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武汉晴川学院
武汉晴川学院的前身为百年名校武汉大学举办的武汉大学珞珈学院。2016年4月,学校更名为“武汉晴川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中华科技产业园,毗邻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光谷金融港、光谷生物城等高新产业聚集区,坐落在4A级龙泉山风景区,背靠龙泉山,面朝梧桐湖,依山傍水,林木葱茏、空气清新、四季如画,由美国著名的“DNAWOOD”公司规划设计的校园被公认为“最美大学校园”之一。 学校现设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传媒艺术学院、管理学院、电子商贸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电子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设计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公共课部(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等10个学院(部)。全日制在校学生一万余人。 依托武大高起点办学 学校与武大血脉相连。转设后,晴川学子依旧共享武大优质教育资源。武大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合作办学等方面,一如既往予以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前校长、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刘经南教授为学校首席顾问,各二级学院院长及专业主干课程教师均由武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学生报考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办学设施一流 学校占地面积千余亩,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建有功能齐全的教学区、实验实训区、学习休闲区、体育运动区。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可同时容纳12000人上课。建有近百个一流实验室,近百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现代化的图书馆藏书近百万册,电子期刊9000余种。拥有2.8万平方米运动场地,10栋标准化学生公寓,均有独立卫浴、空气能热水器、空调等生活设施,光纤网络全覆盖;学生食堂(安装中央空调)被誉为武汉高校中“最质优价廉”的食堂,金融服务网点、医院、超市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专业优势突出 学校依托武大优势学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设了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等5个学科40个本(专)科专业。建有多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其中“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2个学科获批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已培养3届),招生专业和人数居全国同类高校之首;拥有“会计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多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有管理类、计算机类、传媒艺术类等多个应用型专业集群。 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40%,硕士、博士学历教师占比95%,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津贴等专家学者40多人。学校还聘请了一批企业高管、高级工程师等行业精英为客座教授。 教师在全国和湖北省各类专业性竞赛中多次获奖,涌现出了一批“青年教学能手”和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传媒艺术学院方志向老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夏青杯”朗诵大赛中跻身全国前三甲,创湖北选手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电子商贸学院姚春荣老师被授予“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湖北省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80后”副教授徐嘉、杨艳等近百名教师获全国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就业渠道畅通 学校为湖北省应用型高等学校联盟的首批创始单位,与美国TI公司、阿里巴巴、华为集团、万豪国际、天风证券、人福医药、浪潮软件、当代明诚、三特索道等近百家知名企业开展合作,打造了全国同类高校中最大的校企合作平台,共建了物流仿真、金工实训等高水平实验室,开办了“天风证券”、“会计信息化”、“网络营销”、“传媒艺术”、“工业机器人”等近20个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班。学生毕业后,优先就业。学校的举办方武汉当代科技集团(中国民营企业50强)实力雄厚,涉足旅游、制药、金融、证券、教育、传媒、纺织、地产等产业,每年优先录用大批晴川学子。 育人成果丰硕 学校在全国同类高校中率先推行分级教学、分段分类培养,着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就业创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3年超过94%,就业质量居湖北省同类高校第2位,大批毕业生就职于世界500强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近百名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企业资产超千万,部分资产过亿。 考研深造:2010年以来,考研平均录取率近20%,5%左右的毕业生出国深造,2000多人考取英国剑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研究生。 学科竞赛:2010年以来,2400多名学生在省部级及以上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其中2016年,400多人次获奖(近200人获国家一、二、三等奖)。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和软件大赛的获奖成绩连续6年居同类院校之首,超过部分985、211高校。 双证融通:学校具有国家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资格,实施“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可获多个国家职业资格技能证书。 学校具备“普通专升本”招生资格。专科学生毕业后,可参加专升本考试。由学校自主命题、自主划线录取,报考录取率近100%。专升本学生的就业按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的政策执行。 奖助体系完善 学校设立了湖北民办高校规模最大的教育基金会,学生奖、助、贷、免、勤工助学体系完善。除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外,学校还设立了晴川奖学金、晴川助学金、新生奖学金、少数民族学生奖学金、天风证券奖学金、人福奖学金、学科竞赛奖励基金和勤工俭学岗位,积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2016年发放各类奖助学金近千万元,奖助覆盖率达到40%。2014年起,学校每年拨款100万元,用于奖励录取的高分考生,已有近千名学生获新生奖学金。 校园文化浓郁 学校全力打造“美丽晴川、大爱晴川、魅力晴川、平安晴川、特色晴川”为特征的一流校园文化。学校成立了由20多位国家级艺术名家加盟的晴川艺术团,下设舞蹈团、民乐团、流行乐团、合唱团等10个分团。学校组建了湖北省大学生京剧团、当代美学与文化研究所、全国高校首支中国女子围棋甲级联赛队,开设了“晴川大讲坛”。现有学术类、实践类、艺术类、体育类、公益类社团40多个,已形成了“爱尚晴川”、“金秋文化艺术节”等十大品牌活动,师生在湖北省、武汉市及武汉大学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中多次获一等奖。 为推动校园文化蓬勃发展,学校专门设立了万瑞兴文化艺术基金。 对外交流广阔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强与国外高校交流合作。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近10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3+1”本科双学位教育及“3+1+1”硕士教育,为学生出国留学深造提供便利条件。
武汉晴川学院 2021-02-01
武汉纺织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在新中国振兴民族轻工业的呼声中应运而生,她的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武汉纺织工学院,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原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 学校秉承“崇真尚美”的校训,弘扬“自强不息、经天纬地”的大学精神,坚持特色发展,实行开放办学,主动服务纺织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历经六十载,已成为理、工、文、经、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全国十大时装名校。 学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占地2000多亩,拥有四个校区。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设有21个教学院部,现有本科专业64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7个;拥有13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同时拥有金融、翻译、新闻与传播、工程、会计和艺术等6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获批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和特色学科,“现代纺织技术”和“时尚创意文化”2个学科群列入湖北省“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重点建设,纺织科学与工程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学校实施人才高地汇聚工程。坚持引育并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风严谨、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近2000人,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00余人,博士500余人。学校是首批“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拥有双聘院士、外籍院士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12人,“楚天学者计划”人选105人,以及一批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阳光学者”。 学校实施培养模式创新工程。以“本科教学工程”为抓手,以“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班”为切入点,大力推行学分制,实行个性化管理,着力培养“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学校整体进入一本招生,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近几年获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1项,国家精品开放课程6门。学校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不断提高,在各类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取得丰硕成果。 学校实施科技实力攀登工程。注重技术创新,培育重大科研成果,加速成果转化,不断提升科技竞争力。学校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还有一批省级重点研究基地。相继承担国家基金项目、“973”、“863”项目和重点支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100余项,一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在纺织、印染、服装和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居于领先地位。近几年学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学校深入开展“一省一示范”、“一市一项目”以及“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博士进企业”等活动,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服务社会能力明显增强。 学校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注重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学校拥有湖北省第一个本科层次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武汉纺织大学伯明翰时尚创意学院,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文化学园大学开展了本科层次的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并与法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等国家近200所大学签署了国际交流合作协议。学校长期承办由中国商务部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主办的“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研修班,获批多项“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项目,连续多年主办和承办各类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学校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 抚今追昔,信心满怀,展望未来,责任重大。 六十甲子,深耕教育。武汉纺织大学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民族工业共命运,坚持服务社会之道,谋求特色发展之路,为振兴民族工业和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学校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武汉纺织大学 2021-02-01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创建于1972年6月,是全国一本招生高水平大学,湖北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央与地方共建多科性大学,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就业湖北”先进高校,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有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学校化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进入数量和高被引数量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1名;在2019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我校位列第126位,湖北省属高校第2名;在USNews2020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我校位列中国内地高校116名,湖北省属高校第2名。学校目前是以工为主,覆盖工、理、管、经、文、法、艺术、医学、教育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一所以化工为鲜明办学特色的高校。学校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2个本科专业。其中,有6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智能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1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就业强:学校毕业生就业率96%左右,每年入校招聘企业超过3000家,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上市企业和国企占比超70%;考研强:毕业生国内外升学比例近30%,其中考入“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比例超过50%,稳居湖北省属高校前三;发展强:学校近50年来,共为国家培养出各类毕业生10万余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2-01
武汉快餐桌
产品详细介绍专业生产武汉快餐桌,武汉课桌椅,武汉高低床湖北礼堂椅
武汉中凯科达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武汉高低床
产品详细介绍 专业生产武汉高低床,快餐桌,课桌椅,礼堂椅,休闲椅,湖北高低床批发请电   13007165543  15391541260
武汉中凯科达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武汉礼堂椅
产品详细介绍专业生产武汉礼堂椅,湖北快餐桌,武汉高低床,排椅,课桌椅
武汉中凯科达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南京易普易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EPED 南京易普易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知名实验室超纯水器的专业制造商,公司始创于2000年,是国内最早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厂家之一。公司拥有超过15年以上的实验室纯水、超纯水生产经验,以工艺精湛、品质稳定著称。我们秉承“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理念 ,公司相继获得了ISO9000、ISO14001、欧盟CE认证以及一系列纯水技术国家专利证书和中国“国产好仪器”荣誉,十多年来不断推陈出新,产品广泛地应用于科研院校、医疗卫生、环境土肥、电力、化工、农检畜牧、生物医药、微电子等领域。同时出口到国际市场,赢得了国内外用户的高度信赖与一致好评。
南京易普易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1-01-15
易凌通APP
易凌通APP是一款基于企业间互联互通、产品推广、与客户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的移动APP。基础功能包括特色企业圈子,即时通讯,客户关系管理、企业搜索、供需发布等。对接saas平台所有软件,通过APP对所使用的系统数据进行综合管理。对内对外业务一件管理,实现高效的工作。
青岛一凌网集成有限公司 2021-09-09
武汉商学院
武汉商学院是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在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基础上建立的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第一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举办,业务主管部门是湖北省教育厅。学校坐落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官湖畔,校园占地面积1026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学校全日制办学规模一万余人,坚持立足武汉、面向湖北、辐射全国,面向现代服务业,重点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设有工商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体育学院·国际马术学院、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机电工程与汽车服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教学学院。 学校有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酒店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烹饪与营养教育、汽车服务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动画、商务英语、国际商务、软件工程、财务管理、休闲体育、物联网工程、车辆工程、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食品质量与安全、机器人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经济与金融、人力资源管理、翻译、审计学、运动康复、商务经济学、体育经济与管理(马术运动与管理方向)、物流管理(中德合作办学)等28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招生,另有22个专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招生。率先在全国开办了赛马专业并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拥有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省级重点专业、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实习实训基地、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60项,其中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8项,省级以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6项。近年来,21项成果分获省、市教学成果奖,其中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博士学位教师占70.9%,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32.7%,有享受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津贴专家10人、“武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24人。 学校设有武汉旅游研究院、武汉马产业研究院、商业文化研究所、武汉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武汉流通经济研究中心、中国茶文化与产业研究所等17个科学研究机构,及5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主办有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武汉商学院学报》。2013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40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50余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承接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研发省、市级地方标准7项,获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等130余项。 学校坚持“与服务经济共进、与行业企业共赢”,高度重视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先后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蔡甸区、神农架林区政府、武汉市商务局、武汉市体育局等政府机构和东方航空、东风汽车集团、达利马业集团、武汉港务集团、武商集团、中百集团、杭州凯尔达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通动画等200余家国内外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是武汉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武汉市首个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组织师生成建制地参与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深圳世界大运会、全国“两会”、上海世博会、武汉国际园博会、“汤尤杯”羽毛球赛、金鸡百花电影节等志愿服务工作,受到广泛好评,获得共青团中央颁发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最高奖——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连续十年为中国南极科考提供后勤服务,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海洋局评为“中国极地考察先进集体”。学校建有楚菜博物馆、国际马术馆。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马术及现代五项赛事将由我校承办。 学校与30余所海外高校或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培养人才。与德国埃森、北黑森大学合作开办了物流管理等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校先后培养出国家和省市技术状元、知名企业家、人民大会堂国宴主厨和武汉形象大使等大批优秀人才。近几年,学生在国际国内专业比赛中获得百余项团体与个人冠军。学校招生就业“进出两旺”,本科招生规模年年攀升,报到率达96%以上。毕业生总就业率稳定在94%左右。大力推进学生创新创业,建有大学生创业园,设立创业学院和全省首家本科院校微商学院。 学校连续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平安校园”、“武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获评省级文明校园、市级文明单位和“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状”、“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武汉商学院 2021-02-01
武汉音乐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是我国中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高等音乐学府。学校座落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武昌古城,解放路校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解放路255号,毗邻的滨江校区位于武昌区张之洞路1号。 1953年,由中南文艺学院、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和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之音乐部分组建而成的中南音乐专科学校,是武汉音乐学院的建校起点。由此前溯,上述三校之音乐部分的各自前身,中南文艺学院的前身中原大学文艺学院及其在1949年接管的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和在1950年并入的湖南大学文艺学院;组成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的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和香港中华音乐院;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的前身广西省 立艺术师资培训班等,她们共同构成了武汉音乐学院丰富多样、积淀深厚的音乐教育历史传承。1958年,中南音乐专科学校与武汉艺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湖北艺术学院(1972-1978年用“湖北艺术专科学校”名)。1985年改建定名为武汉音乐学院。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民满意的高水平音乐学院为建设目标,施行艺术表演、艺术创作、理论研究三位一体的学科建设方针,秉承“立德、自强、崇文、精艺”校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多样化音乐舞蹈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学校是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音乐院校之一,现有艺术学和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为主,适当开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其它类型教育。现有作曲系、音乐学系、中乐系、钢琴系、管弦系、声乐系、舞蹈系、音乐教育学院、演艺学院、研究生部、思想政治课部、公共基础课部、继续教育学院(含成人本科教育)、附属中学、附属小学等教学单位。有从音乐附小、音乐附中、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育层级。 学校国家级音乐表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全国2个音乐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音乐表演”、“音乐学”、“录音艺术”3个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学校是湖北省高校第一批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单位,是湖北省“人文社科基地”之一。学校充分发挥音乐与舞蹈学湖北省重点学科、音乐创作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学科专业建设平台,东方交响乐团、东方中乐团、中华编钟乐团、东方合唱团、东方舞蹈团等一系列艺术实践平台,学报《黄钟》(为全国8种音乐类中文核心期刊之一)的成果发布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服务国家和湖北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武汉音乐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22 2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