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教创赛专家报告荟萃⑨ |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王晓光: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关于数智赋能沉浸体验式教学的探索
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基于大数据与AI建设而成,是一个集成的、体验化的创新性教学空间。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9-28
武汉大学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 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临武大视察。1993年,武汉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合校十多年来,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2018年,学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57位。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玉汝于成。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一百多年来,武汉大学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学精神。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学校占地面积5195亩,建筑面积266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4个学院(系)。有123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6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57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有42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武汉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7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800余人,有1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9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22人次“973项目”(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6位“863项目”计划领域专家、7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65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23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52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9个“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武汉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成就卓著。学校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2011 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高端智库、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8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1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定期公开出版36种专业刊物。 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69项,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居全国高校前三位,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社科课题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有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学校连续十余次荣获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成交奖)和优秀组织奖。 武汉大学积极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资源优势,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方式,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平台,联合创办了7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学校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红莲型杂交稻、高频地波监测雷达、GPS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应用型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理论价值,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积极探索关系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智力支持。 求知在武大,成才在珞珈。武汉大学率先提出“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理念,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现有普通本科生29405人,硕士研究生19699人,博士研究生7163人,另有外国留学生2453人。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40多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仅两院院士就有100余人,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令人瞩目的高水平办学成就,为武汉大学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学校与45个国家和地区的415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传承百年辉煌,尽展名校风采。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武汉大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了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的总目标,明确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发展定位,致力于推动学者、学科、学术、学风、学生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各项工作在稳定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学校整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 百余年的风雨,百余年的磨砺,百余年的辉煌。武汉大学正充满信心,豪迈地迈向美好未来!
武汉大学 2021-02-01
武汉巴士博技术有限公司
武汉巴士博技术有限公司 2024-11-29
易和漫画
一、项目进展 已注册公司运营 二、企业信息 企业名称 云南卿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企业法人 胡艳梅 注册时间 2022年12月1日 注册所在省市 云南省昆明市 组织机构代码 915301103MHN0H 经营范围 广告设计、广告制作、平面设计、技术开发、文化活动、咨询策划等服务。 企业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白云路悦中心4027 获投资情况 30万 三、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学号 胡艳梅 教育学院 2018/2022 20181400711 四、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曹姬娜/李晶 教育学院 讲师/副教授 人力资源开发/心理学 五、项目简介 易和漫画工作室(现为云南卿合文化有限传媒公司),由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学生胡艳梅创立。工作室主要是发展原创国产漫画,将更多的精彩文字故事,通过画面的形式呈现。我们以发展漫画产业为主,打造一系列以漫画为核心的原创漫画、3D动漫、人设定制、商业设计等一系列产业链。 本工作室立志顺应国漫崛起的潮流,努力打造迎合大众口味的国漫精品产品。 易和漫画工作室建立于2021年3月4日建立,截至2021年4月底,工作室投资将近二万多元,发展良好。工作室参加第七届“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教育厅铜奖,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立项,近期将结项。在大学毕业5个月后,本工作室注册成立了公司。目前公司成立4个月左右,与一些户外营地形成了连动推广。 工作室各部门分支已经详细规划,分配合理。学员招收超过预期,且接单状况良好。但由于本工作室着力打造“IP开发+特性设计赋能+次元突破转化+人物立体丰满”的工作室行业新模式,目前主要处于投资培训画师、设计师、美工师等技术人才阶段。期间也有接连不断的订单汇入,超出预想结果,总体发展呈逐步上升趋势。 核心技术部门:画师培养中心、写手中心、美工中心和设计中心。四大部门又各有分工,各司其职。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2023-07-13
易班APP
易班APP,一款集大学生在校资讯、即时聊天、 资源分享、活动参与为一体的校园应用。
上海易班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2021-02-09
易班学院
易班学院,是服务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MOOC平台,有“四史”学习、防疫课堂、学习十九大、新生教育课、高校思政教育、形势与政策、思政理论课、党员教育、团员教育、学霸开讲、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
上海易班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2021-02-09
易班大学
易班大学,是服务于大学生职前教育的MOOC平台。开展职业形象管理、职业生涯发展、职业素养提升与领导力培训等课程,我们通过与企业合作,让你的学习像在企业实习一般,提前与行业接轨。
上海易班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2021-02-09
易校园APP
“易校园APP”是正元智慧凭借26年服务高校的经验,倾力打造的一款依托于移动通信网络、移动支付、校园一卡通系统,为中国校园广大师生提供集学习、生活、就业、娱乐、成长于一体的校园全场景服务平台,通过统一认证中心、应用中心、聚合支付中心、商户运营中心、消息中心、开发者中心、数据服务中心、统一管理中心构建校园数字化生态服务平台。  
正元智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2-06-14
武汉东湖学院
全国文明单位 ●全国绿化先进集体 ●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湖北五一劳动奖状 ●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 ●湖北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示范点 ●湖北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湖北省平安校园 ●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 武汉东湖学院简介 培养“一体两翼”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 ☆ 地理位置优越 学校坐落于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江城——武汉,位于全国最大的城中湖——汤逊湖之滨,东临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近邻武汉市繁华核心商业区,位置优越,交通方便。 ☆ 基础设施完善 学校是全国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环境优美,四季如画。占地面积1496亩、总建筑面积42.73万余平方米,建有功能齐全的教学区、行政区、体育运动区、学生生活区、教师宿舍区、生态绿化区,拥有公寓式学生宿舍、一次可容纳2万人上课的教学楼群、可容纳4000人阅读藏书量达155.07万册的图书馆、可容纳5000人的体育馆、面积4.9万平方米的田径运动场、占地5.1万平方米的设施齐全的科技大楼和多学科实验楼。2个学生食堂均被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食药监局评为“湖北省学校食品安全放心食堂”。学生寝室全部安装了空调、24小时供应热水,省级文明寝室数量居于全省高校前列。校园网络实现全覆盖。 ☆ 综合实力强劲 学校于2000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04年8月,学校整体迁入汤逊湖畔的新校园。2011年4月,经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武汉大学东湖分校转设为武汉东湖学院;2014年9月获批为湖北省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首批试点院校之一,学校转型发展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在全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自办学以来,文史类、理工类录取分数线始终位居全省民办本科高校前三位;近年来,文史类、理工类录取分数线始终位居全省民办本科高校第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近1.6万人。近年来,学校已发展成为享有良好社会美誉度的高等学府。 ☆ 办学方向明确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办学的公益属性永远不变。学校以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奋斗目标,培养以思想政治素质、科学人文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为“一体”,以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两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党建“四项工程”,2017年,学校被湖北省委组织部、省委高校工委推荐为全国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集中轮训试点单位,教育部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推进会在我校召开,推广学校党建和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经验。 ☆ 教育理念先进 学校立足“地方性”、“应用型”、“重特色”的办学定位,树立“立德树人、质量至上、和谐发展、服务社会”和“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秉承“厚德、笃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以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主,积极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探索出了一条特色、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科学办学新路,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独树一帜。 ☆ 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27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7人,教授62人,副教授295人,博士108人。中青年教师均具有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学历。学校是全国同类高校中首批取得国家外国专家局认可的聘请外国专家资格单位。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和外籍工作人员为学生的外语学习、报考国外研究生和出国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 教学质量提升 学校现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9个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基础课部2个课部、73个普通本专科专业,拥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本科专业、4个“楚天学者”设岗学科、4个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个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2个湖北省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项目、6个省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1个湖北省高校试点学院改革项目。学校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类、装备制造类、生物化工类、管理经营类、文化创意类5大专业集群。2016年获得“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成果孵化奖”、“湖北省创新创业示范学校”、“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的称号。学校教师多次荣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其中在2017年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居全省同类高校第一名。武汉东湖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具有国家批准认可的60余种职业(工种)的初、中、高级国家职业技能的鉴定资格。学生通过学习在校期间就可获得多个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已与武汉纺织大学、新疆大学等联合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 校企合作紧密 学校成立9个有行业和企事业单位专家参与的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与大唐移动、东软集团、文思海辉、用友新道、达内教育、湖北三环、中粮集团、中铁轨道、嘉禾装饰、农业银行、嘉鱼县人民政府等企业、银行、地方政府进行合作,联合办专业,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共同研制培养方案、共同完善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材、共建教学团队、共建实践基地、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就业等提供便利条件,定向培养企业、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 科研服务坚实 学校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湖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现建有工程技术研究院、新农村发展研究所、计算机软件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组建了6个省级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6个校级科研团队、16个校级科研平台,组建了1个省级研究中心——农业电子商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正在稳步实施“2011计划”。 ☆ 国际交流广泛 学校与美国、法国、英国、新西兰、加拿大、德国、韩国、日本等国的20多所大学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美国南新罕布什尔大学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并顺利实施;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大学、韩国又松大学等众多海外高校,实行学生游学、互派免费交换生、本升硕直通车;与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实行1+1联合培养硕士项目,与新西兰商学院及林肯大学实行3+1+1本升硕项目,与英国北安普顿大学、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实行3+1合作项目。 ☆ 奖助体系完整 学校建有以新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专项奖学金为激励,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主要渠道,以学生勤工俭学和助学金为基本途径的奖助体系。完善的“奖、助、贷、勤、补、免、减”的资助学生的政策和制度,使学生困有所助、优有所奖。 ☆ 育人成果丰硕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三年来,学生获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263项;学生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534项,省部级奖项787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9项,居省内民办本科高校之首;英语专四、专八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均高于全国高校平均水平;胡军、祝浩、王龙、郑胜东、李辉、熊海涛等一批“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发明之星”、“创新双杰”、“长江学子”等不断涌现。建校以来,5000多名优秀学子被耶鲁大学、牛津大学、“欧盟伊拉斯谟”计划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录取为研究生;50000余名本、专科毕业生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毕业生的优秀表现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 就业渠道畅通 学校紧密结合湖北省以及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坚持专业(群)对接产业、课程(模块)对应能力、培养联通就业的原则,实施质量立校战略。学校积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设立了2000万元创新创业基金,并免费提供创新创业场地。近年来,有15%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5%的毕业生出国深造;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3%以上,居民办本科高校前列。
武汉东湖学院 2021-02-01
武汉学院
武汉学院于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面向全国统一招生,实施全日制本、专科学历教育,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武汉学院定位于“建设一流大学、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实施全人教育、跨学科发展、校企合作、国际化的特色培养模式。 武汉学院设有三个学院、四个系部,即会计及金融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工商管理系、艺术设计系、法律系和传播系。学校拥有一大批来自美国麻省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英国雷丁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专家教授,以及华为、腾讯、京东等企业的兼职导师加盟,现有在校生12000余人。 学校创办人是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一丹奖”创办人陈一丹先生。陈一丹先生被誉为“中国互联网公益教父”、“互联网公益第一人”,以“办学不取回报”的方式,开启国内非营利性公益大学的先河。 武汉学院公益办学,依靠社会力量发展。2016年12月,“湖北一丹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完成首轮共建基金募集,该基金专项致力于支持武汉学院的持续建设和发展。其中包括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先生、腾讯主要创始人张志东先生、腾讯早期创始团队成员吴宵光先生,以及其他热心企业家和校董事会成员的捐赠。这也是中国民办高校首次以共建基金形式完成捐赠募集。 武汉学院全人发展教育理念及实践模式聚焦学生未来的增值能力和卓越精神,不仅关注学生在智力和知识方面的进步,更强调他们在人文修养方面的提升,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在道德、价值和信念方面的追求,以及作为一个现代社会公民责任感的培养。 武汉学院学科建设以发展交叉学科为突破,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网络安全、金融科技、健康科学、智能法务、智能制造等学科领域,已经建成腾讯-武汉学院网络空间安全中心、人工智能中心等一批校级科研平台。 武汉学院透过学术与企业的互动,营造“产学研”生态,培育具备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行业领军人才。学校已与腾讯、华为、京东、搜狗、德勤等众多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开设了腾讯班、华为班、京东班、会计学(英国皇家特许会计师方向)、财务管理(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方向)等培养模式。武汉学院聘请企业高管担任应用专业教授,通过指导课程设计、参与学生培养、提供实习/就业支持、培训师资及合作科研项目等方式实现与学校的互利共赢。2015年,“国家级众创空间”腾讯众创空间/武汉学院创业基地落户武汉学院,这是全国唯一一个落户在高校的腾讯孵化器。 武汉学院着力发展中西融合的国际化教育,与英国剑桥大学、英国雷丁大学、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和香港岭南大学等多所海外知名高校开展合作,建立了师生互访、联合培养,学术交流、合作科研等多层次的校际交流机制。学校大力开展留学生教育,成立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推进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招收“一带一路”国家优秀国际学生,为国家战略、地方经济和知名企业走出国门服务,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服务。 武汉学院新校区占地1000多亩,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黄家湖畔,由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何镜堂院士领衔规划设计,定位于“现代教育模式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兼并书院和地域文化特色”的人性化园林式校园,可容纳超过15000名学生学习、生活。
武汉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22 2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