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面向复杂结构和装备的可靠性测试技术
针对当前高端机械系统和装备结构复杂、工况极端、成本高、测试数据缺乏、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研究和开发面向复杂结构和装备的不确定性分析与可靠性设计理论、方法、测试技术及软件平台,有效解决传统可靠性技术在处理复杂系统时遭遇的样本不足、不确定性度量困难、可靠性分析精度与设计效率低等技术瓶颈,工程化地实现产品在服役周期内的保质设计。研究和开发面向复杂结构和装备的可靠性测试技术,例如:焊接结构疲劳失效试验与仿真、全场应变测量与分析、全场温度测量与分析等技术。实验室建设有湖南省省内先进的疲劳试验测试平台,拥有各类先进疲劳试验仪器,如SEM原位疲劳试验机、拉扭组合疲劳试验机及超高周疲劳试验机等,可满足各类疲劳测试及研究的需求。并建有非接触实验测量技术平台,拥有三维全场应变测量系统、红外热像仪、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等先进仪器。
湖南大学 2021-04-11
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试验性能研究
一、 项目简介为了推动建筑材料的科技进步,提高建筑业的整体水平,扭转我国建筑用钢落后的局面,推广和使用HRB500级钢筋是我国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本项目通过对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受力性能试验,形成了完整的技术数据,为HRB500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开发及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二、 项目技术成熟程度成熟。三、 技术指标(包括鉴定、知识产权专利、获奖等情况)该项目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2009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四、 市场前景(应用领域、市场分析等)项目成果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的修订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了建筑领域高强钢筋的应用。五、 规模与投资需求(资金需求、场地规模、人员等需求)资金需求约100万元,场地规模300平米,8-10名专业技术人员。六、 效益分析 HRB500级钢筋与目前主要使用的HRB335和HRB400级钢筋相比,在造价增加9.4%和3.8%的情况下可节约用钢量40%和16.7%。同时在建设阶段可以节约资源的消耗量,进而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废渣的排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七、 合作方式校企合作。八、 项目具体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包括电子邮箱)联系人:李艳艳,13920177904,nicole_820@163.com九、高清成果图片2-3张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太阳电池用增透陷波微纳结构
我国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内的整体技术水平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太阳能光伏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绝大部分还处在跟踪或追赶发达国家的状态。真正属于我国光伏企业所自有的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还不多。不少企业在国际光伏行业产品竞争中存在着由于生产技术水平低下而被淘汰的风险。 近几年来,我国第二代太阳能电池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性的进展,并处在一个由科研成果到产业化转变的关键阶段。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尽管薄膜电池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太阳能电池的成本问题,但是其效率却还相当低。本技术就是针对太阳电池的这一需求而发展的。   提高转换效率,最有效的办法是表面减反。表面减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增透结构,即让光波从外界第一次遇到材料表面时光波从表面的反射尽可能少,二是陷波结构,即让光波在材料内部传输时光程尽可能大,从而被材料吸收的尽可能多。国际上近年对表面减反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如L. L. Ma进行了变折射率多孔硅多层的减反表面研究,在3000-28000cm-1波段范围内实现了硅表面5%以下的反射。瑞士Paul Scherrer研究所的R.H. Morf设计了用于太阳能电池陷波的阶梯层叠的一维正弦衍射光栅结构。以上小组的研究都表明,合理设计和制备光伏材料表面的微纳周期结构,是一种非常有效地增加太阳能电池的太阳光能量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的技术方法。但以上的研究,都没有从同时考虑太阳光光波的自然光特性及宽角谱入射这两个特点入手在矢量衍射理论领域进行增透及陷波的设计。 本技术具体性能指标是: 1.硅表面自然光宽波段(300-2100nm)宽角谱(±30o)减反(R<2%) 2.陷波效率>1000%。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金属结构件的下料方法及其制造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结构件的下料优化方法及其制造系统,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按照金属结构件的组成零件的材料和厚度,对其执行第一次分组;(2)按照组成零件的加工工艺要求,对第一次分组后的零件执行第二次分组;(3)按照组成零件的形状特征,利用聚类算法对第二次分组后的零件执行第三次分组;以及(4)将完成分组后的零件按组导入到排样模块中予以排样,由此实现下料的优化过程。通过按照本发明的下料优化方法及其制造系统,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原材料、大幅降低成本且效率更高,并能实现从订单管理、计划调度、优化排料、加工成型到构件焊接的整个生产过程管控一体化。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揭示水合离子的微观结构和幻数效应的研究
众所周知,盐放入水中会发生溶解,溶解的离子与水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团簇称为水合离子或离子水合物。水合离子的微观结构和动力学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早在19世纪末,人们就意识到离子水合作用的存在并开始了系统的研究,最早的实验研究可以追溯到1900年德国著名物理化学家Walther Nernst的迁移实验(Transference experiments)。虽然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努力,离子的水合壳层数、各个水合层中水分子的数目和构型、水合离子对水氢键结构的影响、决定水合离子输运性质的微观因素等诸多问题,至今仍没有定论。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缺乏原子尺度的实验表征手段,以及精准可靠的计算模拟方法。传统的谱学和衍射技术空间分辨能力较差,只能得到平均效应,无法探测局域环境的影响,实验数据的解释异常困难,甚至得出完全矛盾的结论,因此受到很大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水分子具有全量子化效应,且水分子与离子相互作用也非常微弱,这对理论计算也是巨大的挑战。图2 钠离子水合物的原子级分辨成像。从左至右,依次为五种离子水合物的原子结构图、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原子力显微镜图和原子力成像模拟图。图像尺寸:1.5 nm ×1.5 nm。 为了突破实验上的瓶颈,研究人员基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展了一套独特的离子操控技术,在氯化钠表面上可控的制备出了单个水合钠离子,水分子的数目精确可调,为高分辨成像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他们利用之前发展起来的非侵扰式原子力显微镜成像技术,依靠及其微弱的高阶静电力,克服了针尖对弱键合水合离子的扰动并首次实现了原子级分辨表征,精确确定了其微观吸附构型(图2)。这也是水合离子的概念提出一百多年来,首次在实验中直接“看到”水合离子的原子级图像。 进一步,研究人员利用带电的针尖作为电极,控制单个水合离子在氯化钠表面上的定向输运,发现了一种有趣的幻数效应:包含有特定数目水分子的钠离子水合物具有异常高的扩散能力,迁移率比其他水合物要高1-2个量级,甚至远高于体相离子的迁移率(图3)。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和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他们发现这种幻数效应来源于离子水合物与表面晶格的对称性匹配程度,而且可以在很大一个温度范围内存在(包括室温)。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这种幻数效应具有一定的普适性,适用于相当一部分盐离子体系。图3 钠离子水合物在NaCl表面输运的幻数效应。a,效果图:包含3个水分子的水合物具有异常强的扩散能力。 b,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的不同离子水合物在225K-300K下1ns时间内扩散的均方位移。 水溶液中的离子输运研究长期以来都是基于连续介质模型,而忽略了离子与水相互作用以及离子水合物和界面相互作用的微观细节。该工作首次建立了离子水合物的微观结构和输运性质之间的直接关联,刷新了人们对于受限体系中离子输运的传统认识。该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变表面晶格的对称性和周期性来控制受限环境或纳米流体中离子的输运,从而达到选择性增强或减弱某种离子输运能力的目的,这对很多相关的应用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潜在意义,比如:离子电池、防腐蚀、电化学反应、海水淡化、生物离子通道等等。此外,该工作发展的实验技术也首次将水合相互作用的研究精度推向了原子层次,未来有望应用到更多更广泛的水合物体系,开辟全新的研究领域。 该工作得到了Nature三个不同领域审稿人的一致好评和欣赏(Overall, I enjoyed reading this manuscript),认为该工作“会马上引起理论和应用表面科学领域的广泛兴趣”(The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manuscript are of immediate interest to the communities dealing with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surface science),“为在纳米尺度控制表面上的水合离子输运提供了新的途径并可以拓展到其他水合体系”(This result may open a venue for controlling diffusion transport on nano-engineered crystal surfaces and it may be also extended to other hydration systems)。
北京大学 2021-04-11
超高超大悬挑结构高支撑架体
该项目解决了超高超大悬挑混凝土结构 模板支撑体系关键技术难题,提出了满足 超高超大混凝土结构施工要求的型钢-钢管 组合式高支模体系,揭示了主体结构施工 建造各阶段,支撑体系与结构间力的转移 过程及重新分配规律。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双轴解耦结构的平面电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轴解耦结构的平面电机,包括基座和位于其上方的工作平台,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驱动线圈、第二驱动线圈、气动悬浮体、间隙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第一和第二驱动线圈在同一平面相垂直摆放;所述工作平台上设有同一平面相垂直摆放的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其中第一永磁体与第一驱动线圈相垂直,第二永磁体与第二驱动线圈相垂直,另有控制器分别连接两驱动线圈、两传感器和气动悬浮体。本发明双轴共面解耦结构实现同一平面上双轴驱动的二维运动,简化了结构,增大了系统可靠性。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一种新型纳米纤维素仿生结构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纳米纤维素仿生结构材料(英文简称CNFP),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进展》上。这种新材料轻、强、韧、尺寸稳定,综合性能突出,将在轻量化抗冲击防护和缓冲材料、空间材料、精密仪器结构件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据介绍,这种天然纳米纤维素高性能结构材料的密度非常低,仅为钢的1/6、铝合金的一半,其单位密度下强度、单位密度下韧性均超过传统合金材料、陶瓷和工程塑料,有望替代现有的工程塑料。同时,该材料还具有极高尺度稳定性,热膨胀系数极低,远优于传统合金材料和工程塑料,即使在受到剧烈热冲击条件下,力学性能与尺寸依然高度稳定。此外,该材料还具有极高的抗冲击性能、高损伤容限以及能量吸收性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1
有关皮米尺度精确测量表面结构的研究
通过利用环形明场成像技术在皮米(0.001 纳米)尺度上精确测量阴、阳离子之间的键长来计算表面结构的细微畸变(图一)。研究表明,在不同极化取向的铁电畴中,PbZr0.2Ti0.8O3的表面原子结构完全不一样,在表面薄层中可以存在“铁电死层”和高能的带电畴壁。这些发现为铁电薄膜、铁电陶瓷、铁电表面催化等应用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同时,发展起来的基于环形明场像技术定量测量绝缘氧化物表面结构的方法,将极大地提高我们对这些复杂功能氧化物材料物性的认知。
北京大学 2021-04-11
通过晶体结构设计合成新型功能材料
成功获得了两种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型功能材料,分别为强响应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Sr6Cd2Sb6O7S10,以及高稳定性的锂离子导体Li4Cu8Ge3S12。 波长在320 m的中远红外可调谐激光在军事和民用方面,如激光制导、红外激光通讯、红外遥感、红外激光雷达、以及环境监测等,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可以通过光学参量震荡(OPO)、倍频(SHG)或者差频(DFG)等非线性频率转换技术,变频输出中远红外激光。目前实用的ZnGeP2、AgGaS2和AgGaSe2等黄铜矿结构晶体均为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但它们都存在各自的问题,例如AgGaS2的热导率小,激光损伤阈值较低,难以实现高功率激光输出;ZnGeP2晶体中存在严重的双光子吸收,难以实现宽频输出。这些问题都限制了材料的实际应用。因此,探索高性能的新型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3 34 35
  • ...
  • 95 9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