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创办于1986年,前身为“湖北省民政学校”,2004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升格为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占地300余亩,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地处武汉东湖科技文化区,毗邻“武汉·中国光谷”,坐拥伏虎山,俯瞰南湖,树木葱郁,建筑格局错落有致,被评为园林式学校。 学校教师队伍雄厚。讲师及专业技术中级以上资格的“双师型”教师占42%,中高级以上职称占教师总数的81%。同时聘有知名高校的客座教授及外教。实训中心建有30个实训室,校外建有80多个实训基地,以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对实践性环节教学的需要。学校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积极推行英语、计算机、社会工作、康复治疗、针灸推拿师、养老护理员、导游、设计等多种证书制,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确保了各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近几年学生就业率在90%以上。 学校现设有社会管理学院、康复医疗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孤儿教育中心、继续教育部六个教学机构,开设有民政管理、婚庆服务与管理、文秘、社会工作、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导游、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园林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21个专业,同时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各类在校学生4000余人。 学校民政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明显。学校除正常的学生资助体系外,还特设民政福利基金,用于救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年享受这项资助的“励志生”达600余人。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结合之路”的职教理念和“以就业创设专业,以专业特色提高就业能力”的办学思路,立足民政、面向社会,立足本省、面向全国,广纳英才、精心培育、开放式办学。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建行业一流、创特色名校的办学目标而努力。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 2021-02-01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最早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72年。学校坐拥“武汉·中国光谷”的中心地利,开创了区域化、国际化、现代化高职办学的成功范例,成为引领荆楚、示范全国的高职教育著名品牌。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职教先进单位、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全国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得“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和“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案例”;是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高校。同时,学校也是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成员单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副会长单位、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单位、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分会会长单位。 学校秉承“厚德笃学,求实拓新”的校训精神,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一个坚持——坚持高等职业教育方向;二个满足——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对高职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等多方面的需要;三个结合——实现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专业与行业相结合,知识、能力与素质相结合;四个为本——学校以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教育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以能力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品牌强校”的发展战略,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开放式办学模式、柔性化教学体系、“五全育人”体系、以综合能力素质为核心的全面质量观以及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形成特色。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580亩,建筑面积68.7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2亿元。学校拥有51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有数控技术、光电子技术、生物制药技术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4个省级实训基地,229个实验室,437个校外实训基地,1个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项目,教科研设备总值达到2.16亿元。学校馆藏纸质图书138.9万册,电子图书3.12TB,数字资源量14TB。学校还建有出口总带宽10Gbps、主干带宽10Gbps、数据总量45TB、信息点18811个的校园网。 学校现设置14个二级学院共64个专业,覆盖电信、机电、计算机、建筑、商学、艺术、外语外贸、文化传媒、旅游航空、纺织服装、生物、轻工、国际教育、继续教育等十多个应用技术与教育领域,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层次的重点、特色专业体系,现有国家示范性专业5个,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现代制造和旅游两个专业群为湖北10大职教品牌,13个专业正在实施国家骨干专业建设,专业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大大增强。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1464人,其中专任教师906人,教授、副教授449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90%。学校拥有国务院、省政府津贴专家7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学校有国家行业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5人,教育部装备专家委员会专家1人,全国和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评估专家4人。聘请楚天技能名师27人,聘请外籍教师23人。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办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新加坡等28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107所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交流与工作关系,开展各类国际教育项目16个,2000多名校友在国(境)外学习和工作。学校依托行业产业,发起并牵头成立了湖北现代制造、电子信息、旅游、生物四个职业教育集团,与IBM、海尔、华中数控、联想、长江存储等300多家企业和机构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生22000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5%以上,学校就业工作7次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学校建有社会职业与职业教育研究院、旅游与旅游职业教育研究院、华泰机电技术研究所等13个研究机构,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年社会服务经费到款额达1200万元。学校援建中西部职业院校12所,重点支持建设了湖北省教育援疆品牌——武汉职院新疆博州分院。学校年均为全国和全省培训职教师资400余人,年均开展职业技术技能培训20000余人次。 目前,学校正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落实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全方位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行领导力、执行力、教学力、文化力、学术力“五力并举”策略,着力推行“全景熏陶、全程渗透、全员育人、全面影响、全体受益”等“五全育人”体系。全校师生员工正致力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加快内涵建设与发展,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优质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微易宝App上线推广
微易宝是一款微信朋友圈热文植入广告的营销工具,任意微信文章快速抓取,植入广告分享,利用文章的高传播、高转发、高曝光,告别信用透支和低效率!  
江西东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21-11-02
易文汉学智慧书法教室
  易文汉学为学校构建的书法教室,是基于日常专业书法教学的设计理念出发,以传统中式风格为基调(古典风格的教师中控桌、学生临摹桌),同时也融于信息化设备,像教师端的教学设备、嵌在学生书法桌上的数字化毛笔临摹台、学生的硬笔书写终端,以及老师兼具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的软硬笔书法教学软件。   智慧书法教学系统中在毛笔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提供大量的视频教学课程、教学课件、高清碑帖资源,通过专家视频资源的展示,以及在高清临摹系统上的“临帖”和“摹帖”,降低了毛笔书法老师的教学门槛又提高了教学品质。 智慧书法教学系统在硬笔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利用传统纸笔书写的方式,变革传统学校汉字教学环境与模式,建立师生间互动的全新学习模式。硬笔系统内涵完整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同时能够将学生们的汉字书写内容以及书写过程同步呈现在老师的电脑画面上,系统通过从笔数笔顺方向结构等方面的智能评价,及时帮助老师发现需要纠正的问题,形成全班学生的汉字书写学习报告
北京易文汉学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是2002年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并报教育部审核通过的一所工、文、经、管、艺相结合的独立学院。目前,学校有在校生10000余人。学校坐落于武汉光谷腹地,位于全国最大的城中湖——汤逊湖之滨,毗邻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高校、高新企业众多,有得天独厚的科技人才优势。学校按照生态校园的国际视野进行规划和建设,整个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同时拥有一流的实验实训中心、标准化运动场所和现代化图书馆,学习生活设施齐全、设备先进。 学校依托举办高校——武汉纺织大学的优质办学资源,并结合面向业界重实践应用的特色,以交叉融合理念创办专业,为社会培养专业过硬、善于合作、务实求新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现有经管学院、艺术学院、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基础课部、思政课部6个教学院部,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服装与服饰设计等18个本科专业,会计、商务英语、物流管理、软件技术等12个专科专业。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专有教师的引进、培养与提升,不断拓展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分层次、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92人,教师队伍总量趋于合理,职称、年龄、学历和学缘等整体结构进一步优化,40%以上具有教授、副教授以上职称,博士、硕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以上。学校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质量立校、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品德良好、技术精良、社会欢迎的一线人才”为办学宗旨,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致力于建设“质量上乘、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应用型民办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 2021-02-01
治疗武汉肺炎的潜在分子机制
2020年1月31日,中山大学医学院郭旭舜团队在bioRxiv 在线发表题为“Molecular ModelingEvaluation of the Binding Abilities of Ritonavir and Lopinavir to WuhanPneumonia Coronavirus Protease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同源模建,构建了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两种蛋白酶--冠状病毒内肽酶C30和类木瓜蛋白酶的结构模型,并将利托那韦和洛比那韦分别与蛋白酶模型对接。在所有的拟合模型中,利托那韦与冠状病毒内肽酶C30的结合最优。并且也发现相对于木瓜蛋白酶,利托那韦和洛比那韦与冠状病毒内肽酶C30结合更优。根据这些结果,研究人员认为克力芝对武汉肺炎的治疗作用可能主要是由于利托那韦对冠状病毒内肽酶C30的抑制作用。 研究人员推测克力芝对武汉新型肺炎等冠状病毒病的治疗作用可能主要是由于利托那韦对CEP_C30的抑制作用,这提示接下来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药学研究应集中于发现CEP_C30的催化机制,以及利托那韦如何阻断这一过程之上。
中山大学 2021-04-10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校,是湖北省第一所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民办大学,2018年在湖北同类高校中率先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得到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学校位于武汉市现代港口工业新城阳逻经济开发区内,武汉地铁21号线(阳逻线)直达校门口,交通便利。校园终年鸟语花香,四季风景如画,是湖北省首批“生态园林式学校”,被网友誉为“中国最美丽的校园”之一。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700余亩,建筑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两万余人。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亲切关怀和指导。1994年春,钱学森院士先后两次亲笔致信学校创办者,热情称赞“学校为即将到来的第六次产业革命培养人才,真是件大好事”。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公益性办学原则,牢记“严谨、自强、求是、创新”校训和“立校为公、办学为民、依法治校、回报社会”办学宗旨,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钱学森精神,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内涵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学校形成了以理工学科为主体,以生命科学为特色,涵盖理、工、农、文、管、教、艺等7大门类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13个学院,设有41个本科专业和23个专科专业,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已涉及工程、农业、兽医等三大专业学位类别。拥有省级重点学科、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省级品牌专业各1个,“楚天学者”设岗学科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项。 学校建设了一支由知名教授领衔、以博士为骨干、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人才队伍。现有教师11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300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约为81%,博士教师数量居湖北同类高校首位,全国同类高校前列;有“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各1人(双聘),“楚天学者”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湖北省教学名师2人,湖北名师1人,湖北省优秀教师3人,省政府“楚天园丁奖”教师2人,武汉市优秀教师4人。近年来,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继续领跑全国同类院校;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面向区域产业发展及社会企业生产需求的教科研课题600余项,获得省、市级科技与教学成果奖30余项;近三年,申报及授权专利数居湖北民办高校首位。 学校创新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门,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3项,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5项,“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3项。先后与省内外200余家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开办了“钱学森实验班”“九州通班”等近20类特色教改实验班,形成了“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双创教育模式和以“自强自立、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双创文化品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高。 学校建设了能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培养条件。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科研楼20余栋,学生公寓40栋(含2人间公寓14栋),并实现了空调全覆盖;有学生餐厅6座,室内外体育运动场馆面积10万余平方米,图书馆馆舍2万余平方米,图书文献资源总量233.41万册,无线WiFi覆盖校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6亿元。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实习实训基地4个、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4万余平方米,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形成了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品牌。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和“育人为本、科学发展、因材施教、乐教乐学、共同进步”的育人理念,培养的杨子威、许大卉、程菲、骆群曙、武春成、达瓦丁增等一批大学生先进典型,受到团中央、教育部及省教育厅、团省委等有关部门的表彰,相关工作经验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示范引领效应。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2021-02-01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0年,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由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坐落在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市中心城区,南濒月湖,北临汉水。学院环湖而建,别具现代风格,是莘莘学子求学深造的理想园地。 学院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不断推进内涵建设,办学实力不断提升。学院是湖北省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首批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学院荣获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中国职教特色职业院校、全国十大创新性高职院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首批文明校园、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同时,学院也是全国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全国船舶工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等。 学院以“立足船舶、服务军工、面向社会”为办学定位,“以人为本、质量立院、特色创优”为治校方针,半个多世纪以来,为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了各级各类人才7万余名。目前,学院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已建成集船舶、交通、现代制造、经贸、建筑、旅游等多学科的综合型高等职业院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其中有多个专业的士官生和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专任教师556人,副高级以上217人。学院拥有全国万人计划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以上教学名师3人、楚天技能名师17人、省级技能状元1名,湖北名师工作室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教育部高职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全国和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专家3人。 目前,学院建有机械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与设计学院、计算机信息技术学院、商务贸易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开设50个高职专业。其中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5个、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防军工专业6个、省重点与教改专业20个、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3个;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海员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省级精品课程31门;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教育部专业教学资源馆1个。 学院建有轮机中心、现代制造中心、电气自动化中心、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心、商务中心等19个校内综合训练基地。拥有船舶建造、船舶机舱仿真、数控加工、PLC及自动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酒店服务等106个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实训室。其中,国家财政部重点建设的实训室6个。 半个多世纪以来,船院人筚路蓝缕,创业如歌。新时期船院人在这块寄托着洋务运动风云人物——张之洞“实业兴国”梦想,近代著名造船专家、兵器专家——徐建寅,新四军军工奠基人——朱毅,中国的保尔——兵工专家吴运铎战斗生活过的热土上,勤奋工作,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社会满意、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示范名校。 办学情况 学院主动适应行业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走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式发展道路,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合作办学格局,主动融入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国家主干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构建校企合作“双主体”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机制;学院坚持“立足船舶、服务军工、面向社会”的服务定位,形成了服务“三海一工”(海防安全、海河运输、海洋开发、新型工业化)的特色专业体系;以推进“质量、结构、特色、成效”协调发展为指导,形成了“以人为本、质量立院、特色创优”以内涵建设为主的治校方针;大力实施“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战略,形成了以“与船同行、融学于做”为典型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坚持军工特色的文化定位,形成了以“国家利益至上”为核心价值观,军工文化、企业文化、大学文化有机融合的校园文化。 发展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坚持育人导向和问题导向,以“十大育人”体系建设为基础,构建和完善体系,形成一体化育人体制机制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格局。积极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社会发展要求,依托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适应“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及推进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的战略需求,全面推进专业改造升级;紧跟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以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式改革创新为重点,完善办学功能,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制度机制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为目标,全面推进学院教育信息化工作;坚守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的,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快学生创业基地建设;以学院章程核准为契机,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继续发挥国家示范与行业骨干院校的引领带动作用,把学院建设成为“社会满意高,国内领先,国际影响力强的示范名校”。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是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全国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国家软件技术实训基地”、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高职高专计算机类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是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授予的“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职业资格教学改革试点院校”;省级“平安校园”先进单位、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是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 学校最早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51年,发展高职教育20余年。学校地处“武汉•中国光谷”腹地,深耕区域经济发展,专业结构优良,对接产业板块,建成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现代商贸物流、文化创意、生命健康等五大专业集群,培养现代产业紧缺人才,形成了“合作广、影响大、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办学格局。2016年、2017年,学校连续两年获评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走在湖北高职教育的前列。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9亿元。学校拥有47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有国家级、省级等实训基地4个,教科研设备总值达到1.39亿元。 学校设有10大学院、57个专业,其中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产业服务能力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7个,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设岗专业12个,开设软件技术专业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两个本科试点班。学校现有教职工1016人,其中专任教师591人,高级职称教师280人,教授41人,硕、博士以上学历教师395人,全日制在校生16000人。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6项,成功构建职业基本素养培育体系,学生综合素质普遍提升,在各级各类大赛中斩获大奖近千项。 由政府牵头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组建办学理事会,吸纳多方优质资源办学;学校牵头成立湖北省信息技术、武汉电子信息、武汉智能制造、武汉财经商贸、武汉生命健康技术、武汉服装智能制造等六大职教集团,吸纳十多个行业协会组织参与办学,先后与西门子、华中数控、青岛海尔、富士康等363余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厚德尚能、崇实敬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大力拓展对外交流合作,与英国伯恩茅斯大学、加拿大圣力嘉学院、法国工程师学院、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泰国北部大学、芬兰图尔库应用技术大学、俄罗斯弗拉基米尔国立大学等开展项目合作,为学生提供海外交流和留学服务。 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学校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职业教育梦想,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加快建立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要求,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优质高等职业院校而不懈奋斗。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2021-02-01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3年,前身是武汉电力学校。1958年更名武汉电力专科学校。1960年筹建湖北电力学院并招收了第一届本科生。1962年更名武汉电力学校。1980年获得第一批“国家重点中专”称号,是湖北省和全国电力行业中专的“龙头”院校。2002年升格为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65年来,学院为国家电力工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6万余名毕业生,享有“湖北电力黄埔”之美誉。 办学定位精准 学院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紧跟电力工业的发展步伐,走出了一条根植行业、教培互举、科学发展、特色鲜明之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院的发展目标是: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办学方向,努力建设成为专业特而精深、培训强而精优、校园小而精致、队伍齐而精良、管理细而精益、职工安而知进、文化久而弥新的现代高职院校。 办学条件优良 学院占地249亩,校园建筑面积20.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71亿元(不含土地)。建有各类多媒体教室76间、公共机房12间。教学用计算机3117台(生均1.3台),馆藏图书42.81万册(生均183.9册),校内实训实习设备总值1.17亿元(生均5.02万元)。 办学资质过硬 学院是“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同时也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电网公司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电力系统仿真培训基地”和首批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示范站所。 队伍素质精良 学院在职职工387人,其中专任教师202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194名,占教师总数的96%;各类中、高级职称人员178名,占教师总数的88%;副高以上职称86人,占教师总数的42.6%;“双师”型教师139人,占教师总数的68.8 %。另外,从企业聘请专兼职培训师89人。目前,学院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78.4%。 专业实力强劲 学院设有电力工程系、动力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建设及管理系、信息工程系和环境工程系等6大专业系部,以及思想政治课部和基础教学部两个公共课部。开办高职专业26个,近年实际招生的9个专业中,国家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新型(支柱)产业计划项目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实训基地32个、实训室98个,其中国家央财支持实训基地2个,国网公司实训基地3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4个,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77个,实训基地骨干专业覆盖率100%;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五年97%以上,居湖北省同类院校榜首;年培训量20万人天,年技能鉴定考证4万人次。 社会声誉良好 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就业50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国网公司文明单位”、“湖北五一劳动奖状”、“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22 2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