达 6740MW。我国 2/3 的面积年日照时间在 2300 小时以上,每平方米太阳能年辐射总量 3340-8400MJ, 蕴含发电能力约 1400 万亿 kwh/a。地热资源丰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目前, 地热井发电投资费用为 10000 元/千瓦。 应用领域:地热水、地表水的余热发电 合作方式及条件:技术支持 19、有机朗肯循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成果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我国能源形势严峻的根本原因在于用能效率低下,我国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 率仅相当于日本的 10.3%、美国的 28.6%。我国工业用能中近 60-65%的能源转化 为余热资源,其中温度低于 350℃以下的低温余热约占余热总量的 60%,提高用 能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便是对这部分余热资源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本项技术 是采用有机工质朗肯循环推动膨胀动力机的低温余热发电的技术系统,适用于冶 金、建材、化工等有大量低温余热的产业领域,还可以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系 统,推广到可再生能源产业领域。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本系统的创新点在于将低沸点有机工质用于热力循环中的热交换过程,有效 实现低温余热换热;还在于利用膨胀动力机将有机工质产生的高压蒸汽转化为发 电机驱动力,从而实现低温余热资源发电,膨胀动力机还可以拖动风机,水泵等 设备。本系统突破了现有低温循环发电系统对于余热温度的最低要求,可用温度 最低降至 80℃(低于 80℃系统经济性会降低),实现了低温余热资源的最大化 利用。本系统主要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工质泵、有机工质余热锅炉、膨胀动力 机和发电机等设备。在核心设备的选用方面,膨胀动力机可选择螺杆膨胀机、涡 轮机等设备。其中,螺杆膨胀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寿命长、安全可靠、易于 维修,并且具有操作简单、不暖机、不盘车、不发生喘振、对介质品质要求不高、 可无人值守全自动工作的特点,尤其适宜结合低沸点有机工质应用于低于 350 ℃ 的低温、低压余热回收利用;而采用涡轮机占地小,效率高,造价低,特别适用 于余热量较大的场合,常被国外同类系统所选用。低温有机工质可选择 R123、 R245fa、R152a、氯乙烷、丙烷、正丁烷、异丁烷等工作介质,对于不同类型、 不同温度的热源应当选取不同的工质,并且工质的优选也会影响到系统的运行效 率。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该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目前余热利用技术受到各方面重视,我国余热资源多,用户需求量大,应用 前景广阔。采用低沸点有机工质作为热力循环的工质与低温余热换热,通过产生 高压蒸汽推动螺杆膨胀机、汽轮机或其他膨胀动力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把大量废 弃的余热转变为电力,节约了企业的电能消耗,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收到可观经 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应用领域: 本项技术特别适用于冶金、建材、化工等具有大量低温余热的产业领域,还可以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系统,应用于再生能源产业领域。 合作方式及条件:面议
天津大学 2021-04-11
水泵设计和水泵节能改造
水泵叶轮是决定水泵性能的关键部件,采用全三元黏性正问题计算与反问题设计迭代进行水泵叶轮设计,是目前国际通行的高性能叶轮的设计方法。 全三元黏性正问题计算是应用全三元CFD理论和技术直接求解叶轮内流场参数,其主要特点是(1)采用了全三维粘性流体力学模型;(2)求解控制方程组的离散方法采用了适合工程应用的有限体积法;(3)采用成熟的网格划分技术和前后数据处理技术,求解出泵内三维粘性流场的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及其它流动特征参数,为反问题设计提供依据。 反问题则是根据实际运行需要流量、扬程、功率和效率等工况参数,以及流动控制边界条件等要素,设计水泵叶轮和蜗壳等过流部件的几何尺寸和形状,从而实现对叶轮内流动特征的控制。 根据上述水泵叶轮研究设计思路,分析研究水泵实际运行工况,对低效率叶轮的叶片形状、叶片进出口几何形状、叶轮前后盖板几何形状做设计改进,达到减小损失、提高效率的效果。 购买了PHOENICS、FLUENT、NUMECA等商用CFD软件,购置了联想1800集群式计算机系统,采用“两类流面”理论编制了叶轮设计软件,提高了设计水平,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部分成果已经为企业采用。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 16 17
  • ...
  • 77 7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